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可怜中国模式难实践 美国中亚大打消耗战

(2009-06-27 01:09:55) 下一个
ZT:可怜中国模式难实践 美国中亚大打消耗战

09-06-26


对于中国和俄罗斯来说,

美国继续驻留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机场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外界普遍认为美国人这次是花了大价钱,事实也应该正是如此。

稍稍有点意外,吉尔吉斯斯坦又或者是俄罗斯确实没有扛住,

双方显然与美国对比起来都是“少金”。一文钱难死英雄汉,

在金钱面前低头和失败都是可以理解的。



相比起来,中国似乎在这一问题上显得更为超然。

仿佛一直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待这一切。然而,由于中亚的特殊战略意义,

中国无法做到真正的超然。姿态并不决定地缘政治背后真实的国家利益。

恐怕此刻中国也不得不为这一结果感到失望和担忧。



和阿富汗比起来,马纳斯机场的问题又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马纳斯机场对于美军来说最大的意义也就是支撑阿富汗这个相对孤立的战略岛。

少量金钱的付出比之美国人在阿富汗数以十万计的军队也同样是微不足道的。



从美军明显战略转移的态势来看,奥巴马政权对于阿富汗关注度在上升,

对于伊拉克的关注度则在下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伊朗在美国战略目标队列里靠边站

了。原本作为压制甚至摧毁伊朗战略基地的伊拉克自然就不会继续以同样的高强度消耗

下去。



在伊拉克撤军的同时,阿富汗战场却从来都是提增兵。

在最近一个阶段里,阿富汗的美军数量已经增加了数万之多,

甚至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显然,美国是要力保阿富汗了。

甚至为此,美军还软硬兼施要求巴基斯坦清剿塔利班。那些援助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从布什政府的作为来看,原本美国的计划确实是打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战略线

跨越中东中亚两大战略要地建立起强大的地缘政治轴心,又或者说是战略线。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一设想很宏伟,可是美国的力量最终不足以支撑这一计划完成。

在占领伊拉克之后,美军就很勉强了。

巨大的消耗甚至是金融危机提前到来的一个催化剂。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拿下伊朗的想法,

在近期也只能作为一个想法存在。


在上述情况下,美国大力维持阿富汗这样一个战略孤岛,意义何在?

所谓的军事包围中国只是一个夸张的臆想。

以现在这种维持对塔利班作战都举步维艰的补给状态,

以之为据点和中国进行军事上的冲突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或者美国是给未来再次实现布什的宏大战略线计划留下一点机会。

只不过,如果认为美国仅仅是为了这么一点机会就在阿富汗进行着

日复一日的大规模消耗显然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更重要的还是美军在阿富汗的存在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往大了说,美国确实可以通过阿富汗真正深层次地影响到整个中亚地区。

也许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来说,

补给线不完善的战略孤岛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威胁。

可是,对于中亚地区的中小型国家来说,

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确实可以实现很多事情。这

也成为中亚国家三心二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毕竟,对于中小型国家来说,美国的驻军既可以是威胁,

也可以是保护。其间的转换,仅仅是看政治态度。

美军的的确确在他们身边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

足以对力量不雄厚的中小国家施加影响和压力。



包括马纳斯机场的较量,实际上也是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军事存在与否的斗争

。规模不算大,用途很单一,政治意义却不一般。通过马纳斯机场问题,

对于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都可以造成负面的影响。

正是因为有了阿富汗这个战略孤岛的存在,美国才有机会拿马纳斯基地说事。



中亚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合组织成员。

上合组织眼看是不可能成为类似北约华约的军事同盟组织。

上合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更多集中与政治和经济层面。

因此,中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对中亚进行影响的有效手段是政治和经济的。



世界经常谈到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内涵不仅仅是一种国内发展模式,

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国际性质的地缘政治分配模式。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掠夺程度上要远远低于现行的美国分配体系。

