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清末中国保护南海主权史记:日本退出东沙并赔款
(2009-06-21 16:17:45)
下一个
ZT:清末中国保护南海主权史记:日本退出东沙并赔款 09-6-21
早在晚清时代,中国政府就曾向全世界宣示过中国对南海的渔业主权,并对中国渔民进行有效保护。
张謇主持绘制我国第一部渔场海图
19世纪末,外国渔轮不断侵入我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从事捕鱼活动,直接影响和威胁我国渔民生计。清政府官员认识到,这违反国际法中“各国人民有专权捕鱼,在沿海本国辖内等处,他国之民不与焉”的规定。
1899 年,清朝与墨西哥的双边条约中,曾经互相承认了双方的领海宽度。然而,晚清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在领海之外还有必要划定一定宽度的专属渔业地区。他们清醒地看到欧洲各国,“不数十年由三海里渔界拓充至两千五百余海里”,强烈要求对外国渔船予以阻禁,划定渔业管辖范围,保护海疆主权。然而,由于清朝统治者海洋权利意识淡薄,当时有关海洋的国际法体系也还不完备,究竟哪些区域是中国的专属渔业地区,在晚清几十年中并不确定。中国首次明确划定带有专属经济区性质的“捕鱼区”,民族工业的先驱者、南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字季直)功不可没。
1904年3月,张謇正在翰林院担任修撰,并兼任刚刚成立的商部的头等顾问。他上书清廷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在那个革故鼎新的时代,这位十多年前考取状元的才子,其时正在筹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机器动力捕捞的海洋渔业公司——江浙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前一年,张謇到日本考察70天后,深感我国渔业发展和航政建设的重要。他明确提出:“渔业和航政的范围到哪里,国家的领海主权就到哪里。假如只有海,而没有渔业航政,试问主权从何表现?我国政府应努力挽回已失的权利并大力发展沿海渔航业。”
张謇主持绘制我国渔场海图,标明中国渔界经纬线度,在他的倡导下,公司的渔轮和民众的渔船都要升挂国旗,他把渔场海图分发给广大渔民船工,使人人皆知中国的海权渔界。
正在推行新政,向现代国家艰难迈进的清政府采纳了张謇的主张,开始采取措施制止他国在我国海疆的侵渔行为。当时,清政府曾以巨款收购经常到我国沿海捕鱼的德国渔轮,以制止其侵渔行为。对美国渔轮要求购买船员食用大米一事,亦以不在我国南部的领海捕鱼为条件,才答应限量供应。但张謇对此并不满足,深知必须在国际舞台上广泛宣传中国的海权主张,1906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在米兰世博会上出示渔界图
世界博览会始于19世纪中叶,是一项大型国际商品贸易和科技交流活动。由于当时还不存在联合国这种国际组织,各种类型的世界博览会就成为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
意大利政府为纪念施工长达8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辛普朗铁路隧道(号称“欧洲的巴拿马运河”)的通车,邀请各国于1906年到米兰参加世界博览会(2015年,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米兰将再次举办世博会),此事被清朝当时的档案记载为“义国秘拉诺博物赛会”。
张謇亲自主持筹划中国代表团在米兰世博会渔业分会的参展事宜,他自己曾有记述:“规划意大利秘拉诺赛会,以中国东南海渔界图往与会。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以海产品物、中国渔具渔史、媵我东南海渔界图而去,彰我古昔领海之权,本为我有之目的。”
根据张謇的建议,为了表明中国疆域管辖的范围,彰显捍卫海疆国土的立场,清政府指示外务部和广东水师提督、南北洋海军统领萨镇冰(1859~1952),绘制《江海渔界全图》,称“非绘成全图,不足划清渔界,即不足表明领海,……南洋为要冲之区,江海各防尤关重要,应将此项图志,加以考核,准经纬线,着色精绘……趁此会场,得据此表明渔界,即可以表明领海主权”。萨镇冰早年曾赴英国学习海军,精通英文和国际海事,又先后在北洋水师、上海吴淞炮台和广东水师担任主官,熟悉中国近海情况,他圆满完成了绘图任务。
