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庄祖鲲和他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
庄祖鲲博士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华夏学人。他出生于台湾,毕业于台大,留学美国西北大学,获化工博士学位。学成后回台,任台湾工研院化工所高级主管,是当年台湾化工科技的领军人物之一。庄祖鲲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也在台湾多年传播基督的福音。
1989年6。4事件,对宝岛台湾产生极大冲击。许多人由于残酷的现实心灰意冷了,可以肯定的说,90年代李登辉等推行去中国化成功,与此有必然关系。可是这个时候庄祖鲲默默祷告:“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我立志为苦难的中国,为全世界的中国人付出我的余生。”
他毅然放弃了如日中天的化工科技事业,在年过四十之后再次赴美,就学于芝加哥三一神学院,获比较文化学(Intercultural Studies)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波士顿华人圣经教会主任牧师。
余观今日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两个极端:部分人认为中国文化完美无缺,无须再次大规模吸纳基督教文化;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是处,需要彻底清除后全盘西化。
庄博士以华夏儿女赤子之心,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研究了基督教余中国文化融合之道。下面这篇文章,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心得。
启承转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会通 庄祖鲲 |
现今大陆文坛“忏悔文学”的出现,文化界“忏悔意识”的萌生,是中国社会一大奇迹。 基督教自利马窦来华算起,已有四百年之久。如以文化更新的“启、承、转、合”四个阶段而言,目前应属从“承”到“转”的阶段。因此,寻找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交会点,应属现阶段首要的工作。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化在许多问题上,的确有十分不同的看法,但异中有同,不是完全没有交会点。而有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与沟通,刘述先、杜维明、赵敦华、梁燕城等许多当代海内外的学者,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但不约而同地,他们都强调两个最重要的课题:一个是有关于“人性论”,另一个则有关于“宇宙论”。 一、人性论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对人性有一种乐观的态度,所以刘述先认为儒家是在传布一种“现世的福音”。王峙军在《比较人论》一书中,曾详细分析中国人性论的发展。并指出孟子的“性善”之说,后来如何成为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甚至连佛教进入中国后,也不得不与“性善”之说有所妥协或调适,于是产生了所谓“众生皆有佛性”的“心性论”。这种佛教的“心性论”固然是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却非常可能并非原始印度佛教的思想,而是佛教为了因应中国“性善”的思想,乃以颇具创意的方式,所自创的新观念。 但是也正因佛教的附和,“性善”的人性论,在中国被大大地强化了。然而,韦政通认为,这种“人性本善”的观点,特别与基督教比起来,对生命的体会毋宁说是肤浅的。因为儒家对现实人生的种种罪恶,始终未能有较深刻的剖析。因此,这种儒家“性善”的道德思想,对生活安适、痛苦较少的人,比较适合而有效;对生活变动幅度大,且也有深刻痛苦经验的人,就显得无力。连当代佛教大师圣严都慨叹说,佛教似乎都是在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才大行其道,人们似乎把禅修视为繁忙人生里的“清凉剂”而已! 因此韦政通不能不问:在这个复杂多变、焦虑不安的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的“性善”道德信念,是否还能足够应付?我们还可进一步追问:对经历过十年文革浩劫的人,“人性本善”的论调,能否解释这空前的人间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相对的,基督教则强调“原罪论”。这使得笃信“性善”的许多中国人,下意识地排斥基督教。但是文革十年浩劫的悲剧之后,“原罪”的概念可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罪恶的真相。因此,卓新平指出,现今大陆文坛“忏悔文学”的出现,文化界“忏悔意识”的萌生,是中国社会一大奇迹。然而这正代表中国人经由痛苦的心路历程,开始对人性有一种新的、深入的领悟与体认。 可是许多当代学人对“原罪论”仍有不少误解,需要略加说明。首先,基督教的“原罪论”并不等同于荀子的“性恶说”。