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20)
2011 (77)
2014 (69)
2021 (1)
由高考命题作文所想到的
舒怡然
看看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说实话,这个作文题目出得蛮不错,既充满诗意又富有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引发并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
这里有两段来自新浪微博的短文,挺有趣,摘录在此。
从小,我们便仰望星空,因为“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心里明”;
后来,我们学会了脚踏实地,因为改革了,要“摸着石头过河”;
再后来,开放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传到了社会主义中国,股灾、房祸、工潮、失业从课本中走进和谐生活,我们也便被迫解放自己,真正思索……
我仰望天花板,知道了处事之艰,
我脚踏地板砖,懂得了为人之难!
仰望星光忧国忧民,那是昨天;感怀天地气壮山河,也是从前。
如今的我只是一个游子,只能在这方寸之地盘旋,先个人后家园,先吃饱再穿暖。 假如死时余下一块钱,我一定会给政府捐,不够还有器官!
如果你再看看其他省份的五花八门的高考作文题,包你眼晕。比如四川的《点与人生》,湖南的《早》,湖北的《幻想》,重庆的《难题》,江苏的《绿色生活》,等等。这些既大又空的题目,甭说是中学生,连我们成年人写起来也是无从下笔,一头雾水。
所以,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应当首先能够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视角,去引发他们的联想与思考;其次,它应当能够促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而不必去刻意编造;此外,它还要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发掘到写作的素材。由此看来,出一个合适的好的作文题目也并非易事。
想起来,从小到大我们过五关斩六将,不知道写过多少命题作文。说心里话,我很讨厌命题作文。多半是因为很多时候,觉得那个题目出得莫名其妙。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初中时去参加一个作文竞赛,老师把题目发下来,打开一看,只有三个字赫然于纸上:“他变了”。看了这样的命题,真的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是谁呀?“变了”?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这一连串的问题从脑海中划过之后,搞不懂答案。但是总要写点什么呵。剩下的对策就只有一个了,编吧。无非是一个淘气的男孩,某一特定时刻受到某种感化,于是乎,终于浪子回头,他变好了。当然,你也可以把“他”写成变坏了,可你的主人公恐怕就是个反面人物了,这总是有点冒险,而冒险的事老师是不鼓励学生去做的。我猜测,大部分参赛的同学,都会“编”出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只是看谁编得更入情入理,谁编得更栩栩如生罢了。
我觉得,这类作为题目就不怎么好,它不光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也不宜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生活素材。试想,如果你搜肠刮肚,也没有一个这样的“他”在心目中定型,那岂不是只有瞎编的份了吗?而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写作实践实在不是用以鼓励学生成为未来作家的一种手段,而是锻炼学生学会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这种潜在地暗示学生胡编乱造,也会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不良的文风。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来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和他的写作课。上学期之初,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练习,题目是“Is a Change always good?”(“改变永远是好的吗?”)。这大概是受了奥巴马的口号“We Need Change”的启发而生出来的吧。不管怎么说,我感到这个题目出得好,首先,它要求学生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即“改变总是好的”,或者“改变并不总是好的”。无论怎样的回答,你都需要给出充分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论点。
儿子的观察和思考很令我吃惊。他的论点是:“改变并不总是好的”。他举的例子是自上学以来他换学校一事。他这样写道:我从三岁开始进入preschool,几乎每一年都在换学校。很多时候是因为爸爸妈妈不满意学校的教学或老师,而有些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二年级时,我被GT中心学校录取了,就只好告别我的母校。每一次换学校,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改变,这种改变有它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说改变好是因为,每个学校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比如我读kindergarden 的那所私立学校,老师非常严格认真,总是督促我们多读书,每天有spelling bee的测验,做得好,就可以到百宝箱里淘宝了,从那我得到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的母校的老师,人都非常好,亲切得就如同我的妈妈,而我的GT中心校的老师,则总是鼓励我们要独立完成每个project,他们爱把我们看成大孩子,使我自己也感到长大了。再有,每去一所新学校,都可以结交新朋友,这是最令我兴奋的事了。
然而,换学校也有不好的一面。离开旧学校时,不得不和那些玩得来的小朋友说再见,心里很难过。刚到新学校,因为一时还找不到合得来的朋友,更令人烦恼。
我得说,改变是对我的一种挑战,尽管它有好有坏,但是,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挑战。我也在这样的改变中一天天长大了。
读了儿子写的这篇作文,感触颇多。我觉得藉助于这个作文题,儿子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索,这样的作文题目,不仅孩子喜欢,连我都觉得有话要说。写出来的东西才是孩子的真情实感。可见,好的作文题目是能诱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的确如此。
写于2010 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