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贴 :1959 国庆阅兵总指挥佚事:军魂杨勇

(2010-03-10 13:32:49) 下一个
转贴:1959 国庆阅兵总指挥佚事:军魂杨勇

来源:http://hi.baidu.com/%B0%AE%C9%BD%C8%CB%BC%D2/blog/item/fb2179300c1c1aa25edf0ee8.html

 核心提要:1959年国庆阅兵,杨勇上将任阅兵总指挥,也是他惟一的一次。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1次国庆阅兵,首次“逢十大阅”,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国庆阅兵。

  杨勇将军与杨成武、杨得志将军,于红一方面军中并称“三杨”。抗美援朝时期,三将军先后入朝参战,周恩来称之为“三杨(羊)开泰”。

杨勇

杨勇年少有远志。1927年秋,毛泽东率秋收起义军退至湖南文家市,恰驻杨勇就读之里仁学校。毛泽东为红军讲话,以司马光砸缸事,喻当时革命形势,曰:“蒋介石好比一个大水缸,我们好比一块小石头。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把蒋介石的那口大水缸打碎的!”其时,杨勇与同学骑墙听之,甚服毛泽东雄才大略,遂追随之一生。

  杨勇将军指挥作战,义勇卓然,肝胆相照,从不打“滑头仗”。抗日战争时期,某战,杨得志部攻入敌纵深后险被包围,某将军见形势不妙,急撤。杨勇则率部挺身而出,告杨得志:“老杨哥,人家走了有我在。我们一块儿打,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即与杨得志部并肩鏖战,直至破敌。杨得志将军谈及此事,临死犹念之。

  杨勇一生百战沙场,最能体现“勇”字精神的是将军身上的5次伤痕。

  1933年10月,红三军团40师14团在中央苏区的绚口与敌遭遇,双方都措手不及,“狭路相逢勇者胜”。团政治处主任杨勇,冒着弹雨,带头冲入敌群,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展开了。突然,一发子弹从他的头顶中央穿破了头皮,血很快流到面颊、颈部,他全然不顾,继续冲杀,敌人落荒而逃。战后,杨勇受到军团长彭德怀的称赞,胸前挂上一枚三等红星奖章。同时,头顶也留下一块永久的纪念———两公分长,不再生发的弹痕。

  大军压境,炮声轰轰。长征中最激烈、最残酷的湘江战役揭开了帷幕。蒋介石为围追堵截红军,设置了4道封锁线,湘江是最后一道。由何键统领的40万大军利用湘江屏障,阻拦8万红军。在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误入蒋介石精心设计的铁三角合围圈。

  红军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在这次战役中,担任红40师10团政委的杨勇率部执行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的重任。炮火纷飞,血肉横飞。数十倍的敌人蚂蚁般地涌来,一批战士倒下了,又一批战士牺牲了。团长沈述清中弹身亡;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又壮烈殉国。

  敌人再次潮水般涌现来,杨勇杀红了眼,一块弹片飞来,钻入他的右大腿,他咬牙一把将弹片拔出,大声呐喊:“为团长报仇!”冲出堑壕,战士们随其而上,疯狂的敌人“退了潮”。两昼夜的血战。10团400余名官兵血染湘江,使中央纵队顺利过江,从此,杨勇的腿部也留下了一块“湘江战役纪念章”。

 1935年1月,在长征路上的土城战斗,给杨勇打上了第3块战争的烙印,也是他负伤最重的一次。土城是赤水河东岸的重要渡口,川军刘湘的主力部队抢先占领了土城所有的有利地形,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临战场指挥,10团政委杨勇又一次带队冲锋,一发无情的子弹从他的右腮穿入,从唇部钻出,一进一出,杨勇失去了6颗牙。当时,血似喷泉,用嘴指挥不了战斗,他用笔下达命令,脸上是血,手上是血,笔上是血,纸上也是血,最后杨勇昏倒在血泊中。

  土城战斗,原以为敌人4个团,实为8个旅9个团,我军伤亡惨重。后来,军委命令停止攻击,避实就虚,西渡赤水。这次伤愈后,杨勇脸上留下的弹窝,30多年后,才由北京医院院长吴尉然用手术刀填平。

  平型关大战,是我军首次与日军交锋,却是杨勇第4次负伤。这次对手是日军的精锐坂垣师团21旅团。精锐旅团的日本兵个个不可一世,宁死不降。在这次战斗中,担任八路军115师686团政委的杨勇,在与日军抢夺制高点老爷庙的战斗中,带领三营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刀、枪、拳、牙都成了武器,抢托飞舞,杀声震天;马刀闪亮,敌头落地。厮杀中的杨勇,突然感到左肩一股热流,左臂肘一阵疼痛。接着鲜血浸透了军装……这是日本人送给将军一块民族仇的纪念章。

吕梁三捷

  “没有‘勇’字,不称为杨勇,不言‘谋’字,也不是真正的杨勇。”《杨勇将军传》对将军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吕梁三捷”是杨勇将军指挥才能的生动写照,具有“宋江三打祝家庄”那样的传奇色彩。

