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在德国侵略者计划中的高加索

(2009-07-28 21:20:35) 下一个
zt: 在德国侵略者计划中的高加索

录自《高加索会战》(苏)http://bbs.chinesewwii.net/showthread.php?t=9932

德国军国主义的侵略性政策和战略的历史,都同它向东方入侵的企图分不开的。“东进”――在这短短的两个字里包含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从古代豢养的骑士到现代波恩复仇主义者――的对外政策和战略的基本信条。

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对东方这样向往呢?德国侵略者又老是虎视耽耽地  着什么呢?许多世纪以来,垂涎一望无际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辽阔土地,奴役斯拉夫各族人民,抢劫其财富,就是德国侵略政策的主要目标。他们视此为称霸世界的必由之路。德国军国主义的全部历史,是沿着一条暴力、抢劫和掠夺的血腥道路发展起来的。德国侵略者“东进”的道路是以摧毁城市、焚烧村庄、消灭人类文化和文明中心、大规模的灭绝别国民族为标志的。

他们的经济间谍涌向近东和中东、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涌向非洲。德国特务深深地钻进这些国家的经济部门、国家机关和军队之中。接踵而来的还有德国参谋总部的人员。然后,在其战略地图上标上箭头――未来侵略进军的方向。

其中的一个箭头就是指向东南,经过乌克兰、克里木和高加索指向遥远的印度。1915年7月8日,德国一些教授撰写的一份备忘录中提出的许多要求中的一条要求,就是侵占乌克兰和高加索、巴尔干各国、整个近东直至波斯湾,以及印度、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首先是埃及),以便给“英图的生命线以致命的一击”。

这个计划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德国帝国主义对东方辽阔土地的侵略意图。德意志帝国许多议员、将军、工业家、贸易家、银行家、地主、教授、教师、法官和律师都在这份备忘录上签了宁。知识界的大批人物参加这次签字,表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过程中,侵略的气焰笼罩着德国各阶层人士。

德国帝国主义的军事思想家、前第二集团军作战参谋次长鲁登道夫将军,氓在叙述德国帝国主义东进的“简单的”目的时写道:“我既不想望得到乌克兰的土地,也不想望得到高加索的土地,我只是想要从那里得到一般说来我们生活和继续进行战争所必要的那些原料。……我还想尽可能利用这些地区的人力扩充一些军队,如果还有可能的话招募一些劳动力到德国来以便腾出一些德国劳动力使他们应征入伍”。

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头目和吹鼓手,就是这样直言不讳地一语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德国战略计划中有占领乌克兰和高加索的企图。他认为,这些地方应变为向德国军事工业提供原料、为德国武装力量提供兵员(炮灰)和为德国工业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然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仅要把高加索变为它的一个殖民地,而且还要把高加索变为它向近东和亚洲扩大侵略的战略跳板。

对比德国军国主义的另一个头目兴登堡将军说得更加露骨。他在回忆录中谈到高加索的重要性时说:“希望战争的所有参加者都能够哪怕是部分地,利用外高加索的丰富原料资源”,同时他又指出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英国同样希望经由白海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及经由里海和巴库保持对俄国施加影响。鉴此,实现土耳其帝国计划……也符合我们的利益”。(见《兴登堡回忆录》,德文节译本,彼得格勒,中央合作《思想》出版社,1922年版,第104页)

这样,在这里又揭示出在德国帝国主义者计划中争夺高加索的另一方面的意义――抵制英国对俄国的影响并借助土耳其在高加索站住阵脚。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一开始,德国帝国主义冒险计划的破产就已成定局。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应不了他们狂妄的侵略野心。德国帝国主义者被协约国的武装力量牵制在欧洲,不得不暂时放弃在高加索和土耳其的利益。

于1918年,在俄国刚一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后,德国帝国主义对高加索实行侵略政策和战略的新阶段开始了。1918年2月对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同武装干涉爆发之后,德国帝国主义者竭力利用我国内战的时机,以实现其占领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和高加索的梦寐以求的计划。

高加索这时成了激烈阶级斗争的舞台。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府上了台,它们是资产阶级和地主、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等最反动势力同外国帝国主义特务走狗勾结在一起的大杂烩,倚仗西方帝国主义者撑腰,推行反人民的政策。同时,后者也利用这些政府作为入侵高加索的幌子。

