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杜普伊 13.新的筑城攻城技术(公元1400-1700年)

(2009-06-05 10:29:16) 下一个
13.新的筑城攻城技术(公元1400-1700年)

欧洲十字军从拜占庭人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从而完全改变了西欧城堡
防御工事和城市防卫的概念。拜占庭帝国那筑有高大城墙的城市和坚固的要塞工事,
以及建有高大结实城楼的两道甚至三道同心圆式的城墙,给西欧人留下了特别深刻
的印象。那时这些东西在西欧还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因此,12世纪的西欧在
城堡的建筑和城市防卫方面发生了一场巨大的革命。

在后来的两个世纪里,城堡防御工事的唯一重大改进是古城堡和设防城市的永
久性城墙上用石头筑成的堞眼。这些堞眼高出于城墙的顶部,这样守城士兵就可以
通过狭长的堞眼直接向城墙下或城楼下的敌人射击( 或者将沸腾的油或其他东西向
下倾倒) ,而不致遭受任何危险。但是,以前的堞眼是挂在城墙顶上的木制瞭望台
或“临时围板”,因此很容易被攻城器械和射石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而彻底摧毁。

经过一个周而复始的历史时期后,攻城技术又远远落后于城堡防御工事的建筑
技术。人们显然已经到了智穷力竭的地步。很少有哪国的君主具有足够的技巧、能
力和财富,能够并且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源去攻克敌人十分强大的城防工事。封建军
队很难长时间的待在野外从事无休止的围攻战。封建征兵制征募来的士兵一年里只
有几个星期能应召作战,而雇佣军的费用开支又高得惊人,因此只好不定期地加以
雇佣。当时,攻城战的胜败多半取决于城里贮藏了多少食物和水,或者取决于守城
部队坚守城堡的决心。

15世纪初,黑火药兵器的问世很快改变了这种局面。新型炮对城堡的攻守技术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是15世纪初原始的射石炮、迫击炮和加农炮也要比黑火药
出现之前的攻城兵器威力强大得多。面对发射石弹的早期加农炮,最坚固的中世纪
砖石建筑也会土崩瓦解。

但是,这种局面并非出现于一夜之间。起初黑火药攻城炮只能起到提高士气的
作用,还算不上是一种真正能够杀伤敌人的武器。1356年爱德华三世调用20门炮进
攻法国加来城,在该城断绝了一切外来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守了11个月以上的时
间。1422年,波希米亚的胡斯拥护者向卡尔斯坦城堡发起进攻,他们动用了46门轻
型加农炮,5 门重型加农炮,其中包括1 门中型速射炮( 速射炮每天可以射击30次,
而别的炮只有5 至6 次) ,另外还有5 架抛石机,总共发射了11000 发加农炮弹,
932 发石弹,13支燃烧筒和大约32吨腐尸,但是城堡依旧巍然不动。最后,胡斯拥
护者的士兵只得放弃攻城。

但是,30年后的1453年,在突破坚固的君士坦丁堡防御设施的战斗中,土耳其
炮兵集中火力攻击了不到二个月的时间,终于戏剧性地解决了战斗,从而结束了这
样的一个历史性时期,那就是通过使用技术装备进行持久不懈的攻击并采用饿降的
办法,设防坚固的城市不再是不可攻破的了。

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所使用的巨型射石炮也许是最有名气和最令人生畏
的了。12门这样的射石炮包括1 门叫做“巴西利卡”的超级射石炮是匈牙利技师厄
本为土耳其苏丹设计制造的。厄本原受雇于拜占庭皇帝,后来背离出走。“巴西利
卡”炮用熟铁条制成,并用铁箍加以焊接,它的炮膛直径达36英寸,发射的石弹重
1600磅,射程在一英里以上,须要200 人和六十头牛才能牵引。根据设计,它一天
大约可以发射7 发炮弹,但在打了开头几炮后,炮就炸毁了。在土耳其苏丹的大量
攻城炮中,小一点的炮效能较好。其中有些炮在过了354 年后对付从海上进攻君士
坦丁堡的英国海军中队时仍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5世纪中叶,法国将英国军队从法国北部驱逐走的最后阶段基本上进行的是一
连串的包围战,法国国王利用新式炮迅速摧毁了英军驻守的要塞。1494年法王查理
八世入侵意大利,他的最新式的机动炮队迅速攻克一个又一个意大利堡垒,以至于
马基雅维里1469-1527 年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哲学家把查理八世在意大利半岛上的
推进描写成实际上是“手执粉笔”所进行的列队行进( 也就是说,简直是用粉笔在
地图上标出他们所经过的路线一样简单) 。几年后,西班牙将领贡萨罗·德·科尔
多瓦手下的一位名叫佩德罗·纳瓦罗的著名技师发明了一种攻城新技术,他们将地
道挖到敌人堡垒的城墙下面,然后用黑火药将其炸毁。

