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原创]对南海战略的回顾与前瞻

(2009-06-02 05:42:37) 下一个
#

一、中国海洋战略的两个方向

从地缘战略上看,中国面对的主要海洋方向有两个,一是东海方向,一是南海方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东海战略方向

在二战后期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向蒋介石表示,琉球群岛是日本当年用不正当的手段抢夺到手的,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中国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罗斯福提出把琉球群岛交给中国管辖。蒋介石思想保守,未对这一重要建议作出积极回应。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美国陆续将琉球群岛的各诸岛交给日本。

如果当时蒋介石哪怕只收下先岛诸岛,现在中国从东海前出太平洋的态势也会大为改善.琉球群岛尽归日本之后,东海完全被链状的日本岛屿封闭了,从海洋战略上讲,在东海方向中国是完全被动的.

2、南海战略方向

南海紧挨着马六甲国际航道,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从这一层面看,如果在经略南海上取得了主动,就平衡了东海方向上的被动.在东海方向已经无可作为的情况下,南海方向就成了中国可以作为的主要战略方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二、中国在南海方向上的尴尬局面

1、南沙群岛的主岛在台湾当局手中

与对琉球群岛的漠视相反, 蒋介石政权对南海主权十分重视, 1946年法国自动放弃关于南沙群岛主权的谈判, 蒋介石政权派遣军舰抵达太平岛, 树立石碑,宣示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日本在二战时曾经染指南沙群岛,1952年台湾当局与日本达成和约,其中明文规定南沙群岛归还台湾当局. 1956年, 台湾当局先后三次派遣舰艇编队巡弋南沙,并留下守卫部队长期驻守太平岛.

从这些史实和法理上看, 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是有充分说服力的,但拥有联合国席位的中国大陆在1988年之前未曾有过对南沙群岛宣示主权的实际举措,从历史渊源及法理上看,解决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2、五国六方共占岛礁的现有格局

除中国大陆和台湾当局声明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外,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也声称对南沙群岛或部分岛礁拥有主权,印度尼西亚未对岛礁声称拥有主权,但声称拥有5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对南沙群岛岛礁占有数量、占有质量的综合评定上看,前三名是越南、台湾当局、菲律宾。越南的岛礁占有数量大大超过其它五方,约29个,基本上遍布南沙海域,其中有4个岛,占有质量也比较高。台湾当局占有数量很少,但掌握了主岛太平岛,具有决定性意义。菲律宾的占有数量不大,为8个,但占有质量很高,含6 个岛、一个沙洲。

中国大陆控制着7个珊瑚礁,在占有数量、占有质量上均处于劣势。尤为不利的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当局控制的岛礁都在南沙海域的北部,在南部海域无一岛一礁。

三、1988年“3.14”海战后中国大陆在南沙问题上的失误

中国大陆是“3.14”海战的胜利者,但胜利者在海战后没有采取进一步的维护主权措施。在当年占领的几个珊瑚礁中,有的距离越南控制的珊瑚礁只有几海里,从军事角度看,应该驱逐这些珊瑚礁上的越军,尽量扩大岛礁占有数量。占领几个珊瑚礁后就止步不前,这种缩手缩脚的表现不是维护主权的姿态,倒像是对南沙群岛主权争议现象的认可,这一失误和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的失误如出一辙.至1988年中国大陆在陆地边界和越南已经冲突多年,为几座山打得认真认真、一丝不苟,在维护海上主权时却马马虎虎、不思进取,真应了百年前伊藤博文那句话──“中国又睡觉矣”。

反观越南,虽然在海战中失败,但从1988至1990年,持续不断地扩大珊瑚礁占有数量,累计达14个,加上以前占有的岛礁,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遍布南沙海域的东西南北。越南在占据南沙岛礁上的积极主动会在将来为其赢得经济上的回报。

在“3.14”海战后,中国大陆应该做的是进一步控制更多的珊瑚礁, 最好能控制南子岛、鸿庥岛、景宏岛,这三个岛距越南比距西沙群岛近不了多少,上世纪80年代末,越南的海空军作战能力很有限,如三岛被中国收复,越南是无力夺回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四、上世纪80年代末中、越、马、菲四国的海空力量概况。

