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评蒋介石的抗战

(2009-08-19 14:48:54) 下一个
zt:评蒋介石的抗战

作者 :关山阵阵苍

近些年来,随着统战政策的转变,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领域中模糊混乱,历史上的卖国贼都进行了重新认识,当然对蒋介石和国共两党的抗日也进行了重新评价。蒋介石甚至被吹嘘成为了民族英雄,抗战英雄。更有一些心怀叵测者误导下的许多年青人盲目吹捧蒋介石,真正是重新回到了解放前,大有让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要重新回大陆掌握政权的势头。那么谈谈蒋介石的抗日历史,就会很自然地发现蒋介石能否给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强大和自信。  

一个攘外必先安内,被抓起来逼着抗日的英雄  

经过北伐战争,打到了北洋军阀,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也确实掌握了国民党的军政大权,成为当时中国权利最高的领导者。随着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不管怎样,中国在表面上完成了统一。那么在国民党统一的过程中,有一个事件不能不提,那就是“五三惨案”。北伐军行至山东时,日本一度出兵山东,暗助军阀张宗昌,杀害交涉员蔡公时,事件发生是在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日本藉口保护侨民悍然出兵山东。5月3日,日军突袭济南守军制造了震惊的中外“五三惨案”,6000余中国军民遭日军残杀。史称“五三惨案”。这个时候的蒋介石与冯玉祥在济南以南的党家庄车站会晤,决定绕过济南,继续北伐,同时命令济南驻军一律撤出。避免再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则从外交交涉,分别向日军司令,日本外交部严重抗议,并要求日军同时撤出济南,同时请求英美协助调停。这是国民政府第一次寻求英美调停日本对中国的公然侵略。这一事件使日本军国主义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产生了和没落的满清政府及北洋政权一样的蔑视。这样的政府不是太容易征服的么?那么谁会拿这个政权当回事呢?进一步蹂躏中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然,有人会为国民政府找到理由,那时候存在北洋政府,张作霖的奉系军阀还没被打到,内部还惦记着消灭共产党,而且中国军力微弱,不能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等等理由。所以国民政府不得不忍让。也许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提出的雏形。不管怎样,还可以找到理由,那么接下来往下看。  

对日本的公然侵略不敢抵抗,那么对国内的共产党呢?这个在北伐战争中和国民党政权并肩战斗的战友和与其进行北伐的合作者与支持者。众所周知,北伐尚未结束,因为奉系的张作霖任然盘踞着东北三省和京津,但是蒋介石不等北伐完全胜利,就举起屠刀杀向了自己的同盟者共产党,进行了所谓的清党,也就是四.一二惨案和马日事变。我们都知道,在这两场事变中,最有名的口号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这么残酷的屠杀,怎能不使自己昔日自己的同盟者成为自己最刻骨的敌人呢?国共两党从此对抗了多少年。共产党因此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正如六十年代毛泽东回答来访的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时说的那样,“逼上梁山”。因为不造反就是死。就像毛泽东说的“我没有准备打仗,想当一个小学教师。却干起了革命,我们也很蠢,没想到枪杆子,没想到蒋介石那么厉害,到处抓人杀人,不要我们活了,一下子把我们打入地下,把我们逼上了梁山。”这就是之后的,在我们历史教材里讲述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还有秋收起义等等共产党所领导的一系列大大小小武装起义。毛泽东这个时侯还算不上蒋介石的对手。他只是共产党内的一个中央候补委员,湖南地区的一个领导人。当然在领导秋收起义没上梁山,上的是井冈山,从此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众所周知,北伐的目标并没有彻底达到,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出关内,回到老家东北老家,偏据一方。这个张作霖因为对他的主子日本不够顺从,成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绊脚石。日本人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好在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还是一个爱国者,不顾日本军国主义的威逼利诱,1928年底,东北易帜,听从了国民政府的领导,使中国表面上得到了统一。  