1918年2月12日,土耳其军队开始对外高加索进行武装干涉。他们在德国帝国土义者的许诺下,到5月底就占领了亚美尼亚大片土地,侵入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淮备进犯巴库。与此同时,德军从西线也对苏维埃共和国发起了攻势。这是德、土帝国主义者早就策划奸的反对年轻的苏维埃国家的联合行动。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号召全体人民起来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长期而艰苦的斗争开始了。在这一斗争的初期,苏维埃国家无力投入大量兵力保卫高加索和给德、土侵略者迎头痛击。

德国帝国主义者趁此时机和利用土耳其对德国附庸依赖关系,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便在高加索站住脚、攫取它的自然财富和人力资源继续扩大对苏维埃共和国的侵略和在西方继续进行战争。

1918年5月25日,根据同格鲁吉亚孟什维克政府订立的条约,德国第一批3,ooo名士兵在波提登陆,5月30日,以舒伦堡伯爵为首的德国外交使团到达梯弗里斯(即今第比利斯),接着对住在格鲁吉亚的德国侨民和对在外高加索的奥地利、德国战俘宣布动员令。德国军事专家和军队开进了格曹吉亚。格鲁古亚的铁路和水路运输很快就被德国占领者霸占了。

德国干涉者一站住脚就开始着手把格鲁吉亚政府的一些部门和机关、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完全控制到自己的手里,并且获得往德国出口原料的专利权。德国占领者在格鲁吉亚到处建立恐怖和暴力制度。他们强征农民的粮食,向人民索取苛捐杂税,组织恰图拉锰矿等许多厂矿企业为德国生产。在德国士兵的刺刀下,在格鲁吉亚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秩序。于是格鲁吉亚就这样变成德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向高加索和近东扩大侵略的跳板。

然而,使德国帝国主义者最感兴趣的还是巴库的石油。鲁登道夫写道:“我们只有指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才能从巴库弄到石油。……根据同土耳其达成的协议,冯12539;克雷斯上校将负责经营巴统――梯弗里斯――巴库这条拥有大量油槽车的铁路。但是,在所有这方面的根本问题,当然喽,还是我们怎么能够进到巴库的问题。 ”①(鲁登道夫:《我对1914-1918年战争的回忆》,第2卷,第219、220页)

德国帝国土义者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再次利用土耳其。德国与土耳其一起着手瞧备近犯巴库。德国军国主义者不仅把巴库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石油产区,而且还看作是一个外高加索全部革命力量的联合中心,欧洲通往亚洲、近东和中东各国的咽喉。只要巴库还在劳动人民手里一天,十月革命红旗还在巴库上空飘扬一天,德国人就不会相信他们在高加索的统治是牢固的。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和土耳其帝国主义者要那样顽固地向巴库进攻的原因。

德国干涉者为了入侵高加索和实现其侵略计划,不仅利用土耳其和格禽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民族主义政府,而且还利用流窜至我国南部的白匪军头子――反革命将军克拉斯诺夫、邓尼金及其他匪首。德国帝国主义者帮助克拉斯诺夫将军向察里津进犯,以便把高加索和里海沿岸地区同苏维埃俄罗斯之间的联系切断,并阻止苏军对高加索各族人民的援助,首先是阻止对革命的巴库的援助。德寇从苏呼米援助格鲁吉亚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军队向索契和土阿朴谢进犯,接应邓尼金的白匪军。

德国帝国主义者就是这样借用我国内部的反革命势力妄图钻进北高加索,以便侵占库班产粮区、迈科普和格罗兹尼油田的。

德国和土耳其侵略者针对高加索各族人民的多民族成分、他们的性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的特点,沙皇制度在许多世纪以来制造的民族纠纷,企图轻而易举地实现他们的高加索计划,他们在阿塞拜疆和达格斯坦到处进行挑拨离间和破坏话动,大造巴库苏维埃政权的谣言,在伊斯兰教徒中间煽动泛伊斯兰主义情绪,等等。
但是,一切伎俩都帮助不了德国侵略者实现他们的攫取高加索财富的计划,也帮助不了把外国奴役的枷锁套在高加索劳动人民的身上。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英明对外政策和民族政策、苏维埃共和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授队保证了高加索各族人民在国内战争和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者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德国帝国主义入侵高加索的企图这次又可耻地失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帝国主义者企图入侵东方的新阶段。

