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中国航母横空出世前夕:双发新舰载机绝对强悍

(2009-10-17 19:52:57) 下一个
zt 中国航母横空出世前夕:双发新舰载机绝对强悍!

(2009-10-16 08:36:09)



中国海军近年来通过引进俄罗斯海军的几艘报废和未完工的航母,为中国海军的未来航母建造之前已经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是除了在制造航母本身需要克服的几大技术障碍外,在舰载机的选型上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方面很多热心朋友提出让中国的第一款三代教练机L-15战机作为首选;其次就是国产歼十战机改型上舰;还有人提出干脆从俄罗斯引进苏-33舰载机。在网上甚至流传哪个俄罗斯的苏-33战机明天就会飞来中国。不过看看2008年现在老瓦的改装图片,看来老瓦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训练舰的可能性是比较大。那么在中国空军的现役飞机中有谁将成为航母舰载机呢?中国海军航母到底需要装备那种重量级的航母舰载战斗机呢?对于这个没有马就选马鞍的问题可能有些打提前量,可是今天的预测就是为明天的中国海军的航母舰队打基础。

Ⅰ、中国海军造航母、重型航母非首选:

1、依照笔者的分析判断,中国未来的第一艘航母还是以中型规模的航母为首选。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海军的未来航母,是中国海军的历史上第一次拥有可以进行外海远洋作战的海上打击编队的指挥中心。而在航母建造方面中国海军现在无论是在使用经验和资金投入,以及在航母编队的作战编队的整合都不能与美俄等世界海洋军事强国比拼。从前苏联三代航母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前苏联是在研制成功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和基辅级轻型航母两代准航母后,才开始研制 第比利斯 级航母的,而瓦格良号正是作为该级舰而设计的。因此中国海军跨越中型航母而直接装备像瓦格良号这样的重型航母而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不管是为了解决南沙群岛归属问题还是台湾回归问题以及中国和日本未来可能在中国东海发生的海上军事对峙,中型航母编队将成为中国海军最合适装备的首选。可是现在看来中国海军将不会走前苏联和军的航母建设之路;中国海军既不会选用泰国海军的轻型航母、也不会像印度海军那样改装别国使用过的直升机母舰作为航母。

2、按照当今世界海军约定俗成的航空母舰分类法,满载排水量在6万吨以上的为大型,处于3~6万吨的为中型,在3万吨以下的则为小型。如果严格依据这种分类法采衡量各国海军现役航母,那么美国现有的3个级别12艘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都在8万吨以上,全部属于大型航母;满载排水量6.75万吨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也可勉强归于大型航母之列。而目前真正属于中型航母的只有法国戴高乐号一艘;其余国家的航空母舰皆为小型。

  有些人认为,大型航空母舰和中型航空母舰只是吨位与舰体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实际上两者从设计理念、建造工艺、搭载飞机、武器装备、动力装置、作战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甚至质的差异。当然,一个国家海军究竟是发展大型航空母舰,还是研制与建造中小型航空母舰,完全要根据本国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军事战略的变化、海洋利益的拓展,以及海军的使命任务等来决定。

3、其实究竟是大型航空母舰优,还是中型航空母舰好,并非几句话就能做出评判,彼此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首先,比较一下搭载和停放飞机的数量。通常大型航空母舰甲板上都设有起飞区、着舰区和停机区,停机区主要用于停放在机库里无法容纳的其余飞机。无疑,大型航空母舰的甲板面积大,停机区面积相当可观,因而能停放的飞机数量就相对较多。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小型航空母舰的软肋,因为它的甲板面积太小,无法停放较多数量的飞机。在飞行甲板上停放的飞机能快速、直接地滑入起飞区,迅速投八作战行动,显然要比从机库中通过升降机再提升到甲板表面的飞机反应更为迅速,参战率更高。 

其次,比较搭载舰载机的种类。大型航空母舰上不仅搭载舰载机数量多,而且种类全,由此执行任务的类型就多。即航母上有战斗/攻击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等机种,搭载数量70多架,需要时还可增加80~90架以上。而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的机种较少,只有阵风战斗机、鹰眼预警机和直升机等三个机种。由此可见,大型航母的舰载机几乎可担负现代海战的所有作战任务,而中型航母则因机种有限,导致其执行任务类型和能力均非常有限。

  再次,比较攻击力。计算表明,随着现代水面战舰的防空抗击和干扰能力的不断提高,加之舰载攻击飞机及导弹可能产生的故障增加等因素,对一艘大型舰艇实施反舰导弹攻击时,至少应发射6~8枚反舰导弹。如果对方是一支拥有 10艘以上水面舰艇和潜艇所组成的编队,那么攻击机至少应携带60~80枚反舰导弹;如果1架攻击机能够携带2~4枚反舰导弹,则航母上应配有35~40 架以上攻击机。从分析计算看,只有大型航空母舰才能够完成突击一定规模的对方海上编队的作战任务,而戴高乐号中型航母上总共才有约30架左右阵风 战斗,攻击机,一旦从中再分出部分用来担负空中作战,将很难完成突击对方编队的作战任务。

