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從一篇網文看美國在歐洲的難處:..zt.

(2011-03-02 12:02:45) 下一个

面對邪惡的時候,沒有真正的中立(上)





0

收藏





0

推薦




 


--從二戰中美國與瑞典、瑞士的不同角色談起

http://www.youpai.org/big5/read.php?id=1937

作者:余杰 2007-10-09


從古至今的人類世界,邪惡一天都沒有止歇。今後的人類世界,邪惡也不會缺席。一天都不會。

正義和邪惡之間沒有談判,自由和奴役之間也沒有和平。

像過去一樣,這場戰爭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戰爭的第一個戰場,不是紐約,也不是伊拉克,而是我們的內心。因為如果沒有正義和自由的捍衛者,就不可能有勝利。

我真的熱愛自由嗎?
我敢于面對邪惡嗎?
我願意為了正義付出嗎?
我在乎素不相識的人、以及子孫後代的自由和尊嚴嗎?
當隊伍里只剩下孤獨的自己的時候,我還會繼續堅持嗎?
九喻《法西斯都是相似的紀念九一一》


二戰中瑞典的“中立”究竟有多麼“光榮”?

二十世紀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大極權主義先後肆虐歐洲,致使生靈涂炭、哀鴻遍野。即便世外桃源般的北歐各國,也被波及其中,深受其害。而北歐列國之中, 惟有瑞典自始至終保持了所謂“光榮的中立”,既沒有像芬蘭那樣奮起反抗甦聯的侵略,也沒有像丹麥、挪威那樣淪為納粹德國的佔領國。許多瑞典人為自己的國家 成功地避開戰火而感到慶幸,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本能的感受;但是,如果美化這種“中立”狀態,以此而自豪,甚至轉而對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為人類的自由和 尊嚴浴血奮戰的同盟國諷刺打擊、吹毛求疵,那便是一種對歷史極不負責任的態度。

瑞典的“中立”其實並不那麼“光榮”。瑞典的“中立”,與戰前英國和法國對德國的綏靖政策相比,在骨子里是完全一致的。瑞典的“中立”並非不偏不倚的中 立,而是明顯偏向納粹德國一邊。在納粹勢力佔上風的時候,瑞典當局與之互通款曲,對希特勒的各種要求基本上是照單全收,兩國秘密上演了諸多骯髒的劇幕。換 言之,納粹德國的強大,瑞典在背後是出過一把大力氣的。而到了戰爭末期,德國戰敗的命運不可避免,瑞典這才見風使舵,拒絕德國提出的一系列合作的要求,最 後宣布與之斷交,希望以此在戰後獲取一點“榮譽”。

二次大戰剛剛爆發時,瑞典便匆匆忙忙地宣布“中立”。九月三日,瑞典內閣特別會議決定,所有有關執行瑞典中立的規定,不僅適用于目前正處于戰爭的國家,也 應適用于可能卷入戰爭的任何其他國家。但希特勒根本不理會瑞典的這一廂情願的中立意向,悍然將整個北歐各國都看作德國的“後花園”。一九四零年三月一日, 希特勒下達了關于“威悉河演習方案”的指令,明確指出該行動的目的在于“防止英國入侵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波羅的海,保護我們在瑞典的礦石基地,擴大海空軍 進攻英國的出發地區”。四月九日,德軍實施了“威悉河演習方案”,迅速出兵侵略挪威和丹麥。

此時此刻,瑞典不顧唇亡齒寒的古訓,冷酷地通知試圖背水一戰的挪威說,瑞典既不能以武器援助,也不能允許向挪威出口武器彈藥。正是由于瑞典的嚴密封鎖,才 導致挪威、丹麥無法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援,因國小力弱、四面楚歌,遂便淪喪于納粹的鐵蹄之下。當德軍佔領挪威和丹麥之後,瑞典立即與之正式締結一項協定,允 許德國軍隊和軍需物資經由瑞典從挪威的一處運往另一處。此後兩國還達成了一些新的協定,如擴大過境運輸量、允許過境士兵攜帶武器等。這些協定表明,瑞典已 經取消了自己的“中立”地位,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加入到納粹僕從國的行列之中。對于挪威、丹麥、芬蘭等鄰居來說,瑞典的所作所為簡直就像是在背後捅了他們一 刀。以犧牲鄰居來換取自己的苟延殘喘,這是何其不道德的行為!

甦德戰爭爆發之後,瑞典看到德軍在前線勢如破竹、甦聯兵敗如山倒,立即宣布接受德國的要求,允許德軍的一個步兵師假道瑞典由挪威開往芬蘭,允許德國飛機飛 越瑞典領空,以及德軍艦在瑞典領海短暫停留。這些決定再次加深了瑞典對德國的服從和支持,幾乎就等于同德國結盟了。不過,瑞典的這些做法“猶抱琵琶半遮 面”,德方也給其留了一點面子,沒有進一步傷害其“獨立”的地位。

