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作手-FRED

关于北美的经济、股票、外汇、石油和黄金走势
正文

再谈投资分析

(2009-11-20 21:10:11) 下一个

     股市走到现在,北美几大市场整体已经上涨了超过50%,中国A股和港股也涨幅超过100%,但错过行情的踏空者却数量众多,按照全球影响巨大的巴伦周刊之前的调查,美国大约40%的投资者从2009年3月以来一直踏空市场,如果这些投资者是普通投资者也就罢,但事实上是这些投资者中各种各样的基金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这些投资者还沉浸于2007年到2009年初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不能做到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操作策略外,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源于他们的投资分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暴露出这些投资者不仅没有良好的基本分析素养,也缺乏经过市场检验的技术分析体系

    首先,就基本分析而言,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源于美国的经济(请参阅笔者之前对于美国经济的分析文章),而导火索在金融与地产,因此美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首先第一步是解决金融问题和地产问题,其次就是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详细分析见笔者之前博客文章)。对于后者,奥巴马上台后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未来进行的新能源政策,包括降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推动商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等一系列政策,我们其实能够看到美国未来将要进行的经济改革之路,或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思路的;对于前者,通过2009年美国的一系列关于银行及金融市场的一系列举动,包括银行的压力测试及政府优先股转普通股,包括放大放小,保大银行破产小银行,房地产市场的税收优惠等等政策,也能看到美国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强烈的做多意图。甚至,如果您都可以通过影响到切身利益的政策而得出政府推高股市的意图。美国政府之所以还会继续推高股市与楼市,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美国经济转型之前,美国还依赖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北美民众,每个月的收入除了买保险,买RRSP等退休金帐户,或支付mortgage外,几乎没有什么储蓄(这就是2009年美国储蓄率创高的原因)。2007年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以来,房市大跌、股市大跌,普通民众不仅净资产大幅缩水,而且退休金帐户剩余的资金连退休后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满足不了。这种情况下,美国所能依据的内需推动经济的方式最多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推高股市和房市,一方面促进民众的消费,另一方面也能实现“毒资产”“去毒化”。如果您连美国政府这么明显的战略意图都没搞清楚,您还能有什么的基本分析观点。如果笔者非要回应您的问题的话,只能说明笔者也已经沦落到和您一样愚蠢、无知的水平。

      美国如此,加拿大难道就不是这样吗?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加拿大也深受其害,以往腰粗气壮的安省也沦落到联邦政府不资助,政府也只能靠透支未来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了。未来几年安省,甚至联邦的财政赤字只会越来越高,而不会越来越小。而财政赤字的逐步提高,表面上是在维持政府正常的运转,实际上财政赤字最大的收益去来自于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与推动,甚至加拿大的股票市场也受益匪浅。对于加拿大的股票市场而言,笔者之前关于加拿大政府的战略意图谈的很少,但这并不表明加拿大政府就没有强烈推高股票市场的意图。2008年以来,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高企的大背景下,加拿大政府却将强制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9岁。出现这种明显不符合经济供求原理与现实状况的政策,并不是说加拿大政府开始更加讲求人性化,而在于强制退休年龄的推出是加拿大政府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于加拿大居民而言,退休后大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政府和个人的退休金、养老金。而这些退休金、养老金主要通过股票或互惠基金投资到股票市场。从2008年到2009年初,这些退休金、养老金帐户投资严重亏损,不到一年时间这些帐户以往近10年累计的利润几乎被全部消灭,而那些已到或将到65岁强制退休年龄的人士不得不面对一退休就只能依靠政府救济才能。如果您认为这是加拿大居民个人的退休、养老金帐户是这样,而政府的养老金帐户没有受损失的话,那您也太高那些政府的养老金管理人的投资水平了。事实上,政府的养老金亏损的程度更甚于普通民众的退休金帐户。

      正是因为股票市场的巨幅调整,导致加拿大政府,以及加拿大居民的退休、养老金帐户亏损严重,这些资金不足以维持老人退休后正常的生活所需,被迫推迟强制退休年龄以缓解对政府和社会的冲击也就成了政府不得不采取的对策了。如果您看清楚了这个层面,而您还具备最基础的分析能力的话,您也就会知道这个强制退休年龄总要有个限度,政府不能将强制退休年龄从65推迟69后,养老金、退休金帐户资金涨不回来,政府再无休止地将强制退休年龄再推迟到89、99岁吧。既然政府不能无休止得往后推,那么政府对股票市场的预期就很清晰得显示出来了——2009年往后推迟四年,即2013年前加拿大股票市场一定能够赚回2008年到2009年初那波快速杀跌行情给退休金、养老金帐户造成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2013年前加拿大股市一定早已经超越了2008年的高点;而相对应的加拿大的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也必然会维持到2013年前。从这一点上说,不论是从基本面分析,还是从技术面分析,2009年3月开始的行情最早也得到2012年三季度才能走完(笔者从2009年初到现在,至少有不少于10次在文章中指出北美股市行情最早也得到2012年三季度结束的观点,详情请参阅之前文章)。