众所周知,希特勒匪徒在击败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之后就立即开始了反苏战争的具体准备。进攻英国的“海狮”登陆作战准备工作退居到第二位。这个战役的准备工作继续进行,只是出于政治和战略伪装上的需要。德军参谋总部的主要注意力转到制定反苏的战略计划和实施这场战争准备的实际措施上了。法西斯德国的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在其工作日记中的记载,明确地证明了这一点。1940年7月31日,他记下了希特勒下达的对苏战争战略计划――“巴巴罗萨”计划――指令的原始材料。

按照这些指示,反苏战争的开始叫间定在1941年5月,作战时间――五个月。按照最初的企图,在普里皮亚特河以南向基辅实施一个突击,从波罗的海沿岸和白俄罗斯方向向莫斯科实施另一个突击。“此后,从北边和南边两侧进行包围,稍后,实施局部战役占领巴库地区”。(见《军事历史杂志》,1959年,第2期,第67页)

  这些指示成了制定1940年12月18日希持勒第21号训令的基础。这―训令规定战争要达到的最初目标是:消灭苏联西部地区的苏联陆军的主力,占领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所和岛克兰,向普里皮亚特河以北进行主要突击,以便迅速地打到莫斯科。

因此,在希特勒的训令中在战争第一阶段丝毫也未提到高加索。看来,这是因为希持勒匪徒从速决战思想出发,他们认为若是达到战争的最初目标苏联就会土崩瓦解,井且就可毫尤阻挡地占领苏联伏尔加柯、阿尔汉格尔斯克以西地区的所有领土。这样,就没必要专为占领高加索和巴库去进行―次作战了。

然而,战争并没有按照法国斯统帅部计划的那样发展。“闪电战”思想,在希特勒侵略苏联一开始就破产了。在法西斯德国军事当局的面前愈来愈清楚地呈现出一场持久战的前景。这种情况迫使德国战略家对其计划做了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即德军主力逐渐从莫斯科战略方向移向乌克兰――高加索方向。这种思想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德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部的后来的训令里、希特勒在德军高级将领会议上作的指示里和外交文件里。例如在1941年7月12日发出的德军最高统帅部第 33号补充训令中就已强调进攻高加索的必要性。这份训令中谈到:“一旦战役态势和物资技术保障情况许可,隶属坦克第4集团军的坦克第1集群和坦克第2集群及其尾随的各步兵师和山地步兵师在占领哈尔科夫工业区之后,便应立即渡过顿河向高加索进攻”。

1941年8月12日发出的德军最高统帅部第34号补充训令中,给德军在东线南翼作战的部队规定了占领克里木的任务。这份文件中谈到,“因为克里木是敌人的空军基地所以它对罗马尼亚石油区是个特大的威胁”。(见《军事历史杂志》,1959年,第6期,第37页)

  希持勒军事当局要侵占克里木不仅指望以此保障罗马尼亚石油产区的安全,而且也想用它作为入侵高加索的跳板。第34号补充训令中还规定必须把山地部队派到克里木去,并“检查运用这支部队横渡刻赤海峡和继续向巴统方向进攻的能力”。(同上)

法西斯德寇欲要迅速击败苏联武装力量,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我国西北和高加索工业区的计划到1941年底就完全破产了。1941年底以前结束战争的希望已成泡影。在法西斯德军最高当局中发生了动摇和意见分歧。希特勒及其统帅部提出在战场两翼连续不断地用坦克兵团实施突击,以便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苏德战场南段的克里木、顿巴斯的工业区,切断苏军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补给,并且同芬兰军队一起在北段包围列宁格勒的战略,同陆军总部坚持的主力仍按原来部署用坦克兵团在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继续实施进攻的意见发生了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希特勒于1941年8月21日给陆军总司令官下达了训令。训令中强调指出德军要尽快占领克里木、顿巴不斯和进入高加索的重要性。

希特勒热中于占领克里木、顿巴斯煤矿区、高加索和攫取黑海制海权的想法,在他1941年8月22日给陆军总部写的一封便由中透露了出来。希特勒在这封便函中向陆军总部解释说,战争的基本目的‘一是彻底消灭俄国这个大陆强国――只有用消灭俄国武装力量和占领或毁灭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地的办法才能达到。 “……从政治上考虑,最紧要的是尽快地前出到俄国的石油产区,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断绝俄国的石油来源,而且啊首要的是要给伊朗以现实的希望,使他们看到不久就能得到德国的实际援助,以抗拒来自俄国和英国的威胁。

