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形象频遭非议 不文明行为常引冲突
(2009-09-10 19:56:23)
下一个
ZT
“中国人很勤劳、节俭,而且尊老爱幼,但同时中国人外表邋遢和不讲卫生的习惯也最令人反感。”随着最近几年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迅速增加,海外中国人形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去年一项民意调查这样给中国人海外形象画了一幅像。近几个月来,对于类似华商众多的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大市场被关闭和阿尔及利亚华人商铺遭砸抢等事件,一些西方媒体归结为“对中国海外扩张的反对”,但多数当地人认为这只是一些中国人“不文明行为的结果”。几位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海外华人的形象其实就是发展不均衡中国的缩影,就像在北京同时存在高楼大厦和脏乱差的地方。要想给世界留下中国人文明、素质高的形象,至少还需要几代华人的“刻意为之的努力过程”。
“一小时内看见20名中国人随地撒尿”
翻开俄罗斯报纸,经常会看到一些外表肮脏、举止不雅的在俄华人的照片。在俄罗斯,中国人以勤劳肯干和报酬低廉深得当地雇主的青睐。《俄罗斯报》曾报道称,相比独联体国家移民,俄罗斯雇主更愿意雇用中国劳工。不过,在许多有关在俄中国人的新闻里,华人勤劳的美德被淹没在俄罗斯记者对他们污染环境等的指责中。不久前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被突然关闭,俄媒体称理由之一就是华人搞得这里环境脏乱差,“市场里的垃圾要用推土机来运”。
离开了切尔基佐沃大市场,一些华商好不容易找到了新的落脚地,但抱怨接踵而来。《环球时报》记者日前从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了解到,莫斯科市政府已经ddhw.cn正式通知总商会,称收到大量投诉,指责华商素质低下,把位于市东南名为“莫斯科”的商贸中心“变坏了,变不文明了”。俄《消息报》9月1日刊登了商贸中心附近居民的投诉。一名居民说,早上他曾在阳台上观察,1小时就看见20个中国人在一棵树下撒尿;另一个居民称她一个月都没睡好觉,每晚都听到中国人骂街。俄方称,如果中国人不改变上述状况,将会再次被赶走。不过,路透社日前在报道中援引一名在哈巴罗夫斯克工作的中国人的话说:“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工作,但是如果你雇用一名俄罗斯人,他们干了3天就开始喝酒。”
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曾长期进行援建工作,做了许多造福当地老百姓的基础性工作,如建电站、修水坝和筑路等。中国商人也给当地带去了价廉物美、品种丰富的商品。普通尼日利亚人对华人都比较友好。2008年10月,尼高原州乔斯市发生了导致数百人死亡的骚乱,许多商店被抢,然而,中国人在当地经营的两家面包店仍然正常营业,当地警察还主动为其维持秩序。不过,华人在当地人心中留下的并不完全是良好印象。《环球时报》记者赴尼日利亚驻站不久,在当地一个农贸市场买菜时,一名小贩拿起一只勺子当着记者面一折两截,然后说,“这就是你们国家出口到我们国家的商品”。
在日本,一些当地人对《环球时报》记者坦诚地说,他们能在街头一眼辨认出哪些是中国人,因为多数中国人不爱修边幅。
在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往“练摊”的一些“中国倒爷”曾在当地做出不负责任地给房东留下大笔电话费、逃避社会保险金、偷漏税等事,给当地留下不好印象。至今《环球时报》记者居住的楼里一旦出现点脏乱,该楼一名当地老人立即会把怀疑指向中国租户。不过,谈起中国时,这名老人又充满了友好。近年来,在捷克人最不喜欢的外国人的民意调查中,华人从来没有位居前列。
华人成俄警察“圣诞老人”
近年来,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中国公司和项目与日俱增。去年一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4000多万人次。目前在海外居住的中国公民约500多万人,海外建立中资企业超过1.2万家。由于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当地人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在阿尔及利亚华商遭抢事件后,阿尔及利亚《自由报》曾评论称,华人聚居区显得与周边格格不入,当地居民抱怨这些人“不尊重当地习俗”,他们“喝酒,赤膊或穿背心在马路上行走”,一些人还把华人称为“食猫者”。在对华友好的巴基斯坦,极少数中国按摩女郎在当地引起的纠纷让当地政府为难。中国驻巴大使罗照辉日前在一个华人华侨的会议上表示: “如果我们能够洁身自好,能够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做违背对方法律和有损国家形象的事,我们就不会轻易被对方骚扰,对方警察部门也不会找上门来,因此,我们首先要自己做好,这样使馆对同胞们进行领事保护才会更加有力,有效,有理。”
西班牙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曾颁布大赦令,中国在当地的移民也一下子猛增了数万人。由于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许多移民都以开中餐馆和制衣厂为生。1992年前西班牙只有七八家中餐馆,到1994年突然猛增到800多家。这些中餐馆为生存开始恶性竞争,而手段只有降价,结果中国人的降价把西班牙人的餐饮业规则也打破,不少西班牙人的餐馆就此关门。此后,西班牙媒体不时大肆渲染中国移民都是靠雇佣黑工等“发家致富”的。
