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参考)白崇禧让路加毛泽东警告:红军为何还血染湘江?
(2010-05-16 14:16:06)
下一个
010年05月05日 09:48 凤凰网专稿
网上读书:喋血湘江:作者 伍禄香 新华出版社
视频链接:血浴湘江(一)-(五)
http://www.56.com/w12/play_album-aid-8108931_vid-NTE0MTU4OTY.html
核心提示:那是一场影响了当时,乃至未来中国时局的战争,76年后,湘江战役的硝烟已然离今天远去,而在湘江源头“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的传说,似乎也只有八九旬的老人,才知道传说后面所承载的血泪历史。那究竟是一场怎样惨烈的战争,为什么会有许多年轻的后人一无所知,却又有太多的老人提起湘江战役,便满是扼腕之情。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追溯,就从1934年的10月开始。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凤凰卫视5月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国民党中央军不断地向中央苏区核心地带一步步压缩,10号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被迫离开他们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八万六千人的部队分成两个军委纵队和五个作战的主力军团,携带着这个国家大大小小几乎全部的家当开始了震撼世界的迁移。
对外号称十万的这支大军,一个月内冲破了国军三道封锁线向西突围,而就在这一个月内,国民党军先后占领江西宁都、瑞金、于都和会昌。中央苏区陷入火海一片,中国工农红军彻底没了退路。
陈晓楠:1934年的10月,江西传出红军主力撤出瑞金的消息,这对于蒋介石来说无疑是全线获胜的信号,信心满满的蒋介石于是携夫人宋美龄到西北和华北地区,开始了行程上万公里的视察。当时的蒋介石坚定地认为江西大局已定,他可以踌躇满志地去关心一下军事以外的问题了。
一个月之后,1934年的11月20日,蒋介石从南昌飞南京,座机只要稍微地向西偏一点,蒋介石就能看见一个让他难以想像的场景,在已经收割完毕的稻田边,浩浩荡荡地走着一支极尽庞大的红军队伍。
就在十天前,蒋介石部署了五路大军对这支队伍进行围追堵截,他要让湘江成为红军最后的绝境,然而仅仅十天之后,历史给蒋介石留下了一生的遗恨,也给中央红军造成了几乎是空前绝后的悲怆。
解说:初冬的道县橙香四溢,金橘出营道者,为天下冠的美称由来已久。整整76年前,中央红军在30万国军的围追堵截下,险占道县,就是在这样一个柑橙飘香的季节。1934年11月19日傍晚时分,暴雨刚刚停歇,做为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的官兵踩着泥泞的道路到达了道县的城下。
道县古称道州,紧邻潇水西岸,是湖南西南部最大的县城,也是潇水河上著名的渡口,就在红军先头部队兵临道县城下的时候,国民党中央军也在 “务必占领道县”的军令下向道县逼近。
蒋元神(湖南道县原党史办副主任):国民党抢先占领道州的话,它就很可能利用这个潇水把红军阻击在潇水以东地区。
解说:这是1934年末,蒋介石对红军发起的一场绝杀。11月22日红军主力部队抢先国军开进了道县,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此时的他们已经进入了蒋介石布下的口袋阵,未来的几天里,他们当中过半的战友弟兄都将魂断湘江。
整整75年后的2009年岁末,我们在广州见到了98岁高龄的裴周玉将军,当年红军从瑞金出发时,裴周玉还是个23岁的小伙子,是刚刚成立的中央教导师特派员。在接到撤离苏区的命令时,他并不知道队伍到底要去向哪里。
裴周玉(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不知道啊,就是感觉这个做法不对了,当时不是行军打仗的形式,是搬家的形式。
陈宇(长征史研究专家):只有我们中央的少数领导同志知道。
王树增(作家):这在世界军事史上讲,也是很罕见的一个时刻,主力在行动,高级指挥官居然不知道往哪里去行动。
解说:红军突围后应该去向何方,在当时连师级干部都不知情,而蒋介石却在短暂的模糊分析后,很快做出的明确的判断,红军的流动并非战术机动,而是战略转移。
