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几曾回首: .陈光与罗荣桓:不争代师长之位 (图)

(2009-12-03 19:52:03) 下一个

zt 陈光与罗荣桓:不争代师长之位


115师政委罗荣桓(右)代师长陈光(中)参谋长陈士榘(左)

  陈光是红军时期及抗战时期的著名将领,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长。在1938年3月林彪因枪伤赴苏联治疗后,陈光担任一一五师代师长,与师政治部主任(后任政治委员)罗荣桓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他们共事5年间,中央、八路军总部在致电他们时,总是以“陈罗”来称呼这对亲密搭档。

  不争代师长之位

  1906年2月24日,陈光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栗源堡。1927年,陈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33年11月已是红一军团红二师师长。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陈光调任红一军团任代理军团长,军团政委是聂荣臻。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林彪担任一一五师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当年10月后任政委),罗荣桓为政训处主任(当年10月后改为政治部主任)。一一五师下辖三四三旅、三四四旅及独立团等,共1.5万余人。陈光任三四三旅旅长,周建屏任政委;徐海东任三四四旅旅长,黄克诚任政委;杨成武任独立团团长。陈光的三四三旅包括2个主力团,分别是团长杨得志、副团长(实为政委)陈正湘指挥的六八五团与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指挥的六八六团,都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参战的部队实际上就是陈光三四三旅的这两个主力团。

  1938年3月2日,林彪在山西隰县因着日军军大衣骑马而被阎锡山军队哨兵开枪误伤,伤势严重,急需挑选一人来接替林彪。一一五师在1937年10月已经分家,副师长聂荣臻率一一五师独立团挺进五台山建立晋察冀根据地,徐海东的三四四旅,又已划归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代师长的人选只有在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和三四三旅旅长陈光中间产生。

  由于军情紧急,加以当时十八集团军总部(简称“集总”)在太行山,来不及与中央军委协商,“集总”首长朱德、彭德怀在当天晚上发布命令,任命陈光为一一五师代师长,并且告知蒋介石。同日晚24时,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与军委参谋长滕代远联名致电罗荣桓: “林之职务暂时由你兼代。”这样,关于一一五师代师长的任命,先后下达了两个不同的命令。

  中央军委和“集总”的命令各有道理,两人各有优势。从参加红军开始,罗荣桓是红四军的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一直从事政治工作,没有当过军事主官;而陈光正好相反,他一直搞军事工作,是中央红军红十二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主力师红二师师长,还在林彪到红大担任校长后接替他担任红一军团(一一五师的前身)军团长,已有代理林彪职务的先例。如果从作战指挥的角度上看,让陈光来接替林彪似乎更合适一些。陈光在1928年参加红军后一直担任军事主官,指挥过飞夺泸定桥和攻占腊子口等一系列著名战斗,是红军著名高级指挥员之一。

  尽管毛泽东更倾向于由罗荣桓来担任一一五师代师长,但在朱德、彭德怀先发出任命后,毛泽东也认可了这一事实,同意了“集总”的决定。罗荣桓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事实,陈光也未因中央军委曾致电罗荣桓兼代一一五师师长之职,而对罗荣桓心存疑忌。

 亲密搭档“陈罗”

  陈光和罗荣桓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就认识了。陈光任红一军团二师师长时,军团政治部主任是罗荣桓。长征结束后,1936年6月,陈、罗两人都到刚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陈、罗二人均分在一科,陈光任一科(高级干部科,38名学员,大部分是师以上的干部)科长,罗荣桓任一科政委。1937年8月19日,陈光和罗荣桓分别以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和政治部主任的身份,率领红一军团开赴抗日前线。8月22日,红一军团在云阳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陈光主持大会,罗荣桓率领指战员进行宣誓。1938年3月上旬,林彪因伤离开一一五师后,陈光和实际上担负一一五师政治委员角色(1938年底“集总”正式任命罗荣桓为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的罗荣桓,开始共同指挥一一五师,并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受到“集总”和中央军委的表扬。

