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窥

唱着“东方红”长大,过着“社会主义好”的日子,勤勤恳恳工作,穷得只有“毛泽东思想”,又碰上“摸着石头过河”。岁月无情,过上清闲的退休生涯,跑到海外,看看西洋景,似乎天下乌鸦一般黑,听听还是有些不一样,想想我是否由“聪明”变成“愚昧”,忍不住当起“二贩子”。
正文

陌生而敏感的话题——宗教

(2009-05-20 13:24:48) 下一个

陌生而敏感的话题——宗教

宗教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精神活动並不局限于宗教。放眼世界各种宗教的当前状况,他们的论调依然要精神与物质挂钩,但,我们不能避而不谈。

宗教到底使人变强还是变弱?使人变善还是变恶?使人更具智慧还是更蠢?现今包括佛教在内的一切宗教更加“人性化,一个人类组成团体和它的教义统制和主宰善人升天恶人落地梦幻,不过在利用人类弱点和幼稚的一厢情愿的美好意愿,必须对以上问题作出更加理性包容和自律进行超教义的思考沟通和探讨。

 

复活节应朋友的热情邀请,生平第一次踏进了多伦多北约克的一所教堂。容纳好几百人的大堂座无虚席。聆听者大多为中年少量长者,严肃虔诚投入的信徒。面对台上几十个身着圣装的唱诗班、琴声、视频、音响非常现代化。牧师和传道人都是华人,据说都是有学问的中老年,着装正宗规范,操着流利的华语讲道,恩赐、圣歌十分流畅动听。恩典、真理、生命全部根据圣经福音内容编排,向信徒展示耶稣基督曾经到人世,生在马槽,长于贫穷,受苦困难,奔波传讲天国信息,钉在十字架替罪受死,死后又复活,向人类彰显永生之道。音乐、圣诗(歌)令人神往。圣饼、圣酒(天主教称“圣体圣事”,其仪式叫弥撒。东正教称圣体血。新教叫圣餐。据《新约》记载耶稣同使徒们进行最后晚餐时对饼和酒进行祈祷,分给他们,并称其为自己的身体和血。说是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并让后世门徒都这样做以纪念他。具体仪式各派不相同,一般由主礼人《神甫或牧师》对面饼和葡萄酒进行祈祷,然后分给正式使徒领食。基督教认为,经过祈祷的面饼和葡萄酒就是耶稣的肉和血,教徒领食后便洗尽了自己的罪,获得了耶稣的生命),这是何等的爱?信徒们感恩不尽,我正在犹豫想伸手去接,朋友友情提醒,未经受礼,不可以接这最为宝贵的赏赐,得这份赏赐,信则永生。噢,原来如此。布道非常成功。参加崇拜的信徒个个都掩饰不住兴奋的喜悦,感谢赞美主的恩典。

好奇、新鲜的场面只是在电影里见过。牧师传递的丝丝细语,沁入心田,填补了心中的空白,令人感动不已。原来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居然展现在眼前,此情此景真是不可思议。

面对宗教的诱惑、惊喜、惶恐、困惑,似乎并没有人逼着你去做什么,因为这不是单纯的信与不信的选择,也不是善与恶的甄别,而是完全决定于你自己是否需要。其实教堂在加拿大已经脱离了浓重的宗教色彩而变成了一种温暖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