在国外,华人一般都很遵纪守法,很少有华人参与帮派仇杀等恶性刑事案件,但华人爱耍小聪明,喜欢通过行贿来解决问题的习惯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说,在俄罗斯的华商遇到警察后,普遍的举动是:第一,低头看地上;第二,伸手掏钱包。这样的做法客观上助长了俄腐败官员的敲诈行为。蔡桂茹说,曾经有俄罗斯警察在给朋友打电话时看到中国人经过,立刻对通话的人说:“我要挂电话了,‘圣诞老人’来了。”俄一些警局给警员过生日时送的礼物是——让他去中国人最多的地方执勤。蔡桂茹说,实际上,不少华人在国外由于语言不通,并且生活圈子封闭,每每遇到警察或移民局官员的盘查,便采取破财消灾的办法。但不少俄强力部门人士反而埋怨说,“华商为什么要腐蚀俄方官员?”ddhw.cn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越来越多的华人在高科技公司工作,从事律师、医师和会计师职业的华人也与日俱增,不过当地人对华人印象仍然很复杂。一些当地媒体曾炒作中国月饼不卫生,加州卫生官员以此为由,提出了封杀月饼的议案。但此举遭到了华人各界的强烈抵制,最终州议会反而通过了保护月饼的反提案。美国华人企业家程远说:“美国华人要改善形象,就要改变说话办事缩手缩脚的传统,要敢于争取自己的利益。”
西方媒体炒作“排华论”
对于华人与当地人的一些冲突,一些西方媒体将其炒作为“排华事件”,称这是“中国扩张的恶果”。路透社曾称,“中国扩张面临世界底层不满”。该报道称,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资国,并超过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这种发展也带来问题:新兴国家声称被中国夺走资源,发达国家怀疑中国投资背后藏着国家利益。从非洲到欧洲、中东和美国,中国投射经济力量的努力有时会招致恐惧和不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列治文论坛报》去年曾报道称,由于华裔人数暴增,将令当地人丧失地位,最终该省有“沦为中国自治区的危险”。
近年来,在俄罗斯,“黄色扩张论”也不时在报纸上和专家口里冒出来。俄《共青团真理报》今年6月援引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杰利亚金的话说,“过去我们是中国的老大哥……如今,俄罗斯却沦为了小伙伴。未来10年,我们如果仍无所作为,俄罗斯就有被中国化的危险———我们将不仅说中文,还会以中国方式思维”。不过,《环球时报》记者在远东地区采访时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地民众不仅离不开价廉物美的中国货,而且相互谈论去中国购物、休闲,甚至买房的经历。越是到过中国的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越好。
对于西方媒体在针对当地华商的事件中推波助澜,一些国家也表示不满。据巴布亚新几内亚媒体报道,今年5月份当地许多华人店铺被砸被抢,正是由于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利用当地人对华人卫生文化习惯等不满,煽动组织抗议游行。事后,巴新总理索马雷在公开讲话中批驳这些在巴新的西方组织称:“这些人对巴新做了什么贡献?我希望我们(对中国人)要有良好的礼仪和端正的态度。”
改变海外形象不容易
近来多个国家的海外华人移民团体发起了“反违法,树新风,提高华人整体形象”的宣传,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中国政府也十分关注海外华人形象问题。ddhw.cn在中国驻外许多使馆的官方网站上,专门刊登有《海外中国公民文明举止指南》、《海外中资企业机构文明指南》等提示。去年,一些汶川大地震灾区儿童应邀出国疗养前,中方对孩子们进行了形象方面的教育,在其随身携带的手册中特别印制了“不要大声说话”等注意事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俄方辅导员不停夸奖中国孩子衣着整洁、守纪律等优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海外华人经济收入等硬实力虽然提升较快,但并未和其整体形象的改善挂钩。金灿荣说,海外公民的素质和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是相对应的。现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发展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海外华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一发展阶段的缩影。同中国要发展成一个全面富强的国家一样,要想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还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长期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国外主流媒体难免会对华人的形象做一些选择性报道,甚至会刻意放大负面新闻,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对《环球时报》表示,海外华人形象是个长期的问题,却又是一个中国回避不了的问题。导致冲突的因素依然很多,例如ddhw.cn生活习惯和语言方式的差异造成华人与主流社会沟通不够;华人的勤奋引起当地资源分配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使本国人丧失了就业优势,也会导致矛盾冲突等。当然,一些海外华人不拘小节的行为的确存在。近年来走出国门的同胞中,既有修养较高的文化人,也有大批劳务输出的群体。他们在出国前缺乏城市公共意识的约束。出国之后一时难以适应国外现代化社会的行为准则,难免做出令当地人反感的举动。只有经过一个“刻意而为之”的过程,渐渐养成下意识的良好生活习惯,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的点滴当中,彻底改善华人的整体形象。
来源: 环球时报