到了15世纪末,炮的强大威力终于使中世纪的城防工事过时了。正如人们已经
注意到的那样,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城堡和筑有城墙的城市无法架设对付敌人炮
击的大型加农炮。城墙上的轻型炮又打不着敌人的攻城远程炮,稍重一些的炮虽然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以拖到城墙上面,但却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炮的后坐力
会使墙基发生巨大的震动,严重影响城墙的坚固度,因此反而更容易被攻破。

在后来的一个世纪里,城防工事的建筑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从而使围攻战中
进攻和防守的能力又趋于平衡。在这一循环变革中,起关键作用的又是炮的威力。



容易被攻破的老式高大屏障式城墙和城楼被低矮而厚实的城墙取代了。新式城
墙不仅足可架设护城炮,而且更难被攻城炮突破。新式城防工事筑有宽大低矮的城
墙,从城墙上又延伸出三角形的棱堡。这样,护城炮就可以封锁接近城堡的所有通
道。因此,当时各国都为原有的城防工事构筑了新的城墙和三角形棱堡,并尽可能
给老式城墙加宽并降低高度。有的还在城堡周围挖掘了护城壕沟或护城河,壕沟边
再构筑一个较低的外崖,崖边又是缓斜坡或土木工事,沿着缓斜坡的顶部再铺设一
条廊道,这样城防部队就可以从一地迅速运动到另一地。护城壕沟的外崖上可以架
设一些轻型炮,以对付大量的攻城炮,不使靠近。

根据构筑城防工事的新理论,人们在对付敌人的围攻战时,不主张采用一般的
障碍物,因为敌人不需化费很大力量就可以将它摧毁。而是构筑一条低矮而厚实的
屏障式工事,用来部署有巨大威力的反击火力,这样,一开始就可以扼制住敌人的
进攻。位于护城壕沟内侧的城堡壁垒上筑有宽阔的胸墙,胸墙上和胸墙后的炮火可
以封锁城墙下的缓斜坡。这些壁垒只稍高于护城壕沟边的外崖,在壁垒拐角处每隔
一定的距离还筑有突出在外的角度很大的棱堡,以确保在城墙隐蔽位置上的炮射出
的侧翼火力覆盖城墙周围的所有地段。

由于黑火药兵器的启用,战争变得日益复杂了,加之发动战争时更多地考虑了
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意义,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人们对战争理
论重新发生兴趣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军事的各个方面加以认真的分析。在设计新型
城防工事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计算好炮火射击的角度和火力覆盖的面积,不留
任何射击的死角。在中世纪的城堡中这种死角往往使攻城部队能够在城防工事的下
面找到避开城防炮火袭击的隐蔽处。当时有两位比较高明的军事理论专家都是数学
家,这一点是绝非偶然的。一位专家名叫尼科洛·塔尔塔利亚(1500-1557年) ,他
曾发表过许多有关枪炮学、弹道学和城防工事建筑学等方面的著作,另一位名叫西
蒙·史蒂文(1548-1620年) ,他曾于16世纪末担任摩利士荷兰将军及政治家的顾问,
他特别重视使用城防炮火来摧毁攻城部队的防御工事。

由于16世纪城防工事的建筑技术落后于理论,因此,当时大多数的军事著作,
包括马基雅维里的《战争艺术》一书,着重讨论的课题都是在敌人突破主要的城堡
壁垒后,如何构筑临时性的内部防御工事的问题。很少有哪个城市愿意毁掉旧城,
又从平地修筑一条新的城墙。人们一般只好采取这样的变通办法:将炮架在旧的城
堡壁垒上( 这常常需要对城墙进行加固) ,将原有的城楼临时改建成棱堡,另外,
在一些特别关键的地段加修一些棱堡的外围简易工事和防御工事。不过,在16世纪
末之前,只有安特卫普(1540 年,比利时) 、赫士汀(1554 年) 、维罗纳(1520 年
后,意大利) 、阿弗尔( 法国) 和马赛( 法国) 等少数城市完全按新的办法重新设
计改进了防御工事。

