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南方,陆上:胡锦涛视察驻澳部队军营并检阅部队,海上:中国海上医疗队为驻守西沙南沙士兵提供保障

(2009-12-19 22:34:01) 下一个
南方陆上:胡锦涛视察驻澳部队军营并检阅部队,海上,中国海上医疗队为驻守西沙南沙士兵提供保障

zt 胡锦涛视察驻澳部队军营并检阅部队[图]



12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氹仔(teng-m zai)军营, 视察并检阅部队。
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

  东方网12月20日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日
中午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氹仔军营视察并检阅部队。

>> 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

zt 中国海上医疗队为驻守西沙南沙士兵提供保障



资料图:中国海军医疗舰海上补给演练

  在南中国海这块神圣蓝色国土上,担负海上突发事件救护、海战一线伤员救治和南沙、西沙岛礁巡诊任务的广州军区第421医院海上医疗队,18年如一日,长年战风斗浪、救死扶伤,用赤胆忠心和精湛医术,打造了一艘呵护官兵健康的“生命方舟”,被誉为“海上生命守护神”。

  凭精湛医疗技术,屡创海上生命奇迹
........

  据医疗队队长洪加津介绍,医疗队组建18年来,他们在恶劣天候出海训练80多次,累计航程8万多海里,足迹遍布东沙、南沙和西沙的20多个岛礁,每年训练时间700多小时。

  新队员刘争春第一次出海,就差点没能挺住。

  那天,风浪还不算大,队员们单腿跪在甲板上,另一条腿半蹲,训练如何通过调节两腿支撑力度,克服船体摇晃影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风浪也逐渐大起来,刚开始她还能感觉到膝盖的疼痛,慢慢地就失去了知觉。半个小时后,训练结束,刘争春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当队友将她架起来,她才发现自己的裤腿被磨了一个洞,膝盖早已血肉模糊。

  “等膝盖磨起老茧就好了。我们都是这样练出来的,练不好这个,就适应不了海上的工作环境。”老队员安慰她。

  接下来的护理操作训练,验证了老队员的话。在摇晃不定的船舱里,她站都站不稳,更别提操作了。老队员们采用固定体姿,跪在地上顺利完成操作。刘争春决心继续练下去。

  可是出海训练时间毕竟有限,训练效果难以保证,队长洪加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一天,他看到自己的小孩正和小朋友玩跷跷板,顿受启发。他找来一段圆木和一块短木板,做成一个简易跷跷板,毫不犹豫地跪在跷跷板两端:摔倒,爬起来再练,再摔倒,再爬起来……虽然被摔得鼻青脸肿,洪加津终于将跷跷板控制自如。再后来,他将圆木换成了圆球……

  圆球跷跷板成了队里特有的训练器材,在陆地上,刘争春也会和其他队员一样,每天在跷跷板上跪上半小时。

  战时火器伤、外伤多,医疗队外科医生有限。为了适应战时医疗救护需要,医疗队打破常规开展专业互换训练。

  内科医生罗伟成第一个“吃螃蟹”,没想到一刀下去,实验狗的血一下喷射出半米多高。原来他由于紧张,下刀时手一哆嗦,把小狗的脾肠系膜动脉血管切断了,一台简单的脾脏切除手术就这样搞砸了。

  一次不行就两次,医疗队把每月两次动物模拟手术训练提高到4次,组织队员轮流上台操作,并逐步增加了在恶劣海况下的训练。经过1年多的强化训练,罗伟成等10余名内科医护人员终于能满怀信心地走上手术台。

 屡屡开创海上卫勤保障“第一次”

  今年6月的一天,正在西沙执行任务的医院船遇到10级大风。海面上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恶浪滔天,10米高的巨浪顿时吞噬了整个船头,船体剧烈颠簸起伏,所有没有固定的东西都被抛到了地板上。

  “我部一名战士在抢修设备时摔伤,现昏迷不醒,请紧急救治。”某护卫舰向医院船打来了求救电话。

  队员们冒着被巨浪卷入大海的危险,紧紧抓住扶手,一步步挪上甲板,实施悬吊换乘,准备把伤员接到医院船救治。

  突然,“嘭”的一声,随着一个浪头袭来,一根吊杆被折断,失去平衡的吊篮如同一个摇篮,在风浪中间来回晃动。

  “快!立即启动4号预案,实施牵引吊篮换乘。”随着队长洪加津一声令下,队员们迅速用经过精心改造的钩机把吊篮拉住,再奋力拉滑轮上的缆索,抓住舷差最小时机将2名医护人员送上护卫舰。最终伤员被医护人员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海上伤病员换乘是困扰海上救护的难题,特别是在风浪大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将伤员挤伤。这次抢救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得益于他们对原有的换乘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探索出接舷、索道传递、小艇或垂直换乘等方法,提高了医疗救护能力。

  开展海上救护,是我军一项全新的课题。面对一个个未知的领域,他们积极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和争当“海上医疗救护训练先锋”活动,发动官兵攻克医疗救护中的“拦路虎”。医疗队组建18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3项,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39项课题填补我军海上卫勤保障空白,自主研制海上救护器材10多件。

  一次,医疗队正在进行动物模拟手术训练,突然一阵强风袭来,船体七上八下晃个不停。主刀队员实在忍受不住,还没来得及解开口罩就“哇”地一口吐了出来,呕吐物洒到了动物伤口上。“这怎么行,不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呕吐物排泄问题,不仅会增加队员的痛苦,还有可能危及伤员生命。”洪加津带领队员搞起了攻关。

  受氧气面罩启发,他们用橡胶做成口罩,然后在上半部打上小孔供透气,在下部连接一根橡胶管,遇到队员手术中呕吐,呕吐物不仅喷不出来,而且可以立即通过橡皮管流入呕吐袋,既不影响工作又不危及伤员。

  “呕吐口罩”,这项独特的发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http://mil.eastday.com/m/20091220/u1a4892629.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