陈宇:在这个之前我们曾经派出了两路红军进行过探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向西的这路就是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到湘西会合。
黄利明(桂林党史研究室一科科长):红六军团就是那个王震、肖克、任弼时,他们带领的红六军团,沿他们旧的走的路线。
陈宇: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解说:中央红军一旦进入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将来在湘、鄂、川、黔建成一片新的苏区,蒋介石担心自己将永无宁日了。11月15日,当中央红军全部通过赣湘粤交界处的九峰山,开始向湘南腹地行进时,南昌行营里蒋介石的眼睛已经死死地盯住了,地图上广西境内那条细细的湘江。
王树增:那么我只要调动大军,四面合围的话,从军事角度上讲,至今我们还认为是无路可走的。
解说:湘桂走廊,中原进入岭南的必经之地,由湘江和西北越城岭,东南都庞岭构成了一条形似走廊的峡谷。自有国以来,这片土地历经了无数刀光剑影的洗礼。最近的一次是1852年太平军北指中原,血战全州城。如今朱毛红军西进,湘桂走廊再起战火势不可免。
1934年11月12日下午,南昌行营的国民党军事会议作出决议,铁三角口袋阵,第四道封锁线30万兵力围歼红军。第一路,湘军刘建绪部率 4个师即开广西全州,依湘江东岸布防。第二路,中央军薛岳的5个师沿湘桂公路机动侧击防止红军北上。第三路,中央军周浑元部队取道宁远,抢占道县,压迫红军西进,防止其南下进入桂北。第四路,湘军李云杰部取道桂阳、嘉禾、宁远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第五路,湘军李韫珩部取道临武、蓝山,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
在蒋介石的这个计划里包含了两个作战意图,一是把中央红军合围在天堂圩和潇水之间,二是把中央红军歼灭在湘江东岸,而在这五路大军追剿计划出炉之前一周。11月6号,蒋介石早有电令下到桂军,严堵湘漓两水及龙虎关,与薛岳部队剿匪。如今五路大军前堵后追,南压北挡,左右侧击的态势逼迫红军在湘江东岸决一死战。
伍禄香(《喋血湘江》作者):依靠湘江这个天险,蒋介石的用途就是把湘江当成一个绞索,准备彻底把朱毛红军在这个湘江以东地区全部消灭掉。
解说:而在老蒋踌躇满志排兵布阵的同时,中央红军数万人的队伍正在湘粤交界处巨大的山峦褶皱中汹涌流动。11月23日,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抢先国民党军进入了道县。对于老蒋来说,这意味着他利用潇水天堑围堵红军的计划失败,通往湘江的门户向中央红军洞开,但换句话说,此时的红军实际上已经钻进了老蒋另一个更大的口袋。
解说:湘南的冬天潮湿阴冷,在这些平静祥和的表情里76年前的硝烟早已弥散成安静的炊烟,只有静静流淌的潇水河依稀保留着当年的记忆。1934年11月19日,红二师四团团长耿彪带领先头部队来到了道县城郊,从这座被称为“红军渡”的浮桥开始,拉开了湘江战役的序幕。
李世荣(湖南道县史志办公室):当时就是晚上大概是12点左右,四个人渡江,泅水过来的。其中有一个人被敌人用枪打死了,其他三个人在机枪的掩护下到了这边,再加上那边红军的宣传,这个保安团是被请来的,所以他们就虚晃几枪,就跑了。红军就很顺利的占领了县城。
解说:就在耿彪率领四团进占道县的前几天。1934年11月16日,距离道县九十公里外的广西全州县,桂军统领白崇禧和湘军将领刘建绪正在关岳庙里对座商谈堵剿红军事宜。
以全州所属的黄沙河为界,桂军担任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湘军担任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
伍禄香:白崇禧第一个呢,他不给,主要目的就是不给这个中央军、湘军进入广西,因为黄沙河那边是跟湖南交界的,就是不允许湘军和中央军进入广西。
解说:白崇禧史学界公认的军事奇才,时年41岁,指挥作战常以谋略致胜,人称小诸葛。早在1934年8 月,白崇禧就已经判断出苏区的红军有突围西进的迹象,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保证桂北的安全。白崇禧当时就对参加围剿红军的桂军第44师暗授机宜,相机开回桂北。如今十万红军压境,蒋介石紧跟在红军身后打的一石二鸟的算盘,白诸葛早就看得透透的。