光绪三十二年(1906)4月28日至10月31日,米兰世博会成功举行,参展国达50余个,参观者达550万人次。中国在渔业分会的参展取得成功,第一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神圣的海洋主权。
日寇在东沙岛掘中国人墓毁尸灭迹
在地图上向各国宣示主权,只是保卫海洋国土的第一步。反抗外国侵略海疆,对积弱的晚清政府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南海的东北大门洞开,日本成为清末中国在南海的最大威胁。日本打出“殖产兴业”的旗号,想攫取南海的资源。
1901年夏,日本商人西泽吉次遇风漂到东沙群岛中最大岛屿——东沙岛,
他看到岛上鸟粪资源丰富,就取标本到台湾基隆化验,结果发现东沙岛上存在丰富的磷矿资源。次年,西泽吉次率人窜入东沙岛,窃取磷肥回台湾出售,引起清政府的注意。同年,清政府派官员到东沙岛巡查,并竖纪念碑作为主权标志。
1906年以后,日本政府推动所谓“水产南进”,日本船只“长风”号和“四国”号先后侵入东沙海域,驱赶中国渔民,捣毁中国的主权碑,拆毁东沙岛上的庙宇。
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竟将岛上百余座中国居民的陵墓用铁器掘开,挖出遗骸,焚化后推入水中。在销毁中国人居住的痕迹之后,西泽吉次在岛上悬挂日本旗,宣称占据“无主土地”,并擅自将岛屿命名为“西泽岛”。同年,日本渔船大举南下,一直窜到南沙群岛,掠夺中国渔业资源。日本海军也蠢蠢欲动,试图为日本商人和渔民的侵略活动“保驾护航”。据史料记载,1907年冬,“日本突由从台湾方面开来军舰一艘、商轮一艘,满载军火及日民,图谋占我东西沙岛”,这遭到中国渔民的坚决抵抗,清政府闻讯后与日本交涉,迫使日本舰船退回。
确凿证据让日本人被迫撤离
清朝外务部获悉日本的侵略行径后,责令两广总督张人骏查明东沙情况,对日交涉,同时命令南洋大臣派出军舰巡查。
张人骏奉令约见日本驻广东领事赖川浅之进,该领事狡辩,称若中国认为该岛为辖境,须有地方书志,及该岛应归何官何营管辖的确切证据。此时,这位号称中国通的领事,得知东沙岛上的庙宇已拆,陵墓已毁,自以为无可对证。他还自以为是地认为,中国的史书和地方志,只详细介绍陆地之事,对于海中岛屿暗礁一向极为简略,清政府不可能提交令人信服的中国管辖证据。在张人骏的努力下,清政府在短期内找到了证明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如王之春著《国朝柔远记》、英国海军海图官局编《中国江海险要图志》等和中文、英文的地图。
在外交斗争的同时,晚清时代艰难起步、屡败屡战的中国海军,也勇敢担当起保卫海疆的重任。曾在威海卫与日军血战的北洋水师管带(舰长)萨镇冰,此时已成长为中国海军的最高将领,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兼任南北洋海军统领。
1908 年,萨镇冰派出飞鹰号兵舰和海关的舰只两次巡查东沙群岛。飞鹰号是19世纪90年代从德国购进的,时速高达30海里,是甲午战后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之一。该舰管带黄钟英等官兵走访了尚在东沙海域坚持捕鱼的中国渔民,发现庙宇虽被日本人拆毁,地基和石块还能辨认,众多渔民纷纷提供在此长期生产生活的证据,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最终,日本方面在确凿的人证物证前哑口无言,1909年,被迫承认东沙岛为中国固有领土,侵占该岛的日本人撤离,将该岛交还中国,并且赔偿中国渔民的损失,补交侵占期间中国损失的税款。
在反抗日本侵占东沙的斗争中,中国渔民坚持在第一线,清朝中央外交机构、地方政府和海军密切配合,进行了有勇有谋、有理有节的斗争,取得了晚清反侵略史上罕见的全面胜利。
此后,清朝更加重视对南海渔业资源和中国渔民的保护,水师提督李准和副将吴敬荣、刘义宽等,率兵170人分乘“伏波”、“深航”诸舰,巡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于永兴岛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
清朝政府本来打算在南海诸岛进一步加强守备,建立无线电台,
后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