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20)
2011 (77)
2014 (69)
2021 (1)
听到芝加哥申办奥运失利的消息,心里好不怅然,同时收看了来自里约热内卢的报道,那锏娜嗣腔逗羧冈救松?Ψ校?挥傻叵肫鸬蹦瓯本┥臧鲁晒Γ?泄?嗣袷窃跹?叵苍糜胱院馈2沤鼋龈袅艘唤欤?略嘶峋痛咏鹱┧墓?闹泄?驳搅税臀鳎?雌鹄词澜缋?返某绷魇撇豢傻病I臧彀略瞬唤鍪嵌砸桓龉?揖?檬盗Φ淖酆峡剂浚??币卜从吵鍪澜缇?玫囊恢肿呤疲?比唬?渲幸膊慌懦?矶嗾?我蛩亍C拦?讼氲每??侔彀略艘菜悴涣耸裁矗?痪褪歉鲂⌒〉?/span> game吗!不办也罢。话虽如此,可仔细想想也不尽然。
回想当年亚特兰大申办1996年奥运,按理说,奥运百年庆典理所当然应该在奥运的发祥地雅典举办。可是,当时仅仅因为某些赞助商包括可口可乐公司发出的“威”辞,如若不在亚特兰大举办,那么它们就考虑退出赞助。奥运会靠什么呀,那是靠钱撑着的。没有了大主顾,谁来撑这台戏?所以亚特兰大如愿以偿,最后奥运百年盛典还是落在了财大气粗的美国。姑且不说它是否真正带动了美国南方的经济发展,单说那时的美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气势,就让人望而生畏。再看看今天,美国经济走入低谷,而世界经济也不再是一枝独秀。在股市上被荣称为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的中国巴西等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正渐渐从配角往主角的行列靠拢。真是由衷地感慨,美国昔日的风光哪里去了?
前一阵子,耶鲁大学前校长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大放厥词,从这种猛烈的抨击中,我却隐隐地感到美国人对于美国教育生发的“危机感”。我们这些人大部分是中国教育的产物,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对于两种教育体制的利弊,应该说有切身的体会。我不敢恭维中国的高等教育,它确实有着自身的弊端。然而,我也绝不敢恭维美国的教育,尤其是它的初等教育。看看我们的孩子,每天去学校都学了些什么。我们哪个父母不是既要做爸爸妈妈,又要做孩子的老师呢?难怪国内来美访问的朋友大为感叹,看你们活得真累,居然还得给孩子看作业,那老师是干嘛吃的。这就是美国的老师,这就是美国所谓的启发式教育。美国的教育是解放了老师,轻松了孩子,累死了家长。其结果必然是恶性循环,老子精英儿好汉,老子文盲儿无能。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生在父母文化层次不高的家庭,又能指望上父母什么呢?
有人说中国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我倒觉得,中国的教育不过是培养了一批批普通劳动者,而这正是教育所应肩负的基本职责。“大师”和“精英”不是什么教育能够培养出来的。比尔盖茨从哈佛肄业,不是照样创办了独一无二的微软。有人甚至想要研究一下爱伊斯坦的脑子,看看到底是什么物质基础成就了这位天才。美国的初等教育连培养普通劳动者的目的都难以达到。如果没有父母在这边费劲拔力,那么,十二年下来,孩子会成个什么“人才”还真得打个问号。
想想看,如果美国教育很成功的话,也就不必要引进这么多IT 人材。没有谁天生就长了数理脑袋,中国人和印度人多半擅长数理,那是经过千锤百炼教育的结果。而美国的教育恰恰缺乏这种苦练的精神。难怪连奥巴马总统都感到焦虑,美国的教育如不迎头赶上,被中国人和印度人赶超那是指日可待。
再来说说美国的自由贸易与经济模式。曾经应邀参加一个公司内部的电话培训会议,受训者是远在印度的公司员工。会议期间,令人发笑的是,几位印度老兄讲的英语使电话这边的人面面相觑,没几个听得懂的。既听不懂他们到底哪有问题,又如何培训呢?幸好主持者是MBA出身,且从事贸易工作多年,最后他便无奈地当起了翻译。公司肯花这么大力气来培训印度员工,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企图降低成本,从而争取最大的利润。有些美国员工自嘲地说:“等把他们教会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前不久听几位在制药公司工作的朋友议论,他们公司已经准备把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或印度去,这遭到了来自公司中层的强烈反对。看看今天的美国,还能生产什么呢?把加工厂搬到了中国,把服务业搬到了印度,那么美国人干什么呢?全去作老板吗?作谁的老板?这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资本家为了追求最高利润而无所不为。国家对于这些企业又有多少有效的干预手段呢?最终谁又是这种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呢?
看看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应该说真正的腾飞就是这十年。其深层原因与中国加入世贸是断然分不开的。无论是邓大师的“韬光养晦”,还是江总的“扪心发大财”,那么多年的忍辱负重,换来的入世,今天看来是值得的。加入世贸就意味着和人家在同一个圈子里玩游戏,大家必然要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中国不必再为取得美国的最惠国贸易待遇而煞费苦心,有什么比赚外国人的钱来得更快呢?自家锅里搅勺子,所谓的“自力更生”,能生出什么幸福生活呢?看看中美之间年年递增的贸易逆差,也就明白了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国力去摆排场,搞庆典,那点钱不过是九牛一毛。遥想当年由朱镕基牵头,吴仪挂帅的中美知识产权贸易谈判,这是入世谈判的“第一枪”。当时中方做出来多少让步与妥协。吴仪也因此被一些人骂成“卖国贼”。如果没有那时的“卖国”,哪里会有今天的十月金秋。
正如《时代》周刊有文章分析的那样,中美之间的贸易模式,即中国制造,美国买单,中国人借钱给美国人消费,这种模式于中国可能是最佳模式,它既解决了中国国内的就业问题,也大幅增加了中国的外汇储备;那么这种模式对于美国来说,它是不是一种健康的模式呢?它到底能维持多久呢?次级贷款不过是引发这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从经济学角度讲,这种模式迟早是要崩溃的。
这几天看到万维网友们在热议中国六十年大庆,这里想写下最近收到的一位来自国内朋友的电邮。他是这样写的:“国庆大典,感慨万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个“我们”当然是指包括这位朋友在内的国内的“成功人士”。我深深地感到来自这些朋友的感慨是真实的而且是发自肺腑的。
我们海外华人的感觉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是“复杂”的。怎么会不复杂呢?我们的孩子,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美国是他们的故乡;我们自己,生活在美国,工作在美国,美国是我们的家园。所以我们不愿意看到美国衰退,哪怕只是衰退的迹象。我们愿她依如昨日,风光无限。而那个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她是我们的祖国,对于她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我们在情感上会无动于衷吗?祖国的繁荣不正是我们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吗?
是的,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繁荣也许并不矛盾,并无冲突,但这一切都只是我们良好的祈愿。当许多美国媒体纷纷报道了中国国庆大典的盛况,好多美国网站的网民发出了“醒来吧,美国!”的呼喊。
此刻,我也真切地感到,美国真的该醒来了,再不发展,再过二十年,这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谁又能预料呢?就象奥巴马总统曾经说的,再不发展,到那时,谁是第三世界也未可知了。
写于二零零九年十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