伍禄香:白崇禧当时就接到一个联络官,当时桂系派在上海的一个联络官叫做王建平。
尹汤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副主任):这一个是白崇禧的同学,安插在蒋介石的中央的机要室的。
伍禄香:就发了一个密电过来就说,密电说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准备一箭双雕,既收拾红军,又收拾桂军。
解说:11月7日,当红军正在穿越湘南门户汝城地域时,南宁城内的桃源路公馆里,如何应对红军过境的议题有了最终的答案,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赶快送走。这个后来被称作“送客式”的作战方案,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一句,开放一条让红军尽快西进的通道。
王树增:红军,你不是过来了吗?你顺着边界往西走就是了,你只要不深入广西境内,我绝不跟你死拼,保存实力啊,我凭什么跟你死拼啊,我跟你死拼一场,两败俱伤。我桂军的实力大大地削弱,最后的结局只有一样,蒋介石命令中央军乘虚而入。
解说:决定要让路送客,谋略深长的白崇禧,并没有叫停桂北工事的修筑,相反他又亲自前往碉堡线视察,四年前的百色起义让他心有余悸,他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红患驱逐出广西。如今,他决不能让红患再度浸染这片土地。
谭必清(广西龙胜县黄家寨村民):修碉堡那个时候我才十多岁,反正家家户户都到派人去修的,你不修你就出钱。
雷德铭(广西全州镇村民):每一个县派一个分队在这里驻扎。
解说:这就是当年桂军修筑的碉堡,据老人们回忆,当时的桂北动员了15万人参与修筑这样的碉堡,于11 月上旬全线构筑完全200多处,每隔三五百米,就有一个班的民团在碉堡里守备。除此之外,坚壁清野和反共宣传也在桂北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刘心潜(原广西全州党史办公室主任):在我们村子里贴了些挂图,挂图画起红军是张牙舞爪的魔鬼。
唐楚英(原广西全州县志办主任):当时在广西流行一支歌,叫做剿共歌。同胞们大家出来去剿共,共党土匪杀人放火什么,它是这样宣传的。
解说:实际上桂军如此全民动员一方面是在防共,另一方面也是做给蒋介石看的。因而在一系列防共政令施行的同时,11月中旬,白崇禧又邀约湘军将领来桂商谈达成了黄沙河为界,两军防御的协剿方案。
而此时的红军已经顺利渡过潇水,进驻距离湘江160公里的道县,时任苏维埃政府的主席的毛泽东在道县对中央红军的军事转移计划提出了不同意见。
王树增:要不然就原路回去,要不然就直接向北,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这次军事转移活动,仅仅是在中央苏区的边缘绕一个小小的圈子而已。为什么,毛泽东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就是毛泽东已经意识到前边是陷阱。
解说:事实上,这是毛泽东在红军西征后,第二次提出这样的建议,早在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刚刚进入湘南的时候,毛泽东就开口说话了,红军应该立即停止西进。
陈伙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专家):当红军走到湘南的时候,毛泽东曾经提出在湘南打一仗,为什么要打一仗呢?因为退却中的部队,你不打是走不了的。所以古往今来都有一个杀回马枪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当敌人穷追着你的时候,在有利的情况下,你必须给它以狠狠的一击,这样来说,你可以挫败它追及的锐气。
徐占权(长征史研究专家):包括彭德怀也有类似这样的建议,他们都没有采纳,他们就是一味的向西进,到湘西去跟二六军团会合。