1、中国海空力量

装备反舰导弹的驱逐舰、护卫舰40多艘,有一定的现代化攻舰能力,无防空导弹和制导反潜武器,在飞机和潜艇威胁下缺乏生存能力。

作战飞机几千架,只有轰6飞机能抵达南沙海域,但不能提供驱护舰所需的空中掩护。

2、越南海空力量

苏制别佳级护卫舰约5艘,排水量约1000吨,装备舰炮和反潜鱼雷; 1500吨级美制护卫舰1艘,装备舰炮和反潜鱼雷;1700吨级美制护卫舰1艘, , 装备舰炮;美制小型护卫舰2艘,排水量650吨,装备舰炮;苏制黄蜂级导弹艇8艘,排水量165吨,装备4枚SS-N-2反舰导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苏制和美制护卫舰均无反舰导弹,对中国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构不成威胁, 黄蜂级导弹艇续航力短,不能到南沙海域作战,且SS-N-2已经过时,在电子干扰下易失效.

米格23几十架, 高-高作战半径约900公里;苏22几十架, 高-高作战半径近700公里,能够抵达南沙海域,但这两种前苏联外销型战机航电设备简陋,无对海制导武器,很难对距离500公里以上的海上目标实施搜索和有效攻击.

3、马来西亚海空力量

英制护卫舰两艘, 排水量分别为2300吨和1250吨,装备舰炮, 对中国导弹驱护舰构不成威胁;瑞典制导弹艇4艘, 排水量240吨,装4枚飞鱼导弹;法制导弹艇4艘, 排水量230吨,装4枚飞鱼导弹.

马来西亚占据的珊瑚礁离本国较近,约250-300公里,导弹艇可到争议海域作战。马来西亚海军质量比越南海军高一些,在争议海域对中国海军具备一定的反制能力.

18架F-5E/F,高-高作战半700多公里,对海攻击能力比米格23和苏22稍好,F-5E/F可在南沙争议海域发挥一定作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4、菲律宾海空力量

1700吨级美制护卫舰4艘,装备舰炮;1500吨级美制护卫舰1艘,装备舰炮和反潜鱼雷;1200吨级美制护卫舰2艘,装备舰炮;排水量1000吨级美制护卫舰2艘,装备舰炮和反潜鱼雷;美制小型护卫舰7艘,排水量640吨,装备舰炮和反潜鱼雷;美制小型护卫舰 1艘,排水量650吨,装备舰炮。

菲律宾的美制护卫舰较多,大多是南越政权垮台后逃到菲律宾的南越海军舰艇,均为旧式,航速快的18节,慢的14、15节,仅从航速看就难以实施现代化海战,菲律宾海军的所有舰艇均无反舰导弹, 对中国导弹驱护舰构不成威胁.

菲律宾空军的主要功能是反暴动,有少量落后且老化的F-5A/B,对中国驱护舰构不成威胁。

菲律宾海空军从质量、功能上严格地说不是国防性力量,不能进行国家间的交战。

五、对上世纪80年代末南海战略的军事分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从军事角度看能够经略南海

在对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海军的舰艇的战斗力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突出表现在防空、反潜能力差,在常理上看,不能到超出岸基战斗机作战半径的中海作战。但另一方面,在南沙海域与中国有主权争议且在岛礁上驻军的越、菲、马三国均无潜艇,空中力量也很有限。在这种争议中的大国海空力量有所不足,争议中的小国海空力量更弱的情况下,经略南海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经略的原则是只要对方的海空力量对我方舰艇构不成有效威胁,我方舰艇就应该开到尽可能开到的地方宣示主权.

