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高加索战争.

(2009-07-28 13:15:09) 下一个
高加索战争....................

高加索的地缘
  前苏联领导人之一米高扬曾深情地回忆他的高加索故乡;在峡谷两边陡峭的山岩上分着几大片上百公顷可耕地。在山地后面,耸立着层林环抱的群山;在群山和森林后面,有一望无际的高山牧场。漫山遍野绿草如茵,山花烂漫。得别特河两岸的峡谷之间,原野美景和悬崖峭壁让人惊叹不已。悬崖的巨石上灌木丛生,居然还长着参天大树。河虽然不大,水流却急湍,浪花在险峻的石滩上激起阵阵水雾,使空气更加清新。我仿佛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里更美丽的地方了。我当时尚未见识过大世面,也想象不出还有一些风景极美的地方:象苏联黑海海滨、里察湖及通向那里的道路、亚美尼亚的杰尔穆克疗养院、高加索山北麓的帖尔别达、科利斯基半岛上风景如画的地方;国外的古巴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美国大峡谷等地的惊人美景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秀丽山川。

  高加索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旋涡之一。
  高加索西揽黑海和地中海,气通南欧、中欧、北非;东接里海和咸海,横贯中亚腹心;它北托乌拉尔山,深入俄罗斯大地;南镇伊朗、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雄视中东。周边民族历来重视高加索,为争夺高加索长年鏖兵不断,就战争的密度和烈度而言,高加索地区一定是世界之最。
  高加索的地形由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两山脉之间有一山峡,两条河流分别向东向西流入里海和黑海。北山脉及其北坡通常称北高加索,居住着印古什、车臣、奥塞蒂等民族;南山脉及其南坡又称外高加索,所居民族众多: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伊朗、土耳其、库尔德人等。格鲁吉亚则纵跨南北高加索。高加索降水冲沛,山青水秀。其最高峰俄尔不鲁士峰海拔5642米,乃欧洲第一高峰。高加索区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四千年前就广泛开采金、铜、铁矿,冶金业十分发达。18世纪中期以后,里海巴库和高加索的石油突然喷涌,震惊了全世界,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历史上,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曾染指高加索,并且把它纳入帝国版图,但都遭到了猛烈的抵抗,反抗和镇压成了高加索政治的鲜明特色。正是基于这种反复的冲突和流血斗争,高加索诸民族极富反抗精神和斗争艺术。从另一方面看,凡是企图控制高加索的入侵者和帝国,无不搅尽脑汁,从民族、政治、宗教、部族上离间分化,从军事上血腥镇压。尽管如此,高加索民族、部落、山民的骠悍凶猛,对每一个征服者来说,都是脖子上沉重的磨盘。

  俄罗斯和高加索
  在五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特别是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民族,经常能够感到俄国的震憾。俄军勇猛善战,俄罗斯的统治集团和当权者,始终把领土扩张当做自己外交和军事政策的北极星。俄罗斯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就是一部在辽阔的欧亚大平原上,进行无止无休的征服和消化的历史。俄罗斯的自然条件不算理想,严冬漫长寒冷,夏季短暂酷热;缺乏山系作为天然防御屏障;南北向的大河及其支流提供了交通航运便利。在漫长的岁月里,俄国常常威胁到它的周边;反过来,俄国总是宣称周边诸国甚至遥远的强国,威胁了它自己。这种论调,我们今天常常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主流媒体那里听到。在西方强国里,公民和政治家被物质财富和政治经济权益所吸引;而在俄罗斯,统治者们最关心国家安全和军事防卫(也包括军事和政治扩张)。的确,有太多的民族在俄罗斯平原上闯荡,他们的攻掠给当地人植入了尚武的基因。集世界军事武功之大成者首推成吉斯汗和他的黄金家族,蒙古铁骑纵横欧亚,俄罗斯受害深重。在两个多世纪里,蒙古的军事长官和金帐汗国的恶吏,叫俄罗斯人领叫了集权统治的滋味。君主代表国家最高权力,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人们为此作出的牺牲乃是天经地义的。
  15世纪,俄罗斯大公及其臣民经过反复战斗,挣脱了蒙古人的枷锁。他们从统治者那里学来了战略战术、政治谋略与技巧,鞑靼蒙古的特征也成了俄罗斯特征的一部分。与蒙古的斗争,构成了俄罗斯立国和成长的痛苦而辉煌的篇章。彼得大帝是个俄罗斯版本的成吉斯汗。尽管他广泛学习了西方,但俄罗斯的现实,离欧洲那种以金融、商业、制造业、服务业和民主政治、城邦式扩张的资本主义模式相去甚远,更带有军事封建主义集权国家的特点。与蒙古人处得久了,改也难。到今天,我们看到经过叶利钦的混乱民主改革后,俄罗斯又重新回到了普京式的强人强权政治色彩。

2 高加索战争....................

