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贴:驴背上的兵工厂:抗战时期八路军武器研制秘闻

(2010-03-26 15:35:31) 下一个
转贴:驴背上的兵工厂:抗战时期八路军武器研制秘闻

人们讲起抗日战争中的的八路军,往往称之为土八路,其实土八路并不土。八路军的将领大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知识分子,整个队伍中有学识的青年乃是八路军的骨干。仅就战斗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流动工作团而言,便是一支人才济济、利技精英集聚、研制成果累累、功勋卓著的利技大军。

八路军流动工作团,是随着以山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组建的军工企业,它为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提供武器装备。为适应游击战的需要,队伍跟随卞力部队流动,故称流动工作团,也誉为“驮在驴背上的兵工厂”。

全团有一千多人,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从欧洲回国的留学生,有从南洋归来的华侨,有国内高等学府的教授和学生,有大城市工业产业的技术人员,也有根据地土生土长的能工巧匠,其中著名人士有100 多位,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栋材,留学英国的冶金博士张华清、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系的毕业生程明升,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系的陆达,燕京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张芳,北平大学工学院的毕业生郑汉涛、牛治华,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学生高源、李守文,天津北洋大学毕业的陈志坚、孙艳清、张培江、刘致中、牛宝印、齐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唐英之,天津河北工学院毕业的张浩、张温如、王锡暇、耿震、李非平,云南大学采冶系毕业的李树人,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宋宗景,山西大学工学院毕业的席永先、宋宗恕,东北大学毕业的赵云鹏,天津女师学院毕业的柴毅,山东大学毕业的高广平,武汉大学毕业的林溪,河南大学毕业的张志青,上海雷氏德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毕业的唐成仪等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身在富有家庭,为了抗日救国中抛弃舒适的生活,离开优越的环境,不远万里,远渡重洋,从国外或大后方爬山涉水,投奔到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艰苦的太行山区,同当地民众艰苦奋斗创建抗日根据地,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曲“科技救国”的新篇章。

从大砍刀到枪械的研制

抗战初期,由于八路军的迅速扩展,许多新战士手中无枪,凭着大砍刀、长矛梭标与日军拼杀,不少人壮烈牺牲。身为流动工作团领导人的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急战士所急,他以曾在德国、苏联学到的军械制造知识,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很快设计出我军步枪的结构图,召集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程明升、梁沟兵工厂厂长陈志坚、工程处工程师郭栋材、唐成仪等一批利技人员研究在兵工厂制造步枪的问题,并责成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刘贵福具体组织实施。

刘贵福原为太原兵工厂造枪分厂钳工,有13年的制枪经验,1937年11月太原沦陷时,他带领15位技术骨干投奔到根据地兵工厂,先后任技师、副厂长。他接受任务后,在刘鼎部长的指导下,吸收了捷克式、汉阳式、三八式等国内外步枪的优点,从黄崖洞兵工厂的技术、设备、物资条件出发,立足于适应我军游击作战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于1940年8 月1日研制出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便于战士携带、使用灵巧的新型七九步枪。这种步枪比普通型步枪短10厘米,形似马枪,故取名“八一式步马枪”。造枪用的钢材,取之白晋铁路,民兵于夜间破路拆卸的铁轨,运往兵工厂。全枪仅3.36公斤,采用三棱刺刀,机动灵活,实战效果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从此,流动工作团的各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源源装备部队,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出这种枪一万多支。八路军战士有了这些新式武器如虎添翼,在战场英勇杀敌,越战越勇。八一式步马枪的作战威力,不仅在抗战中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 而且也优于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造的步枪,1949 年4月,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彭德怀总司令在视察战利品时,拿着阎锡山军队的美国造的步枪说:“这不如我们造的适用,如果我们不是道轨钢会比这更好”。
。。
来源:铁血网

原发者笔名:元帅的元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