  3月14日到18日,陈光与罗荣桓指挥三四三旅取得了午城、井沟战斗的胜利。他们贯彻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在道路曲折、地形复杂的午城、井沟一带设伏,向在蒲县与大宁之间补给线上活动的日军连续进行袭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一连五昼夜,共歼日军1000余人,击毁敌人汽车79辆,缴获步枪200余支,战马200余匹。陈、罗共同指挥的午城、井沟战斗,取得了用兵少、伤亡小、歼敌多的战果,是贯彻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的模范战例。这次战斗,打破了敌人西犯黄河的企图,对巩固陕甘宁边区和开辟晋西抗日根据地,都有着重要意义。

  午城、井沟战斗引起了山西日军的高度注意,3月23日,日军派出大部队向午城、井沟来犯。根据中央军委和“集总”的指示,4月上旬,陈、罗率一一五师转移至汾阳、孝义一带,开辟了吕梁山根据地。从9月14日至20日,陈、罗指挥部队在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连续3次伏击敌人,三战三捷,共毙伤日军 1200余人,粉碎了敌人进攻黄河河防、威胁陕甘宁边区的企图。

  罗荣桓把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让陈光集中精力考虑军事问题。在协助陈光指挥作战的同时,罗荣桓还关心着陈光的个人生活。经林月琴的介绍,陈光认识了一一五师卫生部女医生史瑞楚,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1938 年12月,陈光和史瑞楚在山西孝义县上村结婚,一一五师卫生部部长谷广善为他们主持了简朴的婚礼。

  陈、罗亲密合作,对于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后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共中央的战略设想中,山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东地理位置重要,在国民党正规军撤离后,日军只占据了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广大农村成为真空地带,建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据地。日、伪、顽、匪,各霸一方,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不盼望八路军入鲁。早在 1938年初,毛泽东就考虑派部队去山东。4月,山东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提出派一个主力团去山东。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并认为一个团是不够的,说还要多派去一些。11月25日,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致电彭德怀指出:“陈、罗率师部及陈旅主力(两主力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宜。”5年间,中央军委、“集总”在致陈光和罗荣桓的电文中,都是以“陈罗”称呼这对亲密搭档。为了在挺进山东时避免国民党当局的干扰和阻挠,一一五师挺进山东部队改名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

  12月下旬,陈光和罗荣桓率一一五师师部和六八六团(六八五团已先行出发)从晋西灵石向山东进军,于 1939年3月6日渡过运河,进入泰山以西地区这一敌我必争之地。从晋西到山东,途中要穿越日军的几道封锁线,有人把这次东进称做“小长征”。在山东军民眼中,“陈罗”具有很高的威信,俨然就是一个人。到山东后,陈、罗遵照“集总”“依(泰)山傍(微山)湖”创建泰西根据地的战略部署,率一一五师进军泰西。在这里,陈、罗指挥部队取得了樊坝战斗的胜利,全歼伪军1个团800余人,活捉团长刘长胜,继而智取草桥伪军1个中队,攻克围里、葛石店,消灭伪军 1000余人,击退了日军两次进攻,并瓦解了1万多人的反动会道门“红枪会”,拔除了伪军沿汶河两岸的全部据点,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当。“老八路来了” 的喜讯,传遍齐鲁大地,被父老乡亲称为山东的“及时雨”,八路军随之声威大震。当时,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正月里来正月正,东进支队到山东。罗荣桓陈光领兵马,杨勇将军是先行。”

  理解和支持

  一一五师深入泰西,宛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严重威胁着泰安、济南和津浦铁路中段的敌人,令日军惴惴不安。5月初,山东日军最高指挥官、日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亲自指挥从济南、泰安、克州、肥城等地调集日伪军8000余人,汽车、坦克100余辆,炮100余门,兵分九路,向泰西根据地发起“扫荡”,企图寻找一一五师主力决战。5月9日,日军开始以“步步为营”的战术,向肥城、宁阳一带推进,从四面逐步向我军实施合围。