因为基督教一方面强调所有人类陷溺罪中无法自救的事实,但又同时肯定人类原来是依据神公义和慈爱的形像而造。前者似乎接近“性恶说”,而后者又类似“性善说”。梁燕城曾指出,孟子的“性善”是指人的“心性本体”,也就是人的“应然层次”;反之,荀子的“性恶”是指人的“具体本性”,也就是“实然层次”。如依此分析,则儒家所见,基本上与基督教所见略同。因此,在我看来,基督教对于“人性本善”抑“人性本恶”之争的看法是:“人性原本‘知’善;人性亦本会‘行’恶。” 其次,基督教所强调的“罪”(Sin),并非作奸犯科的“罪行”(Crime),而是偏离神完美形像的“罪性”(Sinful Nature)。因为,基督教的“罪”这个字,在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中,均指“射不中的”之意。换句话说,“罪”在圣经中,是指人没有达到作“人”应有的标准,而这标准正是神自己。所以《罗马书》3章23节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这种观念与儒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看法也很接近。而儒家所谓的“圣贤”,则近乎于基督教所说的“敬虔之人”(Godly Man)。 在这样新的理解下,“原罪论”不但不应该成为中国人接触基督教的“绊脚石”,反而应该会成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一个新的交会点。不仅如此,这种对罪的深刻体认,还能够产生高度的“自省精神”和“忏悔意识”,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与生命的更新。 刘述先固然不同意“儒家思想对人性有肤浅的乐观主义”的看法,但他也认为,儒家思想需要通过基督教对人性不同视域的刺激,发掘出儒家传统内部对人性黑暗面的照察,并加以进一步的扩大,才能够对于现代人所面对的情况有所把握,而予以有效的“对治”。 所以,对“人性论”的再思考,将是未来中国文化脱胎换骨的一个新起点。而在这方面,基督教的“原罪观”与“忏悔意识”,将对中国文化提供对人性极有深度的观察,作为新的转化点。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中,也并非没有类似的体会。若能不怀成见地重新检视,不难促成中国文化的再造。 二、宇宙论 宇宙论所牵涉到的重要问题包括神是否存在、创造以及“超越观”等重要的问题。其中“超越观”对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影响最大,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历史上,也是冲突最大、争议最多的问题,因此特别需要详细地讨论。 如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一向比较强调用“内在超越”的途径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因为中国人喜欢强调,无论是儒家的“天”,或是道家的“道”,或是佛教的“佛性”,都内在于吾人的生命之中,不假外求。至于修养的方式,儒家提倡先“内圣”然后“外王”的方式,认为“人人可以成为尧舜”;佛教则强调用“明心见性”之法,认为“人人可以成佛”;道家则以“观照内心”之法,最终达到“人人可以成仙”的目的。因此,三教都是提倡一种“自力拯救”式的宗教,其细节虽有差异,大体上却是极为相似的。 但基督教却与儒释道三教大相迳庭,强调“外在超越”或“纯粹的超越”。因为基督教认为,创造世界的神本身不属于这个世界,神学家巴特(Karl Barth)认为,神是“绝对的他在”(Wholly Other)。因此,神是超越我们知见的范围,而且他是用“启示”的方式向世人沟通。人能够“感受”(Apprehend)到神的存在及作为,却不能全然“掌握”(Comprehend)神的心意。而且人陷溺于罪恶的势力之下,是无法“自救”的,只有借助于外在之神的救赎。这是纯然“他力”式的拯救观。 所以乍看之下,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是互不相容、彼此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前者寻求外力的拯救,后者却认为靠自力就可以成圣。基督教强调神是至大、至上的,是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但宋朝朱熹则谓“天道无外,此心之理亦无外”;唐代禅师马祖道一也主张“心外无佛,自心是佛,佛外无心”。基督教重视神的“启示”,儒家和佛教则看重人的“领悟”。凡此种种,两者似乎难有会通之道。牟宗三甚至认为,基督教若不改为“自力教”,就永远无法在中国立足。 其实若仔细观察,在“超越论”方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间,也并非没有交会之处,只是需要下功夫去正确地了解基督教的精意,同时对中国传统思想有较深刻的反省,才能看出其交会点。 事实上,基督教真理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二律背反性”(Paradox,或称“吊诡性”)。换句话说,基督教的许多观点,往往是以“似非实是”、“似反实正”的表达方式来叙述。未深入了解的人,就常常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以致于严重误解了基督教。兹略举数例,便可理解。 譬如很多人说基督教有“他世”情怀,儒家却肯定“现世”。