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贴:毛泽东因红军长征战役失败而崛起

(2010-05-12 10:53:53) 下一个
转贴:毛泽东因红军长征战役失败而崛起

张羽整理

2008-12-7

伟人毛泽东历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什么时候开始崛起?有很多种说法,但笔者认为毛泽东因红军长征战役失败而崛起;因为熟悉长征历史的人都知道,长征前期的战役主要由所谓的"军事三人团"来决定中国革命的命运,也是因为依赖外国军事专家和博古在战略,军事上的错误指挥造成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也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长征开始后,毛泽东因伤病坐担架随队行动,经常与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也坐担架的王稼祥同行。1930年,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国,1931年来到中央苏区工作,不久就担任了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也就是在这时,王稼祥开始与毛泽东接触,在工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毛泽东。毛泽东一边行军,一边与王交谈,到宿营地休息时更是经常彻夜长谈,商谈了许多有关党和军队前途的问题。正是在毛泽东的说服和教育下,王稼祥逐步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以崭新的姿态开始向成熟的马列主义者奔进。因此,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上,王稼祥都坚决地支持了毛泽东的意见。在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时刻,在毛泽东发言后,王稼祥更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积极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投下了关键的一票;
1931年初,从苏联回国的张闻天担任了临时中央领导人,在党内的地位高、影响大。毛泽东用了很大的耐心,苦口婆心地开导、说服和争取他。
起初,张闻天并不认识毛泽东,1933年到苏区后才开始接触。当时,“左”倾中央派他主持苏区政府工作,意在一箭双雕,既把他从中央排挤出去,又进一步把毛泽东排挤出苏区政府的实际领导。在张闻天到政府就职的命令正式发表后,毛泽东同他作了几次长谈。一起工作后,两人互相接触越来越多,互相了解也越来越深。张闻天主动与毛泽东搞好团结,处处表现出对毛泽东的尊重。毛泽东也总是极力接近张闻天,循循善诱,使他的思想与自己越来越接近。

长征开始后,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经常一起行军,一起宿营,一起交谈,王稼祥有时会非常气愤地批评李德,张闻天较多地谈论他与博古之间的争论,毛泽东则结合实际科学地分析“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危害,说明自己的主张。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启发下,张闻天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在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后,敌人已经发现中央红军要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正在调集大量兵力包围中央红军。张闻天向毛泽东报告了紧急情况,并问:“应该怎么办?”毛泽东明确地回答说:“不能再照原计划与二、六军团会合了,而应该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张闻天说:“你的意见是对的,否则,我们会中敌人的计谋,处境更加危险。”因此,当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会议时,张闻天态度坚决地支持了毛泽东的主张。当时,张闻天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书记处书记,他的积极行动,对于配合当时还不在中央领导核心、在中央基本没有发言权的毛泽东进行纠正 “左”倾路线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在遵义会议上,张闻天紧接着王稼祥第二个发言,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对博古和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作了深刻的批判,并明确提出必须由毛泽东出来领导。
在王明路线统治中央时期,周恩来是重要领导人之一,党内是政治局常委,军内是红军总政委、军委副主席。
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后,逐步认识到毛泽东的主张与战略战术原则的正确,并从实践中学到了毛泽东创造的适合中国国内战争实际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原则等军事思想。在毛泽东已被排挤出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的情况下,周恩来仍坚持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与朱德等灵活运用毛泽东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克敌致胜的战略战术原则,使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辉煌的胜利,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兵力损失过半。惨痛的失败教育了周恩来,使他开始对李德、博古执行的“左”倾军事路线怀疑、抵制和批评,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战略战术原则的正确,从老山界开始行动上已经站在毛泽东一边。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后,毛泽东在中央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上,提出改变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以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能够稍事休整,恢复体力和战斗力。周恩来公开站在毛泽东一边,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尽管李德、博古坚决反对,但政治局多数同志从全局出发,同意了毛泽东西入贵州的正确主张,使中央红军避免了与多出我军五、六倍兵力的敌军作战、全军覆没的危险。
1934年12月18日,黎平会议召开,毛泽东转兵西进的正确建议又一次得到了周恩来的大力支持。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坚定地、旗帜鲜明地和李德进行了尖锐的争论,采纳了毛泽东关于转变战略方针的主张。会议通过了放弃“左”倾“三人团”原订的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于湘西,而在川黔边最初以遵义为中心创建新苏区的战略方针,还决定恢复过去毛泽东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原则。从此,毛泽东又开始参与对红军的领导工作。
1935年1月1日,在猴场(草塘)再次召开会议,会议批评了李德、博古的错误意见,重申了黎平会议决定的正确战略方针,规定了“三人团”要取代军委所作出的作战方针,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这样就从组织上开始纠正李德对中央红军的荒谬指挥,开始恢复党领导军队的正常状态。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又起了关键性的核心作用。当王稼祥提出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倡议时,周恩来更是毫不犹豫地支持。遵义会议召开时,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并全力推举毛泽东为我党我军的领袖;

也就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责任,在以后的战争岁月里毛泽东用自己的智慧,军事才能,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赢取了天下,震慑了世界霸权国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