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观潮起潮落洒脱,看云卷云舒怡然
个人资料
舒怡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人

(2014-03-10 07:03:46) 下一个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人

舒怡然

 

要说写上海女人,王安忆当然是最有资格的了。我这样说,并非说别人就不能写上海女人。但作为自幼在上海长大的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曾经塑造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上海女人形象,她对上海女人的了解自然多了一层深刻,也多了一份神韵。别人观察上海女人,恐怕只是停留在表象,但王安忆却是深入到骨子里的。

一般人以为上海女人很婉约,王安忆却说,婉约是吴越的风格,上海女性可是吴越中最硬的那种。而且,上海女人的“硬”,不是在攻,而是在守。若是她们心里没了这股硬劲儿,那该如何对付这个充满嘈杂纷争毫不安分的城市呢?所以说,上海女人的“硬”全是给逼出来的,这话一点都不过分。

上海女人总被人指道为小女人气十足,可王安忆却觉得,上海女人其实是蛮有男人气的。因为上海这座城市并非如你想象的那般罗曼蒂克,这里的一切都是靠硬功夫的,连风里都满含着沥青味儿和海水的咸湿味儿。对于一个没有多少诗意的地方,女人就更要表现得强势一些,不然,哪还会争取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呢?所以说,上海女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精明干练不让须眉的男子气概,着实也是生存世态所迫。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人,的确反映了被这个大都市物化了的女人形象。不过,我印象中的上海女人,却也有着另一番景色。她们会在忙碌的日子里寻得一丝休闲,她们会把拮据的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她们会以最少的投入赢得最大的情感回报,她们有很多很多特点,别处的女人也有,但却没有她们那样发挥得淋漓尽致。

留学时认识了不少上海女人,发觉她们都很会过日子。一间又小又挤看着不起眼的公寓房,也能被她们打扮得像模像样,充满生活气息。她们喜欢小摆设,一盆君子兰,一棵文竹,说不上名贵,却让斗室生辉,令我叹服。即使是来短期探亲的老妈妈,也会帮儿子女儿精心划算,把饮食起居调理得有滋有味。

上海女人爱凡俗的生活,她们会在平淡中找到情趣,在熙攘里发现乐趣,自己也在其中快乐着。我懂了,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女人不是凭空捏造,她们是活生生的。其实,张爱玲本人也绝非如某些评论写的,那么超脱得不食人间烟火。她就是一个爱尘俗生活的上海女人。这一点,王安忆还曾经专文写过,“世俗的张爱玲”,读来很有些意思。

下面引文是王安忆写的“上海的女性”。相信喜欢她作品的人,一定读过这一篇。重温她的文字,也定然别有一番乐趣吧。

 

 

上海的女

王安忆

 

上海女性的硬,不是在攻,而是在守。男女交手的情景是有些惨烈,还有些伤心……上海的女性心里很有股子硬劲的,否则你就对付不了这城市的人和事。不知道的人都说上海话柔软可人,其实那指的是吴语,上海话几乎专挑吴语中硬的来的。用上海话来说爱几乎不可能。这个字还温存些,可见上海的实在的。上海话用来说侠义倒是很好,都是斩钉截铁,一锤子定音的,有着一股江湖气。因此,说上海话的女人就总有着些侠士的意思,是和男人说得上话来,说的不是你我衷肠,而是天下道理。不知道的人还说上海女性婉约,那也是指的吴越风气,上海女性是吴越中最硬的来的。她们的硬不一定是硬在字上,而是在。你没见过比她们更会受委屈的了,不过不是逆来顺受的那种,而是付代价,权衡过得失的。你决不能将她们的眼泪视作软弱,就是这道理。

    切莫以为有那几行悬铃木,上海这城市就是罗曼蒂克的了,这里面都是硬功夫,一砖一瓦堆砌起来。你使劲地嗅嗅这风,便可嗅出风里沥青味,还有海水的咸味和湿味,别看它拂你的脸时,很柔媚。爬上哪一座房子的楼顶平台,看这城市,城市的粗砺便尽收你眼,那水泥的密密匝匝的匣子,蜂巢蚁穴似的,竟是有些狰狞的表情。你也莫对那二十年、三十年的旧梦有什幺怀想,那只是前台的灯火,幕后也是这密密匝匝的蜂巢蚁穴,里头藏着的,也是咬牙切齿,摩拳擦掌的决心。这地方真是没多少诗意的,歌也是那种打夯的歌。你只有看见工地上彻夜通明的灯,这里不响那里响的打桩机声,你还会感动一下,有一些激越的情感涌上心头。这就是这城市创世纪的篇章,是要从宏观着眼的。而在那水泥狭缝般的楼底街道上蠕动的、如蚁的人生,你要他们有什幺样的诗情?