2、对越、菲、马三国区别对待

马来西亚占据的几个珊瑚礁都在南沙海域南端,可以先不理会.菲律宾所占岛礁中的6个岛是在1970和1971年占据,年头较早,集中在南沙海域东北部,1988年之前菲律宾与中国未曾有过冲突,也先不理会.越南所占岛礁处于南沙主体海域,且越南与中国在陆地冲突已经近10年,在海上因主权争议继续冲突是件很自然的事,因此应该乘“3.14”海战胜利之势收复大部分越南所占岛礁,并向南沙海域南部拓展.“3.14” 海战后止步不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当时的决策者对海洋战略茫然无知的表现。

越南没能占据南沙海域北部那几个引发“3.14”海战的珊瑚礁,却以此为契机在1988年一口气占领了大多位于南沙南部海域的10个珊瑚礁,形成了对南沙海域岛礁的大面积占领局面, 越南本是“3.14”海战战术上的失败者,后来却成为战略上的胜利者,完全是中国在南海战略上的失策延误所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90年代对南海的防务失策

除了扩大岛礁占领数量,以驱护舰在南沙海域进行不间断的巡逻是宣示主权的必要手段,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中等规模(10艘舰艇)的海军演习也是必要的,然而这些都没有做.

中国大陆在南海的不作为表现对其它主权争议国家来说是一种鼓励,1992年菲律宾开始就黄岩岛挑起事端,到了 1997年, 菲律宾海军居然毁坏黄岩岛上的中国主权标志,极其放肆.菲律宾之所以敢在黄岩岛上发难,是瞅准中国大陆面临台海危机,海上力量不敷使用,趁火打劫捞一把. 中国大陆因对海洋战略的长期漠视终于导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到爆发性挑战.

六、20年后中、越、马、菲四国的海空力量现状

1、中国海空力量

装备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直升机的驱逐舰、护卫舰约30艘,其中约12艘具有区域防空能力。另外仅装备反舰导弹的旧驱护舰仍有几十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海南岛起飞能抵达南沙海域中部,从西沙群岛起飞能基本覆盖南沙海域的“侧卫”系列(SU-27/30、许可制造的歼11)、歼轰7约300多架。

20年来中国的海空力量有了很大的改观.

2、越南海空力量

“别佳”级护卫舰和“黄蜂”级导弹艇仍在服役.后来增加的有“毒蜘蛛”级导弹艇4艘, 排水量400多吨,装备4枚SS-N-22反舰导弹; BPS-500级导弹艇2艘, 排水量500多吨, 装备8枚SS-N-25; “闪电”级导弹艇1艘, 排水量500多吨, 装备16枚SS-N-25; 10412型巡逻艇2艘, 排水量365吨,装备反潜鱼雷和红外制导近程舰空导弹.

后三级导弹艇的续航力在2300-3000海里,可到南沙海域作战,但与可载直升机的驱护舰相比,在搜索距离上处于弱势,直升机装备的近程空舰导弹对导弹艇是致命的威胁,因此大吨位导弹艇对较先进驱护舰的威胁是有限的.

空中力量主要还是原苏联时代提供的装备,120多架“米格-21比斯”,约40架“米格-23M”,50多架“ 苏-22”。1994年购买了12架“苏-27”,2003年购买了4架苏-30MK。苏-27制海能力有限,对舰艇威胁不大,苏-30MK有较强的制海能力,但4架太少,形不成持续的战斗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总体上看,越南空军的“侧卫”系列战机数量不足,在争议海域可发挥的作用有限。从规模上讲,“米格-23M”和“苏-22”是可以倚重的,但20年来越南未对此二型战机进行大幅度的航电升级,因此它们发挥不出应有的规模性平台战斗力。

评价:20年来越南在改进海空军装备上作了一定努力,但不得其法,没有实现质的飞跃。目前越南的海空军力量在南沙海域既不能同中国抗衡,也不能同马来西亚抗衡。

从20年前的基础来看,越南空军的底子更好些,应该走阿根廷的路线,以空军为重点,通过改装电子设备,把“米格-23M”和“苏-22”升级成能够准确搜索并攻击海上目标的二代半战机,在购买三代机上,应该突出制海能力,直接引进苏-30MK,不必引进苏-27.

在发展舰艇部队上,买导弹艇是按部就班的作法,聪明的选择是跨越式发展,直接买导弹护卫舰.越南已经向俄罗斯订购两艘猎豹级护卫舰,还考虑购买6艘基洛级潜艇.

