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济学在中国的尴尬(三)

(2010-03-15 12:27:32) 下一个



一段传奇。

10月13日,小虎在北京得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纳斯(MUHAMMAD YUNUS)及其创立的格拉明银行(GRAMEEN BANK)。

小虎忽略了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S.Phelps)。

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总是把游泳圈投给已经上了岸的人,而对还在水中挣扎的年青人不闻不问。

菲尔普斯教授早在70、80年代就已经功成名就了,在获奖前他已经得到了一切,而他的获奖是早晚的事。

美国人得到诺贝尔奖难道还是新闻吗?

而尤纳斯和他的银行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对中国经济学界却有完全不同的涵义。

这是纯粹的草根的胜利,是孟加拉这个贫穷而多灾多难的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而在她的不远处,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正艳羡地发出啧啧声,用力地搓动着他肥大的双手。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在介绍穆罕默德-尤纳斯获得二OO六年度和平奖的理由时指出,这位经济学家和他所创建的格拉明银行“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孟加拉乡村银行充分说明,哪怕是最贫困的穷人也可以努力促成自身的发展。

这种模式,适用于各种文化和文明。

对那些在压迫性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挣扎的妇女来说,小额贷款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解放性力量。

只有在绝大部分人口都能摆脱贫困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

尤纳斯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学家。

他于1969年在美国的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69年至1972年在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

之后回到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1974年,当时年仅34岁的尤纳斯已经是CHITTAGONG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这一年他带领他的学生去孟加拉一处被饥荒饿死了上千人的农村地区考察。

在那里,改变尤纳斯一生的时刻到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