  陈光率领的一一五师直属队、六八六团、津浦支队及鲁西区党委等共 3000余人,都陷于敌人的包围之中。陈光清楚地知道:一一五师的前身是红一方面军,是我军的主力和精华,干部大都分是红军时期的骨干,决不能被敌人搞垮。这时,罗荣桓因去东(平)汶(上)宁(阳)支队检查工作而不在师部,指挥的重任落在陈光一人肩上。面对紧急情况,陈光与熟悉泰西地形的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支队长段君毅等人商量,决定以第六支队为前导,向西南方向突围,过汶河去东平、汶上一带。

  5月10日晚,当一一五师师部和六八六团突围走到半路时,陈光发现汶河对岸灯火通明,考虑到西南是平原,易被敌人包围,临时决定北去,向大峰山区转移。但狡猾的敌人已估计到八路军可能会走山区,早有重兵防备。5月10日夜,向大峰山区转移的一一五师遭到日军的重兵阻击,不得不退到陆房地区。这一地区为盆地,四面皆山,纵横不过5公里多,3000 余人被困在这一狭小地区内,形势十分危急,只要一处被敌突破,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面对疯狂的敌人,陈光非常沉着,命令部队迅速占领陆房周围几个山头,既要保存自己,又要坚决阻击敌人。他严肃指出:“你们的任务就是保卫师部和区党委机关,要坚守阵地,待机突围!”各部队立即按照陈光的命令,迅速占领阵地,抗击敌人。当晚10时后,一一五师利用敌人不敢夜战的弱点,从敌人阵地的空隙,分两路向东南及西南方向隐蔽突围,安全到达东平县无盐村。

  在无盐村举行的庆祝突围祝捷大会上,陈光指出:“陆房战斗,是我军以少胜多,化险为夷,机智安全突围的著名战例。这一仗我军坚定英勇,共计打死打伤日本鬼子1300多人,我军只付出150多人伤亡的代价。这个战例,在我军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我们应当为这场伟大的胜利欢呼!”

  陆房战斗还毙伤日军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50多人,是自平型关战斗之后的又一重大战果。受到沉重打击的日军,不敢在陆房停留,匆忙分路撤回各县。在陆房战斗中,一一五师健儿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震动了全国。7月27日,蒋介石给朱德、彭德怀发来电报,表示“殊堪嘉慰”。一一五师进入山东,本属“先斩后奏”,但他们以陆房战斗中的英勇战绩,终于使国民党在事实上承认了一一五师在山东的合法地位。这一意外“收获”,是陈光和其他人始料未及的。但是,因在陆房战斗中,一一五师损失了不少物资,并将部队置于本来可以避免的险境中,陈光受到了一一五师部分指战员的非议和指责,影响了他的威望和情绪。

  5月 12日,罗荣桓回到东平县无盐村。在庆祝突围祝捷大会上,他表扬了全体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高度评价了陆房突围的胜利,保存了红军建军以来的一大批优秀骨干,对发展革命力量,坚持山东敌后抗日战争,具有重大意义。面对不少干部对陈光的指责,罗荣桓在列举了敌我伤亡数字后说,我军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顽强战斗,成功突围,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有的同志埋怨丢了骡马驮子,这没有什么,我们刚刚从山区来到平原。辎重太多是个累赘。这次我们丢掉了包袱,就能够更加轻便灵活地在平原地区作战。至于丢掉了一点家当,将来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还可以重新建设起来。在一一五师享有崇高威望的罗荣桓的讲话,是对陈光的很大鼓励和支持,让陈光感动不已。

  作为陈光的好搭档,罗荣桓和他促膝谈心,鼓励他振作精神。罗荣桓还对师部的一些中层干部说:“师长情绪不太高,你们应当鼓励他。在敌后复杂的环境中,打个把被动仗,是难免的事,况且陆房战斗还是胜利的战斗嘛!给敌人很大杀伤嘛!”罗荣桓的理解和支持,给情绪一度低迷的陈光以很大的鼓舞,让他逐渐走出了心灵的阴影。一一五师部分有意见的干部,在罗荣桓做过思想工作后,也不再非议和指责陈光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