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14舞蹈训练课堂笔记(3.10)——演出舞蹈傣族舞1

(2014-03-11 12:46:43) 下一个

本周开始一个新的表演舞傣族舞学习。舞蹈名字、种类、音乐未知。本节课所用手型为掌形。
本节课动作示范录像
)
                   
傣族舞蹈基本知识:(傣族及其舞蹈介绍)
傣族舞蹈体态
三 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 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 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我们可以看出,服饰的特点、佛教的雕 塑、孔雀的姿势神态等都较为直接地反映在傣族舞蹈中。
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型有: 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脚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弯的勾绷脚;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 翅”、“双合翅”、“抱翅”、“JI质展翅”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弯”即是模仿栖息在树桩上的孔雀,那长长的尾翅垂下来的自然的三道弯形态。
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傣族人民 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 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 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
傣族传统审美特征:
“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傣族传统的审美心理,还体现在舞姿造型上,过去,我们比较多地讲述“三道弯”和手臂各关节的弯曲,而忽略手与脚同出一 侧时形成的“一顺边”的特点。追溯其源,前者源于古代百越人的“蛇鸟图腾崇拜”和对水的深切感情。而一顺边的美,则源于高原地区的劳动生活。两者融合后形 成的体态,才是傣族特色的舞蹈造型。从古越人的鸟图腾到今日傣族的孔雀崇拜,是千百年来民族生活和民族心理的发展,由于该地区适于孔雀生长和繁殖,傣族人 民才能够仔细观察孔雀,从而进行孔雀舞的艺术创造,并于后来融入了宗教因素。孔雀的自然形态也有三道弯的特点。当孔雀立于高处或栖息在树桠上,长长的尾羽 垂下来,其形态正好是三道弯,从自然科学角度上看它的骨骼结构,三道弯与弯曲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孔雀形象,不仅在舞蹈中,就是在傣族织 锦、饰物上的孔雀图案,也多是三道弯的形象。
现在傣族人民对蛇并不喜爱,但在远古蛇和水都是崇拜的对象。傣族古歌谣《打水歌儿》有“山头有小河,流过树林间,水清流得快,看去像蛇跑”描述 了蛇似清水,山地、林间的生活环境。当然,今日体态的三道弯和手臂弯曲的造型,远非自然的模拟蛇、鸟和水,而是千百年来群众智慧的结晶与升华。云南的地形 非常复杂,山地高原约占全省面积的93%。傣族虽居山谷间平坝,但山地的一顺边特点,尤其反映在妇女担水、挑谷、扬场等劳动步态和形体动态中。过去,傣族 在秋收后扬场中不使用风车,而是两手各持一把大竹蔑扇,用扇风的方法筛选稻谷,这种筛法就是别致的一顺边的动态。当她们右手高举蔑扇的同时,右脚亦弯曲并 高高抬起,然后,手脚同时向下用力地扇风,身体由右方向左侧转动,左手扇风时,姿态和转动与右手一致,都是手脚同出一侧。一顺边审美情趣和三道弯的体态也 不限于傣族,是稻作文化型民间舞蹈的特点之一。
“一顺边”是高原民族舞蹈特有的动律形态和文化现象,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则在“三道弯”与“一顺边”融合后,又在傣族特有的安详、舒缓的动 律中体现出来,成为民族审美情趣和舞蹈者心理活动的形象化。不论是自娱性的轻歌漫舞还是舞台表演及大型的游行表演,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优美的动态形象。云 南地区的舞蹈家整理傣族纷繁多彩的民间舞蹈时,归纳出8个“手的位置”(又分单双手)和11个基本造型,属于“一顺边”造型有“低展翅”(单双)“高展 翅”“平展翅”“合抱翅”“顺展翅”“侧展翅”等6个手位、7个一顺边的舞姿。由此可见一顺边舞姿特征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