     关于股市的运行时间,但凡真懂技术分析的都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这就是说真正的投资高手一定是个很讲TIMING的。如果您参加过笔者6月以来的公益讲座,又或者参加过笔者在KC、VC实战培训的话,那么您就对笔者通过最简单的技术分析中的周期理论来找时间窗口的方法记忆犹新的。笔者的运用自己的分析系统找到的时间窗口所指示的每一个点都出现了明显的变盘,比如说笔者开博后的2009年3月9日、6月15日、9月23日,比如说笔者开博前的2008年1月22日、5月2日、8月11日、11月21日,更需要说明的是2007年10月1日笔者的系统在道琼斯达到14100多点后已经提示顶部时间窗口显现了。是如果您认为笔者会视这些方法为不传秘笈的话,那您也太小瞧笔者了,事实上笔者的每次公益讲座、每次实战培训笔者都会讲解有关的分析方法。

     如果您认为笔者所提到的运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把握Timing难登大雅之堂,难入主流经济学家之眼的话,那么笔者也只能说您还是个门外汉。就以那些传统的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吧,不论是西方的经济思想,还是曾经被中国捧为圣经的马恩思想,经济波动都有个循环周期,也有顶部与底部之说,也有经济拐点可言。就好比,我们阅读关于美国长期经济走势的研究报里,经常会看到美国经济历史上往往有为时3年的循环周期。美国经济的这个为时3年的循环周期实际上就是我们技术分析上运用最普遍的等周期理论。尽管我们谈的是美股,但我们也可以从美国经济的循环周期来分析美股的。如果按照美国以往的经济周期看,美国始于2007年的经济危机,到2010年二、三季度就将彻底结束,届时美国经济将迎来真正的复苏之路。而美国经济一旦复苏,美国政府防范的将不再是通货紧缩,而会转变为通货膨胀,而美国政府抑制通货膨的货币政策手段就是回收流动性,最容易实现流动性回收的办法就是:第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2009年大量购买的有价证券;第二,在公开市场业务不能实现流动性回收效果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加息就会接踵而来。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将表现出:第一,美元大涨;第二,黄金大跌;第三,原油、美股先大跌,在美元升值得到确认后,开始不跌反涨。

     上面,仅是从基本分析角度来分析我们面对的市场的,如果您真懂基本分析,真能把握美、加政策动向的话,您整体把握住资本市场就变得相对容易,如果您还真懂技术分析的话,那么您不仅可以买到底部,您还可以卖到顶部。如果您连技术分析也不懂的话,您就应该学学经济学家们吧,人家承认自己是不讲Timing的。如果您不懂技术分析,那么您谈点位高点,谈什么超买背离,只能是滥竽充数、自欺欺人了。事实上,美股最早可确认牛市来临,也得在2009与8月份,如果您是一个严格的道氏理论者的话,美股的牛市在11月上旬道琼斯交通指数与工业指数相互确认后开始得到那些踏空者的承认。当然了,作为投资者,面对任何一个投资品种,首先关注的就是目标品种价格的位置、未来方向和发展空间。而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波浪理论和形态理论不论您是按照波浪理论,还是形态理论,您都能得出2009年3月开始的行情,在见到11300点以上,甚至12200点以上之前,市场是不可能出现2009男6月中旬到7月中旬那样大的调整幅度的。事实上,2009年3月份开始的行情最晚到2010年10月至少还有30%以上的空间,而通过笔者的波段操作理论(甚至您也可以只阅读笔者的博客就可以做到从2009年3月到现在股票获利超过3倍,贷款10万买基金获利超过40%的那些人们那样),未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只进行两个波段的操作,您的获利一定会超过同期大盘,而至少达到50%以上。 而这个50%只是平均收益率,而如果考虑所买的基金是行情主流股票为组合的基金品种的话,基金收益超过100%又有什么难的呢?

      如果您还想获取未来美、加股市的暴利机会的话,那么为什么还不投资呢?如果您已经投资获利,还想获取更多的绝对回报的话,为什么不追加投资呢?

      上述话题与分析,其实笔者之前已经有很详细的论述,但还是有一些连最基本的分析能力都具备的人“成天呱噪”,从4月份以来到现在一直看空后市,看空后市也无所谓,但这些人却脸皮厚到象被哄苍蝇一样就太令人遗憾了。笔者这里声明的是“成天呱噪”这个词是笔者引用一位网友的来信,而非自己发明。这个网友来信写到:去年听信某XX论坛一个号称××月就将xx万元资金炒过xxxxx万元(该Advisor号称不到两年时间在中国A股获利100倍!)的帖子,2008年全仓做多原油的某ETFs,损失惨重;好容易等到2009年的大牛市,其却听信了另一些2009年5月前“成天呱噪”金融海啸第二波,2009年8月后“成天呱噪”超买背离要暴跌的网友帖子而错过行情。看到这些网友的来信,笔者除了同情该朋友外,也越发反感这些“狗屁不懂”(该读者言语)者误导市场的言论了。为此,如果您的观点没有经过严密论证,而有疑似“狗屁不懂”的而可能误导笔者的读者朋友们的话,笔者请您遵守本博客规定,而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不要再发帖到本博客。如果你能遵守本博客,笔者将万分感谢!

    如欲了解笔者更多观点,请阅:http://blog.51.ca/u-186242/,另垂询电邮:frederick.fund@gmail.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