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解密毛岸英忠骨未归的内幕

(2009-10-14 07:12:56) 下一个
zt 解密毛岸英忠骨未归的内幕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岸英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婉言谢绝了部分领导人对岸英的挽留,以一句“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激励了240万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战争意味着流血牺牲,但毛岸英毅然决然地走向了炮火连天的战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部里的第一个志愿军。彭德怀曾指着岸英说:“他是真正的志愿军,我们都是派来的。”

遗憾的是,在1950年11月25日下午,岸英倒在了美军的轰炸之中,一个年仅28岁的生命为了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利益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战争结束后,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修建了志愿军烈士陵园,国家为纪念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决定在沈阳也修建一座志愿军烈士陵园,当时规定,营职以上干部的遗骨均可迁入,岸英牺牲时是团职干部,但他的忠魂却没有回来。

据当时志愿军司令部的警卫班长向朝善老人介绍,身为班长的他与战友一道接受了上级下达的迁坟任务,他们一个班12名战士,主要负责捡装烈士遗骨和挖坟坑。 1954年7月28日,他所在连队战士从10多公里外的大鱼洞方向抬来一副埋葬过的旧棺材,里面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今年79岁的向体元原是向朝善所在班的副班长,他回忆这个细节时说,大家获知情况后立即围住旧棺材脱帽默哀,突然一名战士失声哭了起来,大家也跟着痛哭起来。随后连长史林止住了大家的哭声。“向朝善班长流着泪打开那副旧棺材,与我们一道将毛岸英的遗骨一块一块捡到旁边早已铺好的一块白绸缎上。”向体元介绍说,毛岸英的遗骨大到一尺以上,小到一丁点,捡完后班长向朝善还到旧棺材中仔细检查了两遍,然后将裹有毛岸英遗骨的白绸缎放到另一副黑色新棺木里,全班战士哭着、争着把装有毛岸英烈士遗骨的新棺材抬到了一公里以外的一个指定帐篷里,准备第二天用汽车运回国内。

大家未料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全连紧急集合,连长史林吩咐一班把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木抬回附近的烈士陵园安葬。当看到战士们脸上露出异样的表情后,史林连忙解释说:“这是毛主席的决定。”

后来,向朝善又与战友一道,将装有毛岸英烈士的那副新棺材抬到了志愿军烈士陵园进行重新安葬,并留下了照片作为纪念。



至今,老人还珍藏着那幅照片,每当他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他说,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回国的那天上午偷偷跑到毛岸英墓前痛哭了一场,现在老人还仍保留着一个未尽夙愿,就是再去岸英墓前祭奠一番自己的战友。

中国有句话叫“落叶归根,忠骨归祖”,毛泽东显然是站在世界的角度、国家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的,他把自己的亲骨肉葬于异国他乡,为的就是以此见证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为的是国家和民族利益,进而反映出了世纪伟人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校对帖】

建议修改一下标题,用“内幕”一词本人认为欠妥。

可将整个标题改为:

毛岸英忠骨未归的原因
2009-10-12 15:55:14 3分
【柳鲲鹏】 他是真正的志愿军,我们都是派来的。 2009-10-12 13:21:46 3分
【maling0825】 感动! 2009-10-11 15:25:06 3分
【子夜】 当年的中央领导如今的伟人,当时不也正是和毛岸英是同龄人吗?他们还有那些人去了? 2009-10-11 14:00:28 3分
【mjyz】 感动!试问今有几?!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