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为生命之源,滋养生灵,孕育万物。水的意象,简单亦深奥。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看它都有不同的意味。舞蹈是文化、艺术的最直接的体现。时于 “水”这个有深意的意象,不同的编导也就有了不同的感触,于是有了种类繁多、意义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关于“水”的舞蹈。笔者从中国舞蹈的创作思想方面入 手,探究“水”对中国舞蹈鳊创中舞蹈小品的创作思想启示。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1683484.htm
关键词:“水”;创作思想;舞蹈小品
舞蹈小品,作为舞蹈编创的一种综合类形式。是在主题的基础上由舞蹈动机、舞蹈短句发展而来,是综合小品选材、舞蹈结构,为最终舞蹈作品打基础的过渡型舞 蹈作品。所以相比于舞蹈作品,规模、时间都会更加精炼,舞蹈时间及规模的缩小,意味着要精炼的表达舞蹈的主题。这对小品的主题选择要求更高、更明确。明确 的主题是优秀舞蹈小品创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不仅表现在舞者的基本功、表现力上,而更多的体现在编导的舞蹈主题、舞蹈构思、舞蹈 思想上。在舞蹈创作中,难得不只动作的创作,还有舞蹈主题思想的创作,亦或可以说是创作动机的产生。
水,没有生命而成就生命,人以及其他生 灵不可能离了水生存。在某种意义上,水不只是生命之源,同样也是思想之源、艺术之源。从中国古代先哲名言,到现代为人处事之道,“水”的哲学无处不在。这 对于舞蹈小品的主题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表现对水图腾崇拜的民族民间舞的柔情似水(傣族、苗族等),到融和百家之长的中国古典舞的行云流水,再到主张 随性自由的现代舞的上善若水,无不体现这一特点。充分认识水的意象不仅可以为舞蹈编排提供灵感,还可以为舞蹈增添一份水的韵味。
一、感受“水之柔”
水属阴,性柔弱,甘愿停留在最低洼的地方,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因而便有了“柔情似水”“心若止水”等说法。
1.理解水的细润
“好雨知时节”“润无声”是唐代诗人杜甫对春雨的描述,和苗族舞《水姑娘》创作中有着相同的思想。随着开场的水从天而降,身着盛装的美丽的苗族姑娘仿佛 从梦中醒来,身体犹如一颗种子遇到春雨的滋润,开始苏醒、生长,用此来表现对水的无限热恋。在此处水的温润之美通过舞蹈的动作、场景设计体现了出来。
在舞蹈的语汇上,运用了苗族舞的圈舞,以及摆手点头的动率为主要创作元素。用上半身与手臂摆动表现水的流动;以圈舞的队形调度表现水的蜿蜒;用苗族特色 的肩、腰部律动表现水滴的清脆;通过对苗族生活与水的密切关系入手,对水精妙的模仿,精准地抓住了水的特征和多种形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苗家对水、对家乡 的热爱。
理解水的润物之美是要求编舞者在编创舞蹈小品时达到表演时可以使观众感受到舞蹈作品的内涵,恰如水滴一般沁人心脾。可以说,正是在充分领会了水的润物之美,才有更加经典的舞蹈小品产生。
2.体味水的娇柔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戴望舒写下了他对江南小城雨巷的情感体验。给人无限的遐想,《小城雨巷》完美的复原了那时江南水乡女孩的柔美惆怅。白墙灰瓦、油纸 伞、旗袍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石桥在这个雨天里是那么贴切。使这个舞蹈具有诗性特征的情绪元素:轻柔、淡雅、婉约、舒缓、空漾、湿润、清丽而又纯净。
在作品《小城雨巷》的舞蹈语汇上,编导设计了许多细节,在不断变化着的时空里,少女们通过雨时出门撑伞、拎裙过桥、收伞沥水、在睛时把伞夹在胳膊下行走 等等这些看似通常和琐屑的动作。细腻地表达了她们喜雨、避雨,在雨中嬉戏的种种感觉。使我们恍若身处其境,读出了一个水样灵动的、人格化的、女性般的柔美 江南。
编排柔美类型的舞蹈小品时,可以根据作品需要对水的阴柔之美进行体会感悟。通过舞蹈创作表现需要,把这种美融入到舞蹈动作的设计上,从而使得舞蹈作品柔和和迷人。
二、感觅“水之形”
水,柔弱致极而又坚忍不拔,善于变化而适应性很强,表面上看来趋下居卑、容污纳垢,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力量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五行之体,水为最微”,而克“火”者,不正是水吗?
1.体会水的磅礴
说起水,不得不提的是长江与黄河。而黄河因其奔流不息而更加使人折服,便有了“横向地看,炎黄子孙必有‘黄河情结’;纵向地看,每当国难当头或历史转折之际,‘黄河情结’必将彰显,并成为凝聚人民大众的‘核心’”。
有了唤醒国民奋起救国的《黄河大合唱》,有了以黄河大合唱为创作音乐的舞剧《黄河》。
舞剧《黄河》以恢弘的场面和磅礴的气势,以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舞蹈形式在空间的大幅度流动,表现了生活在黄河两岸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 屈不挠的精神。在舞蹈语汇上,编导以中国古典舞动作语汇为主,以历史感与文化感、民族感为辅,体现了黄河对中原儿女的养育之恩、精神鼓舞,进而揭示中华民 族刚柔并济、宽厚博大的精神。合理把握水的奔腾之美能使舞蹈小品更加有气势、有力道。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阴柔之美冲突,反而是舞蹈小品多场景和表现丰富 感情的有力助手。
2.了解水的包容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汪洋大海从何而来呢?是由一滴一滴的水聚集起来的。作品 《小溪江河大海》就形象的表现了这一主题:“小小水满汇聚成溪,涓涓细流归入江河,条条江河奔向大海”。编导将拟人化的表现方式,贯之以水的形象,从形式 入手,着重于水的兼容之美的思想含义。在舞蹈语汇上,编导以古典舞的“圆场”为主要步态,从始至终运用“圆场”,通过延绵迂回的舞蹈队形、流畅的舞台调 度、服装的巧妙利用,鲜活地描绘了一幅潺潺溪流、欢腾江河、浩瀚海洋的壮丽画卷。
感受水的兼容之美是要求在编创舞蹈小品时要注意吸收、借鉴己有作品或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做到为我所用。
(三)感悟“水之意”
言有形,而意无形。水的意象,简单亦深奥。无论是对自然界水的崇拜到“五行”说的出现还是“中庸”思想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华夏民族依水生活、治水实践和观念的反映。纵观我国古代哲学发展历,水与中国哲学、文化、生活、劳作都是离不开的。
1.领略水的图腾象征
在古代因为人的力量有限,知识不足,对自然界各种有了各种崇拜,对水、雨、河神的敬畏崇拜,有些还流传至今,如美国的祈雨舞、中国的傣族的象脚舞等。表 演时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象脚舞的形成,与傣族之崇尚水,生产、生活及习俗离不开水,与其 生态环境及民族特点密切相关。
同时,由于古代人们落后的生产力,和水打交道以及储运水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劳动舞蹈,经过世代的传承形成 了现在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舞。这其中与“水”联系最紧密的就是朝鲜族的顶水舞。顶水舞,是朝鲜族的传统舞蹈。得名于舞者头顶水罐起舞,此舞的劳作原型是朝 鲜女性在插秧、锄草时节,常头顶水罐将饮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间地头。顶水舞主要动作有“玉指弹珠”“甜泉舀水”等。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动
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