新型城防工事的设计还有另一个附带的但却是重要的优点,那就是敌人很难把
地道挖到城墙下面,因为地道必须掘得很长,挖地道的人很难吸到新鲜空气。挖掘
地道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黑火药的代价昂贵。在可以挖掘地道的时候,通常采用
崩坍的办法而不是爆破,这正好又回到了古代采用烧毁地道坑木使城墙倒塌的办法。

新型城防工事的出现,必然会刺激人们去努力改进攻城技术和方法。在进攻与
防守这两个方面,围攻城堡的方法变得更加高明,组织更加周密,以便跟上新的科
学的城堡防御工事的发展步伐。至少在一段时期内,这些进攻和防守的方法超过了
枪炮技术的发展速度。当然,这两者的差距本来并不很大。当时必须寻找一种比较
安全的办法,把进攻城堡需要的炮和轻武器尽可能送到离城防工事较近的位置上,
以便充分发挥武器的火力。攻城用的老式弹盾和塔架已经不适于对付城防用的黑火
药兵器的袭击。为此,攻城部队不得不求助挖掘壕沟的办法。在远程长炮的掩护下,
攻城部队的工兵和步兵对准城堡防御工事中可能比较薄弱的地段挖掘壕沟,当挖到
炮火可以打到城防工事的外崖时,便在宽而浅的壕沟前面迅速筑起一道厚厚的土墙,
作为放置攻城炮的工事。然后在夜幕笼罩下,将重炮推进炮阵,向敌人发起猛烈的
炮轰。在炮火的掩护下,壕沟不断向前延伸,直到炮兵和步兵联合发动进攻,制服
城防工事壁垒上的防守部队。这时,攻城炮继续向前推进,集中火力轰击敌人的主
城防工事。

16世纪末以前,掘壕攻城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然它比17世纪沃邦的技
术改进还是要原始一些。用来对付高度戒备的城防部队时,挖壕是一项费时、费力、
费钱、还要流血牺牲甚至几乎是不忍心采用的攻城手段。16世纪时的城堡如果有足
够的食物和弹药储备,那末就象13世纪时的城堡一样坚不可摧。不过到了16世纪下
半叶,围攻城堡又变成了象两个世纪前那样慢吞吞而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情。战争
重新成了一连串的城池攻守。鉴于部队的机动技术、过分的自信或者后勤供应的压
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有时也会促使双方军队跑到野外来面对面地打上一仗。

新的城堡防御工事以及对付它的攻城手段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古罗马时代以
来在欧洲早就基本退化了的野战防御工事的构筑技术。不过首先还是由贡萨罗·德·
科尔多瓦领导的颇有远见的西班牙士兵促进了野战防御工事的发展。显然是他最早
认识到野战防御工事与新式轻型黑火药兵器相结合的潜在威力。后来,佩德罗·纳
瓦柔和帕尔马·亚历山大也效法贡萨罗·德·科尔多瓦,使西班牙高超的工程技术
和野战防御工事的构筑技术成了西班牙在整个16世纪期间取得军事优势的主要因素。

摩利士( 见第16章) 对攻城战作出了长期而实际的贡献,他对炮的口径实施了
标准化,从而使杂乱的炮种分门别类井然有序。他采用集中式弹幕射击的方法来对
付小段围廊式防御工事,然后在城防工事上打开突破口。他还采用很长的攻城壕沟
来掩护移到攻城阵地上的火炮。虽然荷兰地区土壤潮湿,但在条件许可时他也用过
挖掘地道的办法来进攻城堡。对于攻占了的城池,他并不提出苛刻的条件。他的军
队纪律严明,因此大大减少了掠夺和抢劫的现象,这就促使被围军民更快地放下武
器,因而他的做法常常缩短了攻城所需的时间。

