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红一团历史简介

(2009-10-04 19:28:05) 下一个
zt 红一团历史简介

防化连9(高老九) 2009-06-06 03:21

红一团诞生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中。参加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全过程,是人民解放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1927年9月27日,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同志把起义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之一、三营。红一团由此得名。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五次反围剿的斗争。1928年8月间,毛泽东率领一团三营到桂东接应兄弟部队,担任守卫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凭借险要地势,打败数倍敌人的进攻。为此,毛泽东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光辉诗篇。这一时期红一团涌现了荣获中央军委红星奖章的的杨得志(曾任总参谋长)、符竹庭(后牺牲)、陈正湘(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宋玉琳(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战斗英雄。长征途中,红一团经常担任中央红军先遗团的光荣任务。一路上,突破五道封锁线,飞越天险乌江,强波大渡河,攻夺直罗镇,斩关夺隘,势不可档。1935年5月 25日,红军到达四川大渡河畔安顺场,团长杨得志亲自组织指挥由二连连长熊尚林带领的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开辟了北上抗日的道路,粉碎了蒋介石使红军成为历史上石达开第二的梦想。从此,大渡河连名扬中外。



抗日战争时期,红一团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龙华、黄土岭、狼牙山等战役、战斗。1939年10月,在察南黄土岭战斗中,团八二迫击炮连(现一OO炮连)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这是整个抗日战场上击毙的日军最高将官。该连被誉为功臣炮连。1941年9月25日,日寇以数倍于我的兵力向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进行疯狂的扫荡。为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七连六班战士胡福才、宋学义、胡德林在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的带领下,于狼牙山棋盘陀一带狙击敌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不暴露主力的转移方向,他们把敌人引向绝路,最后英勇跳崖,创造了五壮士血战狼牙山的伟大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伟大气节。



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著名的辽沈、平津战役和隆化、吉山、密云等几十次重要战斗,涌现了李万余等1059名全国战斗英雄和一等功以上功臣。1948年密云战斗中,五连担任尖刀连,在与敌激战只剩一个排兵力,子弹打完的情况下,与敌白刃格斗,38把刺刀,把把见敌血。战后荣获密云尖刀连光荣称号。



英雄的部队,孕育了英雄的后代。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又展现了新的风采。1968年在广西国防施工中狼牙山五壮士连又涌现出舍身志死战塌方的新一代五勇士。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红一团以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攻同登、克凉山,歼敌1932名,俘敌37名,荣立集体三等功。二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营称号,大渡河连、密云尖刀连分别被广州军区授予突击英雄连、探敌攻坚英雄连称号。周元生等4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全团28个集体、122名个人荣立一等功,78个集体、461名个人荣立二等功,77个集体、1976名个人荣立三等功。



1990 年6月毛主席到粤东视察时,接见了红一团代表,并题词勉励全团官兵发扬红军传统,谱写时代新篇。1993年3月,红一团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抽调部分官兵,组建了驻港部队步兵旅。目前,全团指战员正团结一心,高举红一团的大旗,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作者:研史的老兵 发表时间: 2009/06/05 12:09

从该简介的编传就可以看出现在部队编史人员的水平有多差。红一团团史最祥细最完整的一版是1959年由时任红一团付政委官勇[红一团团歌词作者]为主编,宣传股长杨碌云执笔写的红一团团史。因为那次编史可以说是红一团老政委时任总政付主任肖华组识的。而60.70年代由于上级领导不重视加上被编在被其它部队一直认为是国民党起义部队的55军。不要说编史宣杨。连到军区开党代会比42军代表多1人。时任42军政委任思忠都不干。直到打完对越自卫反击战,55军一战成名。80年代初才又编传过一次。但编的很粗、里面对50年代编传的团史错误的地方不旦没有纠正,反而误编的地方更多了。至于驻港旅编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因为当年编史的主编驻港旅宣传科长吴耀辉找到本老兵,本老兵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并介绍他去北京找到在后勤学院任研究员原48军参谋长后任军事科学院付院长高体乾的儿子高小平。
[注:跟那位编写红军史原16军出身的王姓教授在一个单位]

并带他访问了当时在京的红一团老首长罗元发,宋玉琳,马辉,史进前,等。及陈正湘,王道邦,邱尉,的家属及后代,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征积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本老兵还将92年跟老一团团长丁盛长谈后的资料交给了他。但最后出来的团史编的还是不如人意。这可能跟当时时间太紧有关系。但对编史人员态度及质素也是分不开的。因为部队编史人员经常将自己团队的历史及荣誉拔高夸大。最不能容忍的是加上自己的观点东拉西扯乱联系。而后组建的487团编的团史就更没法看了。因为老团史资料及文物都被带到驻港旅。当年还是我将驻港旅编写的团史简编带回163师交给时任师长的辛荣国,政委张阳。张阳当时还要聘我为其编师史,团史的顾问。但当时广州这边还有一摊事。加之有了驻港旅编史过程经验。所以我没答应。

红一团里虽然有毛主席创建秋收起义一团后红31团2.营3.营部分部队的沿续。但应该从藤田改编算起。因为它的前身毕竟是红3军的7师。红31团的部队都是后编入的。而31团团部编成的红12军军部在藤田改编前就撤编了。以其1营改编的老红34 师又编散进红10师及红11师。因此193师师部是红31团团部之说及红5团里有其1.3营之说都是错误的。

來源:http://www.niwota.com/submsg/674613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