  其四,比较价格。一般来说,1艘满载排水量9万吨以上的大型航空母舰的造价,大约是1艘满载排水量4万吨左右的中型航空母舰造价的3倍。进八21世纪以来,随着物价的急剧增长及科技水平的提高,航空母舰的研制与建造费用也在节节攀升。大型航空母舰不仅自身建造费用高,如果再考虑编队内其他舰艇在内的运营期的全部费用,将是中型航空母舰编队的数倍。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型航空母舰的长处是建造周期短,适应性好。

  其五,比较生存能力。毫无疑问,大型航空母舰的舰型与体积,决定了它的抗沉性要远强于中型航空母舰。大型航空母舰不仅舰体大,而且它的装甲厚,框架坚固,舱室大且多,抗击对方的导弹及鱼雷的袭击能力均很强;加之,大型航空母舰上一般都配备有一支损管能力较强的队伍,因此大型航空母舰要比中型航空母舰的抗沉性好。不过,也有很多人士认为,这只是一对一地进行大、中型航空母舰比较,并不是等价平衡。中型航空母舰虽然体积小、舱室少、装甲厚度小,但如果3艘中型航空母舰加在一起,综合效果则不然,总体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应该说,3艘中型航空母舰的分散部署,要比1艘大型航空母舰受重创的机会小得多。

其六,比较适应性。大型航空母舰的主要威胁来自潜艇,航空母舰上虽然也携带一些反潜飞机,但受到数量限制,其作战能力大打折扣。如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仅携带有6架S一3B海盗反潜机,数量和作战半径有限,而敌潜艇活动海域广阔,所以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搜寻与攻击。特别是近年采各国岸基高性能作战飞机和预警机陆续装备服役,使得航空母舰舰载机原有的性能优势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多艘中型航空母舰搜寻和探测对方潜艇的几率就要高许多。  

此外,大型航空母舰多为核动力,而中型航空母舰更偏好常规动力(戴高乐号除外),通常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全寿期维修保养费用远比一艘中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要高得多。再者,大型航空母舰因为体积太大,吃水太深,导致它进出港或通过各地的海峡水道时将有很大的局限,而中型航空母舰受的限制就要少很多。

  虽然大型航空母舰在搭载飞机数量和种类、攻击力、生存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占优,但中型航母也具有建造相对容易、价格相对低廉的优点,而且对于像中国这样在目前不追求全球海洋利益的国家来说,中型航母已经能够满足需求。

Ⅱ、中国未来航母战斗机的选择:

以中国海军舰队的实力目前中国海军尚属于黄水海军范畴,即使明天中国重新成为海上军事大国,但是和美俄等世界海上军事强国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个由中型航母组成的海上航母编队是中国重新成为海上军事大国的象征,而中型航空母舰是不可能装备重型舰载机的;而拥有大型航母组成的海上航母编队则是中国成为世界海上军事强国国的象征,而大型航空母舰是不可能不装备重型舰载机。

1、 如果我们假设中国海军未来航母选择的是中型航母,那么受航母本身的飞行甲板的使用面积限制,同时为了便于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存放和搬运。中国海军不可能和美国海军的大型航母比拼,在舰载机的种类上不可能作到面面俱到。只能选择满足航母海上作战的基本需要。

在舰载预警机、反潜机的选择上中国海军的未来航母可能以直升机为飞行平台;而在战斗/攻击机的选型上留给中国海军的选择可能都不得不受到一些限制。所以在战斗/攻击机的选择上,中国海军不可能走美国海军现役大型航母战机配备的模式;而很有可能参照俄罗斯海军、法国海军在中型航母主力战机配备的现有模式。既只有一种承担空空、空地、空海作战任务的主力战斗/攻击机作为舰载机。

2、既然中国海军未来装备的的航母是二十一世纪的航母,那么其上装备的舰载机最少也必须是三代以上战机,而且选择的舰载机具备以下特点:

⑴、由于舰载机的载体航空母舰本身的飞行甲板的使用面积有限,为了便于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存放和搬运。中国未来的舰载机翼展8米以内/(外翼段折叠)11 米,机长在15米以内,机高在5.00米以内。飞机空重在12吨左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在20吨以内,飞机最大载弹量在7000公斤以内。