  俄罗斯同高加索的关系可以回顾到底1700年前后。当彼得一世冲向黑海寻找出海口时,他发现高加索侧翼的巨大威胁,只有控制了高加索,才能保障黑海沿岸的自由。于是,自他以后的历届沙皇,一朗接一浪地扑向高加索。
  1800年至于1825年期间,叶卡捷琳娜女皇的俄国既扩大了版图,又提高了国际威望。在欧洲,俄国的主权扩大到芬兰、波兰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在亚洲,沙皇于1801年兼并了格鲁吉亚,而原来格鲁吉亚是俄国的被保护国。格鲁吉亚是打开高加索的钥匙,从它开始,俄军横扫两列山系,把高加索的悍勇部落置于沙皇的旗下。象历届征服者一样,沙俄军队遇到了部落山民的激烈反抗,一场持久的游击战争爆发了。战争愈演愈烈,历经两届君主,拖住俄军25 年之久。俄国依仗雄厚的人力和资源优势,终于耗光磨尽了高加索民族的气血。事物上占领高加索之后,俄国又感到南高加索边界外的威胁。接着,俄国同小亚细亚的土耳其、穆斯林什叶派的波斯连续爆发冲突。俄国依仗武力囊括了纳希切万以东的大多数小汗国,其中包括巴库。根据1813年古利斯坦条约,俄国取得了对里海的控制权和贸易地盘。这种贸易地位后来又根据1828年的土库曼条约得到了扩大,使俄国支配波斯北部的经济政治达一个世纪以上;与此同时,俄国开始向西伯利亚猛烈扩张,利用西伯利亚的巨大资源和俄国欧洲部分的巨大加工能力,形成资本化的现代工业、技术、商贸、科教文力量。亚洲欧洲任何单一民族国家,再想向俄国挑战,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格鲁吉亚和斯大林时代
  格鲁吉亚是高加索的钥匙。格鲁吉亚人哟瑟夫。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实在并不奇怪。俄国革命早期,斯大林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地位并不高。列宁等俄罗斯籍革命家从俄国的文化传统和战斗精神出发,接受并热情洋溢地宣传马克斯主义的理论和新理想。当时,俄国变革风起云涌,有各种个样的革命者,从普列汉诺夫到社会革命党人,大家多少都受西方各种社会改革思潮影响,希望俄国能成为类似西方的民主的工业化强国,以有别于沙俄式的军事封建主义旧帝国。 1905年12月,斯大林在党代会上第一次见到列宁时,他还是一个25岁的默默无闻的边疆省份的年轻人。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出言谨慎的格鲁吉亚小个子,将来会超越那么多的名人大师、那么多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精英,成为辽阔苏联的主人。
  来自高加索的斯大林其优势何在呢?我们注意到:俄国革命精英也粘了帝俄贵族的旧习,长于清谈高论,行动时则倾向于短促激烈的暴力突击,希望一个早上就推翻腐恶,建立新世界。斯大林秉承了高加索和波斯古老的萨菲教传统,极其务实地进行大量的组织工作,在苏俄的每一个城镇、工厂、红军连队建立俄共基层支部。斯大林深信:在辽阔复杂的俄国,只有这些神经末梢的党支部,才可能将党中央的指令变成移山填海的群众行动。斯大林语言平实,尤善于地下工作和组织工作,事实上,列宁越来越依赖斯大林,正是这种勤奋和务实作风,使斯大林成为俄共的实际组织者。这种组织者的作用,使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中,处于一种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正是这种时时身处危境的地工人员和组织工作者的背景和习惯,使斯大林对敌人间谍(即敌人的地工人员)有着近乎病态的敏感。他的组织工作经验,也使他不善于公开辩论,甚至把对方往敌人去联想。他是一个行动的人,却又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行动者。他解放了千千万万苏联工人、贫民、士兵的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又同时压制了英才辈出的俄罗斯人知识分子群落;成也是他败也是他;他作为一个外省外族人,比俄罗斯人还俄罗斯地维护了俄国的帝国利益,在许多方面把苏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许多方向上扩张了它的版图,但又给继承者们留下了数不清的麻烦困境。
  斯大林来自高加索山区,具有山民特有的倔强、自信、不屈不挠。山区是产生英雄好汉的温床,固古今中外多如星汉。令人深思的是,斯大林依靠格鲁吉亚和高加索籍的政治技术精英,如奥尔忠尼启则、贝利亚、米高扬(亚美尼亚籍)等人,对非俄罗斯籍高官如赫鲁晓夫、莫洛托夫等也相当宽容,却镇压杀害了大批俄罗斯籍精英。从基因角度讲,斯大林镇反造成的后果既深刻又长久,以至于其后许多代苏俄政治家和精英集团,都无法无力整合苏俄,自斯人以后,那个伟大的国家和那个伟大的民族虽然有起来有伏,但整体趋势却走向沦落。抚今忆昔,人们会不会想:这乃是格鲁吉亚和高加索民族对俄罗斯的一个凶狠报复。


作者:丙辰子
2005-10-5 11:10

3 高加索战争....................