解说:继续西进至道县的中央红军,横亘在潇水和湘江两条大河的中间,地域狭窄,河渠纵横,地势平坦,从军事地理上看,大军进入这样的地带一旦陷入包围,则几乎等同置于绝境。此时的毛泽东焦虑万分,却又无可奈何。此前他已经被左倾错误排除在党内和红军中的领导权,仅仅保留了一个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头衔。在那个时期,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实际左右着红军的命运。
徐占权:在长征初期,他们就把这个计划报告给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同意了的,所以共产国际同意的呢,他们是坚决不改的,这是圣旨啊。
解说:似乎是一个注定避不开的解难,红军向着陷阱深处一步步走去。1934年11月22日,红军对桂军防守的龙虎关发起了攻击,事实上,这只是红九军团先头部队的一次小兵力佯攻,无论这是否是红军为调动桂军对湘江的封锁,这次行动却在不经意间打破了老蒋布下的铁三角口袋阵,一条生命的通道悄然向红军开放。
尹汤怀:1934年11月22号的下午,白崇禧就下令全州、兴安和灌阳一线的部队全部南撤,分别撤往桂林、恭城、平乐这几个地方。
伍禄香:全州县城到兴安60公里的整个湘江下游基本上就是放开了。
解说:桂军南撤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23日,蒋介石恍然意识到这是白崇禧给他老蒋下的一个套,却给已经陷入困境的红军留出了一条生路,蒋介石此时的恼火可想而知,然而无论湘军还是国民党中央军,这个时候都不可能立即调动部队,去封堵桂军南撤所造成的缺口了。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直到11月25号中央红军军委纵队才从道县出发,而且是仓促动身。因为国民党已经从道县的东面压过来了。从11月22日到25日,桂军“走廊”出现的三天时间里,军委纵队为什么仍在道县停留,没有史料可以解释,能够确定的是对于中央红军的全体官兵来说,这三天的停留几乎是致命的。
解说:山里的暮色刚一降临,这个倚山而居的村庄就已经被寂静包围了。这几座已经久无人住的老房子愈加散发出时光荡涤过的厚重韵味。1934年11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庄里发出了关于野战军进行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战役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然而这个渡江命令显然来得太晚了。
同一天,国民党“剿匪军”总司令何键也发出了向零陵、黄沙河、全州间推进的命令。就在此前三天,也就是1934年11月22日,红八红九军团向龙虎关发起佯攻后,何键很快发现桂军主力向龙虎关的移动,导致湘江防守出现了巨大空档。何键以激烈措辞致电蒋介石暗示桂军有“通共”的嫌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才发现自己掉进白崇禧设的局了。
蒋元神:当时八九军团到了江华之后,逼近龙虎关的时候,广西军阀就是白崇禧向蒋介石发了一个电报。
伍禄香:他说是红军有意的,红军的企图不是过湘江,而是进攻我柳州。
尹汤怀:它就可以闭开广西重镇桂林,然后沿恭城一线南下平乐,然后就可以到梧州,到了梧州就麻烦了。
伍禄香:蒋介石当时应该也感到很奇怪。
尹汤怀:以为白崇禧撒谎的。
伍禄香:没有直接复电,他也派飞机去侦察了。
尹汤怀:飞到这个龙虎关上空一看,红军摆出这种阵势,八九军团摆出这种阵势,就是由这个地方进入广西的,蒋介石就下了一个电令,允许这个桂系就是撤兵撤到龙虎关一线。
解说:其实蒋介石此时也打着自己的主意,只要桂军南撤,它就可以将计就计,趁机派湘军大举入桂,而如若红军果真从恭城入关,就让桂军和红军打个你死我活,他老蒋正好渔翁得利。可是,他这边千盘万算,却没有料到白崇禧还是算在了他的前面。早在蒋介石复电到来之前半天,白崇禧就已经下令南彻。因为他派出的飞机在湘南上空侦察时,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情况。
伍禄香:在后面追缴的中央军,都是保持跟红军的那个距离,大概三天左右的行程。
解说:能追上却故意保持距离,老蒋明摆着是要“借刀杀人”,白崇禧更加确定跟在红军后面的30万国民党大军远比红军的威胁更大,而这个时候红军的声东击西,恰好给他撤守龙虎关一个天衣无缝的借口,于是从全州至兴安长达60公里,被蒋介石视为天堑的湘江防线完全向红军敞开了。然而,白崇禧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有心让出的这个走廊,红军大部队居然“无意”通过。