很多华人移民到了异国他乡,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英语又不好,学历不被承认,找工作要当地经验,没有工作哪来当地经验,没有当地经验又找不到工作,如此恶性循环不是走进了死胡同么?泱泱中国,堂堂名校硕士、博士或事业相当有成的白领,只得沦为端盘洗碗工、油漆工……磨难和挫折,严重打击了出国时追逐的淘金梦,转眼成空。壮志未酬的失落、孤独,逼得走投无路,偶遇早来的同胞总是不由自主地聊上几句,成为见面熟,由于彼此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挥之不去的亲切感,就想构筑中国传统“熟人社会关系网”,也企盼“他乡遇故知”的好运。确是这样,在满目金发碧眼或黑皮肤或包头巾的人流,如果出现东方面孔,总会觉得亲切,就这样多少会认识一些同胞,一来一往间就会发现其中不乏信徒的相亲,他们帮你英文翻译还会经常邀请你搭便车周日教会活动、烧烤聚会或晚餐,又认识了更多的人,他们中什么层次的都有,硕士、博士和新来的留学生,有做小生意的老板,也有已得到身份安居的难(移)民。他们大多都很善良,性格随和,乐于助人,容易交往,对人生、挫折、苦难、婚姻家庭、孩子教育等等,都看得比较透彻和达观。这些老插队有的曾经得到过教会的帮助,他们就极力主张你进教会,教会的一站式服务也深得人心。教会自然也就成为期待社会化和相互帮助的最方便的来源之一。事实上,教会不仅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和连接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纽带,而且在嫁接社会关系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社会补偿作用。在加拿大的新移民对宗教的热情,也许主要不是因为人生观,价值观的突然改变,更重要的是它成了自己社会参与的标志和象征,也是重塑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主要途径。

去教堂的次数多了,去教堂的人数更多了,很多人受洗了,华移民需要教会欢迎,个人教会双赢,这是最自然且必然的美好结果。根据加拿大国家统计局最近对加拿大华人全面调查的报告;在加拿大共有101万名华人,走进宗教门槛的华人占总人数的比例是,佛教14%;天主教14%;基督教9%。华人信教人数已占总人口的37%,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加东地区华人基督教会有167个,基督教机构54个。这个信徒比例和众多华人教堂和机构已经说明问题,华人信教仿佛成了一种选择。在西方,宗教势力无处不在,世俗与宗教并存。美国60%的人有信仰,只有3%自称不信教。各种闻名于世的主要宗教在美国都有其代表。全世界22亿基督徒,年增长率1.38%成了世界增长最快的宗教之一。

信仰并不是什么坏事,传统宗教一直被认为传统社会价值的维护者,对社会有某种促进意义。只要大家有个某种共同标准,订个规划,并按此执行,社会定会稳定,人类社会才会发展。这个标准应该由世俗的法律和非世俗的宗教信仰共同来制订。1999年逝世的英国上议院大法官邓宁勋爵有句名言:“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就没有法律”。可见宗教在正义的天平法码上有多重要。中国尽管现在趋势很好,但也有很多问题。其根源是老一代给我们定下一个“正确信仰”,这个信仰现在国内几乎被或将抛弃,在海外华人已经全面抛弃,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信仰危机,再加上世俗法律也不完善,所以才会造成很多华人来到加拿大就忙着拥进教堂。

在多伦多的华人,几乎很少没有碰到给你传福音劝你入教的人,有的甚至遂户拍门传扬他们的信仰,热心非常。我不信教,刚刚参加一次活动,也是出于好奇,试图用旁观的眼光去观察、了解和理解很多华人移民来加后急于信教现象。

一对老夫妻,来加很多年。他俩生性温和却也平易近人,非常善良,为摆脱孤独经常参与信教朋友的活动,男是搞工程技术的,共产党党员,本来不信教。但在已经信教朋友的熏陶下,或许其它缘故,喜欢把自己融入到某个团体而自己不落单等等,夫妻双双受了洗礼。共产党员信教我已经遇到了好几个,见怪不怪了。说过老年人上教堂的表象,下面说年轻人,在中国一般都有很好的工作,但在这个正转型的国家,他们担心被裁员,也担心自己的儿女面临激烈考试竞争中能否进入大学。所以移民来到加拿大,人生地不熟,来了一年多,至今没有正式工作,也不会英语,那种凄酸和无奈,难于言表,为谋生想解脱困境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接受朋友的指教——去教堂。不是基督徒的张姗,现在已经成为国语(普通话)浸信会新人小组的固定成员,由同胞接送。她说:参加教会使她感到自己好像已经成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谈到初来谋出路时,感慨地说:她好像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瓶子里,如果不会语言,就不知所措,现在最迫切的是学好英语,先找一个办公室工作。而她的在中国政府当公务员的丈夫已变成了一个勤杂工。

