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贴:决战淮海:粟裕VS刘峙 小米步枪对飞机大炮

(2010-03-18 11:36:06) 下一个
转贴:决战淮海:粟裕VS刘峙 小米步枪对飞机大炮

红军班长对黄埔教官,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


  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加大炮,北伐时期的班长对北伐时期的师长……乍看起来,这远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但令人吃惊的是,粟裕——这位南昌起义时的班长竟向毛泽东拿出了一个60万“吃”掉80万的方案。


  这就是军史上著名的“小淮海”打成“大淮海”。


  1948年9月24日,就在将士们高呼着“打倒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涌入济南城的那一刻,作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却已酝酿着新的主意。他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毛泽东次日复电:“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毛泽东指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歼灭黄伯韬,在两淮和海州地区作战,史学家一般称之为小淮海。”军事博物馆编研处处长姜廷玉说,但,随着东北全境解放,粟裕的“胃口”变大了:11月8日,他发出了著名的“齐辰电”,“斗胆直陈”中央军委,要求把作战区域扩大到徐州、蚌埠一带——把“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粟裕的方案大得有些吓人,却很快得到毛泽东的首肯——两年前,39岁的粟裕指挥3万余人在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精锐5万。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

搜狐社区网友上传图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