平实而论,这时候如果张学良象蒋介石在解放后台湾那样,不顾民族大义,在日本人的保护下,拥兵自重,在东北成立自治政权。以蒋介石政权的无能,以及他的对日妥协政策,那个时候的国民革命军是根本不敢进入东北的。国家是根本得不到统一的,二战之后,苏联出兵东北,也会顺理成章地把东北改造成第二个蒙古,或者和今天的台湾一样,要在建交公报上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但是要保持现状。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台湾地位未定论。中国的版图也可能不是今天的样子了。要和毛泽东相比么?就是和张学良相比,这个蒋介石也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至少是个不抵抗者。如何比得了毛主席。  

“五三惨案”算做小事件吧,那么往下再看。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蒋介石也把共产党清理的差不多了。全国表面上得到了统一,内部也肃清了反对势力。那么应该团结内部,一致对外了。可是国民党之间又开始新的军阀战争。蒋冯李阎,之间又开始了历史上所说的中原大战。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在饱受鸦片战争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外族其略,以及多年的军阀混战好。可谓千疮百孔,总算获得表面的统一。那么面对列强,应该对内团结一致,抵御外辱。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是当时首要的面对的问题。国民党不敢面对外强,内部却开始自相残杀。好在蒋介石手法高明,拉住了东北的张学良,瓦解了冯李阎,稳定了国内局面。腾出手来,对付上了共产党,就是所说的五次反围剿。  

而长期窥视着中国,从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在企图征服中国的日本,趁中国内战当口,在沈阳又一次制造了让我们心痛至今9.18事件。那个蒋介石,作为国家的领袖,竟然命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再一次把东北问题提交国联,其实是又一次的英美调停。说来可笑,东北三千万同胞,近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被日本人一个多月就全部占领,而中日之间竟然没有爆发战争。常常把中国地图看做一只雄鸡,整个鸡头连着脖子都被砍掉了。蒋介石确实定力深厚,无人能比。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竟然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难道不搞笑么?很多人怒骂张学良是不抵抗将军,卖国贼。那么作为当时的国家领袖,蒋介石不曾经被称为领袖么,而且还是拜把子的张学良大哥。于公于私竟不敢发一兵一卒,就这样任日本人侵占了东北。张学良被当做替罪羊,发配到了国外。当然东北民众进行了局部的抵抗,不过和国民政府没什么大关系。小规模的抵抗成不了大气候。偌大东北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和平解决了,看来蒋介石的韬光养晦政策贯彻的够彻底的。这个蒋介石又可以继续着他的剿共。可以说是典型的对外投降妥协,对内疯狂镇压。经过不间断的围剿,终于在第五次围剿中把共产党剿除的差不多。红军长征跑陕北的时候,全国的红军加起来就剩下三万来人。不过蒋介石的剿共也剿出了他未来的最大对手毛泽东。  

前面说过,在北伐的时候,毛泽东还算不上他的对手。秋收起义后,毛主席只是带着千把人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几经沉浮,红军发展到了二十多万人,成为共产党最大的武装根据地。本来共产党的总部是在当时的上海,共产党本来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当然要在城市里领导工人闹革命。那时候的共产党中央是反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的。可是在城市里被蒋介石清剿的没地方去了,只好跑到了毛泽东建立的农村根据地。其实是在城市里混不下去的所谓专家学者,或者海归。从大城市里被赶到了以前所看不起的毛泽东所建立起来的农村根据地。本来寄人篱下的共产党中央,却借着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剥夺了毛泽东的领导权,把几十万红军葬送了给蒋介石。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在逃亡或者好听一点的转移的路上。湘江一战八万红军剩下了三万。在败退的路上,就要走进了蒋介石布置的包围圈,眼看着剩下的这点血本要全部被葬送。实在没办法了,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又重新走到了红军的领导地位。总算在危机当口,把剩下的这点红军带到了陕北。不过有幸的是从此毛泽东不再是共产党地方的领导人,成为整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也就是从遵义会议开始,毛泽东才能算得上成为蒋介石的一个对手,当然是地位比较弱小的对手。  