还有中国“那个事件”跑出来的远至明博士,现在可能已经是基督教会较上流人物,遍传福音,最近推出的电视专题片“福音”DVD,由序曲、降临和恩典、真理、生命、呼唤四个专集组成。把圣经四福音内容向人们展示了上帝对人生的永恒应答。从他的布道信息透过神在他个人生命的奇妙,作为如何改变他生命的见证,呼召很多要信或初信的人决志。但是,通过这样的布道而获得对人类和宇宙终极问题的答案,能让所有的人接受么?其实这是个哲学最基本问题,宗教也好,科学也好,都在找这样的解释。科学正在进步;还在无穷无尽的求解这个问题,而宗教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但这样的答案无法让世界所有的人信服,也许基督教的目的并不是让所有的人信服,而只是让来信仰它的人获得一种心灵的安宁和寄托。

 

跃进中的中国宗教信仰

 

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20072月份发表的“现代中国人宗教信仰调查”表明,中国信仰宗教的人约有3多亿人,而且年龄趋向年清化,与洋人正好相反。但更让人震惊的是中国人的信仰对象。虽说信仰正统宗教的人数,占信教总人数的67%,仍为多数,但表示相信各种“民间鬼神”的也高达26%。这就是说,在中国,“鬼神”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成了人们心灵的支撑。前不久传出来的另一份调查更意味深长。这份以地方900名党政干部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人相信风水、相面、托梦等迷信现象。因此才出现了建筑开工前找风水先生,要走仕途的人找算命的现象。更有一个6年时间疯狂敛财3200余万元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信佛的原市长徐国元。该人最大的敛财特点就是家里常年供奉着“神龛”,烧香拜佛。每次收到钱款,他都要在“神龛”下面放一段时间,以求保佑。他家隐匿赃物的箱包也极有“讲究”,四角各摆放一捆钞票,中间放置“金佛”或“菩萨”,以求“四平八稳”。显而易见,“牛鬼蛇神”已悄悄地来了本应是无神论者的共产党的脚下。外界解读为中国宗教的复兴,並认定为当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宗教复兴。加拿大各大教会也迫不及待纷纷派遣神职人员深入中国各地扩展势力,深怕少喝了这杯羹。

究其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精神和心灵造成诸多不平衡,人们之前追求温饱,温饱之后不少人便开始寻求精神世界的寄托,更有些有钱点的一族,(尤其是那约150万户靠钻政策漏洞一夜暴富的人及其家人,心里不踏实,怕得到的财富会突然失去)烧香拜佛,祘命占卦,敲灵钟做道场,为的是确保那钱洗白。除此之外,近20年来中国政府对宗教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全球性的佛教、道教大会先后都在中国进行,外界认为是国家行为,是提倡本土宗教来限制外来宗教的发展。其实並非如此,信仰上帝的人越来越多,发展趋势势不可当,几乎成了很多年青人的又一时尚,各地新建教堂也在不断开工,尽管与梵帝冈的关系並不好,那是个政治问题,与宗教一点关系也没有。

但是一些地方官员和农村干部思想保守、落后,对宗教缺少正确认识,总是还想控制,以免出现对他们不利的组织,于是打压迫害家庭聚会(地下教会,国外估计将近一亿人),常有被摧毁的事情,而对地上教会(经过登记注册的约为三千万人)不加干涉。一般小型家庭聚会,政府通常会睁一眼,闭一眼,只有当他们传授的内容和形式不被政府接受时才会取缔。