其实基督教没有佛教“轮回转世”的观念,却强调“仅此一生”,因此基督徒特别重视在有生之年,如何善用自己的光阴、钱财在济世助人的事上。当然基督教也的确强调“来世”的赏罚,但“来世”的赏罚却是以“今世”的贡献为基准的。 所以,强调“来世”情怀的基督教,在社会改革、慈善救济、捐资兴学上的贡献,比一般社会大众高出许多,这是有目共睹的。反倒是肯定“现世”精神的儒家,正如韦政通指出的,却逐渐失去了救世的热情,不是存着“学而优则仕”的私心,就是受佛道两教的渗透,逐渐转为“出世”了。 若从这种“二律背反”的特征去看基督教,我们就可了解,基督教乃是以“外在超越”的方法,来使人脱胎换骨得到生命的“更新”;再由这新生命来进行“内在超越”的“成圣”工作。还有,神既是“绝对的他在”,但同时,他又与信徒“互为临在”(Mutual Indwelling),正如耶稣常对门徒们说的:“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不单如此,基督教认为“死”是通往“生”的必经之路,因为种子如果不被“埋藏”在土里,焉能开花结实?同理,人若不肯“埋葬”自己的野心或私心,也就无法超越自我,去得到更高层次的丰盛新生命。通过这样来理解基督教,就可以找到许多可以与中国文化会通之处,甚至可以找到医治中国传统文化弊病之道。 刘述先也注意到这一点,他指出,儒家思想后来发展的结果是,“人”被无穷扩大,甚至到了一个地步,跟本见不到“天”了。所以他认为儒家思想也应凸显出“天”的超越性,不可任其塌陷下去。基督教强调“纯粹的超越”,正可以提醒儒家不要听任“天”的超越性失坠。他还指出,基督教排斥“偶像崇拜”是有深刻涵意的,因为有限固然可以通于无限,并不意味着有限可以等同于无限,更不可将真正的无限,用有限来“形相化”的。 余英时也说,在西方,基督教“外在超越”的价值系统,不仅没有因为现代化而崩溃,而且正是现代化一个极重要的精神泉源。卓新平还进一步指出,基督教“超越观”可以提醒人们,在建立“法治”的社会时,需要有一种超俗、绝对的价值观来作对比、参照,使得这些法律、制度、组织得以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也就是说,这些学者以及汤一介都认为,基督教所强调的“外在超越”,不仅不是文化会通的“障碍”,反而可以藉此补足中国传统文化过份强调“内在超越”的缺欠。因此“超越观”是会通的交会点,也将是未来中国文化的转化点。 三、展望 回顾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虽然利马窦有很好的起点,但因教内教外的夹击,以致功败垂成。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基督教与天主教再度向中国叩关。这次虽然在促进中国现代化方面,基督教贡献颇多,却又在民族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浪潮下,被排斥、淹没了。 然而目前却是一个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空前”的良机,因为民族主义所引发的盲目排外激情已远,大部份学者对西方文化的精华认识的也较深刻,基督教可以真正和中国文化彼此对话、会通,进而促成中国文化的更新与转化。因此最近中国出现一批所谓的“文化基督徒”,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也值得深思。 “文化基督徒”固然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上会有贡献,而其中也有许多是真诚的“寻道者”。但是若要以基督教思想来转化中国文化,则恐怕不是“文化基督徒”所能做到的。因为毕竟“赞赏”基督教思想和文化是一回事,个人内在生命被基督信仰所“更新”又是另一回事。而正如前文所说的,自己的生命若没有被圣灵所“更新”,也就无法承担文化之“转化者”的角色了。 最后,在未来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会通方面,我提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是“无法”与“无天”,这对中国的“现代化”构成某种程度的障碍,是需要藉着与基督教的会通,寻求对治之方。另外,在会通的交会点方面,我也“抛砖引玉”地提出“人性论”与“宇宙论”,作为未来会通的焦点。我诚恳地盼望,所有的中国基督徒知识份子,都能彼此虚心切磋琢磨,以再创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高峰,迎向二十一世纪。 |
完全理解。我們基督徒確實有將意見強加在他人身上的習慣。另外還自以為正確,更优越。還有就是偽善。明明動機中並無愛心,但還要裝假,以博一個"有愛心" 的美名,嘴上說"為你陡鎈",事實上一轉身就將對方淡忘了,不會為對方費心費力費時間。真的,我們有什麼可自誇的呢? 我們所有所知的不都是來自神的恩典嗎?我們有什麼可強加于人的呢? People don't care if you know, but they know if you care. 改變人心的不是我們的雄辯,乃是神。我們在得到他人同意的前題下將救恩講清楚就行了。強迫他人便談不上尊重,必招致他人的厭煩。
10 - You vigorously deny the existence of thousands of gods claimed by
other religions, but feel outraged when someone denies the existence
of yours.