在长征路上,在疲于奔命的向陕甘宁逃亡的路上,毛泽东真正看到了当时国内最主要的矛盾,那就是历史书上所说的阶级矛盾已经被日本侵华所带来的民族矛盾所代替,第一个喊出了北上抗日的口号。当然那时候的共产党当然是无能抗日的,连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几万红军何谈抗日。但是毕竟毛泽东能高举起抗日大旗,能够看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虽然可能是空喊,但总比蒋介石的不喊更好的多。  

这期间的1933年,日本在占领东北之后,进一步侵略华北,,中国军队在热河、长城一线奋起反击。除非嫡系的29军等部队外,部分中央军部队亦开赴长城关口御敌,予日军以佷大杀伤。但长城抗战进行至5月中旬时,一心忙于内战和消灭共产党红军的国民政府决定妥协,急派黄郛赴北平与日军谈判,最终签定了「塘沽停战协定」。所谓塘沽协定就是规定在长城以南设置10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中国军队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也不能越过该线;日本军队则可用飞机或其它方法施以侦察,中国方面应加保护并予以各种便利;长城线以南的上述地区之治安维持,以中国警察机关任之。警察机关不可用刺激日军感情之武力团体。  

《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长城是中国与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的「国界」,划绥东、察北和冀东为日军自由行动区,也为日军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提供了方便,华北主权在一定程度上丧失。  

蒋介石对日如此妥协,日本人视乎应该照顾点蒋介石的面子,应该给蒋介石在国人中的一点面子,以便蒋介石能继续清剿共产党,和其他地方军阀。继续打内战。把中国彻底搞垮。可惜日本人太着急了,接着呢又开始进一步对华北的侵略,蒋介石和的他的国民政府当然还是要退让的,看看这回的《何梅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还有一个后果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古都,那时候叫北平,成为抗日斗争的前沿阵地,这就是写抗日战争的历史竟然从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开始的。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蒋委员长当政中国时都能够发生。中国危亡到了这种地步,那个蒋介石还没想抗日,仍然在盘算着如何消灭共产党和其他的军阀。张学良被调到西北去剿共,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把共产党和东北军及西北军互相残杀,没想过利用这三支力量可以对付日本人,是蒋介石的愚蠢。虽然有人提到蒋介石在其日记里记载过仇视日本和想抵抗日本侵略的内心记录,我没看过蒋的日记,即使看到,能因为一篇日记就能断定蒋介石的爱国情怀么?事实上蒋介石更喜欢内战而不是如何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去抵抗外来侵略。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在北平爆发了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面对全国的抗日请求,蒋介石竟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都到什么时候了还要先安内,也就是自相残杀。蒋委员长亲自到西安督战,要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进攻红军。这时候大家都知道东北流亡者跟随张学良到西安,希望张学良能够率领东北军打回老家东北,而不是继续内战剿共。没有办法,张学良实行兵谏,把这个攘外必先安内的蒋委员长抓了起来,经常有人说如果没有抗日战争,共产党就没有机会发展起来,也就是没又今后的内战和共产党政权了。甚至想象着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顽强剿共,抓住毛泽东直接枪毙了,那么就没有后来的共产党政权了。这种想法太可笑了,蒋把张学良调到西北去打共产党本来就是想要东北军和共产党两败俱伤,这是傻子都明白的事情。就算张学良很天真,即使张学良看不出来,他的那些幕僚也不能看不明白,就是蒋介石做事太绝,掌握着国家的政权,以倾国之力,不敢面对外强侵略,净作自己打自己的勾当,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内。结果弄得天怒人怨。张学良本来和日本人是国恨家仇,现在不能抗日,却被逼着和共产党打内战,结果年轻气盛的张学良一气之下,发动了西安事变,和很多现在人的想法不同,毛泽东没被张学良抓到,倒是把蒋介石给抓了起来。看张国焘回忆录里写道,在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得知蒋介石被张学良抓起来的消息后,当然很兴奋。朱德第一个反映就是先把蒋介石杀了再说别的。要知道从蒋介石发动4.12的屠杀,杀了多少共产党员,包括毛泽东,朱德等高级将领自己的亲人。那么多的亲人,战友和同事被蒋介石以清党的名义杀掉了。在反围剿和长征的过程中,又有多少革命者被杀掉。其中包括毛泽东自己的的结发妻子杨开慧,要知道杨开慧并不是共产党员,也没有参加什么革命活动。按照解放后共产党自己的说法。杨开慧也就是给毛泽东组织的共产党开会时看个门望个哨,这还是按照共产党自己的说法,就是这点事情充其量也顶多是犯了包庇罪行,何至于被处死。好在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声明大义,在民族存亡关头,放弃一己之私,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以上就是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历史经过,很多人都学习过,但却没有认真思索过。经常有人说抗日战争是蒋介石或者国民党打的,我以前也这么认为。原因就是抗日战争时蒋介石确实是中国最大的官僚,而且国民党的军队也占了绝对多数,许多大的会战也主要由国民党军队为主力作战的。领导全国抗日理所当然。蒋介石可是被称为抗日领袖的。现在理智点就会发现,在丢失了那么大片的领土,还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最后被人抓起来逼着抗日的人,怎么还有人把他打扮成抗日领袖,民族英雄。着实搞笑。不过毕竟是抗日了,从内战转向了对外,也能算上是蒋介石的一大功绩。  