凭自己的意志选择信佛还是上帝在中国已不成问题。问题是要让这些教会组织常常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各种宗教活动,免得人家老说我们没有宗教信仰自由。

 

科学与宗教

 

每个民族都有宗教。当然,各民族的宗教情绪表达方式及强烈程度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是宗教呢?这可不是好回答的问题。可以简单地说:凡是涉及到人生终极意义等一类东西都可称为宗教。换一个角度说,用尺度很大的尺子去测量很渺小的东西(主要是与人生有关的)或反过来,用尺度很小的尺子去测量很巨大的东西如宇宙而作的思考通常属于宗教的范围。无论怎样定义宗教,动物一定没有宗教,除非你的定义与人们常用的“宗教”一词完全没关。狗绝对不会关心地球未来是否会毁灭这一类的问题,假设它知道地球及宇宙这一类概念的话。它唯一关心的问题是目前如何找到食物和避免遇到强大的敌人。

传统的宗教信仰有3个组成部分:一个共享的宇宙论(关乎宇宙和我们与其的关系)、精神性(个体如何看待超自然)以及宗教仪式(庆祝和表达感恩方式以及礼拜程序)。科学与宗教的鲜明对照几乎全部集中在宇宙哲学上:什么是宇宙?源自哪里?如何运行?人类自身是什么?命运是什么?人们用宗族神话、基督教的经文、教堂惯例行为等给出了很多答案。这些答案也是源自陈年经久的经验主义的体验和想象,现如今,全世界受教育人士普遍认同了科学;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立场的科学家们可以自由地讨论,交换观点,使用同一正误标准。神迹、神灵、天堂等超自然的解释既没有确定的证据证明其真,同时也在排斥着其他解释,这可伤害了不相信此类解释的人们。而科学的普遍性使得我们将憎恶和仇恨抛在脑后。不错,现在人们是无法解释宇宙,生命,自然的起源。起码,现代科学手段证明不了科学家们的臆想。就现有的科学探测手段力所能及的,可以证明出罗马天主教廷的那块“基督裹尸布”是远在基督上十字架之后的。放射线测定那块著名的“神布”不过才七百年左右。现代的基督徒做了很多的实验来证明诺亚方舟之类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其实这些努力大可不必,因为一切的圣迹都不违背科学规律.,以色列人过红海时海水向两边涌去,使海底露出来,完全符合科学规律,因为每一个水分子都有向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可能,如果左边的水分子都同时向左运动,右边的水分子都同时地向右运动,海水不就分开了妈?可能是可能,就是概率太小了,不过连麦克斯韦妖精(Maxwells demon)都能随意改变分子的运动方向,耶和华当然能在各种可能性中随意选择他所想要的一种,因此他就可以用最科学的方式来行各种奇迹。遗憾的是人类天文知识和能力而言,上百光年以外,仍然没有找个类似人类的智慧动物。更没有找到些许神迹。早期人类文明不发达,对自然了解有限,自然会产生各种臆想。对自然现象中的雷电,死亡的恐惧,让人们认为有看不见的力量在左右。这就是宗教产生的事实基础。人类这种智慧动物,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力。人类也有崇拜的需要,结合团伙的需要。这是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不论将来人类社会如何发达,宗教仍然有存在的综合基础。适当地投入宗教活动,并没有什么坏处。宗教对类社会人,文明的发展,还是有贡献的。

科学是人类几千年的好奇心、观察研究、实验和创造力的产物,它还在不断进化中。科学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宇宙和人类的故事,一个无穷能量的种子爆发了,这粒种子膨胀并冷却,粒子形成之后是氢原子和氦原子。恒星和星系从旋流气体中诞生,恒星燃烧和爆炸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基本元素—碳、氮和氧,在新的恒星—太阳诞生的同时,由基本元素构成的行星—地球伴随着它。在地球上,可自我复制的分子按照一定形式组合,形成最原始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的生命进化,产生了更为复杂的生命体。大陆漂移、海平面的不断升降、大气变化使得上百万种生物种类的出现和灭绝。适应了这些变化的物种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最后,人类意识出现了。人类探求这些经历的缘由,解释现象,逐渐形成了科学。科学为人类开启了阐明宇宙和自身及自然界关系、现象的大门。