  高加索战争
  早在沙皇时代,高加索就动荡不安。相当于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大臣维特伯爵,由于在高加索生活多年,屡次警告沙皇暂缓在远东扩张,利用政治经济民族手段,消化稳定高加索。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高加索地区从俄国分离出去,形成了几个各自独立的政府。有石油利益的英国人和其他帝国主义分子,曾策动邓尼金武装集团,从高加索出发,进攻俄国心脏地区,对苏维埃政权形成极大威胁,列宁不得不搜出全部家底,去打邓尼金。为此,他写了大量文章;大部分苏联优秀将领,都是在粉碎邓尼金的斗争中产生的;在邓尼金的军队里,就有许多高加索人,所以才形成了很强的战斗力。直到1922年底,高加索地区才加入苏联,苏联这个名称才在世界上正式出现。此时离十月革命成功已经过了五年。

  即使加入了苏联,高加索也还是土入人不入。民族部落时时叛乱,令新政权头痛。因为斯大林是高加索人,平定动乱屡使铁腕,杀人过头,列宁几次批评他。斯大林主持中央工作后,1922年至1937年期间,贝利亚负责高加索地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他也以冷酷无情称著,一些民族心怀不满,始终是斯大林心病。1941年6月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后,兵锋一路指向高加索。即使在艰难沉重的退却防御时刻,斯大林还念念不忘高加索。令人回味的是:希特勒也对高加索极感兴趣。在兵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仍派遣霍特将军的坦克集团军群前出到高加索山区,为他抢夺格罗兹尼的石油。如果把这支劲旅用在斯大林格勒,战争的过程就会有所变化。

  贝利亚了解斯大林的心事,战争期间的1944年3月,他动用大批内卫部队,把整个车臣民族用火车迁往西伯利亚,举世罕见。但此举造成车臣民族同俄罗斯结怨甚深,酿成今日双方的残酷流血战争。除车臣民族外,印古什、巴尔卡尔、卡尔梅克等民族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在50至80年代的苏联,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高加索和中亚。由于该地区民族广泛信仰伊斯兰教,当时的每一位苏联第一副总理,都是民族问题和伊斯兰专家。苏联在该地区大量投资,实行广泛补助,以换取政治稳定。除国内的民族怀柔政策外,苏联长期的外交政策均以对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的亲善和支援为主旨。为此,苏联大把送钱送军火,给埃及造阿斯旺大霸,用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利比亚、埃及、叙利亚、伊拉科军队,向也门、索马里等国派出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四次中东战争里,阿拉伯各国全都使用苏式武器。至今,那些国家仍托欠了大量旧债,俄国无可奈何。

  钱并没有买来人心。如果说中亚各国尚有求于俄罗斯,高加索诸国及其周边的俄罗斯民族自治共和国则一直有离心倾向。80年代就开始动乱不绝。尤其当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之后,苏联当局彻底同伊斯兰世界闹翻,入侵行动成了千夫所指,苏俄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各阿拉伯国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介入阿富汗战争。伊斯兰世界从阿富汗战场学习到了丰富的战争经验,特别是那些志愿军在漫长的8年战争中,对苏军的战术技术装备了如指掌。穆斯林素有不畏牺牲的圣战传统,有了阿拉伯富国的金融支持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军火商的优良步兵武器,又有山地地形依托,就形成了令人生畏的战斗力。其训练、教材、教官已经职业化;战争融资渠道网络化并且畅通无阻;阿拉伯国际军团的情报搜集、侦察、战斗评估、战场选择、兵力配置、火力配系、战役战斗目的、进入和撤出的设计、弹药补给和后勤支援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伊斯兰国际军团相当于足球甲级队,任何低估他们的对手都将铸成大错。前苏联几乎动员了全部机动兵力和后勤力量,在很丢脸的情况下,被迫全部撤出阿富汗;索马里军阀艾迪德在同美军作战时,也打出了很高的城市游击战水平;阿尔及利亚游击队打败了法国精锐军团;埃及发动了四次中东战争,终于收回了西奈半岛;叙利亚经过半个世纪的坚韧斗争,已接近收回戈兰高地;巴勒斯坦人通过暴力与非暴力手段,重建了自己的国家;在波黑,在科索沃、在菲律宾,都有穆斯林战士的身影。

4 高加索战争....................