法国技师塞巴斯蒂安·戴·沃邦曾在攻城技术和城防工事的构筑技术的发展上
作出过最为突出的贡献。由于他的努力,只配备有前装式兵器和黑火药的军队在城
堡的攻防能力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路易十四的国防大臣弗朗索瓦·路瓦易的指
挥下,沿法国北部边界构筑了一系列城堡,充分配备并储存了军队所需的各种军用
物资。这种沃邦- 洛弗易斯的设防体系只是部分地用于防御,主要是为联合兵种提
供进攻的基地——一种设防的兵站体制。沃邦总共构筑了33个新城堡,又对另外的
300 个旧城堡进行了改建。任何一个这样的城堡都可以作为行进中的军队基地,那
里保证可以得到包括重炮武器在内的一切军需物资。而对敌人来说,要想一个接一
个地攻克这些城堡则是极其棘手的事情。

还是这个沃邦,创造了一种双管齐下的攻城体制,他把攻城作战变成了一种技
巧和科学。进攻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要用攻城炮火在城墙上打开突破口,并扫清攻
城道路上的障碍物,以便步兵纵队顺利出击,另一方面还要使步兵能够不等炮火打
开敌人城墙上的突破口,在壕沟里的炮火掩护下向城墙发起攻击。在后一种情况下,
进攻前通常先用大量柴捆( 细树枝或灌木柴捆) 填没护城壕沟和护城河,然后攻城
士兵在炮火和轻武器的掩护下越过护城河爬上城墙。

在沃邦的攻城体制中,他创造了一种逼近敌人城堡的格式化的方法。先在离敌
人城防工事600 至700 码的地方挖一条战壕,这条战壕跟选定的突袭点的防御工事
走向平行。这样就可以防止城防部队的纵射炮火对整个战壕的袭击。战壕与城堡之
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它接近于当时进攻或防御火炮的最大有效射程。在挖好第一条
战壕后,在它的前面再构筑一个土木工事,用来保护部署在那里的攻城炮。然后在
这些炮火的掩护下,攻城工兵开始向城堡挖掘“坑道”或进攻战壕( 这就是军事上
“坑道兵”一字的由来) 。这些坑道跟敌人的城防工事总是构成一定的角度,以
“之”字形盘旋向前,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敌人纵射炮火袭击的机会。坑道兵将装
满泥土的篾筐和柳条篮放在带轮子的车上,在坑道里推着走,这样可以避免敌人炮
火的直接射击。

当进军通道离敌人防线约300 码时,开始挖第二条平行战壕,放置新的攻城炮。
攻城炮从这里以猛烈的炮火将守城部队从壁垒上赶走,压制住敌人的炮火火力,并
开始在城墙上轰击出突破口。这时如果可能,守城部队会以有限的反击力量出击,
以阻止构筑第二条平行战壕,并设法毁坏或“塞住”攻城炮。( 塞炮是用尖铁、钉
子或刺刀塞进炮的火门,使炮不能使用,如要使用必须将塞物取走。) 攻城部队必
须随时准备对付守城部队的这种出击,因此在平行战壕里始终要保留一支很强的步
兵来保护自己的炮和炮手。

如果守城部队死守阵地,而攻城部队感到从第二条平行战壕发起攻击不能取胜,
那末就要将坑道继续向前掘进。这时攻城部队要对付守城部队轻武器火力的威胁,
但可得到自己第二条平行战壕的炮火掩护。新的坑道一直要挖到离城墙底下的护城
壕沟或护城河几码远的地方。在那里修筑第三条平行战壕。当攻城步兵的火力使守
城部队无法进入壁垒上的阵地时,攻城炮队便进入第三条平行战壕,向城墙进行近
距离炮击。有时他们也采用改进了的坑道挖掘技术,它既利于攻倒城墙,也可使小
股攻城部队进入敌人城防工事的里边,然后再跑出来投入战斗。当然守城部队往往
也会利用对抗地道来对付这种地道攻城手段。

通常从第三条平行战壕进行一、二天炮火轰击后,就可以从城墙上打开突破口,如果敌军尚未缴械投降,那末就发起攻城突击。

18世纪的主要作战形式是阵地战,因此,城堡象雨后春笋般地遍布整个欧洲。
作战的主要对象是设防的城堡要塞、仓库和一些重要据点。攻占要塞有一套刻板的
程序可依。同样,何时以及如何不失体面地投降也有固定的章程可循。

从15世纪后期发明青铜加农炮到19世纪淘汰滑膛前装炮这段时期里,炮的设计并没有很大改进,但沃邦的防御工事构筑技术和攻城技术却一直延用到了19世纪的
中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