毕竟,中国模式的特征就是温和内敛的,以自我协调发展为主体的。

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便是把蛋糕做大,以追求共赢。

虽然不可能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却远要比现存的美国分配体系更为温和。

而中国追求的,也是相对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中国要想在地缘政治上获得足够空间,

当然不可能仅仅靠自己的力量去对抗整个美国的分配体系。

中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分配体系并将之推广应用,

从而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在利益的支撑下,

才会形成稳固而强有力的利益集团,以求在区域范围内甚至全球抗衡以

美国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部分人喜欢一提中国模式,就说各种各样的代价。代价是客观存在。

所谓中国模式的核心只是走自己的道路。因此,

中国模式并不是一套需要复制的社会发展模式。或者在中国国内,

这种模式确实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弊端。

然而,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应该选择适合在自己发展的道路,

并对利弊进行衡量。事实已经证明,盲目复制西方或者前苏联发展模式的结果都很不乐

观。代价一点没有少付出,还并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

这一点,东欧、拉美和亚洲部分地区已经用惨重的代价来证明了。

金融危机到来之后的状况,更进一步说明了西方或者说美国模式不是万能的。

从利益层面来说,中国模式倡导的应该是双方自愿的交换,

追逐的是正当的国家利益。显然,美国分配体系内的很多国家,

其追逐方向都在美国的逼迫或者说指导下扭曲了。

这样一种状况,显然是不利于各国国家利益的实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实力不足的所谓民主国家,

其大选往往很大程度上受美国人态度的影响。于是,这种所谓民主制度之下,

政党之间的竞争往往成为了比谁卖得更多的游戏。

如果其国家部分政治家发现了这一点,想走另一条道路,

马上就会变成所谓的独裁复辟。美国人会动用手上的资源,经济的,政治的,

甚至军事的来恢复其所需要的“自由”和“ 民主”。

在国家内政受到无情的强力干涉之后,往往只剩下为西方或者说美国服务这一条道路,

连选择的余地也不会有。



别说其他国家了,西方世界的霸道在中国稀有金属出口问题上可见一斑。

东西是中国的,中国不卖给他们,他们还不满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强盗逻辑。连三岁小孩怕也知道,强买强卖是不对的。



在美国分配体系之下,资源几乎是无条件的首先归美国使用。

因此,在美国主导世界的状况下,中国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贸易往来不再依照正常的经济规律,而首先考虑的是美国的态度。

为了政治而牺牲正常的经济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中国不需要强迫别人为我们做什么,只需要能够受到更为公平的对待。

这也是中国模式对于中国利益的理论基础和竞争本钱。



中国模式本身的架构与合理化是一方面的。

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模式的推广。对于世界来说,

中国模式还仅仅是一种中国的国内发展模式。

除了中国自身以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取得极大的成功之外,

并没有更多的可供参考的例子。更不要说打造一个分配体系的模板供参考。

因而,就当前情况来说,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模式的称赞仅止与口头。

并没有谁敢于冒巨大的风险来进行尝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非中国准备永远龟缩,

否则就应当主动推动中国模式的实践。周边只有两个方向具备基本的基础。

一个东南亚,另一个就是中亚。这两个地区都是国家数量比较多,

对比比较明显的地区。同时也邻近中国,便于中国施加影响力。

然而,当今的东南亚地区局势十分复杂,美国的力量也很强大。

需要注意的是,东南亚地区临海,是美国力量很容易达到的区域。

因而,在这一区域去实践中国模式所可能遭遇的阻力必然是庞大的。

更何况东南亚的总体经济规模比之中亚要庞大的多。

要引导这样一个地区走某条道路的难度要比之中亚大得多。

一直以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所走的也是经济层面或者说货币层面的渗透。

至于说模式的推广本身就意味着必然的强大政治影响力。

包括分配体系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的组织形式,其基础也是政治性联盟。

显然,已经存在的上海合作组织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联盟的性质。

虽然这一组织并不明确针对任何第三方,但是它的合作基础在于利益的保全。

未来,这一组织可以针对一切危害组织利益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中国又或者中俄能否对上合组织成员的政治、经济、

