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苏中战役,粟裕将军回忆/苏中战役

(2009-09-25 16:56:31) 下一个
zt:苏中战役,粟裕将军回忆/苏中战役

http://www.nt01.com/military/2009618/813945.html

编者按:粟裕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将,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戎马一生,搏击沙场,雄才大略,功勋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今年是粟裕同志逝世21周年,本文是1978年根据他谈苏中战役的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现公开发表,以志纪念。

  今天请同志们来讲一下苏中战役。战史部编的那个苏中战役,我看了,那是一个具体的战斗经过。现在我想先从苏中战役以前敌我态势讲起。

  首先讲敌人方面。蒋介石依恃其有几百万大军,尤其是迷信他有美械装备的46个军和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与直接指挥,从1946年6月起,向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他们幻想能够很快将我们军队击败,甚至于狂妄地认为在3至6个月之内就可将我们消灭。对于苏中方面敌人来说,当时向我们进攻的敌人是5个整编师共15个旅约12万多人,而我军主力仅约3万人,敌我力量对比起来,是敌强我弱,悬殊很大的。所以这时敌人气势汹汹,十分狂妄。这是敌人方面的第一点情况。当面的敌人也认为我们是从江南、浙江北撤,他知道苏中部队是从江南、浙江北撤的,认为我们是败退的表现,是打了败仗的。在战役开始以前,就是停战期间,又蚕食侵占了我们一些地方,更认为在其全线发动进攻时,我们将闻风而逃。敌军在这个时候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是第二点情况。敌军的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受了他们高级将领的欺骗,也有的盲目地认为我军不堪一击,他们大肆抢劫,大发横财,也骄傲地看不起我们。在我们坚壁清野情况下面,敌人更加增加了疯狂气焰,相信他们的上级的反动欺骗。这是第三点。这些就是敌人的3种表现。第四,在抗战八年之后,蒋介石又大打内战,不仅大失民心,也引起了其军队中相当一部分官兵的不满和厌战情绪。根据这样的情况,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我们有利。再加上蒋军非嫡系与嫡系也是不一致的,蒋军非嫡系的待遇远远比嫡系差,也引起了蒋军内部的矛盾,不协调,不肯尽力卖命。敌军虽然有这样强大的兵力,敌我力量很悬殊,但它每前进一步都不仅要分兵守点,而且要维持交通,交通线越长,越要分出相当的兵力,即使它补给比我们较充裕,但是没有保障,因为交通线太长。当时我们对敌人的估计是这样的,主要是他们骄傲,兵法上说,骄兵必败。

  敌我力量对比,还有我们的一方。再讲讲我们自己方面。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有利情况,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赴重庆谈判,让出了江南等地,受到了全国人民以及各阶层人士热烈的拥护,是大得民心的。反对蒋介石打内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对我党、我军和根据地人民非常有利。可以说这时天时、人和都在我们一边。尤其是蒋贼投靠了美帝,大失人心。我军北撤,一再退让,而敌人却步步进逼,不仅使各阶层爱国人士非常不满,尤其引起我军广大指战员和解放区人民极大的愤慨。所以,广大人民和各阶层人士是同仇敌忾的,这又是大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和民心的。

  蒋介石宣传我军北撤是败退,欺骗其下级官兵,恰恰自食其果。这里我要特别说一说的是我军从江南、浙江北撤,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的一个战略部署,是看到战争非打不可,是在解放战争前夕一种战略集结,这一集结对我军以后各个歼灭敌人是非常有利的,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所以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领袖高瞻远瞩的这个战略部署。

  我们自己的准备方面,我们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就积极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这样更加有力地调动了广大贫下中农的积极性,为尔后解放战争准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牢固的群众基础,也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如粮食、油盐、被服供应,这些也是战争准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抗战胜利后,我们同时积极地进行了扩军备战,加紧了部队的作战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以此来提高解放区人民和军队干部对解放战争必胜的信念。

  再就是苏中地区地处长江下游,面对宁沪杭,对敌人威胁很大。在抗日战争时期,斗争也很尖锐。在这样一种尖锐的斗争中,党政军民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高了斗争水平和作战能力。我军在抗战末期,在进行车桥战役之后,又在天目山地区的反顽斗争中,得到了比游击战争更大的兵团作战的一些经验,这提高了我们打较大一点的运动战的水平,也加强了我们的协同动作,这对我军来说是一个战略转变,由游击战转变为兵团作战、运动战。再就我们部队本身的组织情况,我们部队营以下干部、战士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也有一部分团级干部是土生土长的;即使是团以上干部,虽然大都是外地干部,但是由于长期在苏中地区坚持,坚持了八年抗战,与人民结成了血肉关系,与地方党政关系也是很融洽的,很密切的。那时是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大家曾经是生死与共,艰难困苦都是一道的,这是我们一个不可战胜的力量。所以后来我们在叶、王、陶3个纵队全部转移到山东作战这样一种情况下(苏中战役时叶飞纵队在山东,并未在苏中。在苏中的只是王必成、陶勇两个纵队和一些地方部队),苏中地区仍然能够胜利坚持,而且有所发展,直到大军过江,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些条件。我们部队对于当时的地形、地理、道路、人情、风俗习惯都很熟悉,这对我军作战也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同时,我军的补给无所谓什么交通线很长的问题,到处都是我们的后方,到处都可安置我们的伤病员,到处可以得到补给,所以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我讲当时敌我态势的对比情况,总之,对我们非常有利,而敌人虽然有美械装备,美国人的补给,美国顾问指挥,可是他们都是唯武器论者。总之敌我对比,对我们非常有利,而对敌人,从表面上看起来对敌有利,实际上对他是很不利的。

