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2025 (8)
因为看到网上讨论关于国内最近发生的医患关系的事件,想起自己这些年在美国求医看病的经历,分享给了大家一些我的经验,其中也有很多的无奈,不少网友都有同感。
其中我提到了给医生送礼答谢医生的医术,有网友对在美国还要给医生送礼表示不理解。
生活在美国,我们都是从无到有,从对美国的自以为了解到慢慢真正地了解,进而一步步在融入这个跟我们出生地文化完全不同,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生活理念等完全不同的国度的。
我这人,最不习惯和最不擅长的就是送礼,因为在国内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机会去给别人送礼,也许是因为还没有到需要的时候。
但因为别人会有求于我,倒是有时候会收到别人给我的礼物。那时候还不兴送钱:)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认识的人,求我老公办事儿,为了感谢我们,拎来了一大条大马哈鱼,是冻的。可把我乐坏了,我就喜欢吃腌咸的大马哈鱼,因为从小我妈就经常给我们做,吃习惯了。
那人进来拎了一个大旅行袋,咣当往地上一放,说:“帮我点忙吧,别人给我的这个,我不吃,送给你们。”瞧瞧人家这送礼的话说的。打开旅行袋一看,一条那么老大的大马哈鱼。
我非了很大的劲收拾它,切成一块一块地腌咸了,用绳子穿好,挂在我家窗户外边风干。吃的时候拿进来一块蒸一下,相当的好吃。
为啥说这呢?吃着吃着,有一天我又去拿,鱼居然没了,我家住二楼,居然给人偷走了。是不是用长杆挑走的?那时候还没有谍战剧,破案能力较差:)就记得自己后悔,没有每天多吃点。
生活中很多点滴的记忆,当你觉得忘了,却在某一时刻会完整地回来,这也是我喜欢写博客的原因之一,它能勾起我很多美好的记忆。
后来我们成了一生的好朋友,他比我们大很多。有一年他来美国公差,在其它州,要上飞机了,在公用电话给我来电话,说他在美国,要回国了,很想念我们,他不会打电话,是拿着硬币问美国人人家教给他的,他一句英语文都不会,我非常感动,马上问他公用电话号码,我给他打了回去,那是候我刚来美国,经济上非常拮据,每分钟十美分的电话费我也是很注意的,那天跟他说到一直人家叫他登机了。他晚年患了脑癌,他去北京就医的时候,我听说了,我托我的姐妹给他送去了2000块钱人民币,希望他买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我没有再给他打电话,我不想说告别的话,也不希望他难过。
听姐妹说,他拿着我给他的钱,非常激动,心里很高兴,因为我还记得他,还知道这时候关心他。人的感情是相处来的,不是礼品和金钱换来的。这样的体会我生活中太多太多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求人帮忙送礼甚至送钱事儿能办得好,办得痛快,因为我给你送礼了,送钱了,你应当也才会很重视。事儿办成了,我们心里很心安理得,因为我表示过了,以为下次再这样做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些人的认知问题。
我一直觉得事后的表达感激才是最好的做法,无论事儿是不是办成了,我们都应当对你求过的人,有所表示,这不是单单的请客送礼,而是对人的尊重和礼貌。
至于说平日里的朋友,我从来不觉得需要送来送去,感情都在心里,我做了成功的发糕,有了别人送的巧克力,我自己不喜欢吃甜的,就会送给我最好的朋友,说得很清楚,别人送我的,我不吃巧克力。人家也很高兴。这是相处到像家人一样的关系的朋友。无论怎样关系的人,只要有尊重、有礼节、想着你,惦记着你,应当都会被感动,否则你这个人就是有问题的。
说到在美国送礼,我住在公寓的时候,有一次我老公回国了,我第二天要去加州看我爸妈,晚上我老公给我来电话汇报他的吃喝玩乐,我那天打算去商场改一条我的裤子,时间有点赶,忙乱之中,我把包放在我从楼上推的车上拿着别的东西走了。
等我开车到了商场才发现,我的包没了。我这着急啊,赶紧往回开,心里想完了肯定是没了,那里面有我的机票钱包驾照等等的,明天去加州是要泡汤了。
等我回到公寓地下停车场,果然车上没有我的包了,我回家看看,也不在家里。我又回到地下车库,当我失望地再回楼上的时候,在电梯里发现挨着电梯那个车位上有一个车是新回来的,我想会不会他/看见了我得的包?可是我不知道那个车是谁的,于是我敲别人家的门,问谁知道那辆车的主人住在哪屋。
等到我到了一楼,发现两个邻居在电梯口聊天,其中一个看见我焦急的样子就问:“你是不是丢了包?”我说:“是啊。”她说:“我等了你一个晚上,你包里有手机,我给你家里电话留言了。”我其实回过家,根本没顾上看家里留言。我当时太激动了,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拿回了我的包,我又去了商场,心里想给她买点啥礼物表示一下呢?那时候还不知道美国送礼的规矩,我就问一个售货员,我把情况说了一下,售货员说:“买20块钱以内的东西就可以,比如巧克力。”我心想,这也不叫感谢呀,就一盒巧克力?“她还帮我选:”你看这个就行了。”我心里觉得不行,说:“就这个就行?”她又叫来一个同事,跟她说了我的意思,同事说:“嗯,她是很好,但这盒巧克力足够了。”
我感谢了她们就离开了。
后来回家我想来想去,就觉得巧克力太少了。也许因为我不喜欢吃甜的。第二天我去附近一家中餐馆,是美国人都很喜欢的一家,买了一张比巧克力贵的,能够两个人吃一顿还能喝杯酒的礼券,给她送去的时候,她非常非常高兴,给了我一个拥抱。从此我们成了朋友。
那时候她已经退休了,不久她决定要搬到离儿子家近的外州去住了,还特意来我家敲门告诉我一声,我们互相留了电话,但再也没有联系过。虽然如此,我想我们彼此心里都有着对方,曾经因为一个包包而结下的一段友谊。至少我是这样的。
人生,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路人,有些人因为一些原因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人中的很多人也许就是擦肩,但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美好,却会长久地伴随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不是一种美好又是什么呢?
