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周末回放:生死情仇好男儿: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和那首《啊朋友再见》

(2009-06-12 10:43:54) 下一个
 ZT:前南斯拉夫电影《桥》 和那首《啊朋友再见》
  
生死情仇好男儿 :挚爱·抉择(一个观众的回忆)

  代表作:《桥》(四川新闻网:2007-6-23)

  王成跃:“我们这年龄段的人,大部分都看过《桥》这部电影。那时候,能看的电影本来就少,但这部电影让我记忆深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物以稀为贵’,而是确确实实的好看。里面的游击队员是我们那时年轻人的偶像,里面的歌也是我们那一代的流行歌曲。”

  品茗经典: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南斯拉夫的电影《桥》在中国可谓红极一时。

  这部在技术、动作、道具等方面并不出众的电影,却能够深深印入两代人的心灵深处,除了当年的精神生活较为贫乏以外,这部电影本身也有诸多出彩之处,今天看来,仍堪为经典。

  《桥》讲述的是一个二战故事:二战接近尾声,南斯拉夫抵抗力量要向德国占领军发动反攻。一支5000人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即将进攻一处山谷里的德军据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炸掉一座德军重兵把守的大桥。游击队少校“老虎”受命挑选一批精干的游击队员,同时带着设计那座大桥的工程师,前往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是老片,影片没有天花乱坠的特效,也没有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仅有的战斗也拍摄得远远称不上完美。但是,单凭该片对人物的成功塑造,以及与炸桥行动齐头并进的人物内心世界转变这两条主线,再加上贯穿全篇的浪漫英雄主义色彩,就足以让观众折服。

  看过《桥》的观众想必都对片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见!》耳熟能详,这是一首意大利撒丁岛的民歌,由片中来自撒丁岛的游击队员萨瓦托尼首先唱响。在蓝天白云下巴尔干半岛独特的喀斯特地形上,年轻的游击队员唱着这首轻快的歌,潇洒远去的身影透露着青春的活力和对美丽生活的向往。

  如此轻快的歌曲却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境。

  在年轻的游击队员为了引开敌人而被包围即将被俘,萨瓦托尼被迫向自己的战友投出炸弹的那一段里,这首歌以一种沉重悲壮的旋律缓缓响起,年轻的生命在战争中强烈的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最后的绽放,其中释放的感情洪流,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心灵。

  该片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从性格各异的游击队员到狡猾老练的德国军官,甚至那个把上司画的“绞索”认成了“屁股”的德国勤务兵,都有血有肉,棱角分明。其中最成功的角色莫过于工程师了。因为要充分了解大桥的建筑结构,游击队员找到了工程师,并要求他参加炸桥行动。要帮助别人炸毁自己设计的桥梁,工程师当然无法接受,“对于工程师来说,他的作品就像是他的孩子。”于是,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工程师理所当然地选择逃跑。

  小时候看这片子,觉得工程师是逃兵,是懦夫。长大后,知道了什么是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发现工程师的逃跑不是懦弱,而是对自己作品的眷恋。而游击队员们,他们所挚爱的则是自己的祖国。在过沼泽地时,为了寻找逃跑的工程师,小分队被德军发现。为了引开敌人,小游击队员凡比诺牺牲了。从这时起,在自己的心血结晶和国家利益之间,工程师心中开始有了一种掂量:到底该选谁?以后,在参与炸桥行动的过程中,险象环生的环境和游击队员的坚定执著,在渐渐地感染着工程师。最后,在大桥上,目睹同行的游击队员们为了完成任务相继牺牲,工程师终于挺身而出,爆破了大桥,自己也和心爱的桥一起化作爆炸的火光。在工程师按下爆破控制器的那一霎那,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德军,工程师的眼神中射出的,是和游击队员们同样的对于侵略者的仇恨和愤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工程师作出了一个血性男儿应有的选择。
 http://yarb.newssc.org/system/2007/06/24/010385772.shtml

电影资料:
导演
  由哈·克尔瓦瓦茨导演
  演员
  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演员瓦·齐霍耶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
  出品
  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
  地区
  前南斯拉夫
  类型
  经典二战影片
  配音
  鲁非,侯冠群,关长珠,谭天谦等

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是哈克尔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

演员巴日沃伊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老虎。这部影片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

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

194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边缘。为了挽救危

局,德军将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故事就发生在南斯拉夫,德军撤退将经过一

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一个游击小分队奉命炸桥,如果炸掉了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

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大桥的重要性,部署了一个团守卫,大桥

四周戒备森严,另有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经过经过一系列惊险、

曲折、惨烈的斗争,在桥梁设计工程师的舍命帮助下完成了任务。

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

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他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

和口琴并高唱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里面牺牲的小游击队员是意大利人
这歌是由意大利民歌改编而来的
意大利语Bella 是美丽的姑娘的意思,Ciao是再见的意思。

意大利语原版歌词如下:

《Bella Ciao》

Una mattina mi son svegliata,
oh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
una mattina mi son svegliata
ed ho trovato l’invasor.

Oh partigiano, portami via,
oh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
oh partigiano, portami via
che mi sento di morir.

E se io muoio da partigiano,
Oh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
e se io muoio da partigiano
tu mi devi seppellir.

Seppellire lassù in montagna,
oh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
seppellire lassù in montagna
sotto l’ombra di un bel fior.

E tutti quelli che passeranno,
oh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
e tutti quelli che passeranno
diranno guarda che bel fior.

200; bello il fiore del partigiano,
oh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
è bello il fiore del partigiano,
morto per la libertà!



中文歌词如下:


啊朋友再见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侵略者闯进我家乡

啊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来源:电影内容:百度百科
和歌词来源: http://www.tybbs.cn/bbs/dispbbs.asp?boardid=15&Id=1256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