从上述任务的角度来看……莫斯科问题就其本身意义而言,实际上已退居到了次要地位”。(见《军事历史杂志》,1962年,第11期,第86页)

希特勒1941年8月21日发出的训令和1941年8月22日给陆军总部写的关于对苏作战问题的便函,成了前希特勒将军们在西方资产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别有用心文章的主题。如,“元首”的老部下及其意志的执行者蔡茨勒、提伯尔斯克希、布卢门特里特、韦斯特法尔等将军企图把法西斯德军将领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洗刷得一干二净,并且把法西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失败的罪过统统都推到希特勒一个人身上。他们硬说,1941年8、9月间,把德军主力从莫斯科战略方向南移,似乎是希特勒把德军参谋总部制定的“闪电战”计划导致破产的一个“可悲的决定”。

但是,根据许多无可辩驳的文献资料查明,早在战争以前很久,希特勒及其将军们就认为经济因素具有巨大意义。因此,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工业区、高加索的石油,就成为德军参谋总部侵略计划垂涎的目标。法西斯德军最高统帅部同陆军总部的争论并不是争论战争的目的,而只是达到达些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希特勒统帅部和德军参谋总部一系列文件的分析研究,我们看明,德寇对“闪电战”思想的破产和过渡到持久战的前景看得越清楚,他们把德军主力向苏德战场南翼转移的趋势也就越明显。这一客观倾向使希特勒产生了一种作出片面的(经济、政治和战略的)决定的错觉。

布卢门特里特将军把希特勒对待战略的“经济主义的”态度说成是莫斯科会战“可悲下场”的主要原因。他写道:“希特勒是从纯经济主义观点对待战争的。他想攫取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炭、以及高加索的石油”。(《可悲的决定》,英译本,莫斯科,军事出版局,1958年版,第75页)

对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的意图作出这样片面的解释,是不客观的和没有说服力的。把法西斯德军主力向苏德战场南翼转移,首先是出自政治动机的。当然,为了进行旷时日久的战争是需要有新的战略原料来源的,特别是石油的来源,需要攫取新的战略原料基地。希特勒看到了苏联南方和近东各国就是这种基地。然而吸引希特勒匪徒的还不仅仅是高加索的石油。在这方面了解一下1941年7月希特勒统帅部制定的法西斯德军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的第三阶段计划不是没有稗益的。

下面就是这份文件原文:

“从北高加索出发,越过高加索山脉和伊朗西北部,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腊万迪兹山口和哈纳金山口的战役

战役目的:

战役目的是占领高加索石油区,并于1942年9月以前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各山口,以便继续向巴格达推进。

战役阶段:

战役分为六个阶段进行(预计持续时间――1941年11月到1942年9月)。

这六个阶段是:

1.在北高加索占领几处战略展开地域(从1941年11月开始);

2.展开兵力准备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到1942年5月底),

3.分两个阶段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1942年7月);

4.经由外高加索向阿拉斯河实施进攻;

5.在大不里士和克尔曼沙赫地域占领向伊朗――伊拉克边界进攻的出发阵地;

6.为达到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腊万迪兹山口和哈纳金山口的战役目的实施的进攻(从1942年7月4―6日到9月初)。

战役第一阶段的开始,以当前战役的结局而定。

能否在1941年冬季进到伏尔加河是战役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的先决条件……”(《绝密,仅供统帅部
参阅!》文件资料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213页)

这就是为什么希特勒在拟定1942年夏季攻势计划时,首先力图到达伏尔加河大弯曲部地域并占领高加索的原因。蔡茨勒将军写道:“毫无疑问,实现这些意图将具有巨大意义。’如果德军能够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渡过伏尔加河,切断俄国从北到南的主要交通线,而且如果高加索石油能够用来满足德国的军事需要,则东方的战局就会根本改观现,而我们对战争胜利结局的希望就会大大地增强。”(《可悲的决定》,153页)

因此,不仅是希特勒及其统帅部,而且还有陆军总部人员,都寄厚望于高加索。接替哈尔德将军参谋总长职务的蔡茨勒将军道出了希特勒的下一步打算。他写道:“ 达到这些目的以后(指占领高加索),他(希特勒。――作者注)想经由岗加索或其他途径派遣快速兵团进入印度。”(同上)