    这里的女性必是有些男子气的,男人也不完全把她们当女人。奋斗的任务是一样的,都是要在那密密匝匝的屋顶下挤出立足之地。由于目标一致,他们有时候可做同志,携手并肩地一起去争取﹔有时候可就成了敌人,你死我活的,不达目的誓不休。这种交手的情景是有些惨烈,还有些伤心,因都是渺小的人生,在可怜的犄角里,周转不过身来,即使是胜也胜不了几寸,败却是不能败的。这地方的男人也是用不上男子气的,什幺都得伏小曲就,蜷着地来,也难怪不把女人当女人。双方势均力敌,一样地无倚无赖,白手起家,谁也让不得谁。要说男女平等,这才是,同一地平线上,一人半边天。嚷着寻找男子汉的,大多是那些女学生,读饱了撑的。凡是浴血浴泪过来的,找的不是男子汉,是那体己和知心,你搀我,我搀你的。要说都是弱者,两条心扭成一股劲,就是这地方的最温存和最浪漫。

    写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不管有多幺大的委屈,上海也给了她们好舞台,让她们伸展身手。而如她们这样首次登上舞台的角色,故事都是从头道起。谁都不如她们鲜活有力,生气勃勃。要说上海的故事也有英雄,她们才是。她们在社会身份的积累方面,是赤贫的无产者,因此也是革命者。上海女性中,中年的女性更为代表,她们的幻想已经消失,缅怀的日子还未来临,更加富于行动,而上海是一个行动的巨人。正是在命运决定的当口,她们坚决、果断、严思密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说她们中年,她们也不过是三十岁上下的年纪,正是经验和精力都趋饱满的时候,她们没有少女的羞怯和孤芳自赏,也没有老年人那般看得幵,她们明白,希望就在自己的一双手上。她们都是好样的。

    可是,她们却满足不了你浪漫主义的内心追求,她们太务实了。这地方的生存太结实了,什幺都是铿锵有声,没有升华的空间。也许你只有从大处着眼,去俯瞰那昼夜工作的工地,那里有一种聚集起来的激情。可你掌握那还有待时日,现在你则是伏手捡拾的日子。将那些零散在局部的热和力收集起来,准备着下一次的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舒怡然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各位的精彩评论,恕我不能一一回复。
看来大家对于王安忆的作品评价也是各有千秋呵,尤其是她对于上海人的描写和塑造。你们的评论也为读王安忆作品提供了另类视角。再次感谢!
波大才是人. 回复 悄悄话 王安石他妹?
肥肥羊 回复 悄悄话 王安忆的作品有个特点,喜欢大篇幅地描述过去上海的风景和社会风貌,但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社会在进步,大家的眼界都在开阔,只会通过忆旧来体现优越感的方式有意思么?为什么她会越过越狭隘呢。仔细想想好像别的作家描述自己家乡的写得好的很多,比如写武汉女人的《万箭穿心》。
蔡辰祯 回复 悄悄话 王安忆只能写貌似上海人的皮肉,写不出上海人的骨血。
滚子刀肉 回复 悄悄话 王安忆说的上海人,实际是那些干部子弟,她上不知资本家高级知识分子的“上等生活”,下不晓得棚户区工人新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程乃珊写“资产阶级上等人"写得非常好,但其他阶层她真得写得不咋的。
苏.苏 回复 悄悄话 你没有看我"繁花"后面的...吗? 空下来, 要写一下"繁花"的.
囫囵 回复 悄悄话 苏苏说的我有同感。但是恰恰是这部大家都说好的繁花让我看不下去...
苏.苏 回复 悄悄话 王安忆陈丹燕, 这两个近期写上海写得最起劲的女人, 写的上海人都是表面象内里不象, 或者是非上海人看了觉得象, 上海人总觉得少了些啥. 原因很清楚, 因为她们俩都不是正宗上海人, 王安忆娘是茹志娟, 陈丹燕也是部队大院出身的. 两个上海话都讲不清楚的人写上海, 总是缺一口气的. 写上海人写得象的, 是程乃珊, 但是她的笔头太"高贵", 老是局限在显摆她家的蓝屋, 不要说非上海人, 连我都读得生气.
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盼到一本写上海写得真正象的小说, 那就是"繁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