9 - You feel insulted and "dehumanized" when scientists say that
people evolved from other life forms, but you have no problem with the
Biblical claim that we were created from dirt.
8 - You laugh at polytheists, but you have no problem believing in a Triune God.
7 - Your face turns purple when you hear of the "atrocities"
attributed to Allah, but you don't even flinch when hearing about how
God/Jehovah slaughtered all the babies of Egypt in "Exodus" and
ordered the elimination of all life forms on our planet in Noah's flood.
6 - You laugh at Hindu beliefs that deify humans, and Greek claims
about gods sleeping with women, but you have no problem believing that
the Holy Spirit impregnated Mary, who then gave birth to a man-god who
got killed, came back to life and then ascended into the sky.
5 - You are willing to spend your life looking for little loopholes in
the scientifically established age of Earth (few billion years), but
you find nothing wrong with believing dates recorded by Bronze Age
tribesmen sitting in their tents and guessing that Earth is a few
generations old.
4 - You believe that the entire population of this plane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who share your beliefs -- though excluding those in
all rival sects - will spend Eternity in an infinite Hell of
Suffering. And yet consider your religion the most "tolerant" and
"loving."
3 - While modern science, history, geology, biology, and physics have
failed to convince you otherwise, some idiot rolling around on the
floor speaking in "tongues" may be all the evidence you need to
"prove" Christianity.
2 - You define 0.01% as a "high success rate" when it comes to
answered prayers. You consider that to be evidence that prayer works.
And you think that the remaining 99.99% FAILURE was simply the will
of God.
1 - You cite the fact that a few percent of scientists believing in
God as your "scientific" proof of God's existence, yet you ignore the
other 90+% scientists who don't.
===
愚蠢之極!
還有人相信“全盘西化”的中國人嗎?
在美國生活過40-50年的華僑,都沒有辦法“全盤”西化的!
要中國全盤西化的人,或者是罪人說夢話,或者就是喪盡天良的洋奴!
但願我們樓主---不是洋奴!
我当然是比较过。我曾经在一位牧师家里住了两年。因为思考过,所以才不信。
if you've never compared, how do you know which one is the best?
1. 基督教理性部分的排他性。认为除了它之外,没有真理。排他性在本质上就是狭隘性。
2. 基督教理性部分的“外在超越性”,认为人的觉醒只能是外在超越(神入内心),从而否定自身努力的重要性。所以只能“因信称义”。实际上,精神的道路需要“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两者相互结合。而基督教恰恰缺乏“内在超越”的经验。
人类所有精神探索都很宝贵,应当互相启发。基督教的排他性是自身的内伤。一些基督教的高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而这篇文章还是那么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