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列寧利用德皇專列秘密回俄搞革命.....

(2011-03-02 11:31:08) 下一个









列寧利用德皇專列秘密回俄搞革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7 10:45:27  











1917年11月7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此,世 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十月革命前夕,列寧從交戰的德俄前線回到彼得格勒,一些白俄分子借此污蔑列寧是在德國支持下發動的十月革命。近期,俄羅 斯歷史學家阿爾達諾夫經過研究,向俄羅斯媒體披露了這段歷史。 

●大勢所趨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僵持階段,德國在東西兩線都很吃緊,特別是1917年2月德美外交關係正式破裂,德國陸軍參謀長魯登道夫認 定這將導致美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一旦美國軍隊登陸歐洲,德國將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因此,德皇威廉二世急切希望同協約國陣營“最薄弱的一環”俄國議 和,以便將東線部隊全部抽調去西線對付協約國。然而,通過1917年二月革命上臺的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俄國人民要求退出戰爭的呼聲,以承擔所謂“俄 國向協約國盟友答應的義務”為由,繼續嚴令缺彈少糧的俄軍向武裝到牙齒的德軍進攻,結果導致一連串災難性的失敗,數以十萬計的俄軍士兵戰死。 

面對這樣一個“不死不降不走”的俄國臨時政府,德國轉而希望與堅持共產主義和歐洲革命的俄國布爾什維克取得聯繫,以便促使俄國退出戰爭。魯登 道夫建議德皇允許列寧取道德國返回俄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德國皇帝和將軍們成為共產主義者的同路人。與此同時,正在中立國瑞士流亡的列寧也發現了帝國主 義國家之間的矛盾,1917年1月22日,列寧在蘇黎世人民大廈裏向瑞士青年工人發表了著名的《革命報告》,他說:“在歐洲發生的掠奪性戰爭最終會引發大 規模的人民起義!”在這種背景之下,德國當局與列寧之間的接觸成為可能。 

●秘密接觸 

早在發表《革命報告》演講前,列寧已下定決心要回國發動革命,並且確定了回國行程。一條路線是經法國繞道返回俄國,但法俄是盟友,如果法國當 局發現反戰的列寧進入其境內的話,肯定不會輕易放過,輕則拘禁,重則以戰犯判刑。另一條路線就是向中歐進發,經德國前往北歐,然後從芬蘭回國。 

據監視列寧的瑞士特工記載:“1916年12月28日,列寧提著一個不大的行李箱走出蘇黎世的住所,我們跟隨他乘火車于上午10時來到首都伯 爾尼。下車後他直接住進離火車站不遠的一個旅館,半個小時後,他走出旅館坐上一輛開往邊境小城福索祖爾斯方向的有軌電車。下車後,他邊走邊環顧四周,隨後 走進德國駐當地的領事館大樓,此時是上午12時30分。直到第二天下午16時,列寧才走出領事館。大約4個小時後,他坐上了返回蘇黎世的火車。” 

事後獲悉,列寧此次福索祖爾斯之行,是與德國駐瑞士伯爾尼特使馮?羅姆貝格伯爵會談,協商了兩套護送俄國革命黨人回國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從 瑞士乘坐專列前往德國,再經過德軍佔領下的波蘭或經中立國瑞典進入俄國。鑒於俄國臨時政府向瑞士提出過引渡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人的要求,一旦瑞士不同意列 寧等人出境的話,就採取第二套方案,由德軍總參謀部提供秘密車廂,借國際貨運專列將布爾什維克黨人運出瑞士,或者在德瑞界湖博登湖上準備好渡輪,將列寧等 人接走。魯登道夫在其回憶錄中寫道:“從軍事角度來看,把列寧放回俄國是一個明智之舉。……不管俄國如何不是德國的對手,只要它不退出戰爭,我們就不能擺 脫失敗的陰影。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幫助宣揚赤色革命的俄國激進分子,其實就是幫助德國。” 
 