1942年夏季战局的战略计划的实质,在希特勒l942年4月5日发出的第41号训令中作了阐明。从这份训令中可以看出,法西斯德军最高统帅部总的企图是稳住苏德战场中段既得的态势,不断地在苏德战场的两翼实施突击粉碎苏军的翼侧集团,得手后,再用这些部队去攻打列宁格勒并打通与芬兰军队陆上的联系,尔后入侵高加索。

训令中指出:“因此,首先要把现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到南线去进行主要战役,以便将敌人消灭在顿河以西,尔后夺取高加索的油田并翻过高加索山脉”。(迪尔,《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第127页)

1942年春夏两季在苏德战场展开的战事表明,法西斯德军不顾死活地要来实现希特勒赋予他们的任务。在后面几章里,我们还要阐述希特勒妄图占领高加索的计划的细节。1942年7月23日发出的第45号训令谈到了这个计划。

可以看出,法西斯德军的头目,都认为占领高加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他们指望,搞掉高加索的石油后会大大地削弱苏联,而德军挺进到外高加索,则会切断苏联经由高加索和伊朗同国外的联系;一旦占领高加索和外高加索,法西斯德国就会得到它自己迫切需要的石油;希特勒匪徒还打算在占领高加索之后,设法使土耳其参加反苏战争;只要我黑海舰队失去停泊基地,它就可能被消灭,而敌人就有可能完全夺取黑海上的制海权;法西斯德军入侵外高加索,就会为它今后在近东作战和在那里建立法西斯霸权创造有利条件。换句话说,占领高加索对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实施全球战争的计划具有头等意义。  


     高加索的防御措施

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以前,在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辽阔地区上有两个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和外高加索军区。

在实行划区征兵制的年代里,我军积累了大量后备兵员,因而在伟大卫国战争之前我们能够组建起来大量兵团。从1939年起,在北高加索军区开始组建步兵师和骑兵师、坦克旅、炮兵部队和航空兵师。1941年5月,用这些部队编成了第19集团军。原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N.C.科涅夫中将为该集团军的司令员。

伟大卫国战争刚一开始,北高加索军区就组建了独立的第56集团军,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Ф12539;Н列麦佐夫中将为司令员。第37集团军从北高加索军区得到了人员补充。在北高加索军区内又组建了Д12539;И里亚贝谢夫中将指挥的第57预备队集团军,Ф12539;М哈里托诺夫少将指挥的第9集团军和南方方面军其他兵团和部队的人员也都得到了补充。

诺沃契尔卡斯克高级骑兵学校、罗斯托夫、克拉斯诺达尔、奥尔忠尼启则、马哈奇卡拉、格罗兹尼、迈科普和布依纳克斯克步兵学校、罗斯托夫炮兵学校、耶伊斯克航空学校、阿尔马维尔预备役指挥人员进修班等为部队培养了大批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

在外高加索军区也有了―些变化。1940年,统帅部从预备队中给外高加索军区调来了5个步兵帅、1个骑兵师、1个坦克师、2个独立轻型坦克旅、1个航空兵旅、3个航空兵师、几个炮兵、专业和技术部队。在这个时期内,还组建了步兵第3军和第23军的军部。

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在外高加索军区开始组建新的部队和兵团。从1941年8月至l2月组建了20多个步兵师。到7月底,外高加索军区共展开了4个集团军(第44、第45、第45和第47集团军)。

黑海沿岸南段的防御任务交由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1942年12月30日前司令员是Д12539;T12539;科兹洛夫中将,军事委员Ф12539;A沙马宁师级政委,参谋长Ф12539;N12539;托尔布欣少将)担任。由于土耳其政府公然推行亲德政策,方面军的主力仍然集结在苏土边界附近。此外,根据苏伊条约,方面军一部兵力l941年8月25 日进驻伊朗。