  这是我讲的敌我力量对比,是第一部分。

  其次,我想讲一讲我们临战前的考虑和决心。

  第一,基于上面我们所讲的敌我利弊的对比,我们遵照毛主席、中央军委的指示,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消灭敌人这样一个指示精神,决定先在苏中打几仗,再看形势的发展,考虑以后的行动。我们当时考虑了,如果我们不利用苏中这些有利条件打几仗,不打就撤,那不仅会影响士气,而且会大大的失掉民心,也会影响到该地干部、党政机关的信心,更谈不上坚持那个地方的斗争。

  我们在战役发起之前,就已经知道敌人将于数日内大举向苏中进犯,我们趁敌人这个部署将要完成的时候,采取先发制人。这个先发制人是不是我们先挑起内战呢?实际上我们发起这个战役之前,敌人不断蚕食,已经占了我们好些地方,泰兴原来是我们的,靖江原来是我们的,还有好些地方,宣家堡更是我们的,这次内战是他先挑动起来的。所以我们在敌人即将发起全线进攻的时候,就趁其部署还没有完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前出部队,就是出到前面来的泰兴、宣家堡的敌人,予以各个歼灭,这样就挫败了敌人的锐气。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敌人以为有大军分路合击,我们必然不敢与其交锋,而会撤退。在这种情况下面,敌人是没有精神准备的,一遇到我军的打击,就必然惊慌失措,军心混乱。果然是这样,我们打一仗,敌人惊慌失措,因为没有想到我们会敢于在它那个大军全线进攻的时候来进行战斗。在泰兴、宣家堡,敌人各驻一个团左右的兵力,而我们以5倍于敌的兵力,就是各以一个纵队来打一个团左右的敌人(这里我们特别说明,战争初期,我们每个纵队只有5个团,随后逐渐扩建到2个旅6个团),实际上形成了我们跟敌人是5比1的优势,而且这些团都是久经战斗锻炼的,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队与部队之间都是相互信任的,加之天时。


苏中战役:百度百科

  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重要战役,粟裕指挥。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国规模内战,苏中解放区是其主要进攻方向之一。在长江两岸的江苏省南通、靖江、泰兴、泰州、扬州、江阴、镇江等地,集中了整编第49、第 83、第25、第21、第65师及第69师第99旅共15个旅约12万人,企图首先攻占如皋、海安,尔后继续沿通榆公路和运河北犯,策应由徐州东进南下的国民党军会攻两淮(淮阴、淮安)。华中野战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于7月13日至15日以第1师、第6师分别向宣家堡、泰兴的整编第83师第19旅发起攻击,歼敌3000余人。18日晚至20日,经两天激战,第1师主力、第7纵队一部及第1军分区特务团在如皋县南部鬼头街、田肚里地区,歼整编第49 师师部和第26旅全部;第6师主力和第7纵队一部在如皋县南部宋家桥、杨花桥地区,歼第79旅大部。如(皋)南战斗共歼其1万余人。
  7月30日至8月3日,第7纵队两个团又两个营约3000余人,进行了海安保卫战,连续4天抗击国民党军7个旅约5万人的进攻,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歼敌3000余人。8月3日主动放弃海安。 8月10日至11日,第1师向海安县李堡发起攻击,全歼守敌。第6师第18旅和第7纵队两个团,在洋蛮河地区伏击东往李堡之敌,毙伤敌3000余人,俘第 105旅旅长金亚安、新7旅副旅长田云从以下5000余人。8月21日至23日,第1师、第6师、第7纵队、第5旅及地方武装,对丁堰、林梓发起攻击,歼灭交通警察第7总队、第11总队共5个大队及整编第49师第26旅残部1个营,毙伤敌1500余人,俘交警第7总队少将总队长熊剑东以下2000余人。8 月23日至26日,第10纵队和第2军分区两个团在邵伯、乔墅抗击整编第25师等部3个旅从陆地和水上的进攻,毙伤敌2000余人。此时,华中野战军采取“攻黄救邵”的战术,于25日至27日向如(皋)黄(桥)路上的国民党军攻击,歼第99旅、187旅和79旅一部共两个半旅1.7万余人,并于8月31日收复黄桥。以上七次作战,共歼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警大队约5.3万余人,....新四军各部牺牲干部战士3000余人,伤1.3万余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