无能的抗日领袖  

那么再看看国民党的抗日表现和蒋介石领导抗日的水平。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由于众所周知的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加上蒋介石长期以来不断地发动内战。对日作战根本没有什么准备,而且蒋介石也确实没什么过人的胆识。自然不能指望国民党军队有什么大的作为。卢沟桥事变不久北京,天津失手。蒋介石把战争重点放在了他的老巢上海,也就是抗战中最惨烈的淞沪会战。国民党主力尽数派往上海,前赴后继,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争持续了3个月,打碎了日本妄图在三个月打败中国的狂言。但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遭受重大打击,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中根本原因在于蒋介石缺乏对敌我双方优劣的分析和认识,就是有一定认识也没能够制定完整正确的抗日战争策略和纲领做指导,甚至以为在上海这个列强云集的国际都市里,有相当的英美国家的利益被日本侵略,因此期待英美列强能够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干预,要知道从前面说的济南惨案央求的英美调停干涉到伪满洲国成立请求国联干预都是一条路线,结果外强怎么可能为了中国的利益和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作对,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关键时刻外国人是指望不上的,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中国人民自己。蒋介石认识不到这些,那么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如果看看共产党在此时间洛川会议上制定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能感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个人水平的差距了。尽管战争策略有失误,但是淞沪会战还是打的很惨厉的,蒋介石的精锐部队被消耗殆尽。其实也反映出蒋介石一直以来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多么可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全体中国人民在抗日的口号下第一次真正的团结起来,同仇敌駭,抵抗外辱。这才是淞沪会战的唯一意义。正反映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确实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民族矛盾已经超过阶级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符合包括全国各个阶级,各个民族甚至是国民党的地方军阀共同心声。现在认识西安事变就简单多了,如果再不抗日,蒋介石的委员长肯定是做不下去了,就是没有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也许会有其他的什么地方的别的学良也会发动政变。淞沪会战说明蒋介石还算识相,被迫顺应了民族潮流,不过首先说明的是蒋介石的抗日是被迫的,而且领导抗日的水平也却似依照中国当时的军力和再有几次这样的会战之后,中国将无可作战之兵。看看南京大屠杀吧。  

现在每年不是都在纪念南京大屠杀么?没有人骂过那个无能的蒋政权,的确日本军国主义对华侵略是这场惨不忍睹的杀戮罪魁,我们纪念被屠杀的无辜死难者,声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可是那个无能的蒋介石不负有责任么?被屠杀的三十多万死难者中间,竟有近十万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战俘。蒋介石不是被成为英明的抗日领袖么?要知道所谓的南京保卫战国军参战人数总共就才有十五万人,近三分之二的国军竟被屠杀在南京。恐怕被屠杀的战俘是战死牺牲的国军将士将近十倍,这仗可能是二战中打的最窝囊的也是结局最悲惨的。  