  戈尔巴乔夫上台不久,1988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发生冲突,由此开始了绵延至今的高加索流血动乱。最早的战争发生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两国之间一直有飞地纠纷,阿塞拜疆境内有一块飞地纳格尔诺\\卡拉巴赫,大部分居民是亚美尼亚人,以往的岁月力到也相安无事。但仅仅是表面现象,亚美尼亚人多次提请莫斯科裁决,把纳卡区正式划入亚美尼亚,并划出一条属于亚方的通道走廊,同母国连接起来。莫斯科根本不重视这个问题,它以为四海一家,大家都是苏联公民,还强调什么民族性。1987年至1988年间,亚方民众和知识分子三次到莫斯科请愿,感觉出戈氏软弱无能,真是回归的天赐良机。1988年2月亚美尼亚人主导的议会和法院投票赞成把司法权交给亚美尼亚共和国。亚族的行动激发了阿族的强烈反应,阿国开始驱逐亚族,亚国也还以牙眼驱逐阿族人。在亚国领土上的阿族飞地纳希切万阿族人口居多,被迫大批迁往阿国。双方冲突中出现流血,影响日益扩大,连氢弹之父萨哈罗夫也前往调解,甚至提出拿领土换飞地的主张。有苏联在,双方动口不动手,但是底下厉兵抹马,积极备战。本来亚国正在支持纳卡独立,12月7日发生了大地震,一时作罢。1989年9月阿国宣称有独立的权力;11月格鲁吉亚宣布主权独立;1990年1月,巴库发生对亚族人的屠杀;一周后,苏军进攻巴库,阿国威胁说如果48小时内不撤回,则将就独立举行全民公决;8月亚国选举了民族主义分子当领导;9月,格国开始动荡,南奥塞蒂地区宣布从格国独立,格国否决,并且对之进行经济封锁;同一时期,苏军陆续撤出东欧各卫星国,中亚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存在了74年的苏联(从十月革命起)处于风雨飘摇之之中;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八.一九事变后,叶利钦的俄罗斯取代了苏联,那个令人生畏的超级大国分崩离析。格国是最后退出苏联的,但是它拒绝加入独联体,这种政治决定意味深长,它表明格国为了抓住时机完全独立,宁可牺牲经济利益。
  这个决定把格鲁吉亚投入了血腥的内战之中。1991年夏天,格国立即分裂成几派:先是当选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实行独裁,风涌而起的反对派利用前苏联储存在高加索的大量军火攻击总统,首都第比利斯几乎被打成废墟。谢瓦尔德纳泽从莫斯科回到故乡,奔走于几派之间进行调停。他的奔驰防弹车多次遭到袭击,最后被炸得粉碎。格国在内战中消耗得民穷财尽,南奥塞蒂独立问题也分散了它的大量精力;阿布哈兹民族问题几乎要了格国的命。俄罗斯军队支持阿布哈兹人造反,并且打败了格国武装部队主力。1993年9月,20万格鲁吉亚人和他们的军队被赶出阿布哈兹。已经逃亡的加姆萨胡尔季阿卷土重来,迫使谢瓦尔德纳泽乞求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支持。叶利钦开出了苛刻条件:加入独联体;允许俄国驻军。俄国得到了它在格国想要的全部东西。格鲁吉亚人是聪明的、现实的,他们明白内战及其结果只能使格族人分裂和衰弱,其他国家民族火中取栗。事实上,格国在内战里经济崩溃大失血,当和平到来时,它的GDP只剩原来的四分之一,在 1994年以后的高加索政治军事变局中,格鲁吉亚已被打出局外。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格国保持中立,俄罗斯才能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应付其他麻烦,俄国历史上一直就用这种方法。
  最终,格鲁吉亚不锝不忍受俄军在它的领土上占有四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即瓦济阿尼、古达乌塔、阿哈尔卡拉基和巴统。根据格俄协议:瓦济阿尼和古达乌塔将于2001年7月1日解散;另二个基地的命运还在继续谈判。在阿布哈兹,驻有一支1800人的俄军“维和部队”,显然,它既威摄住了格鲁吉亚,又把阿布哈兹钠入俄罗斯的管辖圈内阿布哈兹是打开格鲁吉亚的钥匙,格鲁吉亚是打开高加索的钥匙,这二把钥匙都捏在俄国人手里。
  高加索战争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小民族,不管他的战斗力多么强,在同大国的持久战中(大国必须有意志打持久战)往往处在不利的地位。有尤其当它单独作战时就更是如此。