對于德國來說,瑞典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其優質鐵礦石資源;瑞典人也深知這一點,他們以向德國出口鐵礦石來換取苟安,卻全然不顧這些鐵礦石在德國被制造成殺人 武器的嚴重後果。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德國鋼鐵大王蒂森便確信︰“沒有瑞典的鐵礦石,德國就注定要在這場戰爭中打敗仗。”德國當局充分認識到從瑞典進口鐵 礦石的重要性,德國認為瑞典的所謂“中立”能夠最好地服務于德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因為,在德國已經佔領了瑞典周圍的丹麥、挪威、芬蘭之後,事實上就完全 控制了瑞典而無需實際佔領它。瑞典的屈服以及德國自身對于戰略得失的考慮,使希特勒沒有下令出兵佔領瑞典。後來,在準備進攻甦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希 特勒再次提到︰“德軍能否以較強兵力從羅瓦尼埃米及其以南地區出發實施這一作戰行動,取決于瑞典是否準許使用其鐵路實施開進。”而戰役一開始,瑞典就全盤 滿足德國的各種要求,再次消彌了雙方可能發生的沖突。

瑞典倒向德國,給盟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危機。盟國充分認識到瑞典的鐵礦石對德國戰爭經濟的重要性,戰爭初期曾多次籌劃切斷或削減這種供應。然而,隨著一 九四零年六月挪威戰事的結束和西線戰事的吃緊,盟國已無力干預北歐事務,瑞典已全面落入德國的控制之下。雖然盟國對瑞典的艱難處境有所體諒,瑞典對德國的 卑躬屈膝卻有損于國際關系中的道義原則。戰爭期間,瑞典沒有為盟國的正義之戰提供多少有力的幫助,也故意無視德國在佔領區的種族屠殺及種種暴政。

雖然盟國很少公開譴責瑞典的虛假中立,在戰後冷戰的大背景下,也未能追究瑞典在戰爭中投機行為的責任,但基本的是非大家都有一個判斷。一九四零年六月二十 六日,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對瑞典駐倫敦公使普呂茨說︰“英國十分體諒瑞典的困難,不過瑞典在困境中保持均衡時未免向德國靠攏得太近了。”一九四二年十 月,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同後來出任瑞典駐英國大使的博赫曼會談時說道︰“我們不希望再有一個德國人的犧牲品,我們所要求的一切便是︰你們在一旦遭到襲擊時能 夠捍衛自己,不再作出任何不必要的讓步,而且能夠盡快撤消那些已經作出的讓步。”

戰後,瑞典有意淡化這一頁不光彩的歷史。在冷戰期間,瑞典亦安享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保護,才得以免受甦聯共產主義政權的染指。冷戰結束之後,瑞典不曾感 謝英美的幫助,反而搖身一變以“和平主義者”的模樣招搖過市,時不時地譴責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這種偽善是多麼讓人厭惡!

瑞士何以成為一塊和平的“飛地”?

在二戰中,當希特勒的軍隊肆虐整個歐洲之時,中歐小國瑞士為何能免于戰火的破壞?有的資料指出,面對希特勒的威脅,當時人口僅四百萬的瑞士,迅速動員了四 十多萬大軍,顯現了堅強的防衛作戰能力和決心,使納粹德放棄了入侵的意圖。然而,這只是一個美好的神話而已。瑞士軍隊的人數和裝備在德國軍隊面前均不堪一 擊。希特勒之所以放過瑞士一馬,不是因為害怕瑞士軍隊的戰斗力,而是因為瑞士處于“中立”的狀態對納粹來說更有利用價值。在這場關系著人類命運的大搏斗 中,瑞士並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紂為虐,扮演了一個極其不光彩的角色。瑞士在二戰中的若干行為,違反了其一八一五年便秉持的“永久中立原則”。

當時,大多數瑞士人都傾向于支持德國。希特勒上台後,德意志種族優越論甚囂塵上。納粹的出版物聲稱,所有以德意志人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國”的邊界 之外,也都是德國人。因此,納粹將瑞士人稱為“在瑞士的德國人”(瑞士人口中六成多的人屬于德意志民族)。納粹德國繪制的地圖公然將瑞士囊括在“大德意 志”的疆域之內。許多瑞士人不僅沒有抗議對其國家主權的公然蔑視,反而與納粹的種種族主義鼓噪相呼應,在瑞士德語區出現了諸多親納粹的社團,其中尤以“國 民陣線”和“瑞士國社黨人”這兩個極端組織最為活躍。瑞士政府並沒有將這些組織取締,反而給予默許和縱容。戰爭期間,這些組織甚至還征集了志願兵加入德 軍。

一九四零年六月,法國出乎意料地戰敗,瑞士轉瞬間落入了德、意強鄰及其兼並或佔領區的四面包圍之中。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吞並野心,瑞士當局最終選擇了屈從迎合的道路。瑞士並不是一塊不食人間煙火的“飛地”,戰爭期間瑞士與德國合作的深度與廣度,甚至超過了瑞典。

首先,瑞士是德國等法西斯國家的提款機。德國歷來是瑞士最大的貿易伙伴。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密切的經貿、金融關系。大戰爆發後不久,瑞方向德 方提供了一點五億瑞士法郎的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意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系中獲益。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瑞士各大 表廠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甦黎世的軍工廠提供的四十毫米口徑高射炮,是德國應付盟軍空襲的重要防衛武器。瑞士還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 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百分之九十的黃金交易都是通過瑞士銀行進行的。納粹在戰爭中 掠奪的巨額財產,相當一部分存入了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得以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待續)http://mypaper.pchome.com.tw/abc8aiueo/post/130935946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