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1987/1988中国曾经在藏南和南海之间选择过

(2009-06-19 11:21:07) 下一个
Zt:1987/1988中国曾经在藏南和南海之间选择过 09-6-17

1987年,当猫耳洞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阿三又在我西南边陲挑衅起来,成立阿邦。当时中央决策了一次著名的演习,史称“874”演戏,虽然是以防御性质的演习,不过还在麦线北面巩固了克节朗河,旺东(1995年中印之间互撤了靠得太近的一对哨所),无名湖哨所。

这里有资料:

一听说笔者要去无名湖,到戍边的某部九连采风,了解那段路的人都赶来劝阻,然而写作的冲动却更加在笔者心底涌动起来。

              奇险上山路

  出发的头几天,老天爷难得地开了脸,竟没有点滴雨雪,上山的简易公路勉强可以通车,使笔者得以少走28公里的山路。

然而,当汽车盘山而上时,袭来的竟是恐惧。山体呈约70度的陡峭,山路便在峭壁上穿凿而成,一面是悬崖而另一面是绝壁。常年雨雪侵蚀,路面凸凹不平,碎石筑成的路基已经疲软,以30度的角度向山体外侧倾斜,颠簸的汽车像是随时会翻滚下山。在车中,笔者的心一直悬着,手心里满是汗水。28公里的路程竟演绎成四个半小时的担惊受怕。

  简易公路在半山处嘎然而止,剩下的路要笔者的双脚去仗量。从松多钢桥起步,穿行在原始松林中,眼前景象万千,古柏气势磅礴,苍苔如茵,水溪如练,雷劈的巨松横架山路。

  不,应该说并没有路,笔者只能顺着山溪行走,脚下全是像笋芽一样凸起的裸石,连放脚的平地都没有。

沿三道飞瀑滑过4座独木桥,躬身穿过野猫洞,再往上,是猿猴难攀的绝壁。石壁边垂着一条粗绳,是上山的绳梯。专门下山迎接笔者的边防老兵张志武边示范边讲解:手抓紧,脚蹬实,莫回头,不要慌。他给笔者壮胆说:冬天大雪封山,边防战士背着20公斤的给养也能上得去。

  想想自己也是男子汉,咬咬牙,竟也照样爬了上去,回头看,后怕出一身冷汗。

同样的绝壁共有7道。攀到后来,竟不觉怕了,只感到头疼欲裂,胸中憋闷像要爆炸,走几步就得歇一歇,这时已经上到海拔4000多米了,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徒步行走相当于内地负重15公斤。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见到几排铁顶石墙的平房,笔者瘫软在地,再也走不动一步了。

  九连指导员周满介绍,连队不通公路,所有给养都是用车拉到半山,再靠人沿这条路背上来。这是多大的一个数量没有准确计算过。好在每年连队烧饭供暖用的柴禾有统计,75吨,载重3吨的大卡车要拉25趟。除了一部分靠当地民工运送外,大部分靠的是战士的双肩。每个战士每年在这条路上平均要走几十趟。山下的简易公路断路时,战士们还得多走28公里到山脚下去背伏。这恰恰应了边防官兵的那句:铁肩背国防。



1988年,边界斗争重点又回到南海,永暑礁建观测站,赤瓜礁海战。尽管都是些几乎不露出水面的暗礁,但是基本建立了南沙根据地。

1990年,冷战结束,中国进入了韬光养晦时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