●順利回國 

1917年3月下旬,德皇威廉二世正式批准了由德國外交部與總參謀部共同制訂的“托爾計劃”,並在計劃上批示:“以列寧為首的40餘名布爾什 維克黨人對德國有利用價值,接受他們的申請。”俄國革命黨人被分為兩組,分批取道德國返回祖國。1917年4月9日,以列寧及其家人為首的第一批革命黨人 從蘇黎世登上了德國專列,專列開出後不允許任何人上車,也不允許任何人下車。專列的窗戶被用黑色亞麻布製作的窗簾遮得嚴嚴實實,車上乘務員也儘量保持沉 默。幸運的是,瑞士政府並未進行任何阻攔,行程十分順利。專列進入德國後,一個名叫赫爾佐格?穆爾的德國軍官上車,給每位俄國乘客發放了一本據說是德國皇 帝撰寫的小冊子,祝願他們“旅途順利,革命成功”,並專門提到希望他們回到俄國後能奪取政權。 

 4月12日清晨,列寧一行抵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列寧在那裏參加了俄國移民和瑞典社會民主黨舉行的聯席會議,成立了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 國外政治局,間接領導俄國國內工兵蘇維埃與倒行逆施的臨時政府做鬥爭。不久,列寧等人回到彼得格勒,受到工人和士兵們空前熱烈的歡迎,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 們還開來帶探照燈的裝甲車,負責列寧的警衛工作。蘇聯歷史學家在描述當時的場景時寫道:“在歡呼的人群當中,水兵指揮官馬克西莫夫邀請列寧講幾句話,列寧 登上了裝甲車,發表了著名的‘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演說……” 

●駁斥謠言 

列寧回國後,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境內的活動立刻活躍起來。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對其恨之入骨,除了採取鎮壓外,還利用一切手段詆毀列寧以及布爾什維克的名譽,而列寧經德占區回國一事正好被用來炒作。 

 1917年7月4日,曾與列寧一起在國外工作的社會革命党人班克拉托夫在媒體上指責列寧與德國“達成某種秘密協議”,並宣稱列寧、加米涅 夫、科茲洛夫斯基都是“德國派往俄國的間諜”。這些人“要在德國的資金資助下推翻臨時政府的統治”。另外,彼得格勒法院還引用俄軍準尉伊爾莫列科“自首” 後交代的材料。伊爾莫列科宣稱,他是受德軍總參謀部直接指派負責與布爾什維克聯繫的。伊爾莫列科還公開指責列寧是一名德國間諜,他曾奉命與列寧進行過接 觸。1917年7月,俄國法院下達了逮捕列寧的命令,幸好警察出動時列寧並沒有在家。列寧十分氣憤,打算親自出庭為自己辯護。但由於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 障,在黨內同志的勸說下,列寧放棄了這一打算,轉而前往芬蘭,躲避臨時政府的政治迫害。 

臨時政府在煽動輿論時牢牢抓住“列寧是經德國返回俄國”這一事實,一時間,列寧成為眾矢之的。他每天都能收到海外僑民和俄國文化界發來的譴責 信,一些人在信中將列寧稱為“叛徒”和“被德皇收買的人”。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和意大利鋼琴家布佐尼也加入了聲討列寧的行列,羅蘭認為,列寧無論如何 都不應該與德國合作,列寧的行為將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愛爾蘭詩人詹姆斯?喬伊斯甚至激烈地指責列寧變成德國皇帝派往俄國的“特洛伊木 馬”。 

由於臨時政府的煽動,當時俄國內局勢變得對布爾什維克相當不利。列寧在芬蘭公佈了一系列材料證明自己的清白。列寧指出,那個伊爾莫列科準尉的 證詞沒有任何可信的成分,一向以嚴謹高效著稱的德國總參謀部是不會找一個隨時可能叛變的準尉來與他這樣的人物聯繫的。列寧的自我辯護很有效果,越來越多的 人相信他是清白的,後來連列寧的政敵也拒絕相信伊爾莫列科的證詞。不久,列寧成功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來源:環球時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9/3/4/100493495.html?coluid=6&kindid=30&docid=10049349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