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制作工艺史

(2019-04-15 17:19:02) 下一个

比兵马俑更有价值铜车马:地下埋了2000多年,被誉为“青铜之冠”

蓝天视界

03-2419:21

在西安博物馆兵马俑中,有着两辆世界闻名的铜车马。铜马车的大小约为真实马车的1/2,车、马、御手全用青铜铸造,通体彩绘,车马器和部分装饰则用金银制作。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马车,被誉为“青铜之冠”,现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铜车马陪葬坑纯属“偶然发现”,1978年6月,考古队钻探人员在秦陵西侧地下7米多深的土层中探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属马饰,它就是古代马络头上的一个金泡,由此揭开了秦陵铜车马陪葬坑的序幕。1980年在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因年代久远,两乘车出土时破碎成3000多片,经过近8年精心修复,1989年陈列展出。陵铜车马一组两乘,一为“立车”,一为“安车”,均为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秦代真人车马1/2比例制作。“立车”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铜车内的御手身着着数千年前的秦人服饰,头顶上扎着头冠。衣着的纹理清晰、整洁庄重。

“安车”是四马鞍车,呈凸字形,分前,后二室,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络头和挽具以金银为构件,制作非常精巧,是珍贵的国宝。

青铜骏马的铸造非常讲究,骏马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形象也很生动饱满。马的头颅、发型各有不同,抬头的高度也有差异。铜马头颅上的装饰非常精美,每匹铜马的头顶都有一面倒三角状的金属片,上面雕刻着细腻的图案。马头上的马具也都一应俱全。

秦始皇陵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以及各种各样的机械连接、机械加工等工艺技术,铜马身上缨络和链条用的铜丝直径仅半毫米左右,有的则更细,反映了中国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的辉煌成就。

如今,在秦始皇陵建设了铜车马博物馆,铜车马博物馆位于铜车马的原出土位置及其附近,总建筑面积约7880平方米,通过原址展示和合理布局,充分揭示铜车马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全面阐释秦代车马文化。秦陵青铜马车凝聚了两千多年前高超金属制造工艺,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和制作工艺史上的典范,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制作工艺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图为铜车马立车。

 

技术工艺

编辑
铜车马通体彩绘,所用的颜色以蓝、绿、白三色最多。八匹马通体白色,只有鼻孔、口腔等处施以粉红色。御官俑的面部和手上有两层彩绘,内层为粉红色,外层为白色,更加突出了人物肌肤的质感,头发为蓝黑色,长襦为天蓝色。车身上的彩绘,以白色打底绘以彩色纹样,色调素雅、清新。彩绘的纹样有变相的夔龙夔凤纹、流云纹以及各种菱花纹和多种多样的几何纹。高车以菱形、方格形等几何纹样为主,间以各种云纹、旋涡纹,主要分布在车栏内侧、车轼表面和车伞下面。安车以夔龙夔凤纹为主,流云纹和几何纹成了边饰纹样,更突出了安车的帝王气势,显示了两乘车不同的功用。夔龙夔凤纹主要分布在车盖内侧、后舆四周上层区域、后舆车门内侧等主要位置,流云纹和几何纹主要分布在车盖内侧的边角、承托车盖的骨架上、车前舆内外侧栏板、车后舆外侧上层、后舆车门内侧边角等区域。
 
铜车马上大部分纹样是用彩色直接描绘,再用墨线或白线勾画边轮的。也有一些纹样先勾画样稿,然后填色,最后用墨线勾画轮廓。一、二号车车舆下层的图案采用堆绘法绘制,线条突起,有很强烈的立体感。这种艺术手法前所未见,亦属首次使用。
秦始皇陵铜车马
 
 
彩绘不仅使铜车马更显华丽,同时也掩饰了铜车马在铸造时难以避免的沙眼、修补痕迹等缺陷,而且也延缓了青铜的氧化过程。在青铜器上彩绘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是秦代的创举,它突破了殷周时代在青铜器上铸纹和春秋战国时期金银错纹饰的局限,使青铜器上的纹样更加绚丽多彩。
制作铜车马的主要材质是锡青铜,一般来说锡的含量为6—13%,铅的含量在1%左右。铜车马根据铸件使用的不同性能采用了不同的合金比例:承力较大的构件如马腿、车撑等,要求机械硬度高,其含锡量就比较高;要求有一定韧性的构件如缰绳、辔绳等,其含锡量就比较低。各部件的机械强度要求不同,含锡量的多少也有所不同。
铜车马的众多构件大多是铸造成型,在铸造方法上,根据构件的大小、薄厚以及不同的形状,采用不同的铸造方法:大而薄的构件如拱形的车篷盖,采用了铸锻结合的工艺,先将车盖浇铸成形,再经过加热锻打,这是秦代的一大创举;一些大型厚壁或长杆型铸件,都采用空心铸造,既减轻重量,节省大量金属,又可以避免铸件疏松、受热产生裂纹等缺陷,改善材质性能。另外,将一些复杂构件分解成一些简单的构件分别铸造,再把这些简单的构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构件,也是铜车马铸造工艺中的一个创新。
铜车马的连接工艺更是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活页连接、子母扣连接、子母扣加销钉连接和纽环连接等。活页连接主要用在二号车上的门扇与门框、窗扇与窗框的连接上,活页的结构与现代用的合页几乎完全相同。除了铜车马外,在秦都咸阳遗址也曾出土过多件,说明秦代的青铜器加工工艺已经较为普遍地用于现实生活。
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方法在铜车马的鞍具上被广泛应用,如靷绳、辔绳、缰绳等,都是用一节节铜质或金银质的构件,采用子母扣加销钉的连接方式组成链条的。这种连接方法是把两个小构件的一端分别加工成凹凸状,再把一个小构件的凸状一端插入另外一个小构件的凹状一端,使两个小构件完全契合,再在契合处加上一个销钉使之完全连接在一起,但又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纽环连接是用一个圆环将两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如上铜镝六个带刺铜球之间的连接就使用了这种连接方法。这种连接方法,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各部件之间活动自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