3、马来西亚海空力量

德国造“卡斯图里”级护卫舰2艘, 排水量1850吨,装备8枚“飞鱼”MM-40导弹; 意大利造“海军上将”级轻型护卫舰4艘,原为伊拉克建造,因制裁转给马来西亚,排水量700吨,6枚意大利“奥托马特”反舰导弹,“信天翁”4联装舰空导弹,反潜鱼雷。1992年订购、1999年列装英国造“莱库”级护卫舰2艘,排水量2390吨,装备8枚“飞鱼”MM-40反舰导弹,反潜鱼雷,16单元 “海狼”垂直发射舰空导弹,载一架直升机;2006年列装MEKO-A100轻型护卫舰2艘,排水量1650吨,目前只有舰炮,以后将加装“飞鱼 ”MM40反舰导弹和“拉姆”防空导弹,可搭载一架直升机。1艘鲉鱼级潜艇,另一艘很快也将交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经过20年时间,马来西亚海军的核心力量由导弹艇转为较先进的护卫舰,有了质的提高,并且有了东南亚南沙岛礁争议国家中的第一艘潜艇,具备在争议海域和中国舰艇抗衡的能力。

空军的F-5E/F仍在服役, 1994年购买18架米格-29战斗机,1995年从英国购买28架“鹰”式教练攻击机, 1997年购买8架F-18C/D战斗机, 2003年订购18架苏-30MKM战斗机, 2007年开始供货.经过20年的时间马来西亚空军脱胎换骨,成为一支精干高效的空中打击力量.

如果其它争议国家的海军在南海礁、弹丸礁海域和马来西亚海空军对抗,那它相当于面对一支包含一艘中型航母的特混舰队。20年来马来西亚海空军的发展规划科学、脚步稳健,目前实力是涉及岛礁争议的小国中最强的,占据的珊瑚礁数量却不多,而且就南沙主权争议问题言行一贯低调,小国善谋,马来西亚的海洋战略令人高看一眼。在未来的多方博弈中如何伐交,对大国和小国如何打交道,马来西亚可能早已打好腹稿了。

4、菲律宾海空力量

陈旧的美制护卫舰部分已经退役,还在役的舰龄太大,舰况很差,出航率很低。1997年前后购买原驻香港英军的孔雀级巡逻舰3艘,排水量760吨,只装备舰炮和机枪。菲律宾海军仍无反舰导弹.

20年来菲律宾空军未购置任何喷气式战斗机,目前有F-5A/B战斗机十几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年间菲律宾海空军的状况可以用原地踏步来评价.

七、目前南海战略的军事分析

1、对潜艇威胁的前瞻和应对

马来西亚已经装备潜艇,越南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在南沙海域潜艇对驱护舰的威胁是比较大的.在西方国家的海军演习中,曾有过一艘常规潜艇曾经击败三艘驱护舰,甚至曾有过一艘常规潜艇突破美国航母的反潜警戒线.

假设未来5-10年间,中国在南沙海域可以投入20艘较先进的驱护舰和10艘潜艇,各争议国家共装备8艘潜艇,在这一对抗形势中中国没有控制局面的绝对把握.

应对潜艇威胁,中国可以采取三种措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是2艘建造排水量一万多吨,载10架左右直升机的直升机母舰. 直升机母舰是一种一专多能的高效费比舰船,除了载反潜直升机,还可以载预警直升机,使作战编队有预警能力;可作为编队指挥舰;换载运输直升机后就转变成直升机登陆舰;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时可以快速海运救灾物资和设备.

从长远看,中国肯定要穿过第一岛链,前出西太平洋,那里不乏核潜艇和先进的常规潜艇, 直升机母舰也有使用价值.

二是批量建造水上反潜飞机,水上反潜飞机可以停泊在海面上警戒待机,在支援补给舰(主要提供油料补给)的配合下可以长时间在南沙海域巡逻,大大增强舰队空中反潜的强度.

三是在南沙海域建立海底声呐监听网.

压制住潜艇的威胁,南海才可能成为中国海洋战略的“内湖”。

2、选定一个突破对象和突破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1988年,中国在经略南海上适宜的突破对象是越南,现在拿越南作为角逐对象不合适了,因为越南在南沙问题上的外交言行比较稳重,两国在其它方面有一些共同语言,还有经济上的合作.

