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雨绸缪看日元之未来走向,静观其变待建立其贬值长仓 (美国篇)

(2005-10-11 15:40:28) 下一个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和美国的美元汇率 冷战的结束, 前苏联的解体, 中国过去20余年经济的长足进步以及欧元的诞生都使得美国在不断地调整它的全球战略。 美国在地缘上不断加强对中亚和中东的控制, 对于这两个地区的控制,除了石油以外, 也可以有效地对中国形成战略钳制, 对前苏联形成战略分割, 当然也可以通过对石油的控制迫使欧元区就范。 而在对中国的控制上,除了军事上的战略控制和钳制以外, 经济上的控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战略步骤。当然, 意识形态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我们将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探讨。 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和经济上, 日本一直就是美国在远东的最主要的战略基地。当然这里面包括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合作和对抗。 但从大的一方面来讲, 日本确实是美国的一枚在远东的重要的棋子。 从上一世纪的最后十年开始, “中国威胁论”一直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 而布什上台以后更把克林顿时期拟定的中美的“战略伙伴关系”更改为“战略竞争对手”。 前苏联的瓦解使得现今世界上只剩下两个大国:美国和中国。美国正越来越把自己看做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中国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在过去二十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更使得中国在当今世界的综合排名上隐隐有超跃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俄罗斯、法国、英国,以及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号经济巨人日本和德国。虽然量化的分析很难有效成立,但一般意义上都可以认为俄罗斯、法国和英国在其全球作用、财富和影响上都在走下坡路。日本和德国虽然非常富有,但由于二战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转为政治实力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 对于这个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对手, 美国朝野都在努力的从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限制和施压。一个最明显的事例就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和处理的方法。另外,美国正有计划地在中国周边的中亚、蒙古、东南亚、印度等战略要点营造遏制与包围中国的战略态势。 同时以美日军事同盟为依托,在亚洲西部扩大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影响范围,企图从东、西两头并进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美国还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五对双边军事联盟,即美日、美韩、美泰、美菲、美澳联盟,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中国周边马蹄形地缘战略带正成为美国布局投子的主要区域,包围中国之势昭然若揭。当然, 这些仅仅是军事上的一种战略步骤, 分析员如此长篇雷度并不想在军事上给大家一个详细的介绍, 只是希望从军事上的分析能让广大的读者一个比较明晰的中美关系的认识以及美国未来亚太地区的战略考虑。因为, 除了军事上的战略压制以外, 经济上的干扰和牵制也是同样重要的一个方法。 但在这一方面由于中美双方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显得更为复杂也更难控制。 一方面, 美国想抑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人工成本高, 而使得物美价廉的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中国造轻工产品成为普通美国人最迫切需要的日常消费品。美国的消费市场对来自于中国的廉价可靠的进口商品有着巨大的商业依赖。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在上世纪末, 本世纪初陷入衰退以后更见如此。 这也是美国在 9。11 以后, 布什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有所改变的很重要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美国从对华贸易和对华投资中可以获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 中国的经济发展又使这有可能孕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未充分开发的市场。从可口可乐、柯达胶卷到波音飞机,其市场容量均是别国所不能相比的。2001年在中国售出的可口可乐达130亿罐,平均每个中国人喝10罐。柯达胶卷目前在中国已拥有超过8000家连锁店,已成为柯达最大的海外市场。波音公司迄今已卖给中国超过400架客机,未来几年中还有近百架订单。试想,如果中国全部改买欧洲的客机,波音公司要裁员多少?中国wto的加入,美国更把中国列入其“21世纪国家出口战略”的首要目标。在服务贸易中极具竞争优势的美国公司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大举进入中国的金融、保险、电讯、运输、会计、律师、医疗、影视等市场。连美国的农场主也作好了大量出口其农产品的准备。 可以想象, 这样庞大的市场和经济收益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想象对中国的经济进行压缩和控制的难度和复杂性。 