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 zt..

(2010-11-22 14:12:25) 下一个

我顶 字号:


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


 



      


春满大地,绿绽枝头。3月31日上午,全省新任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的学员在省委书记俞正声的带领下,在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的坡地上植下一片新绿。上完这颇具意义的一课,60多名学员结束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返回工作岗位。


这是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峻工后举办的第一个固定主体班。自此也标志着建设历时三年之久的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将走上正规化的办学轨道。


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坐落在红安县城关镇似马山,总投资6500万元,一期工程3500万元,占地面积116.2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每年培训学员3000人以上,每期培训350人左右。学院建筑风格统一、质朴典雅。走进学院,你耳闻目睹的就是四个字“革命传统”,让你穿越时空,穿越历史,从中感悟、净化、升华。
似 马山,因其形似马而得名,它积淀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名人文化,是红安著名的风景名胜。一峰独秀,怪石嵯峨。山的上面有李贽名之曰:“一线天”,巨石上刻有 “天马行空”四字,为明水竹山人周思久题。山麓有洞龙书院,明李贽所著“焚书”、“藏书”、“续藏书”半脱稿于此。定格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似马山更是 一座革命的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老家朱家垸就位于这里。当年,似马山就是董老等无数仁人志士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圣地,传 播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隐身之地。
    一个世纪更替,如今的似马山更加青绿茂盛,充满活力,无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又将云集这里,“加油”“充电”,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高瞻远瞩,一项深谋远虑的基业工程


2003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 书记俞正声在中央关于兴建延安、井冈山、浦东三所干部学院的有关材料上作了“我省是否在红安建立此类基地,重点是传统教育”的重要批示。根据这一重要批 示,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黄冈市委和红安县委,对在红安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大家一致认为,把红 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条件具备,意义重大。
    2004
812日至13日, 俞正声书记带领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育英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红安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在庄严肃穆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他深情地凝 视着一幅幅历史图片,专注地听着讲解员的解说,心情十分沉重。他满怀深情地对随行的同志们说:“在湖北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保存着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和史 料,记载了革命先烈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和顽强精神,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央提出重温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其目的就是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提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湖北有很好的革命传统,怎样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用我们光荣的革命传统 来教育干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 黄冈市、红安县负责人座谈会上,俞正声书记反复强调:“湖北要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干部的作风,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湖北有不怕牺 牲、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有舍小家顾大家、一心跟党走的革命精神,这是我们很大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解决湖北发展中问题,学习、继承和发扬先烈的 革命传统是一把重要钥匙。这篇文章做好了,对于我们转变作风、勤政为民,对于解决我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作风,对于提高青年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都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 到这里,俞正声书记谆谆告诫在座的随行人员和市县负责人:“中央特别重视革命传统教育问题,特别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在延安、 井冈山和上海建立了三个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对教育培训干部起到良好作用。红安是湖北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曾爆发了史诗般的黄麻起义,诞生了 三支红军主力,走出了两百多位将军,为了共和国的解放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革命传统教育的声势和影响十分突出。因此,要把红安作为湖北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来建设,把它建设好!”
    8
27日, 俞正声书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听取了省委组织部关于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方案的汇报,并决定兴建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作为红 安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并成立了以俞正声书记亲任组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育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昌尔等同志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黄冈市委、红安县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委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20059月成立学院筹建专班。2006428日,学院奠基。816日,学院主体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封顶。95日,省城建厅、武大设计院和省、市、县质检站等对学院主体工程结构全面检查验收,评定为“结构优质”工程。经过8个月的日夜奋战,2007年元月12日,学院一期工程通过专家组竣工验收。


红色宝藏,一部鲜活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读本


红安,革命历史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是一块神奇的热土。这里,曾爆发了与秋收起义齐名的“黄麻起义”,诞生了红四方面军,重建和整编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这里,是董必武、李先念二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 共和国将军的故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周恩来、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郭述申、郑位三、方毅等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红安境内遍布革命 历史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据统计,除“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外,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里坪长胜街革命旧址群”等3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等8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3处。
    红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培育和锻造治党、治国、治军人才的革命摇篮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这块红色土地上,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先后在紫云区聂家祠堂创办了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和彭杨军政学校,为红军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培养了1000余名连级以上的基层党政军干部。抗战时期,中共湖北省工委和临时省委先后在七里坪附近的秦氏祠堂等地举办了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又称“抗日干部训练班”)、青年训练班、党员训练班,共培养了600多名抗日干部。他们中大部分于19383月随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其余参加了鄂豫边抗日战争的准备与发动工作。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这里先后被中宣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等。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友人来这里考察研究,被外宾称之为“山地游击战圣地”。目前有260多个省内外机关团体及大专院校、部队院校在县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等地挂牌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约有30万人次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海军工程大学称红安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已连续21年组织学员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红安这块红色的土地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是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是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先烈、感受历史、陶冶情操的重要阵地。


