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看看台湾人是怎样看上甘岭的(老贴回放)

(2009-06-09 19:20:09) 下一个
看看台湾人是怎样看上甘岭的

推荐 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中之聯合國軍
日期: 1952年10月14日 - 1952年11月25日
地點: 朝鮮半島
結果: 平手
起因: 領土變更
參戰方
聯合國:
南韓 澳洲 比利時 加拿大 哥倫比亞 衣索比亞 法國 希臘 盧森堡 荷蘭 紐西蘭 菲律賓 南非 泰國 土耳其 英國 美國
共產主義國家:
北韓 中國
指揮官:
聯合國:李承晚 馬克?韋恩?克拉克 范佛里特
共產主義國家:金日成 彭德懷
兵力 :
聯合國:60,000人200輛坦克300門火炮3,000架戰機
共產主義國家:40,000人496門火炮
傷亡 :
聯合國:25,000人14輛坦克61門火炮274架戰機
共產主義國家:11,000人

上甘嶺戰役是韓戰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英文稱為Battle of Triangle Hill。

目錄
1 第一階段
2 第二階段
3 評價
4 相關的文藝作品
5 注釋
6 參考文獻



第一階段
上甘嶺之役是小型山地爭奪戰,同時期還有白馬山戰役,第一階段的戰役從10月14日到10月20日。1952年10月,美國第8集團軍第9軍防守鐵原(Chorwon)、金化(Kimhua)一帶,10月3日獲知中國志願軍將要攻擊白馬山,6日,中國第38軍第114師第349團攻擊白馬山,7日,韓國第28團奪回陣地,8日誌願軍再度攻佔白馬山,第28團又在當夜裡奪下陣地,陣地多次易手。10月8日聯軍遠東指揮部批准第9軍實施「攤牌行動」,12 日聯軍開始炮擊與空襲。14日,美國第7師攻擊三角高地,15日美軍第31團第2營攻佔沙嶺和598高地,18日攻佔矛尖山,19日中國奪回矛尖山,20 日美軍第32團第1營攻擊矛尖山。志願軍據守山腳下坑道。美軍與韓軍各使用6個步兵營(志願軍戰史稱,美軍達到7個團17個營)。


第二階段
23日誌願軍開始攻擊矛尖山。11月1日誌願軍攻佔珍羅素高地。戰鬥雙方是朝鮮人民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對陣聯合國軍,即美國陸軍與韓國國防軍。戰役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屬於聯合國軍方面發動的「金化攻勢」(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嶺上泥土平均被美國空軍炸翻出至少3米,中國軍隊傷亡情況遽增仍堅守不退,美軍佔領了三角高地數周,交給韓國軍隊第2師、第9師,回到金化至鐵原原防區,三角高地最後失守,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守住上甘嶺上的中國軍隊15軍45師,全體嘉獎為上甘嶺英雄師,,其中597.9高地參戰部隊1個連,後分幾次增加兵力(但總兵力仍然不超過一個連),該陣地戰至11月25日僅剩6人.


評價
上甘嶺在中國戰史中被宣傳成為極具重要性的戰役。中國方面的資料指在上甘嶺戰役中大約2.5萬名美軍遭到殲滅,並宣稱1953年2月聯合國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因戰事不力,被解除職務,勒令退役。此役中方還塑造了中國第一狙擊手張桃芳在32天內射擊442發斃敵214名[1][2]。按照《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戰役於10月14日下午4時開始.參戰部隊為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第45師,後有15軍29師和12軍陸續協助防禦.火力為40門高射炮掩護兩個炮兵師共110門105口徑以上火炮.此戰40多天共發射炮彈40萬發(含小口徑火炮),聯合國軍出動美七師,韓第二.第六師,並有韓九師為預備隊.105以上火炮330門,共發射炮彈190萬發(最多一天發射32萬發),投彈5000噸

在美國的資料上,上甘嶺戰役被忽略不計為小型戰鬥。韓戰相關的回憶錄和個人網站少有提及,甚至在美軍戰史中,完全沒有「金化攻勢」這個名詞,只有「攤牌行動」,全役只動用了美國第7師和韓國第2師,上甘嶺的攻擊計畫純粹是小規模的反擊行動,美軍傷亡不大。根據狄克?艾可(Dick Ecker)發表于2001年8月份「VFW雜誌」的資料顯示,美軍在該戰役中損失393人。

聯軍遠東指揮部的馬克?克拉克(Mark Wayne Clark)曾表示:「我們一直沒有足夠的人員,而敵方充分的人力資源不但能擋住我方攻擊行動,更能確保自己小勝。」


有認為美軍發動上甘嶺戰役是為了減輕戰略地位更為重要的白馬山防禦的壓力﹐中國軍隊直到美軍將上甘嶺換防給韓軍後﹐才徹底佔領了上甘嶺。但此期間﹐美軍卻達到了拱衛戰略要地白馬山的戰略目的﹐韓軍第9師徹底粉碎了由中國軍隊「萬歲軍」38軍發起的對白馬山的圍攻﹐斃傷中國軍隊達1萬5千多人﹐自身傷亡尚不到4千人。白馬山陣地是1951年秋天聯合國軍發起秋季攻勢後﹐韓軍第9師從中國軍隊第42軍手中奪去的,那時42軍曾採用陣前潛伏的方式發起反擊,誰知剛一反擊得手沖上山頭,就被第9師的猛烈炮火所覆蓋。當時﹐第9師全力反擊﹐斃傷中軍主攻團423人﹐自身傷亡僅30多人﹐傷亡比例為1﹕14。隨後﹐第9師繼續與42軍展開拉鋸戰﹐最終徹底擊潰了第42軍的反撲﹐牢牢守住了陣地。這一次是韓軍第9師即擊敗中國軍隊軍主力第42軍之後﹐又一次大敗中國軍隊---「萬歲軍」第 38軍。韓軍第9師戰後被稱為「白馬部隊」,成為韓軍的榮譽部隊---首都師,該師的徽章也從此改為白馬圖案﹐該師參謀長樸正熙後來成為大韓民國總統。


相關的文藝作品
電影《上甘嶺》:由中國的長春電影製片廠于1956年攝製。影片攝製者意在突出中國軍人的犧牲精神和對和平的熱愛,從而進行愛國主義宣傳。其主題曲《我的祖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紅色經典歌曲。

注釋
^ 《解放軍畫報》2002年第八期:「張桃芳從1953年1月29日開始當狙擊手到5月25日止,持續時間為3個月零26天。除去集訓、開會等活動外,實際射擊時間32天,耗彈442發,斃敵214名。」
^ 韓戰中國第一狙擊手張桃芳戰績剖析

參考文獻:
徐焰,《第一次較量──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歷史回顧與反思》,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
楚春秋,《百戰將星──秦基偉》,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7年
Flanagan, E. M., Jr. The Rakkasans: The Combat History of the 187th Airborne Infantry, Presidio Press, 199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