因为,大部分的商业投资来自于商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 但美国政府有不愿意看到中国经济更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wto 固然将庞大的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但实际上也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投资市场和产业市场更容易吸纳更多的国外的资金和技术。 资本是唯一逐利性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美国政府能做的也许只有两件事: 第一: 迫使人民币升值 第二: 为中国制造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大致地看到, 人民币的升值就其本身来说对目前美国的经济复苏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因为这将使得到达美国的中国产品的价格更高,从而更加抑制美国的消费。 当然, 另外一种观点就是由于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主要是一些低端的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这类产品的消费弹性很差,即使价格上升,它的消费量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 如果占美国低端市场70% 以上的中国产品的涨价可以人为地制造一定的通货膨胀以有效地防止美国通货紧缩现象的发生。到目前为止, 通货紧缩已经是美国包括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很大的经济难题。但分析员认为, 除此以外还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 1. 可以有效地限制国外资本进入中国, 因为投资, 特别是国际资本的投资将使得中国未来的产业竞争力, 资本竞争力更加强大, 而且, 从某种程度上讲, 国际资本的总量是有限的, 投资于甲国家的资本增多, 相应的就会减少乙国家的投资。 但如果人民币能够升值, 一种在政府计划下的突然升值,则海外资本对投资于中国的吸引力将会相应的减少, 因为现实意义上产品的海外竞争力就会降低。 2.如果人民币允许和美元脱钩, 则未来美国在使用汇率政策方面将更加灵活和不受限制。 分析员在以前很多的文章中已经一再强调和指出从2002年开始的这一轮美元贬值, 特别是对欧元的贬值并不是因为美国的经济从总体水平上较欧洲更差, 或者欧洲比美国更好, 而是美国希望通过一个弱势的美元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全世界的经济资源来帮助美国更快的度过经济萎缩期, 而这种对全世界资源的剥削和利用必然会引起其他主权国和经济实体的反对。 从实际的走势上, 我们也可以看到, 美元的后两次大的贬值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触发点。第一轮的贬值美元对欧元从 1欧元等于0.85 开始下跌到 1欧元等于 1.00左右, 而1美元兑日元也从 135.00 下跌到 115.00左右。 这轮行情的美元跌势可以说是欧洲各国和日本比较主动的一次让步。 但第二轮的美元贬值特别是对欧元的贬值就不是那样容易, 欧元/美元在 1.0 的平价大关足足盘恒了 5个月, 最后美元的贬值的触发点是美国现任财长斯诺的上任, 关于这一点, 分析员在当时的“美国新财长和未来美元走势”中已有详细论述, 不再重复,当时我记得很巧合的是该文成文以后不到 8 小时, 美元就开始暴跌, 从 1.02 一直跌到 1.1085 为止。 应该说, 当时斯诺的上任是布什给欧洲各国的一个极为明确的政治信号, 也就是要求欧洲各国必须积极配合美元贬值, 我不惜以更换财长为代价, 你们也必须配合。 但第三轮的美元贬值就比较艰苦, 这一轮贬值一直到美国的对伊战争的结束才爆发, 在此之前, 欧洲各国不愿意美元进一步贬值, 以种种方式反对美元贬值, 甚至包括对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支持上, 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发出了二战以后第一次明确的反对美国进行对伊战争的声音。 但结果是美国在对伊战争中取得的决定性的快速胜利在世界面前充分显示了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军事强国所拥有的强大的军事实力, 加上美国成功的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 最后, 欧洲各国被迫再一次大规模让步才有美元从 1欧元兑1.05 在 20天内暴跌 1400点到 1欧元兑 1.1935。 在此期间, 欧洲各国的政治家门还高呼欧元符合她的内在价值, 欧元的升值是合理的。 只有欧洲的工业家门一再地大吐苦水。 为配合美元的贬值, 欧洲央行甚至推迟了欧元的降息。 为了美元的贬值, 美国政府可以说是费尽心机。 但结果是美国可能只享受到了美元贬值好处的一半, 其余部分为中国所获得。 在2002年全球经济处于如此的衰退时, 中国2002年的出口增长了超过 25个百分点。 不为其他, 只因人民币实施的是和美元的联系汇率, 人民币就是美元, 美元就是人民币, 美元贬值, 人民币也跟着贬值, 美国希望同过美元贬值得到的好处人民币一股脑儿全部得到而且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而这恰恰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 还有的就是, 由于人民币和美元挂钩, 因此, 美国无法迫使日元做大规模的升值, 因为,这会影响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币值关系。这样的结果也就是在美国政府的眼里整个亚洲的经济发展会失去平衡。 日本和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会处于一个很不利的位置。 3. 分析员认为, 美国政府当然希望中国政府能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有所让步, 但分析员相信就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了解, 包括美国财长斯诺的亚洲之行的效果不可能不会不在事前就有一个很好的评估, 但斯诺依然如期进行他的中国汇率的亚洲之行我相信可能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分析员在这里想提醒广大投资朋友的是随着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声音已经越来越不容人忽视, 不管在亚洲或者是整个世界。 