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我也来附庸风雅,天南地北海聊一番
正文

我认识的\'牛鲜花\'

(2009-04-03 06:30:22) 下一个

刚才在网上看了几集正在播放的电视剧" 北风那个吹" . 网上是这样介绍剧情的:

"粉碎“四人帮”前,一九七五年冬天,68届下乡知青帅子惹了事:由于那个年代文化的贫瘠和饥渴,帅子偷阅司汤达的《红与黑》并到处演讲,被公社抓了典型,由新来的大队长牛鲜花负责教育。牛鲜花憨厚质朴,是全县有名的“铁姑娘”,在教育帅子的过程中,这本世界名著使二人渐渐走近,帅子的多才多艺、顽皮率直,给牛鲜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文化的渴望使二人打开了封闭的心扉……"

剧中来自农村又是大队长,革委会主任的"牛鲜花" 演的出色----把她从农村里那个时代的"宠儿" , 到后来跟着丈夫回城,适应城里的生活,家庭的冲突,感情的失落,事业的挣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所以对"牛鲜花"有印象 , 有感触是因为90年代我在加拿大留学时遇到过一个真实版的"牛鲜花"

其实我是先认识"牛鲜花" 的丈夫------来自北京的老范.

那是90年代初期, 我刚到加拿大朋友介绍住进了一栋"中国楼" ------楼里几个单元里住了清一色来自大陆的留学生.    那时生活清苦无比. 几个年纪稍大的学生戏称我们是"洋插队".

老范来自北京,比我们大十岁,八岁的.   他骄傲地告诉我们他祖上是满族旗人,还是正黄旗! ( 当然,那时清朝的帝王戏还没有流行, 我们还不会去羡慕这个贝勒爷或是世子什么的)

老范刚到的时候英文差到他听不懂别人讲的,别人听了他的英文会说" 请你讲英文!"

老范经常苦着脸喃喃" 真命苦, 捱完土插队再来捱洋插队!"

他父母都是北大的教授.   他上山下乡回城后考到北京的X大,还读了文科---新闻学硕士.

记得他刚来洋插队时, 第一天从学校回来,就神秘地把我叫过去" 小X , 请你给我的指导教授打个电话吧,我压根听不懂教授今天说了啥, 到底要我看哪本书喇"

他一直这样艰难地维持着学业. 是一个好人: 闲了给我们讲他下乡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他在乡下时娶了个当时最能干的女人" 公社党委书记" . 有个女儿6岁了. 他也经常让我帮他送些北京带来的 礼物给他指导教授. 他的好些礼物购自北京的琉璃厂( 哈哈 , 我还是那时候知道琉璃厂,以前我一直认为是玻璃厂!)

后来,他的妻子"牛鲜花"来了. 那是一个精炼能干的女人,比老范大4岁. 我至今会的几样所谓北方菜------ 三鲜饺, 包子, 手擀面, 葱油饼都打她那学来.

不过,听说几年后他们还是离婚了. 据说老范感叹道:" 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文人的毛病.

咳,   哪天逮个机会,   没准我会把那段"洋插队" 的日子写出来. 缅怀一番. 好歹那也是一段值得怀念的青葱岁月....

(画蛇添足解释"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语出<红楼梦>第五回,言宝玉宝钗成婚后,虽则宝钗克尽淑妇之职,唯是宝玉最爱者,底是黛玉而非宝钗,故而心有郁郁难平之慨。



原文为: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