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明朝为何英雄多?抗战为何投降的多?

(2009-06-22 19:20:37) 下一个
Zt:明朝为何英雄多?抗战为何投降的多?(按:这个借古讽今,有点愤~)

09-6-22


  现在的中国人已不能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格外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

每个真正的中华子民都以能承受华夏文化熏陶而自豪,

所以强迫中国人抛弃自己的文化,接受落后和愚昧时。

简直就是对每个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是绝对不可能忍受的。

所以扬州军民宁可血战殉国,也绝不乞降;嘉定小城,直至最后一人战死方休;

就连江阴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也断然拒绝清军让其脱下明朝服饰的免死要求,

从容赴死…………屠城,向来是最能恐吓本地区其他城市的最有效手段,

清军屡屠江南,却是城城力战;就连降清的大批明军将领也屡悔重反,欲重扶明室;

在民间戏剧故事里,就连卖身为妓的李香君,在自己苦苦等待多年的倾心才子侯方域

回来欲迎娶自己时,却因发现爱人已投靠清人,竟羞愤难当而自尽身亡、血溅桃花扇;

艺妓柳如是在自己丈夫降清后,竟独自外出联络抗清义军,又反对丈夫降清…………,

每个江南的遗民都自发做殊死搏斗。就连被清军征服多年的朝鲜王室,

也常年暗中谋划,欲力助关内义军匡复明室,这是为了什么?

难道只是为了这个日落斜阳的朱明王朝么?不是的,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和向心力!在中国各地反抗剃头令的抵抗被野蛮的屠灭后,

满清终于称心如意了此后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时也沾了光,

以至出现助日伪军比侵华日军还多的情形…………


  为什么汉唐时的中国军队往往在形势险峻时,仍能力战不退:

几十个汉军也能依凭孤城力抗上万匈奴铁骑,直至援军到来;

李陵五千步卒辗转上千里荒漠,抵抗十万匈奴骑兵,弓断箭尽粮绝仍倾力不降…………

这是为什么————难道中央政府给的士卒待遇很好???

不,汉唐时戍边的士卒没有额外待遇,从军只是为中央朝廷尽劳役的一种。

之所以宁死不降,是因为他们生来都以自己是身为中国人自豪,

他们只知道汉。(所以自古以来中华军队的战斗力一直为世界所忌惮)


  反观现在,哈日、哈韩、倾心欧美潮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因为对自己文化的极度不信任、没有尊重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所以现代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信仰很混乱,尤其是处于迷惘期的青少年。

由于五四运动以来对中华文化的偏激批判、矫枉过正,改革开放后中国那些所谓的

“精英”对欧美文化的盲目迷信,推崇“多元视角”,却不愿意审视我国固有文化现

象,使得我们失去了赖以维系中华统一的思想基础,每个人只讲求实际利益,

哪个国家好就挤破头去乞讨绿卡——甚至不惜以诋毁自己国家民族来换取他国国籍

(这在汉唐时期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国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早已荡然

无存。


  为什么伪军比日军还多?国、共两军共同奋战八年再加上美国人的原子弹和苏军的

出兵才把日本人赶走?为什么赶走日本鬼子后的内战比打日本人还猛?

为什么今天台湾一些王八蛋把米、日当亲爹妈?说到底都是少了一种精神——

民族的凝聚力,


  为什么我们在近代做事要看外国人的眼色?为什么人们自相残杀?

为什么看到中国古典就大肆批驳?这,就是奴化思想的后果,

难道中华民族就不能独立生存?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之所以能够从古至今折服外

人、长盛不衰,

是因为中华文化延绵不断的创造力与凝聚力


  逝者已已,来者可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