2002年日元距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贬值的停止,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政府在日元冲上130以后的强硬的政治干预。 日元的贬值对于整个东南亚经济的冲击是无可比拟的, 但唯有中国的声音是最有力和不容轻慢的, 但设想一下, 如果中国政府在全世界的压力下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强烈要求下依然不愿意将人民币升值或者和美元脱钩,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日元再一次大规模地贬值, 中国政府这个最有力的声音还会在日元贬值到 135时就发出严正抗议吗? 而如果没有中国的反对, 在整个亚洲, 还有谁能够阻止日元的无理贬值。 因此分析员认为, 以美国政府和斯诺本人的智商, 他们理应想到中国政府应该在人民币的升值方面的态度和最终结果, 但斯诺依然要完成他的亚洲之行, 碰巧的有是日本政府率先提出了人民币升值论, 其中蕴含的政治和经济的阴谋大家应该在上面的分析中有所了解。但在这个层面, 美国和日本本身的想法和算盘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出发点是为了美国经济和总统竞选经济问题找一个借口, 日本我个人认为就是及早埋下一个伏笔, 你人民币升值最好, 如果不升值, 我就到美国爸爸哪儿告个御状, 要求允许日元贬值。 二:培养中国的竞争对手 从一个战略的角度来讲, 如果无法有效地抑制对手的发展, 那维持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以避免一种力量的单极发展将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关于这种方法的使用古已有之, 有一定政治经验的人都不会陌生。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整个亚洲的情况,在中国的周边能够有效对中国形成经济牵制又能够为美国所用的可能只有两个国家, 第一个是印度, 第二个就是日本。 印度的人口和中国相仿,而英语是印度的官方用语之一, 因此在语言上也没有问题。 印度从政治体制上来说是一个民主国家, 因此在政治语言的使用上和美国也比较容易接近, 印度还有比较健全的司法和金融制度。 这些都给印度的经济发展一个比较好的软环境。 印度的软肋就是对外资的利用上欠缺, 而且印度的基本建设和基础工业相当的薄弱, 在这些方面印度明显的处在中国的下风。 印度目前来说, 在新兴的软件和生物制药行业方面领先于中国, 印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软件出口国家, 每年为印度挣得大量的美元贮备。 印度自1991年在拉奥总理开始实施经济改革以来,GDP已连续10余年保持了6%的高增长速度 10年改革之功为印度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据最新统计,印度外汇储备已超过450亿美元。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自1980年以来,印度就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印度的地域上来讲,印度洋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通和石油输送纽带,历史上不少西方战略家都公认,“五把钥匙锁住世界。”印度洋就抓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三把。美国海权论鼻祖艾尔弗雷德·马汉曾断言:“谁掌握印度洋,谁就把握住了整个世界。”其中印度正像一艘巨大而又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前出印度洋纵深1600多公里,是扼守印度洋的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冲。因此,对于一心想确保21世纪全球优势地位的美国, 印度无疑都是它们战略大棋盘上的重要棋子。从实际的美印关系上来看,2000年3月,印美两国签署了《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的框架文件,决定建立“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设性、经济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关系。“9·11事件”后,印度对美国的反恐战争给予了迅速和全力的支持。美国政府随即也解除了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对印度实施的经济和军事制裁。印美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发展。但美国的印度的经济和军事的支持有两个和致命的因素, 第一就是印度在基本建设和基础工业方面的薄弱限制了印度在短时间内对全球投资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因为基本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周期太长, 而就资本本身来说有是完全的商业行为, 是完全以逐利为最高目的。 因此, 目前阶段, 美国对印度的支持最多的主要体现在军事领域, 因为这是属于国家意志的范畴, 不受资本的逐利性的限制。 另一方面, 印度的人口和他的独特的意思形态以及他的战略纵深和印度那如剑般深入印度洋的版图结构同样也对美国的海上利益形成相当的压力,把印度培植成一个新的经济大国,也并不是美国乐意看到的。 因此, 总体来说, 美国不可能在现阶段从经济的角度通过扶持印度来平衡中国, 可能更多的考虑是一种军事上的利用以造成对中国的压迫并迫使中国将更多的战略资源向西部转移以导致中国在能源, 资源, 人力, 资本上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的降低来从整体上影响中国的经济整体布局和发展的速度。 回过头来, 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 从前面的分析中, 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点那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整个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深入到了日本的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 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 日美之间的关系我想借用布什总统在2002年2月份访问日本时的一段讲话来形容“在过去的50年中,日美两国建立了近代史上少见的牢固的同盟关系”。 