5 高加索战争....................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战争血腥而残酷,把两国搞得元气大伤。纳卡地区的亚族武装由于身处险境而异常能战斗,1991/1992年间,多次打败阿国派来平叛的军队,甚至开辟了通往亚美尼亚的后勤走廊。阿国虽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作后盾,却在军事斗争中一再失利,政府因此多次改组,领导人也频频更换。除领土争端外,宗教信仰也是冲突之源,阿国信仰伊斯兰教;亚国信基督教的东正教。纳卡州地处山区,易守难攻;穆斯林军队在组织大规模地面进攻的战役水平上,低于防御作战、内战和恐怖行动;亚美尼亚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民族,上千年间,以出能工巧匠闻名。苏联的一些杰出兵器设计师,如米格飞机设计局的米高扬就是亚美尼亚人。因此,虽然亚国没有出海口,四周全是异邦异教(土耳其属伊斯兰逊尼派;伊朗属伊斯兰什叶派;格鲁吉亚虽然信东正教,但是军火早已在内战中打光,经济也凋败不堪。),又逢千年一遇的大地震,却打出了很高的作战水平。亚国民众和政府异常团结,经济恢复也较快。阿亚两国两族虽然互相仇恨,无奈国力民心都不支持长期战争,只得喘一口气,从长计议。

  轮到了车臣
  车臣的叛逆由来已久。自从苏联解体之日,就是车臣宣布独立之时。生于1944年的原苏联空军中将德左卡尔。杜达耶夫,在1990年就当选为非官方的车臣人代会主席。8.19事件后,他立即宣布独立。独立的车臣与其他独联体国家有所不同,它从里到外都是一个新国家。格罗兹尼地区有大量石油,车臣人口仅30万,它又地处高加索东西南北铁路公路要冲,里海输油管线和高加索输油管都通过车臣,因此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车臣的要害还在于:如果它成为一个对俄罗斯心怀敌意的穆斯林国家,将对高加索各民族和中亚地区诸国产生极大的影响。放纵甚至放弃车臣,将立即牵及相邻的达吉斯坦。达吉斯坦位于里海之滨,其北部一马平川直到伏尔加河入海口,无险可守。伏尔加河素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流域遍及俄国四分之一的地区,俄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群都在伏尔加河流域。其下游的伏尔加格勒旧称察里津,接近著名的金帐汗国首都萨莱,历来为战略要地。2000年6月,伏尔加格勒的14名俄军士兵被炸身亡,说明车臣武装分子早钉上了那里。内战时期,红军在此地击败邓尼金匪帮,一举平定里海沿岸和高加索;二战时,斯大林格勒 (即伏尔加格勒)保卫战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俄国人决不会放弃达吉斯坦。1999年秋,车臣武装进入达吉斯坦,面对达吉斯坦的战火,普京代总统立即作出反应,先是介入达吉斯坦战争。当问题无法解决时,采用围魏救赵之策,10月1日,断然挥兵打入车臣。
  车臣西部为奥塞蒂,也是重山峻岭,山区部落民强悍,如果与车臣结盟,并联合巴尔卡尔等北高加索民族对抗俄国,那么,自乌克兰独立后,俄罗斯仅剩的一段黑海海岸(大约300千米)将受到严重威胁。完全可以理解,俄军为什么要支持阿布哈兹打败格鲁吉亚,就是为了控制格国北方阿布哈兹的200千米海岸,既延长了俄国的黑海海岸,又保障了它的安全。自1700年彼得大帝出兵强夺俄国的温水海洋出海口以来,地处严寒的俄国为了温水海洋之梦不知花了多少代价,流了多少鲜血,它决不能接受失去黑海海岸的现实。
  为了黑海,为了高加索,为了伏尔加河,为了俄军的荣誉,为了挽回俄罗斯失去的大国地位,为了使俄国不再滑向深渊,也为了普京的个人前途,继叶利钦之后,新的总统又把他的祖国投入了车臣的冒险。

  车臣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俄军和内卫部队在车臣战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整个俄国和世界为之牵动。俄军两入车臣,一败一胜,教训良多。车臣战争,除开它的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给军事理论和战争艺术,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俄军和俄国、车臣人、高加索各民族、周边民族国家、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家和军人,都从车臣血战中得出了自己的教训。
  1994年12月,俄军奉叶利钦总统令进入车臣。当时,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领导集团、俄军统帅部、俄国舆论界和俄国民众都大大高估了俄国的整体力量,低估了车臣的战争能力和抵抗潜力。二战之后,俄军被公认为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它的装甲突击力量,空地支援能力,现代化装备,指挥水平和士气,均属世界一流。俄军的作战目标,是强大的北约或美军。一直到阿富汗战争后期,全球军界无人怀疑苏军的地位和效能。事实上,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庞大的苏军早已僵化,将官成群,官多兵少,臃肿而傲慢;令人生畏的苏俄国防工业和苏军的状况非常相似;这种情况使我们想起8.19事件中的苏共及其领导人,同样的麻木迟钝,同样的不知所措,空拥有整个国家机器,却收拾不了叶利钦,反而被叶氏所擒。俄国和苏联肢体的庞大和外表的强大,经常给人以假相,有时候连俄国人自己也被迷惑了。




6 高加索战争....................