我很不喜欢那种花钱办事儿,然后理所当然地相处。而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向这样的人际关系中。
人们对生命的珍惜是非常正常的,谁不想活着,即便那些能够面对死亡的人,依旧愿意好好活着,活得越长越好不是吗? 而人类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在我们从健康走向衰亡的时候,我们没有人不想用各种办法让自己健康的久一点,衰亡的晚一点,不是吗?
而医生就是我们内心觉得能满足我们愿望的唯一希望,虽然我们都在自己寻找个这种各样的方法,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最终还是得求助于医生,毕竟你你能不能一觉不醒地归天不是你说了算的。
中国文化和其它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对死的恐惧是空前的。虽然不少人也看透了生死。因为我们非常重视家庭关系,我们的生死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儿也是全家族的事儿,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家人,甚至为了爱着我们的其他人。
生活在中国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关系学,这门学问被我们常年解读着,跟着时代发生着充实与改写。我走过的几十年中,无论是现有的朋友还有以往的朋友,都是用我自己的交友方式交过或正在交往着的,我不否认,我跟朋友也有近疏,但每一个朋友在我心里都是朋友,不会因为有用没用而远近,多数也是根据人家对我的态度而远近。近我的,我也会更近她。这我觉得是一种正常关系。
在国内,我有很多医生朋友,也有很多当官的朋友,照理说,我离开国内了也没有再回去的打算了,有些朋友一定会是慢慢疏远的,用有些人的观念来说,是没有什么用了。而于我来说,不是这样的。
凡是成为我朋友的,都是我一生的朋友,跟有用没有没有任何关系。那些医生朋友,在我公公婆婆病重的时候,给予过无私帮助,甚至到家里给老人看病,确定要不要送医院去。因为我公公是拒绝去医院的,最后也是在家里走的。
很多经验告诉我,人年纪了,尤其癌症到了晚期,医院的帮助实在是有限的,公公患肝癌发现的时候,所有专家都说是只有3到6个月的期限了,甚至有一个专家说,要是想回老家赶紧走,不然住了院恐怕就走不了了。
公公拒绝住院,拒绝那时候的新技术往肿瘤上打酒精杀死肿瘤,那时候301医院是这项技术的大拿,排队都进不去的。朋友们都说,想要怎样治疗大家都有办法。公公拒绝了。
在家养病的公公,在婆婆的悉心照料下,活了3年多,最后也不是因为癌症去世的。说起来很遗憾,公公有一次去卫生间摔倒了,后来不能下地了,家里请了保姆,一般喂饭都是婆婆做的,那天婆婆有事儿,保姆喂饭,呛到了,结果心脏骤停,打了120,说要看塞车情况才能到家,20分钟后120来了,公公已经走了。
那次我们回国,给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带了礼品,我过去讲过,被海关扣下,因为类似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手表。后来因为我走前在每个礼盒上写了人家的名字,告诉海关是因为爸爸患癌症去世了,我们远在美国,是大家帮助照顾了爸爸,我们为了表达一点心意,没有什么名表都是普通的礼品,也没有重样的。海关的小伙子找来了经理,经理听了缘由,很通情达理,只是告诉我们,以后不能这样带东西,会被认为是倒腾。
当我们把一个个礼品送到朋友手中的时候,每个人都真诚地接受我们的感谢,并一定要请我们吃饭。还有不少朋友亲自参加了我公公的葬礼,送了我们钱。
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朋友互相帮忙的关系,是我们一路真诚地交下了他们的心,成了一生的朋友哪怕慢慢地都变成了是美好的记忆。相信他们也没有忘记我们,哪怕现在不再有联系。
所以,因为我的人生经历,在我的心目中,送礼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不是不送礼就心里没底的那种。
生活在美国,人和人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让人感觉变得简单、无视甚至无情。尽管如此,我们依旧都有自己的朋友,无论远近。无论是哪个种族的。真正的朋友是没有歧视,没有国界的,这在24年的美国生活当中,我深有体会。
在这里我有很多故友也有很多新友,虽然我们相处的年头和形式,跟在国内不能相比,但也不乏闺蜜,不乏亲密无间。其实在海外生活的人,关系更容易相处,因为简单,因为都需要朋友。看到不少人在海外生活着还闹离婚闹得轰轰烈烈,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出国了,夫妻更有相依为命的感觉了,比在国内更加珍惜彼此了。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要求不一样,所以选择怎样生活下去的方法肯定也不一样,人生苦短,只要自己乐意就好,这也是今天社会给人们的机会。
