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年长院士的百岁之道

(2009-04-07 19:10:29) 下一个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老先生度过了他的102岁生日。
  贝时璋,一位有着卓越贡献的细胞生物学家,他是浙江镇海人,生于1903年,这是一位世纪老人,他在科学之路上孜孜不倦的同时,也见证了近百年来华夏民族的沧桑巨变。他于1921—1928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他就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细胞重建理论。
  走进毛主席纪念堂,当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这位伟人遗容的时候,会看到,这么多年过来了毛主席的遗体依然保存完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贝时璋曾经为如何妥善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做了大量的构想,并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工作,那些至关重要的细节现在看来,是成功的。
  这位值得尊敬的科学家,始终生活在人们仰慕的目光里,他是怎样一路走来的,他的晚年生活状况怎样?让我们来关注他的现实生活,他的情感世界。
  贝时璋走过了漫长的人生之路,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他是一个非常谦逊非常执着的老人,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对生命乃至活着的意义有另一番精妙的注解。贝老认为,他已经100岁了,是可以对生命的本质问题发表看法了,他觉得把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等学科糅合起来,才构成一个丰满的生命,才能探讨生命的本质,而这种深刻而立体的认识与年轻时是不能相比的。那时可能只对一个单薄的独立的生命感兴趣。他一直以来都没放弃过在细胞重建领域内的研究,他坚定地认为,眼下是生命科学全面深入发展的时代,人类的长寿之梦可望实现,到时,人人将成为快乐的老寿星,甚至比《射雕英雄传》中的那个老顽童还要生动、健康。
  “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作为一位求真求实的老人,他说这话时,是有底气的,也是他对自己学术方面的一个回顾与总结。但他同时也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自从我提出细胞重建学说以来,在这一漫长曲折的科研征途中坎坷逾半世,没有受到学术界广泛的严格的检验,引以为憾!”这并不矛盾,恰恰相反,这正是一位老科学家所具有的虚怀若谷的情怀。是的,他对生命科学有热情,也有敬畏。
  关于他的长寿,是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的,他不像很多人那样迷信于什么运动,也不练功,更别说去吃什么保健药物,包括在饮食上,他惟一的要求是清淡,除此而外,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挑剔。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是不去医院的,几乎从来不打针吃药。他一天三顿比较准时,从来不闹什么肠胃病,但有意思的是,他在吃饭的时候要使用两双筷子。他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很知足,对物质要求不高。和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一样,他的衣服很家常,一点不时髦。一件衣服他可以连续穿十几年,舍不得扔掉,不到万不得已,他不肯换新的,说是旧衣服穿惯了,觉得舒服、贴心。他还自己坚持做点家务事,这就是他的“运动”,他看作是一种趣味,也让他暂时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片刻。
  他是一位对职业有着崇高感的优秀科学家,和不少老人一样,他早上起得很早,然后吃早饭,步行一会儿,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实验室,这时时针准确指向七点半。天气如果不好,阴天或者下雨,他就提前出发,不慌不忙地去上班,不因为天气而影响自己的工作。中午,他总是迟一点离开实验室,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觉得如果按点下班,就正好赶上交通高峰,虽然自己健康,但还是小心为好,等高峰时刻过去了,路上行人和车辆不再拥挤,他就高高兴兴地回家,这是保护自己的一个好方法,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对自己很客观的老人,不争强好胜。
  虽然他已经年老,但他喜爱和年轻人相处,他有一群合作非常愉快的年轻人,他们共同在一个课题上反复研究,相交甚欢。他认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必须依附群体生活,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老年人离退休后,迫切希望能与知心朋友交心、沟通,一旦得到朋友的理解、信任和帮助后,能使人心里涌起一种愉快欣慰的感觉,大脑就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分泌物是一种自然的镇静剂,能使内心获得温暖,解除心中的烦闷,使心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强了人的免疫力。而性格内向,老来无所事事者,一般为孤独寂寞所困扰。人若长期陷于寂寞的“陷阱”之中,心中有忧郁无处倾诉,心中有苦恼无法吐露,久而久之,便会憋出病来。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友之外,还要多交“忘年交”。年轻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头脑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多和年轻人交朋友,能使老年人萌发童心,可以调节心理,保持愉快心情,消除孤独、寂寞、烦躁、忧郁等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生活中,贝老是独身,老伴过世了,贝老平时要用的书和资料都整整齐齐地码在妻子的床上,谁也不许动,即便是孩子们也不行。倘若谁平时随便摆什么东西,贝老也是一定要讲的,他喜欢把东西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他认为这就是他惟一的“怪”处了,其实他是爱过有条不紊的生活,这恐怕是长期以来对待科学的态度,很严谨,他把它延续到自己的生活中了。
  贝老的好脾气和对人的亲和力仿佛是天生的,不管对谁,只要是客人,是朋友,他都彬彬有礼,哪怕对方是后生晚辈,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人,他都平等相待。只是因为耳朵听不到小的声音,他以为别人也听不到,所以,总是很大声地说话,但是那一口绵长的浙江腔,竟让人感觉不到生硬和突兀。
  谈到养生,他说:“从我个人来讲,长寿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第一,精神方面,这里包括两个方面问题:对于名利要看得淡泊,不计较名利就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心宽了,心情就舒畅了。单纯为了名利、为了荣誉、为了金钱就要伤脑筋,就要影响自己的健康。对事要公平,对人要厚道,不要刻薄地对待别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认为对得起别人了,自己也就心平气和了,这也是长寿的修养之一。第二,身体方面,要注意营养。吃饭要讲究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的搭配。蛋白质很重要,吃得少对脑子影响很大,脑子要用蛋白质来补,要多吃一些。油不要吃得太多,动物脂肪少吃,植物油关系不大。碳水化合物少吃一些。我一日三餐,不吃零食。早餐吃得好一点,蛋白质含量多一些;晚上吃得少一点。第三,运动方面,要经常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我经常出去走,每天要走3000步。我还要自己打扫房间做家务,什么擦桌子、洗衣服等我都干,连衬衫、短裤、手绢都是自己洗。”“是吗?”我惊讶地问道,“您洗得动吗?”“当然洗得动了。”这时,贝老伸出他的手握着我的手,自信地问我:“你看我有劲吗?我洗得动吧!”
  贝老认为,对老年人在生活及健康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怀和照顾是非常必要的,但对老年人过多帮助反而会促进他们的衰老过程。一些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对老人关怀备至,老人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包括能够自理的,如穿衣、穿鞋、梳理等都由护理员代劳,结果形成了一种依赖关系,使老人的生活失去了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无法根据个人意志和爱好来安排生活,由此促进了身心的衰老过程。因此,应多鼓励老年人按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日常活动,凡是老人能够处理的事情最好让他们自己做,能够使老人们勤动脑筋和多动手脚,这样对四肢骨骼和肌肉的强健大有益处,也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发生,有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