  应该说俄军进入高加索还是比较慎重的。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火拚中,他坐山观虎斗;在格鲁吉亚内战里,他先是袖手旁观,后来乘人之危大捞一把。从1990-1994年间整整四年,俄罗斯坐等高加索民族互相打斗,把原苏联储存在外高加索和北高加索各地的军火(其数量非常之大)消耗殆尽。俄国人清楚,除俄乌两国外,没有哪一个高加索小国能够生产配套齐全的现代武器装备和弹药。即便从外国买,仅依靠高加索山区路网,也无法长期支持现代化战争的大量消耗。以高加索诸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谁也买不来够打赢一场战争的武器和弹药。只要美国和西方不介入,最后还得求到俄罗斯。俄军统帅部这样估计车臣: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人口30万,战斗部队2万人,指挥中枢和通信中心在格罗兹尼,主力部队和主要的弹药储备也在格市,格市有车臣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一半以上的工业设施,特别是石油设施,攻占了格罗兹尼就打赢了战争。
  1995年1月,俄军长驱直入格市,立即发现面临着一场全然不同的战争。大批坦克和装甲车辆找不到目标和敌人,成为车臣武装的显眼靶子;俄军后勤车队遭到了广泛准确的袭击;由于主要战斗发生在格市及后勤走廊上,车臣其他地区的战争潜力没有被摧毁,各个村镇的男人相继投入战斗,使敌方兵力火力都超过了预想;车臣战争打得最迟,车臣指挥官已从四年高加索冲突里吸取了教训,俄军首次参战,毫无经验,尤其不善于区别平民和武装分子,就象美军在越南一样;最糟糕的是,俄罗斯当时正处在苏联解体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舆论的混乱之中,俄国无法确定自己的新位置:是一个类似西方的民主国家,还是一个换了包装的老沙俄?因此当七拼八凑的军队在车臣作战时,俄国国内也展开混乱激烈的辩论:军事解决还是政治解决,为什么放弃了那么些前苏联国家和卫星国就不能放弃车臣,在经济如此困难的局势下,车臣战争是否代价过高?俄国人不是不知道,当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时,无止无休的公开和战辩论,甚至能够毁掉一场战争。美国人在越南战争时就是这样干的,中国历史上北宋南宋朝野天天辩论和战,越辩越输。但是俄国舆论界认为,阿富汗战争所以输掉,就是在入侵时舆论无力制止;作战指挥上,俄军亦处置不当:总参和北高加索战区都介入指挥,叶利钦身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出于政治需要,也常常插手战争,他还亲赴格罗兹尼劳军,只能添乱。1996年总统大选,叶氏许诺和平,并且达成一个停战协议,你让前线将士打还是不打?

  从军事角度讲,俄军也必须进行改革和权变。城市巷战和城乡游击战都是新课题,虽然苏军在阿富汗打了10年仗,那里广阔山区的游击战同车臣又有所不同:阿富汗山民以悍勇称著;高加索民族以智斗见长。俄军装备、训练、战法都以北约为对手,在俄罗斯平原和北德平原上打一场大规模的装甲战争。而大部队在车臣作战,根本使不上劲,徒然增加伤亡。后来俄军二入车臣,就作了很大的调整。攻击部队取消师一级建制,大量使用营连一级的伞兵、特种部队、精干内卫部队、特种武警和特别情报监听小组,实施网络状指挥,大大减少了伤亡,提高了作战效能。北高加索军区全权指挥车臣战争,军区司令卡赞采夫中将为最高指挥官。这一任命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任命施瓦茨科普夫中将的指挥配系完全一样。俄军北高加索集群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东集团为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从杰列克河沿东西轴线稳步向西推进,先把杰列克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割出战区,再协同西集团对格罗兹尼实施向心突击,另派出一部分掩护兵力威胁车臣南方,阻止南方的车臣武装支援格市和北方;西集团为第58集团军,属机动打击力量,其北部兵团沿西东轴向切割杰列克河,与东集团呼应,主力以宽正面梯次向东扫荡,尽可能多的消耗和歼灭车臣武装的人员和弹药,然后与东集团围攻格市。这种战役布署很象二战中标准的大规模两翼包抄战法,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引发全军混乱,最后被一举歼之。可见俄军此次极为重视对手。

7 高加索战争....................

