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的生活呢喃

爱人,被爱,珍惜,宽待
个人资料
lepto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2017波罗的海游轮(11)Klaipeda,立陶宛

(2018-11-23 21:47:45) 下一个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前后,突然常在新闻里听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这几个国家的名字(合称波罗地海三小国)。 1989年8月23日,正值臭名昭著的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五十周年之际,三国人民约2百万人手牵手连成一个跨越国界、长达600公里的人链,参加人数达三国人口的40%,这就是著名的“Baltic Way”人民长城。 此举震撼全球,三国向世界宣告被苏德出卖、被俄国攻占50年的历史遭遇,倾诉追求独立自由的呼声。 6个月后,立陶宛成为首位宣告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拉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另外两国和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效仿。 当时我在台湾读中学,新闻画面里,面对苏俄坦克和大兵,立陶宛男女老幼牵手上街头,勇敢而坚毅,连远在亚洲的我们都感同身受。




贝贝在舞蹈学校最要好的朋友就是立陶宛人,她推荐的这本书也给我对立陶宛的惨痛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Between Shades of Gray” by Ruta Sepetys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591/201604/831359.html

作者Ruta Sepetys是立陶宛裔美国人,她的祖父和父亲是二战前期逃离立陶宛的难民。 从1939年到1945年短短六年间,波罗地海三小国先后被苏联、纳粹德国和苏联三次入侵,每次亡国都伴随着种族清洗,绝大部分社会精英和犹太人不是被屠杀就是被流放到集中营或者劳改营。

在斯大林的恐怖统治下,被凌虐枉死的冤魂高达2千万,而其中受害最深但受人漠视的就是波罗地海三小国--三国失去了整整三分之一的人口! 数以百万计的无辜平民,包括Ruta Sepetys的亲人,被强行押解往西伯利亚劳改,家庭被拆散,其中一半人被折磨致死,少数幸存者一直到十几年后才准许回国,但家园财产早已被俄人侵占,而且还继续面临几十年的苏俄高压统治。

读了这本书,才更理解立陶宛人对独立的珍惜。 贝贝也很兴奋要把这次的见闻跟好朋友分享。

游轮停靠的立陶宛港口-Klaipeda是此行最默默无闻的一站,但是她的历史相当有趣。 Klaipeda原名Memel,还在德国国歌的第一段歌词里呢—“从Mass到Memel”。 这个由日耳曼条顿骑士团建立的港口一直由德国人统治,也是汉萨同盟的成员,WWI后被分割给立陶宛;而她南部的东普鲁士在二战后被并入苏俄,改名为Kaliningrad,原本的德国居民都被苏俄驱逐。 这里竟然有一块俄国飞地!


Klaipeda的旧城很小,而且二战时被轰炸得差不多全毁了。












墙上的古城地图。 果然是德式经典的棋盘布局啊。


有点creepy的雕塑




背面是这样的


广场上的市集,很多都是卖琥珀。






扫烟囱的人










來,小老鼠和小老鼠一起拍拍照


这里显然还在恢复期,旧城好小,建筑乏善可陈,风景实在太平庸。 坦白说是全程最令人失望的停靠站,难怪几乎没有游轮要在这里靠岸。

lagoon对面的Curonian Spit 却顶着世界遗产的头衔,我们决定坐渡轮去探访。 小朋友在码头雕塑前也不忘玩比比看。


Curonian Spit是一条细长的沙洲,长约100公里,像一根细丝带,横跨立陶宛(北)与俄罗斯(南)两国。 仅仅五分钟的渡轮就到达沙洲北部Smiltyne。


渡轮站有接驳车到最西南的终点小镇Nida。 沿途的白桦林挺拔俊秀,空气异常清新。


Nida一向是度假胜地,再往南走两英里就到了俄国边境。

小巧玲珑的小木屋












很多可爱的weathercock,颜色鲜艳












连绵不绝的沙丘


沙丘还颇有点高度,需要用一点脚力努力。


坦白说,Curonian Spit的沙丘并不怎么震撼,但是这里真是宁静啊。


叫我想起加拿大的PEI,还有Cape Cod,同样悠远古朴的风貌。


登上沙丘顶端有一处日晷雕塑




再前方就是俄国啦!




回程时晚霞如水彩将整个天空的画布晕染开来,波光云影皆被浪漫的玫瑰色淹没。




啊,燃烧的天空格外旖丽辉煌。




船只就要驶离这静谧的港口,静默地朝向那辽阔的大海前行,密布的星子将彻夜在头顶交织成温柔银网,任由我们坠入星火璀璨的梦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