因此,在战争第―阶段,最高统帅部不能全部调用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到北面来加强高加索的防御。此外,在战争的头几个月,又从外高加索方面军中抽出7个正规师、377个预备役连和756个坦克乘员组补充到前线上作战的各个集团军去了。将骑兵第17师和第24师调给西方方面军。防守克里木的第5l集团军也从外高加索得到了几个兵团。步兵第388师转隶给濒海集团
军。当1941年秋,在西南方向出现敌人可能从罗斯托夫和刻赤海峡突到高加索的威胁的时候,外高加索方面军开始向北高加索调动部队。第44集团军的兵团和部队及第47集团军的一部向北高加索进发。这时,步兵第398师、第400师、第317师、坦克第6旅、第54旅、数个炮兵团、2个航空兵师和许多其他兵种部队和分队调给南方方面军。

苏联政府当时极为重视加强黑海和里海的海军兵力。

战前,苏联在黑海上拥有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其力量远远超过黑海沿岸各国海军力量的总和,它不仅能同黑海沿岸各国海军进行有效的斗争,而且也能够同极可能在黑海出现的德国和意大利海军舰艇进行有效的斗争。

当时,在高加索有诺沃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和巴统海军基地。

战争开始一个月后,建立了波提海军基地(司令员M12539;Ф12539;库马宁少将,军事委员B12539;N12539;奥尔洛夫团级政委,参谋长A12539;B12539;斯维力德洛夫海军少校)。基地编有 2个潜艇大队,1个鱼雷快艇大队(12艘),1个护卫艇大队(23艘),2艘基地扫雷舰,水警区兵力,4个海岸炮兵连,6个个高射炮兵连。有2艘驱逐舰以波提和巴统港为基地,到1941年10月后,由于丧失了西面的海军基地,黑海舰队分舰队的其他舰艇也以此两港为基地。(见苏联海军战史局档案馆档案:档175,卷宗32678,第1-2页)波提海军基地部队在外高加索军区部队的配合下,防守从土耳其边境到阿德列尔的黑海沿岸地区。

诺沃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司令员A.П.亚历山大罗夫海军上校,军事委员N.Г.鲍罗金科团级政委,参谋长Г.H.霍洛斯佳科夫海军上校)在战争开始时,包括动员后新组建的部队,计有:1个护卫舰大队(4艘),1个扫雷舰大队(21艘),2个鱼雷快艇大队(2l艘),3个扩卫胆大队(33艘),1个潜艇训练大队(7艘),水警区兵力,11个固定的和铁道的海岸炮兵连,8个南射炮兵连,1个海岸防御后备团,1个海军陆战队旅,1个步兵营和其他一些步兵部队。这个时候,黑海舰队分舰队和其他编队的大量
舰艇(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和29艘扫雷舰)也到诺沃罗西斯克停泊。(见苏联海军战史局档案馆档案:档55,卷宗5127,第23-27页)诺沃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包括刻赤岸防区)的部队在北高加索军区部队的配合下,防守从阿德列尔到刻赤海峡(含刻赤海峡)的高加索黑海沿岸地区。

为了加强亚速海沿岸的防御,海军人民委员于1941年7月23日命令在黑海舰队编成内组建亚速海区舰队(司令员A.П.亚历山大罗夫海军上校,军事委员A.A.罗申旅级政委,参谋长N.A.符罗里科夫海军中校)。8月15日,从刻赤到达马里乌波尔(今日丹诺夫)的这支新区舰队的舰艇有:3艘炮舰,5艘护卫舰和7艘扫雷艇。三个星期后,又编进区舰队1个歼击航空兵大队(9架飞机),过一个月后,又组建独立顿河支队(4艘江河炮舰和8艘护卫舰)。(同上,档175,卷宗32678,第1-2页)

除黑海舰队这些编队而外,还可令驻在克里木的海军分舰队、海军基地和空军部队编成内的兵力和兵器参加高加索的保卫战。

当时我军新装备的巡洋舰、驱击领舰和驱逐舰具有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特别是航速大、火力强、舰炮操纵灵活。潜艇也很现代化,火炮和鱼雷武器威力大、水面航速高,但是水下航速却很慢而且通信设备又不完善。黑海舰队的飞机几乎全是一些旧式飞机(只有l6架米格―1型新式飞机)。亚速海区舰队的舰艇在动员之前都是一些航速低、机动性差和机械已经磨损严重的民用船只,稍加改装并装上火炮(45―130毫米)和机枪。里海区舰队的舰艇虽然是专门建造的战斗舰艇,但武器装备却与亚速海区舰队完全一样。

