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刘仰:富兰克林与拜金主义

(2009-08-28 14:03:41) 下一个

富兰克林与拜金主义

刘仰

 
   几十年前,深圳特区刚刚建立的时候,深圳街头竖起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了几个大字:“时间就是金钱”。这个牌子树立后,引起很多讨论,有人认为它就是宣扬资本主义。但是,“时间就是金钱”最终还是成为深圳改革的标志,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与之相配套的还有“效率就是生命”,此后,深圳特区建设创造了“深圳速度”。本文不讨论深圳问题,只说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来历及其意义。
   如果对历史稍有了解,就会知道,这句话来自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早年办报、办印刷厂,自己写稿,还出版现在人们称之为日历、台历之类的印刷品。尤其在他出版的日历上,富兰克林收集、编写了大量格言、箴言,向穷人进行道德说教。这件事情富兰克林做了10年以上。后来,这些分散的内容被编成一本书,《穷查理历书》,被人称为美国最早的“致富的艺术”。这本书后来还有很多版本,并以不同的文字在全世界出版,据说,光是英文版就再版了70次,法文版再版56次,它几乎被译成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版本,当然包括中文。“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就来自这本书,也因此而传遍全世界。
   那么,富兰克林是如何解释这句话的呢?弗兰克林说:“不要浪费时间,也不要浪费钱。要使两者都得到最佳使用。”“请记住,时间就是金钱。请记住,钱是有生产性的。钱可以生钱,这些生出来的钱还可以生钱,周而复始。因此,五先令可以变成六先令,然后七先令三便士,直到变成一百英镑。钱越多,它就生得越多,以致其增值越来越快。杀死一只母猪的人,即是杀死其成千上万的后代。丢掉一个五先令硬币的人,即是丢失了该硬币所能产生的所有价值:成堆的英镑。”“时间是最珍贵的财富,浪费时间是最罪恶的浪费。丢失的时间不可以再得。每次我们说我们有时间,其实我们都搞错了:时间总是太短。……我们花掉多少无用的时间来睡觉,而不想想睡觉的狐狸就不去抓母鸡,也不想想人们一旦到坟墓里将有机会睡整个永恒。——你想致富吗?那你应当同样多地既想节省又想到去挣钱。”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西方的新教国家通常比天主教国家更为富裕,有人问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在这里正好解释一下。富兰克林是一个新教徒,他对于财富和工作的态度,表现了新教徒普遍的宗教信仰,这是欧洲宗教改革以后的结果。《圣经》中认为,富人还进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一观点是欧洲宗教改革以前对于财富的主流观念。宗教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改变了这一观点。宗教改革后出现的各种新教流派,把财富视为上帝的恩赐,如果一个发财机会在你眼前,你没加利用,就是对上帝的怠慢和侮辱。同时,所有以前被人看不起的下等工作,都成为给上帝增添荣耀的“天职”。这也是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总结。简单来说,中世纪农奴制时代,劳动是为领主;宗教改革配合个人权利等启蒙思想,劳动的性质变了。虽然新教理论上说是为了上帝的荣耀,实际变成,为自己。
   新教思想的出现对于欧洲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提倡了勤奋节俭的美德。事实上,这种观念在中国早已形成,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比欧洲农民拥有更多的自由,以至于中国古人劳动为自己的观念早就形成了。欧洲人只是在启蒙运动后,打破了封建领主的等级制度,才开始让这一思想在自由人中广泛传播。但是,中国古人在勤劳节俭问题上,与欧洲人还是有所不同。中国古人勤奋节俭的目的是为自己,为现实社会的人。虽然欧洲宗教改革以后,勤奋劳作最终还是为自己,但是,在宗教的背景下,它无法逃脱上帝的存在。两者的差别在于,为了现实社会的人,勤奋劳动赚钱,必然会考虑到其他人,更容易做到将心比心,共同富裕,也更容易做到知足常乐。但是,勤奋劳动如果为了上帝,就容易忽视其他人,忽视赚钱手段的世俗道德,并且容易把赚钱变成现实中的唯一目的。这种倾向在富兰克林的道德箴言中已经清楚体现。