正在热播的《精英律师》值得一看。
生活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跟医生医院打交道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了。有人说,最好晚点发生医患关系。说得非常对,只要不发生这样的关系,说明我们是健康的。
在美国我小病没有,但急救还是有过几次的,也做过不要命的和会要命的手术。人们有个观念,医生赚很多很多的钱,你要怎样感谢医生才行呢?甚至有些人觉得,因为我,你已经从保险公司拿到了那么多的钱,你家的一切都是病人带给你的,其中自然有我。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人们把医患关系这样定位,我只能说,你的人生中有缺欠。
医生也好,其他人也好,为你服务了,收取的费用之外还用心了呢,他们花费了自己的青春光阴,用自己多少年的辛苦得来行医执照是相当不容易的。我相信,医生因为有治病救人的职责,在他们的心里是骄傲的,这种骄傲不会完全是因为因此他们能赚很多钱,也是因为他们曾经或以后会医治好很多的人。尽管有些是不治之症,依旧会因为他们的帮助而安然离世。
人心要向善,要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感恩。这就是我认为在我们得到了帮助后,也需要感激医生的原因。哪怕医生没有到到我们预期的治疗效果。因为他们尽力了。
在我接受了医生的帮助后,我第一想到的是我要感谢他,因为是在美国,就像有网友说的那样,有些职业是不需要甚至不可以给小费的。我上网搜索,在美国要想感谢医生,我能做什么?出来很多答案。最后我知道,美国医生可以收礼,但有限制。专家建议病人给医生送礼要送哪些。
原来我买好了给医生的礼卡,看到网上的建议,我换成了买吃的,礼卡我自己用了。而实际上,我买的东西要比我送的礼卡花更多的钱,但这是不会给医生找麻烦的。
那天,我术后复查,也是我术后第一次开车,我带着一大盒的东西到了医院,见过了医生,我给他那包东西,说:“医生,非常感谢你救了我的命。”医生说:“这是我的责任,看到你这样好,我也很高兴。”我说:“这是我和我先生的一点心意,送给你们。”医生拿过我的包,让我再去约下一次的复查,他走出门立刻向前台的小姐们招了招手,那些小姐就像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跟着医生去了他们的休息室,恰好我的预约是在中午的时候。
再以后的复查,我见到那些小姐已经不是以前的态度了,不是因为那几口吃的,而是他们得到了我的尊重,得到了我礼貌地对他们的服务的回报。
送礼,尤其是给医生送礼,曾经是我们很多人心头的痛和恨,然而在我的人生中,我既接受过礼也送过礼,但都因此得到了感激和爱!所以,不要把什么事情都看得那么复杂,你自己想得复杂了,去为了得到而付出,与怀着感恩的心去做自己内心愿意做的,无论用了怎样的形式表达的感激之情,你得到的是不一样的收获。
我们的付出要有爱,要有感恩的成分,得到的不会是恶意的回应,而我们用心是狭隘的,自私的,得到的就不一样了。因为你以为的付出应当得到的收获,往往是让你失望的。尤其在医患之间。
关于送礼,我还有很多的经历,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先分享这些吧。
谢谢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所有留言和评论!交流才能让我们彼此互相学习,学习才能进步。这也是我喜欢博客,喜欢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生活点滴的原因。
祝大家周末愉快!
我觉得对医生就是一个感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送礼,就是表达一个感恩的心情。我生孩子时也是特别不容易,很想好好“谢谢”医生,那怕写张卡也好啊,后来领导还是没让,最后我们给医生是网上写好的feedback。。。
周末愉快!
你都追上了?我还没呢。
周末愉快!
完全同意博主。孔夫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意思是,礼并不就是玉帛这些物质之类,重要的还是真情实感,即楼主说的感恩之心,玉帛是用来表达这种感恩之心的。
但中国人送实物,也是一种文化,多数情况早已变异。
最多送点节日贺卡或巧克力啥的略表心意,再多了就变味了。。。
真心不愿看到久违了的丑陋文化传播到北美。。。
幼儿园阿姨是有小朋友妈妈送礼的,我有个朋友是幼儿园阿姨,每年小朋友妈妈都送礼,多数是吃的,有的送卡里面就有钱,一般5到10块,不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