水面舰艇和潜各部队和编队,都已做好随时执行海上战斗任务的准备。从射击训练的成绩看,它们可以击毁可见的海上目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岸上目标能在白天和夜间击退成水平飞行的单架敌机的攻击。巡洋舰和驱逐舰能够实施单舰鱼雷攻击,鱼雷快艇能够实施单舰和编队鱼雷攻击。潜艇能够在一般情况下遂行单艇鱼雷攻击的战斗任务。海军基地的兵力和兵器已经做好抗击敌人来自海上空中突击的准备。

舰队没有训练和掌握与磁性水雷作斗争、与敌人俯冲轰炸机和大编队敌机密集突击作斗争的经验、以及舰队各种兵力之间保持协间动作的能力,这些都是舰队战斗训练上的缺陷。

舰队航空兵能够对敌人海上舰艇进行轰炸突击和鱼雷突击,白天能够以一个团的编队轰炸敌人海军基地和港口,夜间能够以小编队或以单机轰炸上述目标,在敌人占领水域敷设水雷,掩护我海军基地和濒岸近海的船只,进行空中侦察等。

伟大的卫国战争前夕和战争过程中,北高加索军区和外高加索军区的空军得到了很大发展。北高加索军区组建了数个航空兵旅和开设了巴太斯克、耶伊斯克、塔甘罗格等航空学校。部队开始装备了依-5、依-15、依-16、依-153等型歼击机和斯勃型双引擎轰炸机。但是这些飞机的战斗性能仍不如德国飞机好。只是歼击航空兵有为数不多的、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现代化空战要求的雅克―1型飞机。这两个军区的空勤人员还没有完全配齐。

在北高加索军区和外高加索军区大量开始新辟和扩建机场。

在北高加索组建了两个空军集团军:空军第4集团军(司令员K.A.维尔西宁空军少将,参谋长A.З乌斯季诺夫空军少将)和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员C.K.郭留诺夫空军中格,参谋长C.П西尼亚科夫空军少将)。高加索会战开始前夕,外高加索方面军空军部队和兵团内共有409架作战飞机。此外,在后备航空兵第 11团、第25团、第36团和8所航空学校内还有800架飞机,其中歼击机125架、轰炸机107架、教练机568架。

后来,在北高加索会战打响后,外高加索方面军空军根据最高统帅部指示拨出4个歼击航空兵团(72架飞机),编成第44集团军的空军,以支援第44集团军掩护北高加索通往马哈奇卡拉和巴库的接近路。[见苏联国防档案馆档案:档209,编号1038,卷宗32,第87页]  

  方面军航空兵的其余兵力(第45集团军、第46集团军和方面军的空军部队)都用来防守我国与土耳其和伊朗的边界。

由于北高加索我航空兵机场有限,所以靠近前线的机场经常拥挤不堪。如,阿德列尔机场上就驻扎了空军第5集团军的4个团和方面军空军的其他一些部队。此外,山岳地区机场特别少,高加索山脉又把空军第4集团军和第5集团深的驻地隔井,都给航空兵的机动和大规模使用带来了闲难,使它的战斗能力不能很好发挥。

许多同志看到高加索离我国西部边界甚为遥远,因而他们认为敌人入侵高加索主要是靠实施登陆作战和空降作战,所以对从北面、即从顿河方面来防守高加索一事就不太注意了。外高加索方面军第44集团军只是在巴库方向上沿苏拉克河部署了2个师从北面和西北面掩护巴库,1941年冬季捷列克河构筑一道防御地区,却没有派部队去守备,这个防御地区到1942年春季就基本被洪水淹毁。

北高加索各地对空防御也组织得很差。1942年5月4日,北高加索方向战线司令员向红军总参谋长报告说,敌人可能在北高加索军区地区内进行大规模空降作战,可是我们防空兵器却很少。

在组织高加索防御过程中,对组织黑海沿岸的防御是特别重视的,尽管这里也出现了不少严重缺点。

黑海沿岸地区和各处海军基地的防御工程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开始构筑了。但是,它们主要是从抗击敌人来白海上和空中袭击的角度构筑的,很少考虑到敌人来自陆地的袭击。各基地没有构筑抗击可能来自陆地方向的袭击的防御地区、支撑点和各种工程设施,也没有制定出从海上、空中和陆地三方面保卫海军基地的统一作战计划,我军指挥员们没有想到需要建立这样的防御体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