这种同盟关系的建立当然一方面是日本本身在整个远东的特殊的战略位置但实际上更进一步的是日本本身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日本90%以上的资源依赖进口,而全部的航线又都在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威胁与控制之下。 因此, 日本对于美国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不得已, 非愿为乃不得不为之。 而对美国来讲, 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在战后全方位地帮助日本重建也是因为日本在美国政府的眼里就像孙悟空和如来佛的关系, 这也是日本在面临日美关系的重大冲突时总会作一定程度的退让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日本视美国马首是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当然, 除此以外, 日本的基础工业和基本建设更是不能和印度同日而语。 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拥有快速发展经济的所有条件。 而且, 最重要的是从90年代日本经济步入衰退一来已经经历了长达13年的调整, 从调整的幅度和时间上来讲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条件来进行一次大的经济反转而并非简单的反弹, 从这一点来讲, 日本的资本市场, 产业市场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我们也可以看到, 从90年代末开始, 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减弱, 其矛盾的根本原因本来一直集中在日本市场对美国的开放度, 作为第二大经济帝国, 日本一直对美国保持着贸易顺差, 美国产品想进入日本的难度很大。美国从政府到企业都在积极向日本施加压力,大力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但这种冲突在进入21世纪以后基本上就消失了, 美国方面甚至对续签有关贸易协定也不再热心,取而代之的是包括福特和克莱斯勒等美国公司通过部分收购而向日本企业和市场积极渗透。日本市场已经不攻自破,这是日本经济出现危机和日本企业陷于困境的结果。 另外一面就是美国从对日本的态度从上世纪末开始就不断地由施压更转向担忧。从1992年到目前来看,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平均只有1.0%。此外,银行坏帐和企业亏损是日本经济十分突出的问题。日本经济的衰落使得即便日本市场得以开放,日本也不会成为能够吸收美国产品和服务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美国前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在他在任期间的一次世界银行年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就明确表示了对日本经济的担忧,并且敦促日本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日本经济获得真正的增长。而在2002年布什的访日的讲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布什对日本经济的态度和希望, 布什在他的讲话中把支持小泉首相推行的经济结构改革放在此次访日的最重要位置。经济问题成了影响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日本经济不能起死回生,日美同盟关系就可能崩溃。布什的讲话一语道破了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国应该具备的经济实力, 一个没有经济实力的日本是无法真正成为美国的有力同盟来在经济上限制中国。从日美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因素 1. 美国资本开始通过收购的方式渗透入日本的产业界 2.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十三年的调整以后已经具备了极高的投资价值 3. 日本经济如果不能很快复苏, 日本将无法继续完成在经济上牵制中国的任务。 而一个贬值的日元将使得 1. 日本产品在美国的价格将更加低廉, 因为, 日本产品大多集中在高端, 因此, 需求弹性较大, 应该能够通过降价来刺激美国的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能力。 2. 美国的产业界通过收购方式渗透日本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成本将更加低廉。 3. 贬值的日元对全世界的资本都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资本的转移和转移资本的产业结构(由于日本的产业结构一直集中在高端)都会对中国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为, 在一定的时间内, 资本的总量将是有限的, 特别是高科技产业资本投资方向的转变更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竞争力带来明显不利影响。而这恰恰完全符合美国试图控制中国的战略意图。 回过头来, 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 从前面的分析中, 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点那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整个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深入到了日本的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 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 日美之间的关系我想借用布什总统在2002年2月份访问日本时的一段讲话来形容“在过去的50年中,日美两国建立了近代史上少见的牢固的同盟关系”。 