还有那个花园口决堤事件,为了阻滞日军的进攻,竟然动了炸开黄河大堤放水阻滞日军进攻的想法。这么高明的主意恐怕是自古以来,前所未有的。也属于蒋介石的超常思维所致。花园口决口,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中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至于流离失所的更是数千万人,至于财产损失不知道多少了。这也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黄泛区,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得到治理。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其实抗日战争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阐述的持久战,而不是一时的胜负,为了争取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人为制造如此规模的人间惨剧不正是蒋介石的反动和无能么。  
往后不想再多说,上述几个例子已经说明了蒋政权的抗日的腐败和无能。指望这样的政权打败日本人的侵略有多大可能性呢?至于国名党有限的几次胜利,无不是在撤退过程中,死缠烂打所取得的局部胜利,至多是延缓了日本军队的进攻。  

拿1944年的湘豫桂战役来说,从世界范围来看, 1943年7月25日 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苏德战场上,1944年春苏军逼近国境线,开始出境作战;就在“长衡会战”后不久的 6月6日 ,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也被迫转入全面收缩防守。但就在这种形势下,在中国战区,却出现了这种溃败,坚持数年之久的相持战线一溃千里。而且是在国民党军队自身的军力和装备对比抗战初期的日本军队已经大大改善的条件下。那么还能对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有多大指望呢?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其实大家都明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得益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取得胜利的结果,中国战场所做的贡献是最长期的抵抗,牵制和消耗了大批的日本军队。如果说在盟军取得胜利之前在中国战场上出现过反攻的话,反攻也不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而是共产党在敌后或者叫国民党沦陷区所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如果说抗日战争能够主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经过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取得胜利的话,我相信只有靠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而绝不会是蒋介石领导的国军。有人说共产党是趁国民党抗日做大的,是抗日最大的获利者。我觉得这个说法很可笑,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既使没有抗战蒋介石也一样会被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打倒,这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相比毛泽东的土八路何其强大,可惜三年就被赶到台湾那个小岛上了,靠着美帝国主义的庇护,苟延残喘维持到后来。正如前面所说的虽然蒋介石是被抓起来,逼着抗战的,尽管如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通过抗战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扩大了他的个人声望,在国民党内树立了他个人的领袖地位。同时通过抗战消灭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刘湘,韩复渠,杨虎城等地方军阀,巩固了蒋介石的统治。只有共产党没有将自己的军队交付给蒋介石领导,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北伐胜利后,国家尚未统一,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大屠杀怎么能让共产党人不有所顾虑呢?事实也是这样,其他军阀也确实在抗日的旗帜下被蒋介石分化瓦解了,这恐怕也是蒋介石抗战前想不到的。这么一个对日始终投降,对内坚持镇压的,最后被张学良抓起来逼着抗日的人竟成了领导全国人民的抗日的领袖。大家说老蒋的命够好的吧。不过尽管蒋介石消极抗日也好,抗日无能也好,终究没有像汪精卫那样投敌。好歹熬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最终胜利,中国也被吹捧为盟国四强。蒋介石竟有幸与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一起在开罗召开了开罗会议,并通过了开罗宣言。为战后清算日本二战罪恶,甚至能和美英共同发表了个波茨坦公告,罗斯福给足了老蒋的面子。可惜随后在雅尔塔会议上,就不太仗义了,那时候中国不是被称为盟国四强么?可是另外三强竟然能不和老蒋打招呼之一的中国美苏之间把蒙古和东北,事后都不通知一声,更谈不上征求老蒋的意见,就将中国领土面积超过五十八万平方公里的蒙古生生割开送了人情,并且又将东北奉献给苏联做了半殖民地。网上不是很多人骂斯大林么,其实斯大林也没做错什么,他是苏联的领导人,首先要代表苏联的国家利益。蒋介石不是美国人的老朋友了么?那可是忠心耿耿追随老美的,老美怎么连招呼都不打,就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可怜蒋介石忙派了内弟宋子文和儿子蒋经国去和斯大林谈判,看看经国先生的回忆录就知道蒙古独立的经过了。让人不理解的是为掩国人耳目,还要经过据理力争最后得到的让步是蒙古举行全民公决的方式独立,结果不用问就知道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还要派要员监督投票,结果当然要认账,也就是从法律上彻底地承认蒙古独立。还不如不去争这个全民公决,起码将来还有否定蒙古独立的可能,可是政府帮着点的票,承认了这次投票,那么蒙古可就是合理合法的独立了,弄得连反悔的机会都没了。  