求实创新,一种独特的办学特色亮点纷呈


办学特色是学院的魅力所在,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所在,社会效益是学院的目的所在。
    学 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 方针。功能定位上,按照“立足红安、依托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和“保持本色、锻炼本质、增强本领”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利用红安及周边地区 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革命热情的“加油站”。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课堂 讲授、现场体验、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四种方式。在办班形式上,设立“主体班、衔接班、合作班、委托班”等多种形式。在培训对象上,以党政干部、军队官 兵、专业技术人员、大中小学校师生为主。在培训内容上,以党的革命传统、党史党建和国情省情教育为主要内容,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干部 教育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
    2006
年 以来,学院教学人员与有关方面专家教授通力协作,先后三次召开了学院教学论证会,研究调整学院的《教学工作意见》、《教材开发方案》和《主体班日程表》, 三番五次修改形成了《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教学意见》、《学院教材编写方案》,报省、市委组织部审批并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完成了“黄麻起义和鄂豫 皖苏区斗争简史”、“红安精神简论”、“党的先进性的历史考察”等三堂课讲义。五易其稿,完成了《现场讲解词》的修改工作,通过了市、县两级专家的审定, 修改完善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故居、陈锡联故居、七里坪长胜街革命遗迹遗址群、红四方面军诞生地、大悟宣化店革命遗迹遗址群等地现场点评词。撰写了《红 安人》剧本,编写了学员路途教学课程,设计了“社会实践课”教学方案、学员管理手册,并付诸实施,制定完成了“学员论坛”教学方案,收集、编审、印刷了 《专题讲义》、《红安革命纪念地揽胜》、《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斗争时期的调查文选》等三本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教材,近20万字。916日,省委组织部在武昌举行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教学方案评审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学院教学方案,认为方案思想性很强,规范性很强,系统性很强,独特性很强,操作性很强,学院教学特色初步显现。
    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学院教学人员反复实地考察,确定了1947年 “刘邓大军”驻扎的七里坪镇杨山村和城关镇细罗家坡、永佳河镇狮子口村为学院首批社会实践点,确定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碑、红二十五军三烈 士墓地、将军墓群、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七里坪长胜街、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黄麻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纪念碑、 列宁小学旧址、秦基伟故居、沈泽民牺牲地、烈女崖、红军洞、陈锡联故居等28处革命遗址遗迹为学院首批现场教学点。同时,拓展了学院的现场教学点,确定了大悟宣化店为学院的现场教学点。
    为了把教学与管理工作调优调顺,20061226日至31日学院举办了调试班。学员主要来自黄冈市内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分管干教工作的副部长或干教科长、党史办主任、党校常务副校长以及黄冈师院、市委党校、市委党史办有关从事党史党建研究工作方面的专家教授,共46人。 共设置《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史》、《红安精神简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考察》三大专题课堂讲座;安排参观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 园、七里坪革命遗迹遗址群、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陈锡联故居、大悟宣化店革命遗迹遗址群;组织学员“夜宿杨山村”,进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赴 红安县城关镇细罗家坡、永佳河镇狮子口村调查研究;开展学员评教、学员论坛、文艺演出系列活动,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时 间安排紧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员们普遍认为,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教学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通过短短几天的教学实践,学员们深刻地感受到对鄂豫皖 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对红安精神的产生、形成和内涵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从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思想得到净化升华。


招贤揽才,一支业务精干的教学教研队伍形成


办好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实现学院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建设好学院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2006年学院领导班子职数配备齐全。学院一班人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增强班子的团结与活力,为搞好学院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建 设一流的革命传统教育学院,需要有一流的干部和师资队伍。站在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学院着眼于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制度和程序把好关,引入竞争 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无论是干部还是老师,都要求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正,通过一段时间努力,逐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积极上进、相 对稳定的干部、教师队伍。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院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办法配备,管理人员坚持少而精,以聘用为主。200510月份以来,学院从县烈士陵园精选了6名 能担任现场教学点讲解任务的讲解员进行了培训和试讲,并聘请华师大王玉德教授、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省委党史办方城编审、原市委党史办主任程仪、原红安县 党史办主任彭希林等为学院兼职教授,聘请红安县委副书记何光耀、红安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光德、原宣传部副部长胡耿等担任现场教学点点评教师,与省、 市、县从事党史党建研究、干部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近百人建立了联系,初步建立了学院松散的、长期的、紧密联系的合作研究网络。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学 院师资库。


积极探索,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高效运行


加强学院内部管理,是学院有效运转、建立良好的教学科研秩序的保证。为了给广大学员和教职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学院按 照功能定位的要求,借鉴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搞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规律,使学院工作的决策、运行和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建立在科学的基 础之上,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力求学院工作 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办学。积极推进学院管理的规范化,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完善 各项学院工作流程,明确学院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设置工作步骤和环节,逐步形成职责明晰、运转通畅、富有效率的工作规范,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 项工作任务。
    2006
42日至5日,47日至12日,在院长吴义煌,副院长邱凌的带领下,学院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先后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形成了《关于中国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1115日至20日,学院院长吴义煌,副院长周谨、邱凌、严海波及工作人员一行10人再赴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瑞金、“八一”南昌起义旧址、福建古田干部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考察组对井冈山干部学院和福建古田干部培训中心两地的行政管理、干部人事工作、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教学科研及教学形式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考察,并形成了学习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学院已拟定了财务管理、人才招聘、后勤保障等近20项制度。1015日学院与广州军区中南花园招待所签订了餐饮服务合同,积极推行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同时启动。培训中心招聘60名员工全面进行业务培训。12月份,学院与红安县公安局治保科签定保安合同,第一批6名保安工作人员进驻学院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本文根据《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编写)


http://hongan.blog.hexun.com/9088304_d.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