  普京代总统全力支持前方,战争受挫进程延长时,他也从不催逼。他因此而当选总统,乃民心所向。第一次进攻车臣,俄军伤亡二万余人,屈辱求和,许诺五年后解决车臣问题。大军撤出时,屡遭伏击,损失惨重;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 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反观车臣武装,大规模地备战了五年,却未能逃脱败亡的命运,值得深思。
  俄军特种作战能力大大提高。苏军历来重视特种作战,特别是电子战。俄军继承了这一传统。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军都表现出很高的电子战水平。 1995年,俄军利用电子侦察手段侦测出杜达耶夫的住址,用导弹击毙了他。2000年,通过电信侦察和破译,又生擒了车臣重要人物拉杜耶夫。俄军各军兵种都有电子战部队,直属总参的还有战略电子战部队。车臣武装非常重视通信联络,尤其是无线电通信及保密。俄军前线电子侦察组直接接收无线电话和电台密码,除自己破译外,还将其调制后接入俄国互联网和专用局域网,利用远程科研力量进行破译工作,科学和数学是俄国传统的强项,车臣远不是对手。第二次车臣战争后期,由于通信大量泄密,车臣武装心惊肉跳,几乎完全放弃了无线通信手段。由于俄军在该地大量设置微音传感器,车臣武装在夜间行军时,也不敢语音传令。由于丧失了通信和指控能力,车臣武装被迫分散独立活动,集团战斗力大为削弱,整个地区的战斗强度也大大降低。俄国舆论上次一片混乱,各媒体张扬个性,突出不同意见;这一次一水儿支持政府和普京,唯恐爱国落后,莫斯科和达吉斯坦发生的恐怖行动,完全针对平民,丧失人心,反而大大提高了俄罗斯的民族凝聚力。舆论配合政府军方,作了不少心理战的动作。
  车臣战争有两个重要因素:人员和弹药。第二次战争中,车臣人口在23-25万,武装人员2万余人,他们的战斗经验丰富了,但是俄军的经验也丰富了。俄军是一支富于战争传统的军队,他的善战基因一旦被激活,任何强敌都难以取胜。俄军的战斗原则很简单:想尽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杀伤和消耗车臣的人员和弹药。统观这次战争,俄军把这些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至。耐人寻味的是,俄军从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大量空袭民用目标的战法得到了启发。北约最终迫使南联盟就范,主要依仗大量炸毁南斯拉夫民用设施:桥梁、通信中心、铁路枢纽、电视台和发射塔、炼油厂和化工厂、汽车制造厂和重型机械厂、政府机构、党部、报社和通讯社,但凡支持一个现代国家正常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的所有设施均在空袭目标之列。俄国空军在车臣的轰炸基本照搬这张单子。平心而论,大规模轰炸民用设施,可以大大降低整个国民对战争的支持能力。大轰炸对平民心理上的破坏尤其惨烈。军队不得不从前线撤回部分兵力,以支持警察保障治安,修复损毁设施。平民和军属伤亡,立即影响到军人士气,由于轰炸,武器制造和维修能力、弹药生产能力的下降,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持续战斗力。二战历史充分说明这一点。越南战争中,北越工业民用设施全被炸坏,如果没有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全力支援,很难把战争进行下去。1995年车臣战争,俄军轻视对手,空军没有大规模参战,地面部队伤亡很大。这一次,从一开始,空军就准备介入,并且作了非常细致的方案。1999年10月,战事重开,俄军空地配合默契,有如一位拳师左右手打出的组合拳。当车臣武装被空袭炸得昏头转向,不知该先修复哪个基础设施时,俄国地面部队开始进攻。俄军打得很有章法,先进行小兵团试探,车臣武装刚一狙击,就遭到俄歼击机、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炸射。俄军并不急于进攻,也没有带政治色彩的紧迫时间表,一切都以尽可能多地在格罗兹尼郊外杀伤敌人有生兵力。俄军的计划大致分四步:先逐步攻占杰列克河以北地区,该地区为平原,人口稠密,面积占车臣四分之一,人口也占四分之一;再进据格市近郊,对格城围而不攻,吸引车臣武装从格城反扑和突围,在格城郊区大量歼敌,减轻巷战压力和流血;待困守格城的敌军消耗得差不多了,相机攻克格城。攻城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小火炖肉,以歼敌为主,占楼为辅;一但占稳格市,从容调整部署,一一攻占其他中小城镇,并且在车臣南部山区建立一条防线,结合伞兵、特种部队,清剿残敌。从战争进程来看,计划基本实现了。

高加索战争....................