科学已经成为技术文明的不可取代的基础。用巨大的粒子加速器来探究在大爆炸之后那最为激动的第一时刻到底发生了什么,用天文望远镜来寻找太空中原始爆炸产生的放射物,用分光镜和辐射探测器分析恒星和星系的组成,并与科学关于世界起源的理论相对照,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

宗教理论认为,宗教赋予了我们非物质的精神,并赋予了我们统治地球上其他生物的权力。相反,科学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于地球,是短暂的存在,必然与其他生命、行星、恒星相关联。科学强调所有人及所有事之间的关联性,这可以帮助我们与整个地球、宇宙和谐相处,更好地繁衍下去。

在宗教中,人类和世间万物都是上帝创造和决定,人类只能接受这个结局。科学认为人类具有能力对自身的命运和地球的前途负责。同时,科学给我们展现的人类不是上帝面前卑微的、无能的人,而是能动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世界不是上帝全权决定的灰暗世界,而是人与生物和谐共处、万事万物多维变化且蕴含一定可认识规律的美丽世界。

 

宗教与灵魂

 

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许多人都相信,肉体死亡后,思维会以灵魂的形式存在。“灵魂不灭”信仰并非宗教或某种情感保护伞(security blanket)的副产物,实际上它根植于我们意识的最深处,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存在。至少,不能确定人死后思维去向哪里。毕竟大脑和其他器官并无不同,都是机体的一部分。作为大脑的主要任务,“思维”。我们为何想了解肉体死亡后,思维去往何处——难道思维也随即消失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人死后是否灵魂仍存?灵魂有没有延续性?这是人类最难回答的问题。人死如灯灭,大限一到,大家彼此全都一样蹬腿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天堂地狱之类的滑稽故事。生前人世的一切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随着载体的不存在而化成一缕轻烟。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是有一些研究人员为此进行过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来探索他是非存在。

 

 科学实验和心理学研究使我们相信,这些非理性的信仰是自我意识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它们并非源于宗教,也并没有减少人们因不存在感而产生的恐惧。由于我们从未有过意识缺失的经历,因而无法想象死亡的感觉。事实上,我们一生当中,经历过多次无意识状态,比如无梦的睡眠。但就意识的定义而言,其实我们从未有过无意识的经历。因此,当我们试图想想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时,却发现根本没有参照可言。

人们通常认为死亡非常神秘,也愿意相信死亡并非人生之路的终点。死亡降临,随之而来的就是虚无。虚无却是宗教加以利用的我们固有的心理倾向——相信思维会永存。死亡是一个深渊、一个黑洞,是经历的终结,是永恒的虚无,是永远的消失。这一观点的谬误之处,在于使虚无太过具体化,赋予它明确的状况或特性(如“黑暗”),然后将死去的人置于其中,这样一来,我们便以某种方式落入了虚无之中,在那里永恒存在。

人们不会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灵魂)就不存在于世间。其实,当身边某个特别的人突然逝去,人类的认知能力不足以迅速适应这一情况,并及时更新我们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我们不可能因为某人的突然逝去而关闭“人的永恒”这一想法。尤其是那些交往密切或者虽不常见但心中仍时时想念的人一旦逝去,这种及时适应的能力则表现得更差。

实际上,无意识的虚无不可能被真切地感知到。既然如此,“人的永恒”恐怕就成了横亘在有效认识死亡——永远静止的一堆碳元素残渣之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了。对于人们来说,想象着逝去的生命正在一些混混沌沌、难以察觉的地方继续生活,这再自然不过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