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6-11 美: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威胁美GPS 迫使其升级!

(2009-06-11 10:54:00) 下一个
Zt:09-6-11 美: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威胁美GPS 迫使其升级!

  今年4月15日零点1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二号”第二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立刻引起世界关注。

  据了解,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二颗组网卫星,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它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卫星导航系统是现代军事的“太空眼”,没有它,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战略核导弹都将成为“瞎子”。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民生和国防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各国争雄的焦点。

  中国北斗登陆太空

  形成“四强争雄”

  中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引起美、俄、英、法等国媒体的极大关注。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打破了西方在太空信息领域的垄断,形成了美、俄、欧、中在卫星导航系统上的“四强争雄”格局。

  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开发,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明国,目前GPS系统有28颗卫星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中国民用车载导航系统基本被美国GPS所覆盖。

  继美国之后,俄罗斯在卫星导航发展上也奋起直追。“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于上世纪70年代由苏联开发,主要用于军事领域,1982年发射首颗导航卫星入轨。2001年俄罗斯与印度合作,将其升级为军民两用全球导航系统。目前,“格洛纳斯”系统完成24颗卫星的部署工作后,卫星导航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实现全球定位导航,定位精度将达到1。5米以内,“格洛纳斯”的定位精度比不上美国GPS和欧洲的“伽利略”,但抗干扰能力却是最强的,可以有效地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统被敌方干扰。

  欧洲各国对发展卫星导航系统也不甘落后。1999年,欧洲提出了建立“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经过长时间酝酿,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目前,欧洲各国已推出了30多颗卫星组成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精度比GPS高10倍,对物体的误差范围在1米之内。专家形象地说,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却能找到车库的大门。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升空,意味着中国成为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第4个掌握卫星导航的国家。美国《太空评论》认为中国的“北斗”可以大大提升解放军的精确打击能力。

  中国北斗登陆太空

  摆脱受制于人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大批轰炸机、巡航导弹猛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几乎万无一失地准确地命中目标。这些炸弹、导弹之所以都能够实现精确打击,是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美国的GPS。

  但遗憾的是英国、法国等美国的北约盟友却享受不到GPS的“精确优惠”,虽然同是北约,欧洲的飞机也无法享受到美国提供的“精确制导”。据了解,美国人用的GPS系统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供给各国使用的是精度不高的民用GPS,而精度准确的军用GPS只供自己享用。美国军用GPS的精度都是在1米左右,甚至1米以下,尤其它的第二代GPS投入使用,可以达到0。3米、0。2米。然而,美国为北约盟友提供的GPS的精确度限制在10米以外。欧洲各国觉得不能受制于美国,因此,他们联合搞起了自己的卫星导弹系统——“伽利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