  从对格市的围攻上看,俄军也汲取了上次的教训。俄军学习了车臣武装的战法,反其道而用在格市战役中。俄军把支持他们的车臣民兵(他们熟悉地形和对手作战特点)和内卫部队分成许多分队和战斗小组,每小组3-5人;每分队30-50人,由狙击手、冲锋枪手、火箭筒手组成,分别担任爆破、突击和掩护任务;俄军主力主要担负重火器和航空兵支援。攻击时,一旦遇到坚强抵抗点,就实施狂轰烂炸或精确制导弹药的打击,直到抵抗点化作一片焦土。俄军的伤亡大大降低,可是高加索名城格罗兹尼却变成瓦砾场,无法为任何人提供居住和生存条件,从此从文明史上抹去。
  除单纯军事行动外,俄国政府和军队为对付游击战想了不少招数。给老弱病残的车臣人配给食品,使他们没有多余粮食支援战斗人员;监视中青年人,时刻对他们处于戒备状态;经常突击搜查居民区,寻找秘密弹药粮食储藏地;重新研究二战时俄国游击队的经验、越南游击队经验和苏军在阿富汗反游击战的经验和教训,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合作多管齐下。
  俄军官兵这一次打得相当英勇灵活。清剿战斗中,俄军通常派一些加强排和伞兵连进驻战术要地和山隘谷口,引诱敌人来攻;为防止车臣武装围点打援,俄军甚至不予施救;俄军人少引得敌人聚集后反复攻击,甚至动用珍贵的重武器和迫击炮弹;处于无助地位的俄军分队被迫长时间殊死抵抗,大量杀伤了车臣武装的人员。如果这些人员使用他们善长的游击战法,俄军将付出许多倍的代价;这些俄军分队起了类似敢死队的作用,虽然许多官兵牺牲了,但他们的战斗精神令敌人胆寒。
  车臣武装虽然溃败,但其战法也有可圈点之处。以一个二三十万人的小民族,单独对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非常强大的俄罗斯,其困难可想而知。车臣地域狭小,四周皆为异族,没有海上和江河通道。车臣没有军火工业,所有武器弹药全靠国际军火走私网输入,周围国家雁过拔毛,武器补给时通断,全然靠不住。格城之战后,车臣武装进入游击状态,武器弹药已经非常缺乏。2000年4月俄军缴获的文件表明,车臣武装分队每次作战仅限于一千发子弹。对于AK突击步枪来讲,这些子弹仅装备30个弹夹,仅够一个60人的分队(除枪支外还有其他武器)射击3-5分钟。俄军通常用装甲车运兵,突击步枪杀伤力有限。车臣武装攻击装甲车队主要使用“苍蝇”型轻型火箭筒,它比PGR系列反坦克火箭筒轻,可能车臣人在第一次战争后自己进行了仿制。(由于火箭筒工艺较简单,连70 年代的越南人也大量仿制过)
  从军需品上看,车臣人在5年的时间里集中了几个重点:子弹;轻火箭筒及火箭弹;地雷;改进通信系统和通联方式。秘密弹药储藏点尽可能多,每个地点储量有限,仅1-2个基数。从训练上看,车臣武装侧重单兵武装和化装侦察、分队设伏和突然袭击、撤退路线的选择和撤退掩护——旨在保护有生力量;自救医疗和特种爆破也是车臣武装广泛实施的内容。在游击战环境下不能设立野战医院,只能用急救包和医学自救知识自己救自己,否则分队减员很大,尤其是经验丰富的作战人员负伤后难以替代。特种爆破是代价小杀伤力强影响大的军事行动方式之一,它同恐怖主义行为之间的界线很模糊。特种爆破又分定时爆破、遥控爆破等,都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和器材。2000年5月30日,俄驻车臣副代表兹维列夫(俄在车的第二号人物)就遭遥控地雷暗算身亡。
  车臣武装在全独联体境内的地工网和国外的支持网络之大,组织之严密,效能之高,令人吃惊。2000年春,普京去圣彼得堡,几乎被刺杀,多亏俄情报机构从国际互联网上破译了车臣首脑的指令,才抓获了刺客。
  第一次车臣战争后,车臣武装看似得手,但是却掩盖着深刻的危机。车臣獍内,政治门派林立,互助对峙,各有外国支持,谁也不服谁;军事上,军阀众多,互相割据,自立山头,谁也管不了谁;马斯哈多夫名为总统,听命者寡,违命者众。各派别利用和平时机,拼命发展自己,既不顾整体利益,也不管道义上的国际影响,随意绑架外国人质竟达成2000人之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西方记者,造成车臣在世界上恶名昭著,连美国也不大敢为它说话;贩毒和恐怖活动也时时与车臣有染,正经国家对它畏而远之;袭击平民,以图报仇复,更为人所不耻。车臣武装和车臣人为此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时至今日,车臣武装早已把打击目标定在俄军身上,但是这支武装从整体上已经不复存在。
  今天,车臣的战火渐渐平息,但重建工作远未开始。俄罗斯虽经艰苦战斗平定了车臣,在一定时间内也摄服了高加索地区,但是谈不上长治久安。高加索的火药筒,因里海石油而日趋灼热,包括西方在内的多种势力都想插手这一地区。它的宁静,不会让我们平静;它的动荡,也不令我们吃惊。风云人物来而复去,伟大的高加索,一如被锁在它山岩上的普罗米修斯,永世长存。

摘自《世界现代关系》网上来源: http://tieba.baidu.com/f?kz=4714569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