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人物简介:皮定均将军

(2009-12-09 09:54:36) 下一个
zt 人物简介:皮定均将军



  皮定均(1914-1976)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乡童子团中队长、县童子团团长。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红一军、红四军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随军西征入川。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三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任第三十五团二营教导员、红九军军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攻”作战。 1935年5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0月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

1936年7月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一营营长,10月长征到甘肃会师。 1937年1月任庆阳步兵学校(教导师)第二团团长。抗日战争初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第一营营长,师特务团团长。1940年2月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8月任河南军区豫西独立支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建立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1946年秋率全旅从中原突破国民党重兵包围,转战数千里胜利到达华东解放区。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9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军长。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1976年7月7日,亲临福建沿海前线视察,因飞机失事以身殉职。

  皮定均生平

  皮定均 1914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县双石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冬入党并参加红军。在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创建川陕根据地及长征途中,英勇顽强,多次立功,迅速成长为一名红军指挥员。

  1939年,皮定均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率部到潞城、黎城、涉县、武安等县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运用麻雀战、破击战、地雷战等,打得日、伪军心惊肉跳。在邯(郸)长(治)路袭击、伏击敌人,破坏敌之交通,迫使敌人不得不全线退出邯长大道保卫了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东南侧安全,配合了太行军民粉碎日军“分区清剿”的阴谋计划。1941年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向冀南和豫北发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8月,参与指挥了林(县)南战役,消灭伪军孙殿英、庞炳勋部7000余人,攻克日伪据点八十余处。随后调任新建立的第七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4月,指挥第七军分区军民,解放了林县全境。同年9月,率部南渡黄河,任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协助王树声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率兵5000进入桐柏山区,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任旅长,人称“皮旅”。1945年蒋介石以30万兵力包围6万中原人民解放军,并大肆筑碉堡,工事纵深达10多公里。妄图在7月1日前夕发动总攻。中原军区党委根据党中央抓紧时间,迅速突围的指示,由皮定均指挥一旅担任掩护全军区部队向西突围的任务。皮定均率部奋力拼杀,掩护主力突围。接着长驱千余公里,击退数倍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编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任师长,

[1] [2] 下一页


后任纵队司令员。美国新闻记者史沫特莱惊奇的说:“你们的奇迹,我一定要告诉全世界人民!”蒋介石对中原地区“围剿”未能得逞又以50万兵力进攻华中解放区。“皮旅”又立即投入了华中保卫战,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以及以后的淮海、渡江等战役中,都立有卓著战功。民国3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军长等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52年9月中旬,军长兼政委的皮定均奉命率二十四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经20天徒步行军,到达指定的朝鲜蜂腰部战略要地——元山。当时二十四军处于朝鲜中线门户,五圣山、西方山是敌我必争的战略要点。当面之敌为美三师、美独立第五团、南韩九师、南韩首都师及比利时营、希腊营、卢森堡排。敌人从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优势。双方相距多则一两公里,少则十几米,都靠阵地工事对峙。为了持久作战,部队开展了广泛的“以阵地为家”和“人在阵地在”的宣传教育,把阵地建设成战场上的“家”。皮定均亲自带领干部战士挖地道。由于皮定均经常工作在前沿阵地,所以他对阵地上每个工事及其兵力部署、火力配备都很熟悉;各师、团、营指挥员也都以他为楷模,天天生活在前沿阵地和战士们大成一片,全军凝成一体。全军前5个月出击150余次,歼敌2000人,占领了敌人很多前沿据点,巩固的志愿军阵地,为开展夏季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1953年7月,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发起夏季总攻战役,当战斗进行到第三阶段,皮定均接到回国命令,调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但他十分关注抗美的战事发展,与新任军长张震共同研究制定第三阶段的作战方案,协同指挥作战,直到第三阶段全胜,才离开朝鲜回国。定均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战争刚停,定均即奉命回国到福建前线,负责东南沿海的防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69年“三北”边防紧张,定均又奉命调往西北前线,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74年又调往东南沿海前线,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无论是在东南海防,还是在西北边疆,他总是一心放在战备上,为东南沿海和西北边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5年6月,叶剑英、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整顿部队纪律和作风任务。定均主持团以上各级主管干部训练,不论职务高低,都当普通兵,过连队战士生活。当时虽然“四人帮”不断干扰,但在皮定均坚持下,如期完成了任务。
  
皮定均虽然身为高级指战员,但生活十分俭朴,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上级给配备有专用轿车,他极少使用。他说费油、招眼,外出总是坐吉普车。他到下面,不准事先打招呼,不准特殊优待。

  毛泽东主席给予皮定均很高的评价。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毛主席念及皮定均中原突围有功,在授衔名单上批示:“皮有功,少晋中”,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1976年炎夏,他不顾疲劳,不顾刚做了手术,即往前线指挥海防军事演习,由于飞机失事,不幸殉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