有一个争议国家,海空军实力很差,对中沙群岛、南海群岛的胃口野心却不小,自90年代以来在黄岩岛上频生事端,各种政治、军事动作频繁,言行激烈,自古枪打出头鸟,这个国家非常适合作为中国经略南海的突破对象,它就是菲律宾。

突破口是黄岩岛,黄岩岛与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构成南海内的一条“小岛链”,护卫着中国的大陆架,中国经略南海的第一步就是确保“小岛链”的完整,因此敲定黄岩岛主权是势在必行之举。应该尽快派舰艇对黄岩岛展开不间断巡逻,在“小岛链”海域举行军事演习,高调宣示主权,然后在黄岩岛上建设人工设施。不要怕议论,对黄岩岛问题就是要高调;不要怕冲突,冲突来了更利于解决问题。

第二步是夺回中业岛、南钥岛、北子岛、西月岛、费信岛、马欢岛.一旦发生黄岩岛冲突,或发生其它可利用的事件,就乘机夺回六岛。

菲律宾和美国在南海搞联合军演,军事意义并不大, 菲律宾海空军提不起来,一旦在其本岛以外海域发生冲突,美国不可能替它出军舰、战机参战.中国填补南海的战略真空,对东亚的安全稳定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美国早晚会明白,与其跑到南海维护稳定,不如中国替它在南海维护稳定.一旦在未来的南海博弈中美国对菲律宾的支持有限或态度有变, 菲律宾将品尝哑巴吃黄连的滋味.

八、台湾在南海战略中可起重大作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台湾舰艇部队的规模和质量与德国、韩国的海军相当.目前拥有的仿“佩里”级、“拉斐特”级、“诺克斯”级、“基德”级均属比较先进的舰只,合计26艘。这样一支舰艇部队,围绕着台湾岛“专守防卫”,实在是大材小用,浪费资源.

“台独”思潮经历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约10年的宣泄亢奋期后,调门在岛内开始降低,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民众意识到“台独”不切实际,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未必符合华人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未必符合世界的潮流。如果台湾在确保南海主权上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那未来台湾在大中国内的地位必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台湾的政治家应该拿出大眼光、大智慧,把确保南海主权纳入两岸关系发展的框架中去,拓展台湾的政治前途和台湾人民的利益。

九、对未来解决南海问题的几点考虑

1、大陆、台湾合作必能掌握主动权。

两岸如在南海问题上合作,优势体现为二:一是两岸的总体实力强,二是台湾能大大加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方在南海主权上的法理优势.

合作方式可以灵活选用,既可以用大中国的方式,也可以用“一中共表”方式,前者更圆满,后者能更早地推出.

2、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对中国来说主要矛盾是解决南沙、中沙岛礁的主权归属问题,专属经济区的大小是次要矛盾。其它争议国家则对专属经济区利益看得很重,南沙的油气资源在其经济中的占比较大.各有所重为多方谈判提供了前提,南海问题各方早晚是要谈的,在谈判时中国对主权归属要据理力争, 对专属经济区面积则可以作一定的让步.

3、破解东南亚各争议国家的抱团策略

东南亚的几个争议国家抱团取暖,宣称不与中国单独谈判,对此应该用切割分化的策略和手段打破.先把菲律宾切割出来,以强硬方式对付;对越、马、文采取分化策略,文莱的专属经济区要求是易于满足的, 越、马在南沙问题上是有矛盾的,三国怎么会在谈判中铁板一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解决南沙海域北部的主权争议相对容易一些, 解决南沙海域南部的主权争议则难度较大.未来南沙海域南部问题的解决可能做不到十分完美,最低目标是拥有一条指向纳土纳群岛的岛礁通道.

4、尽量取得国际上主要大国的谅解

在解决南海主权争议的过程中,出现紧张局面是很自然的.对此可以借鉴印度谋划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经验,当时印度在战前取得了美国、苏联和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谅解。在南海主权争议上出现的动静再大,也大不过第二次印巴战争。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603042_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