  1938年9月,日寇为大举进攻,派108旅团长山口少将,率部进驻吕梁地区的离石,并在汾阳城内集中大批弹药、粮秣等物资随时准备起运。

  一天,杨勇带686团各营干部到汾离公路观察地形,发现最佳阻击部位,正好设有敌碉堡,提前拔掉会打草惊蛇;战斗打响后再拔,伤亡太大。怎么办呢?杨勇集中大家智慧,作出了打碉堡和打阻击同步进行的决定。他把打碉堡的任务交给迫击炮连连长吴喜德。没过几天,杨勇接到情报,敌人车队已经出动,便提前埋伏好。不大工夫,满载敌兵和军用物资的20辆汽车进入伏击圈,一声令下,3发炮弹全部命中,碉堡飞上了天。

  随着炮弹的爆炸声,战士们发起冲锋,200多敌人除了3名投降外,全部被歼。第2天日军大部队出动,扑了空,只拉走了5车尸体。

  前线日军得不到弹药、给养,只好杀马充饥。过了几天,日军又冒险开始运输。100多名敌兵分乘几辆汽车,仅送一车粮食试探前运,杨勇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将这一车粮食送了“人情”。

  第二天,敌人果然胆子大起来,又出动了200多名敌兵押送18车物资,再次遭到我八路军的伏击,全部被歼。吃了两次亏的日军,成了惊弓之鸟,只好放弃进攻,准备后撤。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杨勇改变战术,决定冒一下风险,在敌人鼻子底下的王家池潜伏起来,准备再打一次伏击战。日军的辎重、炮车、步兵,在险要地段百般警惕,顺利通过,没想到在眼皮底下的王家池却遇见了神兵,300多敌人又成了枪下鬼。

  三次伏击战,歼敌逾千,山口少将一命呜呼。汾阳城门紧闭,接连几天敌人在焚烧尸体,召开慰悼会。而杨勇则在吕梁山区召开了祝捷大会。

蒙师叹服

  在北京军区一座对外开放的军营,一位蓝眼睛、黄头发、身着元帅服的外国人,表情庄严地注视着中国士兵的军事表演。在他的身旁坐着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

  擒拿格斗,龙腾虎跃;刺杀,吼声震天;投弹,又远又准各种科目的表演一幕比一幕精彩,蓝眼睛元帅犀利的目光一丝不苟,没有忽略每一项表演的细节。突然,元帅提出要到表演的士兵中看一看。元帅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他以标准的军人姿态来到士兵面前,用沙场老将的目光扫视着每个士兵的额头,然后,从一名士兵手中拿过一支半自动步枪,立姿击发,钢板靶应声倒下。随后,他从容地把步枪递给杨勇。

  列队的士兵对老元帅的枪法,透露出好奇的目光。这位元帅是谁?经介绍才知道,蓝眼睛元帅是英国大名鼎鼎的蒙哥马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高指挥官。“二战”期间,元帅担任非洲战区地中海战场指挥官,曾因指挥北非战役,击溃德国隆美尔,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而闻名世界。

  然而,上个世纪50年代初,杨勇作为中国志愿军司令员、20兵团司令,在朝鲜战场上曾给包括英军在内的15国部队以沉重打击。这位元帅虽未参加朝鲜战争,但他也许想看一看,在朝鲜战场闻名遐迩的杨勇将军和他的士兵,究竟是不是值得他佩服的优秀军人。但是,真正心领神会的还是杨勇将军本人。他从元帅手中接过步枪,二话没说,猛地举枪连击,弹弹中靶,9块钢板接踵倒下,尔后,将军和元帅相视而笑,谁也无言。

  然而,3天后蒙哥马利元帅终于控制不住了。他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士兵的武艺精湛,开始我以为都是军官,当我走过队伍时看到,他们的额头都是光光的,没有皱纹,都是年轻的士兵……”“中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都是最优秀的,我要告诫世界军队,切忌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

 杨勇将军为老烟民,晚年下决心戒烟。初始,每日六支,上下午和晚上各一支,三顿饭后各一支;以后只留饭后三支。烟由警卫员保管,定时供应。然将军烟瘾上来,常常复辟。后将军向军区领导宣布戒烟,为示决心和毅力,每开会取香烟与火柴置桌上,目不斜视,支烟不取,终戒之。

  1980年初,郭林祥奉调南京军区任政委,问政于某公,某公曰:“你久居西北,华东无人,应多调一些部属去。”问政于杨勇将军,答曰:“你到南京后一定不要调干部去。”郭林祥称善,赴任南京军区连秘书也不带。杨勇闻之,点头称善:“郭政委一定能干好!”

  杨勇将军海量。睢杞战役中,将军命令中原野战军二旅旅长戴润生率部配合华东野战军宋时轮纵队作战。戴不悦,于电话里与将军争吵,并怒摔电话机。事后,戴润生大惭,向杨勇检讨,将军摆手止之曰:“此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粉碎“四人帮”后,将军复出,任副总参谋长。北京军区清理“文革”中遗留问题,派人向杨勇调查某干部是否在批斗会上踢过他,将军答:“当时是有人从背后踢我,但我没有看见踢我的人。过去的事情让它过去吧!”

  1980年初,总参调进调出几位领导同志,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杨勇将军于京西宾馆设宴开迎送会,花费公款四百余元。事后,中纪委查问此事,将军心中甚为不安,掏四百元上缴,写检查报告一份,并建议将此事通报全军。

  1982年冬,杨勇将军病危。前来探视者但见将军神态自如,谈笑风生,曰:“我还有两个月时间,现在已过去了一个月,还有一个月时间。”

  1983年1月6日,一代猛将杨勇病逝。我国又失去了一位好将军。

  真可谓:“金戈铁马几十载,沙场驰聘著勋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