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觉得电视剧乔家儿女太狗血,说怎么糟心事事儿都聚集到他们一家来了,认为大概率是作家为了推动故事发展,让剧情更加吸引观众而刻意为之的。
要我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却也不见得就高于生活。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个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和乔家儿女的相识度很高。
父亲是解放前的高知,五十年代就在某大国企任高管,若干年前落马的某省部级高官曾是他的手下。和戚成钢一样因为作风问题被开除公职还进去了几年。
母亲没有正式工作,含辛茹苦的靠打零工养大了五个孩子。累得一身病,八十年代末生活刚刚开始好起来的时候却不幸去世了。
老大老二很争气,早早出去工作,还都进修有了高学历。三个小的都是普通工人,经历了下岗厂子倒闭等波折和困难。
两个大的对他们不遗余力的帮助,无论是经济上,医疗上,甚至第三代的上学和就业问题上都有过帮助。
大哥在条件不好的时候结的婚,媳妇是农村的。后来发达了,也对她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几十年。
大姐嫁进了高干家,自己工作上虽然出色,却被婆婆嫌弃出身不好。几个小姑子也是眼睛长在脑门上的,论狗血程度堪比电视剧。
老三老四夫妇都是工人阶级,虽然生活不易,吵吵闹闹的,却也平平安安的到了现在。
小女儿也是个看颜值的,结婚没几年老公外遇,离婚,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才再婚,现在过得不错,老公对她很好,对孩子视若己出。
母亲去世时小女儿一个人带孩子,哥哥姐姐们也是一致同意放弃了老屋的继承权。
父亲在改革开放后,借着以前的人脉关系挣了些钱,具体干的什么不太清楚。不过也是和乔老爷子一样只顾自己,活得精致,春天也是去了有来若干次。
最后和一个比他小很多的女的一起,说是替他养老送终,然后房子(后来买的)归她。
去世后,子女们去奔丧,看到老头子死得邋里邋遢的,和他一贯干净立正的样子截然不同。
子女们唏嘘一番,也没有人去为他讨个公道什么的。毕竟要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故事说起来简单,但这其中的甜酸苦辣,如鱼饮水,不会比乔家的孩子容易。
和我比较亲近的老二无论怎样的事业有成,却终身都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问题。
那个时代的大家庭很多,回忆起来真是各家有各家的drama。很多年纪轻些的朋友,尤其是计划生育后的独生子女不知道也正常。
看到乔家儿女有感,随便写写和大家分享一下。
谢谢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