⑵、作为一种能够执行广泛范围短程和远程作战任务,包括对地(海)上攻击、空中防御、空中对抗和侦察任务的中型舰载机。要求它装备两部单台最大加力在 150千牛以上、推重比为8.5以上大推力矢量控制涡扇航空发动机。只有给它安装一颗这样强壮的心脏,它才能够具备完成上述作战任务的能力。同时作到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2.0以上,(低空)M1.1以上;飞机作战半径(对地、对海作战), 1000公里以上、(远程空对空截击) 1500公里以上。

⑶、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战机选择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AESA是一个敏捷的固态雷达,其性能远远超过其前辈,即机械扫描雷达。 AESA是一个电子控制的天线阵列,它拥有远远快于机械扫描雷达的扫描速度和目标跟踪速度。飞行员看到的将是AESA更大的覆盖范围和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能力。雷达通过资源管理系统,自动减少驾驶员的常规工作量,并且能在大工作量的情况下支持多项任务。中国只能走自力更生的研制道路,并在不远的将来生产出中国安装在战斗机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⑷、由于在飞机上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在空对面作战行动中,雷达系统具有合成孔径雷达的地面测绘功能,以及对舰船的识别功能。在空对空作战行动中,雷达系统可进行信号搜索、被动搜索和多目标、超视距跟踪和瞄准,在1秒钟对单一目标扫描15次。在这些航电系统中的光电瞄准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第三代凝视型前视红外探测器,可以对远距目标进行精确的探测和识别。整个EOTS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动跟踪、红外搜索和跟踪、激光指示及测距、激光点跟踪等功能,是对机载火控雷达的有力补充。

Ⅲ、中国航母闯大洋、双发歼十舰载机机.

1、中国的未来舰载机即使达到以上的装备水平,和世界空军第四代战机具备的:隐身功能、高度机动性和敏捷性、可进行超音速巡航、有效载重大、航程远的特点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样看来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和投入现役飞机里没有一种具备航母舰载机条件的飞机。

现在有可能成为中国航母舰载机的一种是俄罗斯人极力向中国推荐的苏-33重型战机,这就是所谓的外购军机道路;另外两种种就是中国空军现在批量装备的歼十A、歼十一B战机。

我们可以对照中国未来舰载机标准对这三种战机进行比较。

2、由于舰载机处于高海情、高温或低温、强风和盐雾腐蚀和极为有限的航母甲板空间等恶劣的使用环境中,所以在舰载机上舰主要考虑以下特殊设计要求: 

  (1)良好的昼夜全天候舰上起降性能; 

  (2)加强的起落架和机体结构及防腐措施; 

 (3)用于舰上起降的专门机载设备或系统; 

 (4)在甲板上具有良好的操纵品质并与支援设备兼容; 

 (5)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并在空间紧张的飞行甲板上和机库内易于维护。

㈠俄罗斯海军苏-33舰载机:

   苏-33是俄海军的核心舰载作战飞机,目前只在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 航空母舰部署了一个中队(18架),在美国海军F-14战斗机于今年6月退役后,苏-33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现役重型舰载战斗机。该机是以苏-27陆基制空战斗机为基础研制的,虽然自重高达33吨,但其空战灵活性却胜过小得多的米格-29战斗机。该机可同时携带8吨多的各类制导武器,执行夺取制空权、反舰及压制地面目标等任务,至少6架苏-33舰载机就足以守住以航母为中心的周边400-500公里区域内的绝对制空权。 

⑴、 座舱设备

  和F/A-18E/F等新一批次的西方改进型舰载机相比,苏-33的座舱是原始与落后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苏-33座舱显示系统比苏 -27有所改进,换装了改进型的平视显示器,可以显示导航、瞄准、飞行姿态信息和雷达/红外探测系统的信号。座舱内部的飞行仪表仍然是常规仪表,右上角的单色多功能显示器可以显示雷达和红外系统得到的信号图形。

  苏- 33上采用的头盔瞄准具是通过头盔上表面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座舱内的光敏元件进行定位。瞄准具为单目简单光环式,只能显示简单的瞄准和锁定信号。机上红外格斗导弹导引头可以随动于头盔瞄准具,采用头盔瞄准具扩大了苏-33在近距离格斗时的导弹离轴发射范围。在对海上目标作战时可以控制Kh-41导弹对驱逐舰以上规格的水面目标进行攻击

  苏-33的雷达和主要电子系统与苏-27基本相同,雷达采用了苏-27上N001雷达的改进型,提高了雷达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能力。与美国同类飞机装备的雷达相比较,苏-33采用的N001雷达对空作战模式少,只具有简单的对海作战模式,在对空作战中可以使用中程空空导弹进行拦截作战或者使用短距导弹。 苏-33的光电探测装置与苏-27采用同样的结构,因为机头左侧安装了伸缩式空中加油管,苏-33的光电探测装置偏向右侧。由光电二极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系统可以探测距离60千米内的尾后目标,对目标迎头发现距离不超过20千米。激光测距仪的最大有效作用距离为7千米。