这种同盟关系的建立当然一方面是日本本身在整个远东的特殊的战略位置但实际上更进一步的是日本本身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日本90%以上的资源依赖进口,而全部的航线又都在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威胁与控制之下。 因此, 日本对于美国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不得已, 非愿为乃不得不为之。 而对美国来讲, 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在战后全方位地帮助日本重建也是因为日本在美国政府的眼里就像孙悟空和如来佛的关系, 这也是日本在面临日美关系的重大冲突时总会作一定程度的退让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日本视美国马首是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当然, 除此以外, 日本的基础工业和基本建设更是不能和印度同日而语。 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拥有快速发展经济的所有条件。 而且, 最重要的是从90年代日本经济步入衰退一来已经经历了长达13年的调整, 从调整的幅度和时间上来讲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条件来进行一次大的经济反转而并非简单的反弹, 从这一点来讲, 日本的资本市场, 产业市场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我们也可以看到, 从90年代末开始, 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减弱, 其矛盾的根本原因本来一直集中在日本市场对美国的开放度, 作为第二大经济帝国, 日本一直对美国保持着贸易顺差, 美国产品想进入日本的难度很大。美国从政府到企业都在积极向日本施加压力,大力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但这种冲突在进入21世纪以后基本上就消失了, 美国方面甚至对续签有关贸易协定也不再热心,取而代之的是包括福特和克莱斯勒等美国公司通过部分收购而向日本企业和市场积极渗透。日本市场已经不攻自破,这是日本经济出现危机和日本企业陷于困境的结果。 另外一面就是美国从对日本的态度从上世纪末开始就不断地由施压更转向担忧。从1992年到目前来看,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平均只有1.0%。此外,银行坏帐和企业亏损是日本经济十分突出的问题。日本经济的衰落使得即便日本市场得以开放,日本也不会成为能够吸收美国产品和服务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美国前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在他在任期间的一次世界银行年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就明确表示了对日本经济的担忧,并且敦促日本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日本经济获得真正的增长。而在2002年布什的访日的讲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布什对日本经济的态度和希望, 布什在他的讲话中把支持小泉首相推行的经济结构改革放在此次访日的最重要位置。经济问题成了影响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日本经济不能起死回生,日美同盟关系就可能崩溃。布什的讲话一语道破了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国应该具备的经济实力, 一个没有经济实力的日本是无法真正成为美国的有力同盟来在经济上限制中国。从日美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因素 1. 美国资本开始通过收购的方式渗透入日本的产业界 2.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十三年的调整以后已经具备了极高的投资价值 3. 日本经济如果不能很快复苏, 日本将无法继续完成在经济上牵制中国的任务。 而一个贬值的日元将使得 1. 日本产品在美国的价格将更加低廉, 因为, 日本产品大多集中在高端, 因此, 需求弹性较大, 应该能够通过降价来刺激美国的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能力。 2. 美国的产业界通过收购方式渗透日本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成本将更加低廉。 3. 贬值的日元对全世界的资本都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资本的转移和转移资本的产业结构(由于日本的产业结构一直集中在高端)都会对中国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为, 在一定的时间内, 资本的总量将是有限的, 特别是高科技产业资本投资方向的转变更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竞争力带来明显不利影响。而这恰恰完全符合美国试图控制中国的战略意图。 另外, 我们从本次美元贬值的深层原因分析上也已经发现美元的贬值并不是美国经济在总量规模上或者经济数据上不能维持一个比较强势的美元, 而是希望通过汇率政策来利用全球经济资源来缩短美国的经济衰退期。 因此, 从经济实力上说, 美国应该可以承受美元对日元的升值, 也就是日元对美元的贬值。 因为, 日元贬值给美国带来的经济伤害, 美国很有可能通过对欧元的贬值来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因为, 由于欧元的产生, 美国在可能的程度上, 一定会尽量地利用欧洲来化解美国的经济压力和经济困境(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察看“美国人的算盘, 欧洲人的帐”一文)除非欧洲确实无法承担, 就像这一段时间美元对欧元的升值一样, 因为如果美元一味地对欧元保持弱势, 欧洲经济很有可能直接崩溃而失去任何的未来的利用价值。因此,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很有可能出现美元对日元保持强势而对欧元保持弱势的反向走势。这种反向走势在近期已经初现端倪, 当然, 在方向上是美元对欧元升值, 对日元贬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