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抗战时期的狙击手
(2009-07-01 19:43:52)
下一个
ZT:抗战时期的狙击手
09-7-1
据考证,在1935年德国顾问就建议国军应配置狙击手这一编制,随后中国于1935年11月从德国够买120支配备有光学瞄准镜的1924式重枪管型猎枪,其实这就是二战时德国大量使用的98K型狙击步枪的前身,只不过当时是以猎枪的名义生产的。从国民政府1935年财政部开支列表中可以看到其存在,有一项为:“购毛瑟24猎枪120支,配望远镜式瞄准镜,每支配弹2000发,另配备枪膛30支,配望远镜式瞄准镜30支”。
1936年中央教导队挑选300名优秀射手,在德国教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狙击训练。1936年下半年,一个德国支援的、生产军事光学设备的工厂在南京建成,可生产诸如迫击炮、狙击步枪等装备的瞄准镜。
淞沪会战期间,美国华人向中央政府捐献雷明顿30式猎枪1200支,也都同样有光学瞄准镜。日军于月底急电大本营“支那军大量配置神枪手对我军造成大量伤亡”,要求支援。据说在日本神枪手上阵后,由于国军缺乏相关训练,因此对抗中没占到上风。
江阴文史资料记载,一名国军士兵在大洋桥边用地势狙击日军,连续击毙10余名,
后遭到日军炮火覆盖。笔者看到过一段回忆文字,称:在南京保卫战期间,
日军枪法其准,国军士兵在城墙垛口稍一露头就被击中。
南京警察局6名神枪手上城墙与日军对射,在击毙一批日军后悉数牺牲。
其后在武汉会战前,武汉城防司令部通令嘉奖一名国军士兵,
此人用一支步枪拦截一队日军进攻长达三天,打死日军57人,并射伤42人。
按次战果考虑此名士兵应该是国军中少数受过专业狙击训练的专业狙击手。
国军中还曾开展过狙击比赛,“每击毙一名日军士兵赏50法币,
击毙一名军官赏200法币,击毙一名佐官赏500法币”。估计这是抗战初期的悬赏,
后来肯定要高很多。一名到台湾的抗战老兵回忆,
“武汉会战时一名山东籍士兵一人打死112名日军,得赏金14800法币。”
此说似有水分。
抗战时期国军的狙击战例、数据很少,一种可能是这些资料在海峡那边的档案馆里;
另一种可能就是随着国军在内战中的土崩瓦解而散失;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国军不重视狙击这种作战形式、不重视低层士兵的价值。
抗战时期八路军方面没有专门的狙击手,但是很注重培养“神枪手”。
刘伯承曾指示:“要教地方部队爱护武器,要培养特等射手,
造就一枪一敌的神枪手。麻雀战,除政治坚定、地形熟悉外,就靠射击准确。
辽县神枪手刘二堂的故事要到处宣传鼓励仿效。”
这个刘二堂在彭德怀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其枪法百发百中,敌人扫荡时,
每次都被其打死人马和指挥官,因此,日军恨之入骨。
类似的神枪手还有李殿冰、高运成、陈丙昌、杨长顺、金维三、孙存余等等。
比较有名的有吴德胜、宋岭春,据说这二人有用步枪击落过日军飞机。资料称,
吴德胜是老红军,在平型关战斗中击毙日军37人,其中5名军官。1945年7月,
在攻打高密县墩上日军据点时,115师686团二营六连的张兴来在近10个小时内,
用30发子弹,击毙日军军官和机枪手共20名。
八路军中比较有名的是射杀日军吉川资少将、常冈宽治中将,
据说后者是被新中国开国少将彭清云一枪击中的。
http://bbs.tiexue.net/post2_3679342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