  苏-33的电子对抗系统由SPO-15LM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控制的主动干扰机和诱饵弹投放器组成。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可在360度范围内探测大部分频率上的脉冲雷达和频率捷变雷达,在座舱内显示辐射信号的类型并且由飞行员控制投放诱饵弹,机上采用的主动干扰机和在机翼翼尖处外挂的主动式电子干扰吊舱,可用连续波或者脉冲的方式进行杂波干扰和地形反射干扰。如果在担负伴随干扰任务时,机翼下的挂点还可以挂装吊舱式电磁干扰系统。

  在飞行控制系统和飞行性能方面,苏-33仍采用了苏-27上的模拟式电传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和前翼的使用使苏-33的敏捷性有所提高,飞机操纵更加轻巧灵活。这意味着,苏-33具有与苏-27相似的空战能力。但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数字式电传系统,所以在这方面,苏-33又是远落后于西方新型舰载战斗机的。

  总体上看,苏-33的显示系统和人机工程设计方面与苏-27相差不大,整体光电系统要落后于F/A-18E/F等新型号舰载战斗机。

⑵、 武器系统

  苏-33的固定武器为1门带弹1 50发的30毫米GSh一301航炮。在执行舰队防空作战任务时,苏-33主要依靠导弹武器系统进行空中作战,在空空导弹方面,苏-33可以使用R-27中距离空空导弹和R-73近距离格斗空空导弹。由于目前的机型不能使用R-77,使得苏-33的中远程空战能力不如F/A-18E/F等西方新型舰载战斗机。

  在对海攻击武器方面,苏-33可以使用新型的Kh-41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射程可达250千米的Kh-41是海军著名的3M-80超音速导弹的空射改进型,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大装药量的弹头单发命中就可以对大型军舰造成严重破坏。苏-33还可以使用各种口径的火箭弹和航空炸弹,具有一定的对地(海)攻击能力。

  光从配备的武器上来说,苏-33在许多方面都不如F/A-18E/F、阵风等新一代舰载战斗机,无论是空战用的空空导弹还是对海攻击武器,无论性能还是数量,或是多目标交战能力都不如西方。

⑶武器配备

  原来苏-33外挂载荷虽然达到了6500千克,但在航空母舰上采用滑橇甲板起飞的最大重量应该只是略超过26吨,如果海上气候条件恶劣的时候起飞重量还要降低。如果以26吨的起飞重量来计算,苏-33在带有60%燃料的条件下,只能外挂2000千克左右的载荷,这个重量只能是基本空战所用的8 枚空空导弹的重量。 另外在对海作战中,虽然可以使用Kh-41反舰导弹,不过以苏-33的挂点强度和对飞机起飞性能的影响程度看,也只能在苏- 33机身进气道之间的挂点带1枚导弹,其他对地(海)攻击武器的使用也都要受到外挂的限制。综合起来可以认为,苏-33目前的作战用途仍然局限在对海上编队的空中防御上,远距离对地(海)攻击能力并不出色。现在俄罗斯在役的苏-33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苏-33与规格比较小的 米格-29K相比,在对空作战能力上占优,但是在对地(海)攻击能力上却并没有优势,这也是苏-33存在的最大弱点。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问题不解决,搭载以苏-33为主要载机的航母编队的对陆攻击能力会严重缩水,航母战斗群就成为纯制空型的作战编队,这不符合远洋海军由海对陆的作战模式。

㈡、中国空军歼十战机的一般性能简介:

1、  歼十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国产三代战机,歼十A战机已经达到世界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歼十战机的最大航程2500千米、作战半径1100千米。在悬挂两个副油箱的情况下载油量不超过5吨,战机最大载弹量为七吨。正常起飞重量1107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9277公斤。飞机推重比1.13左右。

    据推测歼-10为放宽静稳度设计,并采用四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这是中国战斗机首次采用这种当前最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歼-10装备的雷达方面,预计将采用国产脉冲多普勒JL-10雷达,搜索距离100千米~130千米,攻击距离80千米~9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选定其中4个加以锁定摧毁。

2、  歼十战机引擎选用的是强劲且省油的从俄罗斯引进AL-31FN涡扇航空发动机,单台静推力77千牛,加力推力可达122.6千牛。它为歼-10在空战中发挥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无论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飞行,还是在大过载机动时都勿须担心发动机停车。加之歼-10具有容积达 5000升的内置油箱,这虽然比加两个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战机仍能够在携带较大载荷的情况上达到一个理想的作战半径。对歼十战机正确的定义应该是:一款外型不错、航电、雷达系统先进、近程空中格斗优秀、远程空中拦截作战能力较强的以制空作战为主要作战任务的优秀战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12a2b0100ff5y.html?tj=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