对苏联不说了,因为是蒋介石的敌人,自己又不能打过人家,只要不支持中共放弃点领土主权也就算了。对美国呢?自己的主子,理由是同一个,要人家帮着打中共。都是一个共同目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航空条约》、《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刚刚把日本鬼子赶走,找个主子请进来,也要对外开放么。把美国人请进来也就算了,那毕竟是被奉为主子的国家,不知怎么英国也被请了进来。这个日不落帝国二战之后已经分崩离析,二战中被日本人不费一枪一弹赶跑的纸老虎。竟然重新回到了香港,他们的军舰和美军舰一样在中国的内河自由行使,耀武扬威。这是战胜国的四强么?罢了!上述的都是四强之一,咱们权当第四强,受点欺负。最不平衡的是那个法国,二战时侯已经没有了的国家,被日本人从越南赶跑了,让英美军队解放了的国家,这时候也趾高气扬地回来征地。中国可是二战中抗战时间最长,伤亡也最惨重的国家,还在东南亚出了兵,不是有滇缅远征军么?随着英美的军队复国的国家也敢来咱么边上圈地。本来越南北边由中国接受的,也好弄个缓冲区,不知道怎么弄得全让法国给占了去。就这么无能的政府还说它抗日英雄,谁相信呢?势力范围就不想了,那么中国抗战了十四年,从甲午战争对日割地赔款,任人掠夺,侵略。好不容易打败了小日本,是不是我们也该去日本占领一回,扬眉吐气一把。本来让老蒋派几个师去占领,老蒋为了发动内战,集中兵力对付共产党,哪舍得用兵去日本,无奈美国主子让老蒋派一个师象征性地占领一回,也算对中国人民有个交代,可是都被老蒋给放弃了,连这么好的历史机遇都给放弃了,还能让人民不对这个政府失望么?那些吹捧蒋介石为抗日英雄的从来看不到这些!  

不想再提了,抗战之后蒋政府的表现和抗战及抗战前没什么不同,依旧是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政策没什么改变。尽管有人吹嘘蒋政府的盟国四强,事实上根本也没强起来。抗战领袖之称号确实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清醒一点吧,那些被误导迷惑的青年。毛主席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的本质必然是下挟洋自重,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这已经让历史所证明的。过去如此,今天亦如此。对比一下1949之前和解放后的前后三十年中国的内政外交,答案自然会清晰。从抗美援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以及对印自卫反击战,及后来的珍宝岛,西沙海战。那时候国民党的势力比共产党抗战前在延安的势力大多了,进行上述战争的时候,蒋介石可不是象毛泽东在抗战前发出的抗日统一战线,而是叫嚣着反攻大陆。因此说毛泽东比蒋介石更有理由,更有借口攘外必先安内。但是这些仗都大了,而且战而胜之。只有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才能想中国人民之所想,对世界上一切妄图欺压中国人民的外国势力进行斗争,绝不是什么蒋介石的国民党。幻想蒋介石能给中国人民带来强大,自信不受外来欺压的所谓民族者该重新补习一下中国的历史了。  

作者:关山阵阵苍 09-8-1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