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的几个联想
(2009-03-04 14:44:30)
下一个
身在多元化的传播媒体,有时不得不成为多面手,不仅要采编播集一身,还得在电视、电台两边游走。电视这边的工作依旧,年初设想的电台节目这个月就开播了。虽然电台的直播每天只有半小时,但定位在“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解读事件隐藏的核心”,因此需要查阅大量资讯,工作量不小,耗费不少心力。今天的节目切入点还是从经济议题说起。
这几天股市暴跌,道指跌破了具有重要心理关口的7000点,回到12年前也就是1997年的状况,市值蒸发了一半,约11兆的资产瞬间烟消云散。对股民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惨痛的数字,现在许多人谈股色变。但昨天出现了一个论调,认为现在是入市买股票的最好时机,说这话的不是股神巴菲特,也不是联储会主席博南克,而是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态说,从上市公司利润和收益率来看,已经到了一个很好的买点,但必须持长期眼光。奥巴马发表这一言论,非比寻常,一般来说,白宫官员极少对股市的表现说三道四,直接评论,而且奥巴马上任以来对经济发表的评论几乎都是悲观论调。今天说出这么直白的“入市说”,信心喊话的意味颇浓。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所有的经济新闻都是坏消息,不知道奥巴马的这番信心喊话是否有效。倒是一份有关美国人睡眠质量的调查报告看出一些端倪,颇有意思。全国睡眠基金会公布最新调查显示,随着经济衰退的加深,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因为忧虑自身的财务状况,每周至少好几个晚上失眠。我看只有大多数的美国人不再为失业、收入下降、工作不保等事情担忧而失眠,美国人的信心自然就回来了。
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美国人荷包严重缩水,过去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渐渐变得斤斤计较,以往卯吃寅粮的豪气和胆识顿时没了底气。美国人收入明显下降,但意外的,储蓄率却上升了。二十年前,美国股市飞涨,许多人在股市发了大财,那时候美国平均储蓄率是2%;十年前,美国房市居高不下,美国人觉得储蓄无足轻重,到2007年美国平均储蓄率是0.5%,也就是说,美国人基本没有现金存款在户头里。到了去年九月份的金融海啸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美国人开始害怕了,消费习惯渐渐改变,储蓄率又慢慢回升,去年11月的统计是2.8%,经济专家预测,未来几个月美国的平均储蓄率会达到4%。
储蓄率提高对个人是好事,但对国家经济却是坏事。储蓄率提高,相对地消费力便下降。美国经济的强大动力便是靠着美国人的庞大消费力,它占了全国GDP的一半还强。美国人口三亿,但它的消费力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的总合的三倍。美国消费力是世界经济的强大引擎这一说法一点也不为过。正是这些消费存在,才使许多企业可以继续运转,很多劳动力可以获得工作机会。
这真是一个悖论,同时也是恶性循环:经济不好,人们不敢花钱,不消费,经济就更恶化。如此反复,这拨衰退何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