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贺龙元帅和吕梁抗日根据地,zt 游记: 贺龙与一棵柳树的命运传奇(组图)

(2010-03-10 11:18:41) 下一个
zt游记:贺龙与一棵柳树的命运传奇(组图)附小说吕梁英雄传简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37000010091l4.html


图一现大门



图三与贺龙元帅共命运的柳树


图四贺龙元帅雕像,后面就是六柳亭



图五花园后门

  前些日子,因为拜访一位知名人士的计划有变,与同事到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这儿有贺龙元帅的汉白玉雕像,还有与他有关的一段传奇:和一棵柳树的命运。

  纪念馆展室内只能参观,不让拍照,展室外可以随便拍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地处晋西高原,吕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它东离县城7.5公里,西临黄河15公里,距省城太原277公里。这里曾是晋绥开明绅士牛友兰先生的宅院和花园,当地人称“花园院”。该馆建于 1962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这里对外开放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同志的路居、旧居,有“晋绥干部会议会址”、“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及“六柳亭”等。 1991年以来,这里先后被命名为“山西省青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吕梁地区中小学德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省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1940年1月,晋绥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晋西北行政公署在兴县蔡家崖成立。6月,成立晋西北军区司令部,贺龙任司令员,军区下设四个军分区。 1942年10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194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等到达。4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4月2日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5月,毛泽东等到达西北坡。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时,毛泽东引经据典地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成为后来人们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在后花园,看到一棵百年柳树,主杆已经枯死,有多道裂缝,爬山虎缠绕其上,细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在柳树杆西北侧局部还残存有树皮,长出新枝,比人的手臂粗,在春风中,已经长出细芽。讲解员说,听村里90多岁的老人讲,他们小的时间这棵树已经长得很粗了。百年老柳树顽强的生命力,见证了百年来的沧桑巨变,让人敬佩和震憾。

  在这棵百年柳树的西南方不远处是“六柳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贺龙新手种植了一圈六棵柳树,并准备在树圈内建亭,因而得名。在贺龙种柳之后曾施工建亭;当时正处抗日战争期间,还没有完工就被日军的飞机炸毁。现在看到的六柳亭据说是2002年新建的。

  在六柳亭的西北方有一棵死去的枯柳树,靠近地面最粗处直径40多公分,树杆只剩半边,而且空心了,实际是个残缺的树杆,在它的外侧1米开外,种植有一棵活着的小柳树,与周围的其他五棵一样,还没有发出新芽。与百年老树比较起来,大概根比较浅吧。
  就是那棵死了的柳树与贺龙有着一段传奇。先说说贺龙元帅吧。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中国湖南桑植县人,有白族血统。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的重要领导人,1955年授予的十大元帅之一。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两把菜刀弄革命”是其标志。

  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举行南昌起义,贺龙担任起义军总指挥。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南昌起义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每年的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这就是“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

  贺龙逝世后,他在蔡家崖亲手栽的、位于西北方的那棵柳树就死了。后来补栽过多次,都没有成活,只好在旁边另外补栽了一棵。时间长了,这棵柳树与贺龙的关系才被人们联系了起来,成就一段传奇。

  树径粗40多公分,可理解为四十年代栽种;西北方在八卦为乾,乾为天、为龙,应了贺龙的名字;贺龙去世,它也死了,应了人们“万物皆有灵”的说法;柳树,谐音就是“留住”,留下来纪念贺龙元帅。这些都是人们的传说,以表达纪念英烈之意。

  在六柳亭的西边6米处是贺龙元帅的雕像。像高3.22米,像座高1.896米,基座台阶5层,高73厘米。寓意贺龙元帅诞生于1896年3月22日,经历了青少年、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五个时期,享年73岁。

  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展室内,有个玻璃罩着的展厨,是收集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其中有一本早年的毛泽东选集,看不到出版年代,署名“毛沢东”,(沢=泽zé据说是日本人造的汉字)很少见吧。

  参观结束时,从后花园的偏门出来。门外有幅对联:蔚水映衡门隐居求志,环山结茅舍小住为佳。横批:蔚环存应。不过横批已经不复存在了,是导游特别推荐了这付对联。中共领导人在此均为小住,也算是巧合了。

  与我们同行的司机,曾在贺龙元帅领导过的部队服役,大家合影留念。也许我们的到来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始终没有想通,既然是“四个教育基地”,应该广而告之,却为什么展室内不让拍照?(完)

附: 小说简介:小说《吕梁英雄传》
  类型:军事战争
  作者:马烽、西戎
  
内容简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向我国进攻。由于国民党政府一贯对日屈服,订下许多卖国条约,专一压迫屠杀人民,对日本的进攻毫没作抵抗的准备,因而不到三个月光景,便被日寇冲进长城,顺着平绥铁路、同蒲铁路打进了绥远、山西。那时好几十万晋绥军,只是乱招架了一阵,便望风而逃;那些政府官员、将军、太太,带上平时刮地皮刮下的金银珠宝、法币现洋,坐上火车、汽车,争先恐后地逃到西安、重庆等大后方去了。这下敌人更是凶焰万丈,到处杀人放火,如入无人之境。山西、绥远大部地区沦陷敌手,千百万同胞在敌人铁蹄下呻吟。

  幸亏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敌后坚持抗战,内中有一位贺龙将军,率领一二零师,浩浩荡荡开到晋西北来。那时正是数九隆冬,北风凛冽,雪花纷飞。一二零师的健儿们,在冰天雪地中和敌人苦战,给疯狂的日寇以迎头痛击。一九三八年春天,接连收复了宁武、五寨、神池、岢岚、偏关、河曲、保德七县,并深入到绥远敌后,建立起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一九四○年春天,晋绥人民、各抗日团体、抗日军队,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民主政权。从此以后,军民更加同心协力对敌斗争,不顾流血牺牲,到处攻打敌寇。解放了二十多座县城,粉碎了敌人无数次“扫荡”,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巩固扩大了晋绥解放区。

  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许多热血男儿都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在家的就参加了民兵。民兵们平时在家生产,抽空练兵习武;一到战时便拿起步枪、火枪、地雷、手榴弹,和敌人战斗,保护群众,日夜打击敌人,并且配合主力军作战。尤其是执行了毛主席提出的“挤敌人”的方针以来,军民创造了明的、暗的、软的、硬的各种战法,组织了“变工爆炸”,实行了“劳武结合”,粉碎了敌人的“蚕食政策”、“怀柔政策”、“三光政策”,以及数次“强化治安”,挤得敌人统治区日益缩小,由面变成线,由线变成孤立的据点。把晋绥解放区保卫得铜墙铁壁一般。[1]
  


  当代著名作家马烽、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1]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254775.htm?fr=ala0_1_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