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观潮起潮落洒脱,看云卷云舒怡然
个人资料
舒怡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谈谈三种不同的朋友

(2010-08-19 06:20:12) 下一个

谈谈三种不同的朋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说的是交朋友。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小时候常听父母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大概都是在说朋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如果你把朋友按照与自己的亲疏程度分类的话,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三类朋友。

第一类朋友应该叫作“亲密朋友”,这种朋友是在你身处逆境,压抑沮丧时,愿意与你同舟共济,不弃不离的人;而当你春风得意,万事顺利时,能够与你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不嫉妒不疏远,真心为你高兴的人。与这类朋友的交往是那种血浓于水般的热烈持久。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亲密朋友注定不会很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显得越来越少。

第二类朋友应该叫作“感情挚友”,这种朋友虽然比不上亲密朋友那么无话不谈,不分彼此,但是在情感交流上能够有许多东西与你分享。你愿意向他诉说烦恼,愿意跟他倾吐愉快,彼此在情感上能够找到许多共鸣之处。与这类朋友的交往可能只是停留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地。

第三类朋友可以叫作“分享快乐的朋友”,这种朋友是彼此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志趣相投,可以一起出去郊游,一起去参加各种文娱活动,给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但是,与这类朋友交往极少涉及个人隐私,也谈不上有什么心灵上的沟通,大家凑在一起图的就是个乐子。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朋友,彼此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人类学家把以上三类朋友通称为是“有实际意义的朋友”,据说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最多只能维持在150人左右。在对待朋友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很多中国人交的最多的一类朋友应该叫作“功能性朋友”。比如通讯录上记着一大堆朋友的电话地址,一旦遇到什么事儿了,就赶快翻看记事本,看看谁谁能不能帮上忙。倒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妥,只是朋友间的交往过于功利,会使对方感到极不舒服,总有一种“现用现交”的味道,至于过了河拆不拆桥,就不得而知了。

朋友自有亲疏,这本是人类社交的需要。但是因此也造成了不少交友上的误区,而使很多人深感困惑。比如说,老张在心里把老李当作亲密朋友看待,然而老李只是把老张当作一般朋友交往。在他们的交友过程中就必定会产生不平衡,甚至会发生误解。老张会觉得老李对自己不冷不热,根本没拿他当回事;而老李却怀疑老张总是这样故意套近乎,是不是另有所图呢?这样长此以往,俩人不但无法成为亲密朋友,反而连一般朋友关系也无法维持下去了。老张犯的就是亲密错觉的毛病。

最令人难过的莫过于,当你仍把一个人当作朋友而念念不忘,可那人早就把你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比如说,当你造访大学时的朋友,你对人家记忆犹新,可对方甚至叫不出你的名字,嘴里嘟囔着“好像在哪见过你啊?”,或者是说“你怎么看上去这么眼熟啊?”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形,你也不必难过,只是要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俩的关系已经是在150 人范围之外了,何必太在意。

人的一生中到底能交多少朋友,的确很难说。尽管人类学家对此作了预测,但仍有待于证实。每个人交友的数量,都会受到其性格,性别,种族,宗教,年龄,国别等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每个人朋友的数量绝不是无限的。这也是人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寻找新的朋友,而渐渐忘却老朋友。虽然在情感上你并不想疏远老朋友,但是你的大脑却无法让你维持超额的朋友圈。而每当你把一个普通朋友升格为亲密朋友,你的另一位亲密朋友就会无形地降格为普通朋友,这好象是一个社会学的规律。“老朋友怎能忘记掉过去的好时光”,歌词写得优美感伤,但做到不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呢?

朋友是人生的财富,但这种财富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啊!

2010 8 1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米德1 回复 悄悄话 还有一种“朋友”没有写进来,就是寻找你不幸的人。
它总是关心你的不如意,你要向他诉苦衷,求助,他会永远是朋友。
可有那么一天你的情形变好了,他就会对你嫉恨的如同敌人。。。
后来我发现,这种人专门喜欢与弱势群体打交道,以示自己的优越而从中得到满足。
你说他以往对我们的善良与帮助是不是应该忘记抵消,它是我们的朋友吗?
这种人令人困惑,烦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