   在新教精神下的致富观念,很多时候变成赚钱的苦行僧,赚钱甚至成为折磨自己的方式。当赚钱摆脱了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变成与上帝的直接关联,钱本身便成为目的,金钱等同于上帝,赚钱等同于信仰,这就是“拜金主义”。这一拜金主义还会导致对金钱的热情超过一切,对人际社会的冷漠,把所有的人际关系,以及所有高尚的东西,都纳入金钱计算的范围,用一位西方学者的话说,造就了一个“数量性文明”。金钱一般来说没有质量之分,只具有数量多少的区别,于是,数量的意义超越了一切。富兰克林所强烈表达的“钱生钱”的观念,不能不说是这一观念的偏执,到今天,已经产生极为严重的恶果。因为,从根本上说,金钱是排他的,每一个人都以金钱为目的,残酷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这一残酷竞争之所以能延续下去,不被人怀疑其合理性,只是因为新教观念似乎树立了这样一个归属:上帝也爱钱。
   拜金主义在中国出现,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造成一些不同的结果。富兰克林拜金主义还有一个观点是要节俭,在他那里,节俭也有信仰的含义。然而,中国传统的宗教成分并不强,当中国传统被破坏后,拜金主义的结果之一就是铺张浪费。虽然铺张浪费在西方也同样存在,但是,它在中国的汹涌势头的确令人心惊。拜金主义在中国流行一段时间后,中国人在传统智慧的基础上,有人得出一个结论:穷得只剩下钱了。不管说这话的人是矫情还是真诚,我相信,这一观念只会出现于中国。当赚钱变成一种信仰,有宗教情怀的人,可以视它为快乐。但是,用中国人世俗社会的标准来看,人等于变成了金钱奴隶。虽然当前的中国社会广泛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概念,但在骨子里,幸亏中国的传统还没有完全消失。中国人总是忍不住要问:赚钱到底为了什么?“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有限的生命来说,人们难道要把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折算成金钱?在人均寿命相差不大的今天,为何有人的时间更值钱,有人的时间更不值钱?据说比尔-盖茨弯腰捡一张1000美元的钞票都亏了,因为他的一秒钟不止1000美元。难道,生命和金钱的换算关系,就是我们一生的意义和价值吗?
   人间的温情真的不如钱重要吗?艺术的陶醉、知识的快乐真的可以用金钱代替吗?坐看云起、几度夕阳、石上听泉、西窗夜话,……,真的可以用金钱衡量吗?是的,在拜金主义的风气下,一切艺术也必须以金钱标价,才能显示它的意义和价值。面对一个艺术品的天文数字标价,人们甚至不敢说:它其实没什么价值。我们真实的艺术经验,被金钱绑架,受到金钱力量的威胁,不敢真实地流露,就如同人们不敢怀疑上帝。我甚至难以判断,人们究竟是喜欢艺术,还是喜欢艺术品角落上的那个标价。拜金主义的艺术也就变得庸俗不堪。那些超女、快女的确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只因为有金钱数量性的价值而大行于世。
   “时间就是金钱”似乎也表达了生命的短暂,时间的宝贵,但是,把短暂的生命和宝贵的时间,全部变成金钱折算的对象,难道真的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昨天有一个朋友来访,说是要合作一个赚钱的项目,对此我不感兴趣。按照富兰克林的新教信仰,赚钱的机会在眼前,放弃就是对上帝的不敬和侮辱,那么,我情愿经常性地侮辱这个上帝。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的确需要赚钱,但是,我时刻牢记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赚钱绝对不是首要目的,更不能成为唯一的目的。因此,我时常藐视拜金主义的金钱上帝,对这个上帝适当地表示不敬,是我的一种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