军事利益进行保障。



相对来说,中亚地区属于美国力量薄弱的区域。

特别是它不临海的这样一个地理特征,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国力量的渗透。

无论是反应速度和力度,相信美国都不可能达到在东南亚的程度。

俄罗斯的话,相信只要中国进行一定的利益交换,

中国模式的推广并不至于受到恶意的阻碍。毕竟,中国模式仅仅是一个名字,

本质还是分配体系。这样一个分配体系,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可是,阿富汗的美军存在,就很大程度上干扰到了中国在中亚地区可能的政治雄心。

毕竟中国模式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实践环境的要求理应比较高,

否则很容易受到扼杀。试想,如果一个有心实践中国模式的国家天天受到美国的袭扰,

恐怕很难有坚定的决心把路走下去。所以,对于中国模式来说,

美国在阿富汗的驻军还是非常致命的。



当前中国并不明确介入中亚地区的政治冲突倒是还算合理。

无论美国是否注意到中国模式,

通过阿富汗据点来遏制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是一定的。

中国不宜过早暴露自身的战略意图。

继续观察美国的动作以确定美国在阿富汗存在所认定的战略收益从而对症下药是应该

的。必要的时候,通过一定的利益交换让俄罗斯出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过于超然也未必合乎正常的行为逻辑。

在中亚地区与美国碰一碰对中国没有明显的不利。

既然美国有打消耗战的决心,中国不妨也加入进去。

毕竟作为相对内线一方的中国,在中亚地区与美军进行一定的小规模消耗是合算的。

什么时候美军觉得消耗不合理,自然就会走了。



随着中国内部力量的积累,相对消极的小规模消耗战术也不会是唯一的选择。

更进一步由小范围消耗升级为大规模消耗也可以作为未来的保留手段。

对于中国来说,推广中国模式的诉求必然会因为实力的增长而愈加强烈。

中国的可投入实力也将在现有基础上获得不小提升。



值得忧虑的是,如果美国确实注意到了中国模式推广的前景,

并且也重视中亚地区的潜质,那么中国需要等待的时间会更久。

中国模式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等到合适的环境还得依赖于阻止

美国获得一条真正意义上补给通道。无论是伊朗还是巴基斯坦方向,

这方面都必须警惕。美国真正庞大的势力正是其建立在分配体系之上的金字塔结构。

作为顶端的美国,能够通过分配体系的利益基础调动金字塔结构的其它各层实体。

因此,当挑战到美国的分配体系之时,绝对不能小看其孤注一掷的可能性。



美国拥有完善的智库体系。注意到中国模式在中亚的前景几乎是必然的。

中国眼前可以争取的就是美国在大前提下产生误判,包括中国推广中国模式的决心、

力量和时机等。最终,中亚这盘棋还是要回到实力角逐的舞台上。

我们最大的本钱无非两点,一是内线优势,二是握有发动时机的主动权。

如何把握好两个方面,是对中国谋略的一个重大考验。

毕竟,内线优势需要去使用,时机则也是靠创造而非等待。



一套分配体系的推广过程之漫长是可以想象的。

美国用了超过100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如今的庞大利益集团。

也正是利益集团成员构筑成的金字塔支撑起了顶端的美国。

中国同样也是在构筑金字塔。不同的是,中国需要一个坡度更平和的金字塔。

这样,同等规模支撑实力所可能达到的高度显然不可能达到美国的大坡度金字塔。

不一样的是,这样的金字塔本身更稳固,更具有凝聚力。

同时,只要能够做大金字塔的总体支撑力量,顶端的高度,

未必就不能到达同样的效果。这也是所谓合作共赢理论所要达到的效果。



马纳斯机场的角逐,可以说是俄罗斯输了,也可以说是中国同样输了。

不过这并不重要。中国需要看到的是美国保全阿富汗这个战略岛的决心

和其在金融危机下仍然强悍的美元攻势。从而也认识到,中亚的较量,

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封立鹤/四代重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