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高中信息交流》群组问“简历”是怎么回事,回家问了儿子。儿子说,通用申请表中相关的空间很小,因此,容许你另附一个简历。除非你有特别突出的全国大奖之类压阵,不需要再画蛇添足,一般人都会附上自己的简历,看上去比较集中和完整。
前一段我向儿子请求看他的申请材料,他就把这个简历给我看了。我一看,觉得这东西挺重要,它就是对自己的成就总结。其中可以包括:
1、 学业成就:GPA,SATI、II,ACT,PSAT,AP和高中各年所上的课程(难易)。
2、 获奖情况:各种HONOUR都可以算。
3、 课外活动:校内外参加的所有课外活动都可以列,以显示你的能力和亮点。
看了儿子写的简历,前面两项都是硬指标,没什么好说的。可后面的课外活动,他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按他认为的重要程度大排行。结果是东一下西一下,不同的事都插和在一起,看着象个大麻花,看了两遍也行不成概念,没看出任何好的感觉。我跟儿子说,你老爸在您这个简历中都没看出您的好,是不是应该改一改呀!
儿子是一个比较全面发展的孩子,但却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也没有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奖。但是总结起来,他在几个不同的方面都有长久、深入的投入,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锻炼。既然是总结,即便不是为了申请大学,也应该总结出点儿道道来吧。
在我的建议下,他把课外活动部分按网球、科技奥赛、小提琴、中文学校和其它来分类,把原有的内容重新组织,看上去就大不一样。
他从六年级开始学网球,八年级进高中VARSITY队,直到上个周末在州的决赛上拿下第四双打的冠军。特别是这两年他还在学区少儿球队当助理教练, 表明他多年来不仅是参与,还有奉献。
小提琴从八岁学起,转学前是学校最好的,得过若干奖,转学后继续努力,当过第一琴手,民选总裁,考入地区乐队,暑假期间还给他的私人教师义务代课,等等。
六年级起参加科技奥赛,小奖无数,现任民选校队队长。
五岁上中文学校,除学中文外,当过老师、表演队长,拿过比赛冠军,一直参与为灾区募捐,扶助中国贫困学生等活动。今年暑期为同一目标赴中国三个星期。现在不但仍在学生会里任职,还是公校“中国桥”俱乐部的总裁,主要目标是为扶助中国贫困学生而募捐。
在简历里,上述内容不是我这样说的,都是时间、职务、获奖和名次的有序排列。但这样一排,让人对你在各个领域的投入,有了一目了然的概念。
对“简历”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没有任何经验。但只凭常规的经验,不管你参与的是什么内容,读者想知道的是,你投入了多少?你又收获了多少?投入的多少,表明你的努力。收获的多少,表明你的机遇和能力。即使收获不如人意,也至少要在“简历”里展现你的努力。
以上是个人揣摩来的。为了不形成误导,还请过来人和有经验的人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