陈宇:我们中央红军走的速度,每天才20多公里的速度,这个速度是不可思议的,太慢了。他们抬了很多笨重的机器。
林晓霖(林彪长女):抬着什么印刷机啊,什么X光机啊,连医院的那个尿壶都拿着。
徐占权:如果它要采取急行军,或者把这些坛坛罐罐丢掉,很快就可以赶到湘江边渡过湘江的。
蒋廷松(广西全州县史志办):他们实际上离湘江没有多远了,只有几十公里了,他们只要一两天就完全可以冲过去。
解说:从道县到湘江160公里的距离,从22号到25号,三天的时间,中央红军不可思议地错失了良机,一场本可以避免的血战如今却是箭在弦上了。11月26日,撤守龙虎关的桂军在蒋介石的敦促下,重新北上封堵缺口,而湘军在剿匪总司令何键的部署下,刘建绪的四个师也正从百余里之外,挥师南下抢占全州,填补桂军南撤造成的防御空白,对于何键来说,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东岸的计划,还是要竭力实现。
何键,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三期,与后来的桂系白崇禧、胡宗铎、夏威是同学兼好友,曾歃血为盟义结金兰。1929年2月,蒋桂战争爆发,何键拥蒋反桂,4月即被南京国民党政府委任为湖南省主席,此后因为积极反共剿共,一路擢升为国民政府委员二级陆军上将。1934年末,蒋介石准备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在任命追剿总司令时,蒋介石没有起用心腹嫡系薛岳,而是坚定地选择了何键。
陈宇:之所以用何键,他就是因为何键那是个反共老手。
伍禄香:蒋介石发动这个四一二大屠杀,接着何键就在长沙发动了一个马日事变。
陈宇:从大革命时期,他屠杀了很多共产党员。
王树增:杨开慧是他杀害的,毛泽东说过一句话呀,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啊。
伍禄香:另外,还派人去挖了毛泽东的祖坟。
陈宇: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对共产党是毫不手软的人。
解说:朱毛红军踏上湖南,何键面对的是血海深仇,让他当这个剿总司令他会为了不让朱毛立足湖南,而不惜一切地追杀红军,哪怕是追出湖南,湘军一旦被调出湖南,中央军薛岳的六个师就可以趁机进入湖南,而在这之前,别说皇皇六个师,就是蒋介石的一兵一卒都别想进入湖南。
伍禄香:最关键的一点,派何键,如果何键当总司令,他的部队进入广西的话,那么,李宗仁、白崇禧不会反感,如果薛岳呢直接进入广西,肯定引起这个李宗仁、白崇禧的怀疑。
解说:在接到蒋介石的任命后,11月14日何键在衡阳的“追缴军”总司令部走马上任,随即通电全国,逝当益矢有我无匪之决心,穷匪所至,不歼不止,然而作为地方军阀,何键又不可能事事都在蒋介石的掌控之中。11月22日,桂军南撤导致湘江防线大开,蒋介石命令湘军向南推进,接替桂军防务,何键却以“时机兵力两不许可”为由,拒不执行,原因其实很简单,何键不想削弱湘军在零陵至黄沙河封锁线上的力量。
陈伙成:那么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就是他们各自利益之争,各有打算吧。
解说:就在何键与白崇禧都为着自身利益与蒋介石盘旋时,11月22日傍晚,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绕到全州城南的界首渡过湘江,直抵全州。25日,这支先头部队惊讶地发现历史上有名的军事要塞全州竟然是座空城。侦查科长刘忠随即通过师参谋长向上逐级汇报,请求抢占泉州,然而将近12个小时之后,军团首长林彪才接到抢占全州的命令。毫无疑问战机被延误了,就在六个小时前,湘军刘建绪部已经进占全州,而南撤的桂军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重新北上直扑湘江西岸,那条洞开了整整五天的走廊,自11月27号起,在湘桂两军的合力围堵下,开始在一点点闭合。机会在中央红军面前又一次消失了。
如今在他们的南、北、东三面,桂军、湘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已经合围了上来,而西面就是湘江,此后的五个昼夜,在湘江西岸,桂北大地,红军需要数万将士的生命做代价,来打开通往革命胜利的道理。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